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中文書
心理勵志
79折$ 237
5 /5
244位讀者評分
5
72%
4
20%
3
3%
2
2%
1
3%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238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4/14
劇透警告
讀後心得
很多年前讀過這本,印象最深的就是課題分離。最近再重讀一次,有更深刻的感受。

分成三大重點:

1.目的論:「目的」可以調整情緒、行為、想法跟詮釋。重點在於你有沒有改變自我的勇氣與決心。不想改變就可以找到一堆藉口。

2.體驗共同體:有三大重點相互影響。

A.自我接納:接受現在的自己,向能做到的部分邁進。彌補自卑(不足),實現優越,也就是自我超越。這裡也是有提到善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專注在自己能改變的地方,而非不能改變的地方。很多書都有提到專注在自己沒有的東西,永遠不會幸福。因為看到沒有是匱乏感,看到擁有是一種富足與感恩。

B.(無條件)信賴他人:其他書也有提到,在資源缺稀的狀態下,競爭關係就會讓朋友變成敵人。從競爭關係跳脫,就能從不安的關係中解脫,這樣就能視旁人為夥伴而不是敵人(競爭對手)。我個人覺得無條件信賴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就像一行禪師講的,瞭解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因為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即便被別人錯待,也沒關係。

C.貢獻他人:在貢獻他人之前,要先放下對認可的追求,雖然別人的表揚可以體會自己的價值,消除自卑,增加自信心。但,活在別人的期待中,一輩子都會受苦。所以要先學會界線設立,課題分離,先照顧好自己的需求,再來談談貢獻他人 。貢獻他人可以體驗到我對他人有用,進而體驗到自己的價值,例如工作。

若說課題分離是人際關係的起點,那麼共同體就是終點。我們並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整體的一部分。共同體需要發展的不是縱向關係 (批評或表揚),而是發展橫向關係,也就是對存在本身表示感謝;平等、真誠、鼓勵,傳達喜悅與尊重。


3.幸福: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因為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此時此刻所創造出來的,唯有活在當下才能體驗幸福。

記錄一下自己的心得。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05
《被討厭的勇氣》多年來一直是熱門暢銷書籍,書中藉由青年人與哲學家的對談,娓娓道來阿德勒心理學的真諦,並期許讀者們找到人生的幸福哲學。因此,這本書多半被歸類在心理學、勵志類、人生哲學等範疇。然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卻發現,書裡有幾項觀念很適合投資人,以下便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一、甘於平凡的勇氣

  以往我們的教育無不強調個體多麼特別,多麼優秀,甚至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名言佳句,無不述說自己的獨特性與優越性。

  阿德勒則以為每個人都很平凡,我們必須接受如此不突出的自己。唯有如此,你才不會與他人進行比較。

  他認為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假若今天宇宙只有你一個人,其實你並不會感到孤獨,有點類似道家「相對」的概念。既然所有的煩惱都是比較而來,我們只能跳脫這既有的局限與框架,承認自己與他人相較,一點都不優異,才能解脫與幸福,這就是甘於平凡的勇氣。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人性的偏誤。奧利維‧席波尼《不當決策:行為經濟學大師教你避開人性偏誤》曾分享過這個例子,請人們自我評估時,往往會高估自己,例如覺得自己駕駛技術比別人優秀,但其實並沒有;覺得自己比同儕更有創造力,遺憾的是,還是沒有。一言以蔽之,我們時常認為自己比別人厲害。

  於是乎面對投資,常常自我催眠,以為自己是少年股神,動不動可以獲利百倍,更妄想自己是巴菲特的傳人,總能掌握市場獨家的消息,做出最好的投資判斷。然而,在查爾斯.艾利斯《指數革命:巴菲特認證!未來真正能獲利的最佳投資法》就已經說得很明確,這在過去(30、40年前)或許行得通,當年資訊不發達、法規未齊全,是散戶在主導市場。時過境遷,現在股海中充斥著法人與公司高層,你一位散戶能與之抗衡嗎?你有比高層知道更多訊息嗎?

  查爾斯.艾利斯另一本著作《投資終極戰:贏得輸家的遊戲──用指數型基金,打敗85%的市場參與者》將賽門的網球研究應用在股市。他發現專業的網球選手比的是誰得分多,業餘的網球選手則是比誰失分少。所以身為散戶的我們屬於後者,失分少就是成功,因此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投資大盤,拿到市場的平均報酬就好了,做個甘於「平凡」的投資人。

  與股神比起來,這個績效的確不怎麼好,但相信我,它絕對不差,至少是平均值。坦白說,如果扣除投資標的低成本,還會勝過一半以上的投資人呢!甚至長期下來,絕對打贏一票主動選股或持有高成本標的的投資者。

  不要再迷信自己選股,你不會比這些電腦、高層、學有專精且認真的股市分析師聰明。你的唯一出路,就是阿德勒所說的「甘於平凡的勇氣」,無法戰勝大盤,我們就買進大盤!

二、重視現在

  阿德勒心理學與佛洛伊德心理學最大的差異是,前者是目的論,後者是決定論。

  佛洛伊德努力分析你的過去,試圖找出你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原因,稱之為決定論。阿德勒則以為要拋棄過去,不要找尋原因,而是把眼光看向未來,從此刻開始改變,稱之目的論。

  阿德勒認為即使你把過去分析得再好,so what?又如何呢?過去已經過去,時間無法重來,無法改變,你所能夠掌控的只有現在。

  我很喜歡英文的一個單字:「present」。它有兩個解釋,一個是當名詞「禮物」,另一個是形容詞「現在」。對我來說,最棒的禮物就是現在,我們得好好掌握,這也是我們唯一可以把握的。

  身為投資者,最好的投資時間點永遠是現在。過去無法挽回,面對當今通膨加劇、低薪政策、房價高漲、退休金不足的時代,只能靠著此刻開始投資,才是給未來的自己最好的禮物。

  另外,如果你是指數投資人,那麼更簡單了,只要有閒錢,隨時都可以買,「buy right ,hold tight」是不變的原則,只要買進低成本的全市場指數,並且長期持有,就能夠有一筆可觀的報酬。

  你知道台股破萬點時,就已經有人高喊要出場了嗎?你知道當破萬五時,就有人告訴你要全盤賣出了嗎?如今,台股持續創新高,想必在今年年初或者去年年底獲利了結的投資人,內心有多扼腕。此外,一直被「創新高」消息與新聞洗腦的投資人,是否一直遲遲不敢進場?結果是,錯失了今年的漲幅與配息。

  知名的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裡頭有一篇〈范進中舉〉,主人翁范進說了句至理名言:「自古無考場外的舉人」。言下之意,沒有不參加科舉,而能考上功名的人。同理,「自古無股市外的投資人」,股市裡沒有不買股票而能獲利的人(賺價差,也賺配息)。記住,阿德勒告訴我們,不要在乎過去,要注重現在,並且去做,未來才會改變!

三、要有導引之星

  人生最難的事,不是知道,而是去做,正所謂「知易行難」。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德勒心理學的概念,可是真正去做的有幾個?能堅持到底,持之以恆的,又有幾位?是以,阿德勒提出「導引之星」的概念。就像當我們迷路時,知道要判斷方向,可卻又不知從何下手,此時北極星就如同導引之星的存在,帶領你釐清現在的位置,判別確切的方向,往正確的道路前進。

  投資的概念與之相仿!

  不過,這邊要澄清一點,有人的導引之星是股市老師、投資網紅。我個人是不太贊同,不是說他們不能成為自己的導引之星,而是你要去檢視他們。譬如說他們的投資策略,是不是常常變來變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請相信我,它不會是你股海裡的導引之星,你有看過北極星變來變去的嗎?

  我想分享一則「智慧之鮭」的故事,梗概如下:

  傳說中有一隻奇妙的鮭魚,第一個吃到的人可以得到大智慧,所以又稱為「智慧之鮭」。有一位詩人伊瑟斯追蹤了這隻鮭魚好幾年,好不容易終於捕捉到牠。於是請一位善於烹調的學生為他烹煮,想要成為第一個吃到這隻鮭魚的人。

  大家猜猜看,伊瑟斯確實是第一個吃到這條鮭魚的人。然而,他有得到大智慧嗎? 答案是沒有! 因為他的學生烹煮時不小心被魚油盪到,下意識舔了一口,成了第一個嘗到智慧之鮭的人。

  我很喜歡這則故事。除了是它具備小說的意外性外,更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們:「不要假借他人之手」。

  有人不會煮飯,卻冀望將來能夠娶到或嫁到一位懂得烹飪的配偶;有人不懂投資,所以希望未來能夠娶到或嫁到會理財的另一半。他們不就跟「智慧之鮭」的故事一樣嗎?為何不自己學習呢?為何要假借他人之手呢?萬一未來分手或離婚,自己豈不餓死?窮死?靠山山會倒,靠海海會枯,只有靠自己最好。

  與其盲目追求股市老師、投資網紅,甚至是銀行理專,小心將財富拱手送人,正因為你不懂,所以永遠不會是第一位嚐到「智慧之鮭」的投資人!職是,我覺得最棒的導引之星就是自己。

  那麼如何讓自己具備導引之星的能力呢?我以為唯有透過不斷閱讀,方可摸索出自己的投資哲學,便能不被市場與新聞媒體所影響,而有自己的判斷力。

  網路上曾有人說,指數投資就是無腦投資,連書都不必看。真的是如此嗎?我深深不以為然。大家思考一下,教會何以辦理「聖經讀經班」?何以每周聚在一起禮拜、唱聖歌?

  事實上,這些都是強化自身信仰的方式。有著一群同溫層的夥伴,一起研讀具有共同信仰的典籍,才能夠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所以,建議指數投資人更應該時常翻閱相關的投資書籍,透過一次次的閱讀,一次次加強自己的投資理念,就不會被股市老師左右,不會被任何訊息影響,「坐懷不亂」,堅定自己的投資策略,尤有甚者,還會因為能夠指出質疑者的謬誤,而會心一笑,臻至「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的高妙畛域。

  此外,亦可多方涉略不同投資作家的著作,互相補足彼此間的看法,讓你在投資的道路上,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如此一來,便能走在正確的道路而不迷茫!

四、結論

  閱讀《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收穫頗豐,不只是心靈上的成長,對我來說更有投資上的啟發。

  首先,阿德勒告訴我們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勇敢買進大盤,得到平均報酬,忘記飆股、忘記白日夢式的投機高報酬,做個甘於平凡卻不凡的投資人。其次,也教導我們要把握當下,忘卻過去。最好的投資時機是十年前以及現在,而如今的你所能選擇的只有現在,「buy right ,hold tight」,學學Nike那句名聞世界的廣告詞:「Just do it」。最後,多多閱讀,透過閱讀吸收新知,也強化自己的投資信仰與理念,股神巴菲特每天可是會看500頁的書呢。

  這是一本投資人必備的心理、哲學書籍,誠摯推薦給大家。

Ps.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臉書或在方格子搜尋「教育界走跳」。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4/01
超棒的一本書,顛覆我們傳統的思維
否定有心理創傷,你的不幸,是你自己
選擇的,只要你願意改變就能改變

人們常常為了滿足别人的期待而活
這種尋求別人認同的需求
讓我們變的不自由
真正的自由就是要懂得課程的分離
值得收藏分享的好書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3/13

人格的形塑始於家庭,而我們的行為模式,也與童年記憶息息相關,相信每個人都同意這樣的看法,也因為如此,才會有『本性難移』這樣的定論出現。然而鐵錚錚的事實擺在眼前,過去傷痛早已無法改變,人們也不可能回溯時光,將思想定錨的那一天重置或消除,難道除了果斷的接受苦楚外,就沒有更好的方式能療癒心靈嗎?


阿德勒自創的『課題分離』學說,在心理學上另闢蹊徑,強調過去經驗雖已不可變化,但要賦予什麼樣的定義,其實是操之在我。他也主張用目的性來回推行為理由,例如足不出戶的男子,會成為不願接觸社會的繭居族,並非兒時缺乏關愛所致,而是因為不想面對可能失敗的社交風險,才讓自己變成繭居族,好達成自我設定的目的,並將這一切歸因於無法改變的童年。


課題分離的修為雖然嚴苛,然而以正面意義的角度檢視,卻是格外的親切與受用。書中透過一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與哲學家的精采對話,闡明哲學的真義,讓人看了大呼過癮,難怪可以長期稱霸暢銷書排行榜。如果你也有走不出的人生糾結,不妨來看看這本書,或許能帶來不同以往的啟發。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2/16
書名雖為被討厭的勇氣但是作者並非提倡惹人厭的被討厭,而是在這充滿著別人眼光跟評論的世界多為自己而活。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2/02
常聽到人家說什麼,但很多人好似都看標題去解讀書的內容,並未實際的去看過這本書,我只能說書中寫被討厭的勇氣,與你想像中被討厭的勇氣不同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1/30
劇透警告
思考的多面向
讀完後,總有一種好像少了點什麼的感覺,讓我覺得怎麼會是這樣的感受,後來又讀到了後記,讀完後,我想 會出現少了點什麼的感受,可能是要讀者自己去思考書中所講的各類論點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1/09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是一本啟發性的書籍,以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學觀點為基礎,探討了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主題。這本書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讓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方式。

書中介紹了阿德勒的個性心理學,強調了人們如何主動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而不僅僅是被環境和過去的經歷所塑造。這個觀點讓我更加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能力,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更有意義的選擇。

此外,書中還談到了「勇氣」這一概念,強調了克服恐懼和不安全感的重要性。它提醒我們,在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中,需要充滿勇氣地面對自己的不足和挑戰,並努力改變。這個觀點讓我更加堅定了克服困難和追求夢想的決心。

最後,書中通過對話的形式,展現了阿德勒的教導,讓讀者可以更容易理解和應用這些心理學原則。這種風格使書讀起來生動有趣,同時也更容易被吸收。

總的來說,《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啟發性的書籍,它提供了關於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重要教訓。這本書鼓勵讀者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並努力塑造自己想要的未來。對於追求個人成長和幸福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1/21
阿德勒的觀念初次接觸的讀者來說會有蠻大的觀念衝擊,若是讀者接受了這個觀點,將會發現許多看待事物不一樣的角度,甚至是從世界觀都會就此改變。
本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阿德勒的理論,是一本值得一讀的自我成長書籍。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0/14
|
電子書
這本書很顛覆我的邏輯,以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方式呈現
讀起來不會很困難,但會讓人去思考
我很喜歡書中說的論點,也改變我的想法很多
值得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0/04
劇透警告
我曾經傲慢地認為我不需要讀這本書,原因是光看書名《被討厭的勇氣》就覺得既然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應該是不需要刻意去閱讀,但直到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其實關於「被討厭」的論述只是書中的一小部分,有其他更多值得我們去關注及翻轉思維的論述,都能使得許多人擺脫人際關係的困擾,並且學會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作者岸見一郎的書籍我看過不少,他的著作都是圍繞在阿德勒心理學的範疇,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依舊會對其論述感到相當新穎,甚至是令人感到有些不適應或一時半刻很難接受。比如在書中就提到一個人現在的狀態並非是「過去」所造成,而是當事人出自於個人意志的決定,也就是說過去即使是不可抹滅的事實,但我們不能把責任歸咎於過去的創傷或他人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因為此刻的我們是有權作出決定的,不應該歸咎於其他原因。

而這樣的論述其實不難理解,比如一個孩子明明身體檢查不出疾病,但是他卻真實感受到不適,在抽絲剝繭之下會發現這個身體不適是因為孩子「需要」所造成,因為孩子不想去上課,或是希望博得父母的關注,於是對孩子而言這個不舒服的感受是必要存在的,一旦改變「不想去上課」或「博得父母的關注」這些目的,不舒服的感受便自然會消失,這也是阿德勒心理學主張的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因為過去的事實無法改變,但現在的目的是可自由轉換的,所以當有些人講了許多理由表示自己迫於無奈而做不到時,其實只是因為他不想做而已。

同樣的邏輯,作者也不客氣地說許多人的「不幸」是自己選的,也就是說是他此刻「需要」的,這就讓人想到許多人為何以「賣慘」來做為吸引目光的手段,因為這能替他帶來一些關注力,作者說這對當事人來說是一種「善」,比如可以當成難以成功的理由,抑或是獲取更多的同情而得到金錢上的利益,所以我們會發現許多人始終不願意走出悲慘的人設,因為他們「需要」,而且很有可能不自覺已經從「自卑情結」轉變為「特殊的優越感」。

「自卑情結」是指開始把自卑感當成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

「特殊的優越感」則是炫耀不幸。想藉由自己的不幸,好變得「特別」;憑著不幸,想要高人一等,進而把自己的不幸當成武器,想要支配對方。

作者的這番解說令我恍然大悟,這也充分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一直讓自己處於看似「不幸」的狀態,其實仔細觀察過後都會發現是有其目的,因為撕掉了「不幸」的標籤,他們似乎頓失免死金牌,也沒有籌碼可以讓他人順從自己。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總是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而影響到自己生活的關鍵原因。想要平靜的生活,就要尊重他人有批判或討厭自己的自由,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封住別人的嘴,但我們有能力去決定要如何詮釋一件事情,如此一來便同時擁有了平靜與自由。

阿德勒心理學同時還主張不稱讚、不責罵,也認為競爭是沒有必要的,而這些詳細的內容我會在《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中有比較詳盡的說明。

我知道很多人對暢銷書向來反感,但我不得不說這本以哲學及心理學為基礎,並且以對話方式呈現的書籍可以真正幫助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減少競爭及嫉妒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也可以讓我們意識到心中的權威思想,不再糾結於「過去怎麼樣」或是「別人怎麼樣」,而是聚焦於當下的自己,並且給予自我認同,而非向外尋求。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7/18
使我更勇於做自己的書籍,
內容有些較為深澳之處,一讀再讀地直至理解文中內涵。
內化後的自我啟發,成為更喜歡的自己。
推推 !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6/20
還蠻推薦這本書,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原來從小到現在我都在欺騙自己,沒有聽聽心裡最底層聲音,都是按照別人生活過,而不是為自己而活,總結來說這本書算是直接刺進我心裡最底層,讓我不再那麼迷惘過日子,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5/16
非常推薦 是本好書 此生必看 我們心知肚明討好身邊的所有人是不可能的,卻在得知自己被討厭時仍然無法克制自己的難過,甚至不停地檢討自己,使自己陷入負面糾結的情緒當中。 我想透過這本書,學習以更豁達的心態,去面對身邊的惡意。 其實看完這本書,我並沒有獲得自己一開始渴望找尋的答案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4/15
這一兩年極為痛苦,快要四十歲了才突然覺得不想再看別人臉色、迎合別人,一直在找相關的短文及短片,但還是很不舒服,剛好家人的書櫃有這本書,看完了之後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決心改變,這本書給我我很大的幫助,接受自己的原貌是不完美的並且接納自己,在此刻就可以選擇改變,認真地活在當下。
展開
user-img
4.0
|
2023/01/19
我對於這本書中最感興趣的理論,就是「目的論」

因為它和我舊有看事情的觀點大不相同,它否定決定論,覺得應該追究的是現在的「目的」。

舉例來說,以往我會覺得考試考不好是因為智商太低,或課程太難,但以目的論來看,其實我只是為不想讀書而找藉口。


  在這本書中,我感觸最深,且領悟最多的地方,是關於「活在當下」。

我以前就聽過很多人說要把握時光,活在當下,但我一直沒有搞清楚這句話真正的意思,直到哲學家的解釋,我才了解到原來「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剎那」,你永遠無法預期將來會發生什麼事,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實際,最重要的。

每天多算幾題數學題,每天多背幾個英文單字,為的不是將來的那場考試,而是「今天的成就」。
  
這本書真的對我影響很深,幫助我解開心中許多疑惑,讓我想對阿德勒心理學做更深入的了解,在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只要我改變,世界就會改變。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2/22
劇透警告
非常喜歡這本書以對話方式將艱深的哲學理念用很淺顯易懂的方式讓讀者了解!就像書中所說的:我們要有改變自己的勇氣,才會得到想要幸福。還有關於人際關係的牽絆,的確我們只要把自己的課題完成就好,其他的部分是別人的課題,我們不需要太在乎,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好了!人生過得好壞其實全憑自己怎麼想,想法一改變整個人都開闊了不少!很開心能夠發現這本書的存在!這本書不論在什麼時期的人生看到絕對都可以得到很棒的啟發,非常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9/29
劇透警告
本書的一開始便否定了創傷對人行為的影響。有著童年創傷的我,便因為這個論點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看完整本書之後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感覺人生清晰了許多。
展開
user-img
4.5
|
2022/06/25
劇透警告
跟隨作者學習阿德勒的理論,就像上了一課熟悉而又痛苦的Debunking,不斷反思、推翻你所認同的一套。

人的煩惱源於人際關係、課題,我們總是習慣將別人的課題放到自己身上,例如:小孩有否用功讀書、別人是否討厭自己等,都是自己控制不到、卻又執着去改變。

最震撼我的是阿德勒如何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不去歸咎現況是過去的結果,而是學會理解所經歷的;不去思慮未來太多,因為在規劃好之前就已經終結。
展開
user-img
3.5
|
2022/05/13
比較推薦給樂於接受/認識不同觀點的人。
個人閱讀時其實並不贊同所有內容,
甚至只有部分能被我個人價值觀所接受與吸收,
但也看到了些以往鮮少接觸到的思想,所以還是有些有趣的。
不過印象中個人比較喜歡前半段,
可能是後半段無法產生共鳴、有所牴觸的部分比較多。

選擇呈現主題的方式我覺得是有趣的,
有點像看故事的方式讓閱讀起來比較容易些,
不過還是有部分感覺不是到很流暢,不確定是否為翻譯品質問題,
不是到太嚴重,但如果能改善會讓這本書更好。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