天堂在另一個街角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342
4.5 /5
5位讀者評分
5
80%
4
2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04/27
劇透警告
說西班牙語、出生於祕魯的尤薩,於《天堂在另一個街角》接替講了兩則法國故事──將西班牙安達露西亞文化帶到法國的芙蘿拉的故事,以及從法國流浪到大溪地的高更的故事。

  芙蘿拉為工人、女人爭取權利奔波,可是他們不領情,因為工人有被領導的需求。

  高更拋棄家庭,到大溪地追求繪畫藝術,這是他對文明的反思,勇於否定自己,不斷更新。對藝術的追求,並不是追求文明的進步,而是生命本質。更本質的是來自生命本質的真誠。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不是描述兩個故事,而是兩個不同的文明!

  「天堂」是一個狀態、理想、追尋的目標、境界,不是一個地方。「另一個」,就不是現在,不是眼前,是往前;「街角」,則是轉彎、轉折的,可能不順著走。有改變、創意的涵義。至於為什麼「天堂在另一個街角」?現在的好,只是一個階段而已,不好也只是一個階段而已。不過捫心自問,我們關心的是甚麼?在哪裡?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7/11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巴爾加斯‧尤薩
  本書可以說是兩個獨立的故事組成的小說,描寫畫家保羅‧高更及他外祖母芙蘿拉各自的一生;全書22章,單數篇章寫外祖母,雙數篇章寫高更,祖孫兩人並未謀面,只憑著高更母親的描述及外祖母的著作有所連結。
  外祖母芙蘿拉,出身富家人的私生女,被隨意嫁給了打工工廠的老闆,受盡虐待,他也曾回到祖父家中過著中產階級的優渥生活,卻在看盡社會被欺壓勞工生活及自身的出身經歷後,全心投入社會運動,自學出書,當起了社運領袖,一生至死四出奔走,希望創造一個共產的理想社會;而高更則在父親過世後,一度藉著母親情夫的幫助,努力躋身中產階級,然而他對文明社會的厭倦及排斥,從而在繪畫中展現自己,一心認為在原始社會中才能找到創作的原動力,所以放逐自己進入大溪地自絕於所謂文明社會之外,但仍無法擺脫文明社會的影響,病死在大溪地被葬在自己最不願下葬的地方。
  兩代祖孫一生的努力都無法完成心願,但兩代的經歷讓我們思索著所謂文明社會的文明是否就足以凌駕世界其他的文明?而人性的不願改變跟認命是否就是社會的常態?世人面對跟自己的不同是該害怕還是接受或加以排斥及凌虐同化?
  芙蘿拉是女性主義者的積極代表,當她張著改革的大旗正義凜然搞革命的同時,卻讓自己的孩子流落各地甚至被自己的父親強暴;而努力推翻父權社會的同時,卻藉著自己的女性優勢,利用男性的崇拜得到所需?是否就是革命大旗下的不得已跟必然?!
  高登放棄中產階級生活進入原始的大溪地,也藉著自己男性的特質不斷的跟大溪地女子放縱身體的享樂,甚至不排斥跟男人交歡,然後稱一切都是創作的原動力?!
  本書不斷衝擊讀者的觀念與認知,建議先從單數篇張看外祖母,再看雙數篇章的高更,然後從頭再看一次,才能感動作者給我們的思考震撼,可是,兩代血裡流著對追求理想堅毅的信念,最後都沒能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天堂!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7/11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
天堂是?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邁向死亡的存有!然而因著不同生命情境的經歷,人對生存的意義建構了不一樣的意識,但對一個有覺醒反思生命意義的人而言: 勢必會與幾個生命課題遭逢,這其中包含了自由、孤獨和與死亡三個命題,這回我從南美祕魯尤薩的天堂在另一個街角這本書對天堂的追尋來解讀人的意義。
全書22篇的天堂一書,透過高更與他的外祖母芙蘿拉的生命故事引領讀者思索有覺醒反思生命意義的人,如何在不同社會脈絡下活出自己精采生命,追尋生命意義!
芙蘿拉一位努力打破資本主義中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女性主義者,書32頁芙蘿拉直言:我是勞工的好朋友,我是來幫助你們解開剝削的枷鎖。她為了被壓迫的底層勞動工人們編寫刊物,鼓吹成立工會組織,她認為社會的所有成員應該都是生而平等,而需要不斷激發弱勢工人的覺醒意識,也就是當今社會實踐理論中的培力過程(empower),芙蘿拉試圖糾合同志打破階級性別與種族的不公,她要依靠不斷的奮鬥來打造她的無階級性別歧視與種族偏見的烏托邦社會!
高更則以迥異於祖母芙蘿拉的藝術創作表現與性自主多元觀念與實踐來追尋他的天堂。高更厭倦了當時歐洲中產階級的拘謹階級文明,移居到歐洲人眼中蠻荒落後的大溪地。大溪地的自然地景讓高更獲得藝術創作的新活力,居住此地的南島民族文明更讓高更盡情開展了多元身體與性的可能。他的生存樣態讓天主教教會視之為異端,高更死後被主教遣人匆匆葬在天主教墓園中,墓碑上是希瓦瓦島主教替高更題上:高更此生唯一值得一提的,就只有他的猝死 。他是一名出色的藝術家,但卻是上帝和世間所有美好事物的敵人。高更用自然創作對抗人為造作的歐洲文明,更進一步將自身鑲入原住民性多元自主文化中,他找到他的天堂!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4/26
劇透警告
@ 文學批評:《天堂在另一個街角》 讀後《 El Paraiso En la Otra Esquina 》
( by: Brand Kago 2020/04/24 )
使用<文本細讀法>進行<諾貝爾文學獎>作者「尤薩」的小說《天堂在另一個街角》相當有意思。如果,調高視角,以類似空拍機的角度俯瞰文本的結構,文本充滿類似戲劇劇本推動的節奏,芙羅莎拉開文本序幕,讀者可以從客觀的角度瞭解主角身旁發生的劇情,文本也幽默地適時切換成主角立場,以自我對話的方式表達主角內在的音聲。因此,當我們沉浸在文本當中時,好像深入尤薩導演的電影裡,成為主角也環顧著週遭,我們不僅處於二十一世紀的當下,似乎也走入上個世紀的時空。

從雙軸線交織前進的劇情脈絡混雜著跳躍交錯念頭,我們從不同的時空的背景間,兩組劇情脈動並沒有相互重疊的時段,芙羅拉( 高更的祖母) 並未與高更面對面相遇,作者卻使用血脈相連的暗示形成故事牽引的因緣。
從地理位置及人文角色來看,安達路西亞地區有著流浪民族「 吉菩賽」的浪漫特質,熱情能量澎湃,除了盡力追循本能的直覺,也擁有反抗傳統制約的勇氣,因此,對於非公義的現況如種族及男女相關議題,成為芙羅拉天職般努力的方向及生命目的。當隨著血緣牽繫,高更承接了相似的基因,對於現實環境無法滿足,對於安定的生活模式感覺乏味無趣,本能性地投入藝術創作表現的缺口中,藉著畫筆油彩挑戰主流的價值概念,形成獨樹一格的表現。
從繪畫的表達與對照,不管是主題或是內容構圖等等,生命中的不穩定及對於主流視框的衝撞,也化成創作的重要元素,當我們閱讀尤薩寫作文本對照後人彙編的高更畫冊圖像,從中解讀高更所要表達的情緒與感覺,更欽佩尤薩拿捏細節的精確能力。
展開
user-img
4.0
|
2020/04/20
「一個人的出生地最多只能算一種意外,真正的家鄉應該是依照他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所選擇的地方。」(頁113。)

巴爾加斯‧尤薩的《天堂在另一個街角》,是一部雙主線的小說,單數章節是畫家保羅‧高更的外祖母芙蘿拉的故事,雙數章節則是保羅‧高更自己的故事。一人一章節的交替書寫,使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故事,在未穿插的情況下進行著,互不影響,使他們兩位的故事更為完整的進行著。

故事分為兩個部份,可以分開談述。首先是芙蘿拉的部份,芙蘿拉因為在婚姻中,被丈夫視為性欲的發洩工具,後又在父親的故鄉秘魯,體驗到上流社會與下層階級的差異,因此提昌一個新的共產社會,勞工、婦女等弱勢階級與上流階級平等的社會,而且在社會中沒有性的存在。從這裡來看,可以發現芙蘿拉其實不僅是一位共產主義人士,她更是一位極端的女性主義者,努力推翻「陽具中心(崇拜)」的傳統社會。

接著是保羅‧高更的部份,他對於歐洲文明社會的束縛,明顯的排斥著,於是他始終渴望得以成為原始部落的原住民,在一處未被文明汙染的原始大地上生活著。於是他前往大溪地生活著。大溪地的原住民很特別,是個典型的母系社會,對於性、婚姻的想法,與當今社會截然不同,因此高更在大溪地,看似不被社會接受的各種性行為,像是每日可能與不同女子交歡,又或是與陰陽人交歡等,解放所有的文明限制。然而原始部落不同於高更的想像,因為高更是用「他者」的文明社會眼光進入部落的,因此他想像的原始部落,始終帶有一層無形的歧視。

芙蘿拉與保羅‧高更,看似完全相反的兩個人,在閱讀完畢後,我不停思索他們兩著到底有無關聯性。我想他們其實是很香似的兩個人,尤其在三個方面而言:第一他們都反對現有文明社會的階級意識,追求不同型態的平等社會;第二他們都在追求一種自我的解放,解放對自由的渴望,不受社會的傳統道德觀束縛;最後是他們對性的態度,雖然芙蘿拉反對性生活,與高更對性的放蕩不羈截然不同,但如果從酷兒的角度來看,他們都在追求一種突破傳統性事、突破性別限制的多元性向。

在書的最後兩章節,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兩個人的餘生,始終與他們想像的有一些落差,或許他們的天堂,還在另一個街角等待著他們。

2020.04.20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