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曬書99元起
追星語學堂
膳魔師5折起
雅漾x史奴比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曬書市集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3426)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5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中文書
心理勵志
岸見一郎
,
古賀史健
究竟
|
2014/10/30
79
折$
237
放入購物車
5
/5
270位讀者評分
5
73%
4
19%
3
3%
2
2%
1
3%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yeresa
Lv.1
5.0
|
2016/07/30
看完這本書
你會有很深的體會
有時候我們都太在意他人的看法
怕自己是別人眼中的異類
殊不知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是對的
又如何讓別人相信呢?
每個人都會被討厭
但討厭你的人有分很多種
有些是討厭你有原則不跟他們一起沉淪
有些是討厭你隨波逐流別人說什麼是什麼
如果你能選擇
你會選擇哪一種?
很多人因為怕被討厭做盡一切討好別人的事
但在那些人的心裡是真的喜歡你?
不求做人人都喜歡的人 這樣自己累別人也會覺得太偽善
但要做個讓人敬佩的人!!
在完美善良的人都會有人討厭
這時候只要問自己
有沒有做對不起別人的事?
如果你能很肯定地說沒有
那就不需要去在乎
我很喜歡勵志類的書
推薦給大家:))
>More
林小花
Lv.4
5.0
|
2024/04/14
讀後心得
2025.6.11 洪教主在2025.5.25的直播中有提到這句,記錄一下。『阿德勒: 我們不是被經驗決定的人, 我們是給經驗賦予意義的人。』
2024.
很多年前讀過這本,印象最深的就是課題分離。最近再重讀一次,有更深刻的感受。
分成三大重點:
1.目的論:「目的」可以調整情緒、行為、想法跟詮釋。重點在於你有沒有改變自我的勇氣與決心。不想改變就可以找到一堆藉口。
2.體驗共同體:有三大重點相互影響。
A.自我接納:接受現在的自己,向能做到的部分邁進。彌補自卑(不足),實現優越,也就是自我超越。這裡也是有提到善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專注在自己能改變的地方,而非不能改變的地方。很多書都有提到專注在自己沒有的東西,永遠不會幸福。因為看到沒有是匱乏感,看到擁有是一種富足與感恩。
B.(無條件)信賴他人:其他書也有提到,在資源缺稀的狀態下,競爭關係就會讓朋友變成敵人。從競爭關係跳脫,就能從不安的關係中解脫,這樣就能視旁人為夥伴而不是敵人(競爭對手)。我個人覺得無條件信賴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就像一行禪師講的,瞭解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因為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即便被別人錯待,也沒關係。
C.貢獻他人:在貢獻他人之前,要先放下對認可的追求,雖然別人的表揚可以體會自己的價值,消除自卑,增加自信心。但,活在別人的期待中,一輩子都會受苦。所以要先學會界線設立,課題分離,先照顧好自己的需求,再來談談貢獻他人 。貢獻他人可以體驗到我對他人有用,進而體驗到自己的價值,例如工作。
若說課題分離是人際關係的起點,那麼共同體就是終點。我們並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整體的一部分。共同體需要發展的不是縱向關係 (批評或表揚),而是發展橫向關係,也就是對存在本身表示感謝;平等、真誠、鼓勵,傳達喜悅與尊重。
3.幸福: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因為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此時此刻所創造出來的,唯有活在當下才能體驗幸福。
記錄一下自己的心得。
>More
全部書評
|
共254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第 7 頁
第 8 頁
第 9 頁
第 10 頁
第 11 頁
第 12 頁
第 13 頁
Halsey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5/27
應該更早拜讀它
剛收到媽媽從台灣寄到加拿大來給我,讀差不多一半,感到『我怎麼會到這個時候才讀它!』
讀的同時,腦海裡浮現許多人的面孔,讓我了解到『對!他們就是這樣的人』及往後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說話方式與他們相處。
非常值得推薦!
展開
田羽心
Lv.5
追蹤書評人
3.5
|
2025/05/12
質疑與思辨之旅,尚未讀懂部分可日後再次翻閱
看似心靈雞湯,但是狠狠的點醒夢中人,不願意改變,只想坐守在舒適圈安逸度日,
藉故推託怪罪,不如即刻動念,客觀事實無法改變,就只能藉由轉化主觀感受詮釋。
藉由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緩和了說教傳道的口氣,在辯證的過程中,
曾幾何時我們也成為年輕人不斷質疑大師開示的種種疑點,
哲學家循循善誘、娓娓道來,既沒有先入為主的想法,更沒有宗教洗腦的灌入,
是可以確實激發內心改變的動力的一部作品。
在人生不同階段,可能生理或心理受傷生病時,可以稍稍有多元的思考供參。
展開
荌芝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4/29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初遇阿德勒心理學
第一次接觸阿德勒心理學,書中的「活在當下」讓我聯想到禪修中的正念,兩者皆著重於擺脫過去和未來的束縛,專注當下。此外,「目的論」與「課題分離」不僅與我的生活哲學契合,更以系統性的方式幫助我理清思路。書中提出了許多顛覆傳統社會價值觀的理論,即使未必所有人會全然認同阿德勒心理學,我認為仍值得以開放的態度去了解,從中定能獲得啟發。
展開
波波夫妮
Lv.3
追蹤書評人
4.0
|
2025/04/09
原來這就是課題分離
用對話的方式來解釋阿德勒,讓人覺得是一個簡單明瞭的作法,同時也不會顯得枯燥乏味,太多的學術內容與解說,會使人頭昏腦脹,無法記得太多資訊。
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解決一本書,同時也能吸收到書中知識,蠻不錯的!輕鬆易懂,是一本心理學派的入門書,如果想要多瞭解,自然可以再深入研究其他相關書籍。
而也透過這本書瞭解了!原來有些煩惱只需要課題分離,就能解決,就不會讓自己焦躁在有些無謂的地方、蠻不錯的!
展開
來去一陣風
Lv.2
追蹤書評人
1.0
|
2025/04/04
十年前會給它五顆星
以前讀的時候,覺得哇,說得好有道理,但年紀大了之後,經歷過更多事,目的論這個說法,我是覺得禁不起驗證,課題分離的部分依然是很值得取用的,但這本書只有比較表層的談了一些而已,讀完內容可以大概的、依樣畫葫蘆的做,但不會知道為何而做。
展開
塔妮雅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3/25
有人討厭自己,是活得自在的證明
自從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自己有嚴重的「討好型人格」後,就覺得得要找時間,好好拜讀一下,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所合著的《被討厭的勇氣》。
岸見一郎是日本的哲學家。除了專攻西洋古代哲學外,也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同時也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的諮商師與顧問。《被討厭的勇氣》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以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大量的哲學議題。
以下與大家分享,書中的三個核心概念:
❤️阿德勒心理學~目的論
阿德勒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但鮮少被人提及。阿德勒出生於維也納,是一位醫師、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
眾所周知的佛洛伊德,主張「決定論」,認為人會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讓生命顯得窒礙困難。也就是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決定了現在和未來的自己,而且無法改變。相反地,阿德勒否定心理創傷的論點,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人們是因為先有「目的」,而決定現在的行為。
比如:人們會因為想要生氣,而找到適當發洩情緒的人。因為,憤怒其實是可以收放自如的「工具」。像母親正在罵孩子時,若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媽媽的聲音,立刻就變得溫和而有禮貌。而在掛完電話後,媽媽立刻又變臉,繼續罵孩子。
阿德勒主張「人是可以改變的」,他認為,決定自我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他並不否定過去事實對人格的影響,而是同樣發生某些事件,未必都會有相同的結果。問題不在「經歷過什麼事」,而是你「如何去解釋它」。在他的眼中,佛洛伊德式的決定論,是變相的宿命論。
❤️你的不幸,是自己「選」的!
「你在人生中的某個階段選擇了『不幸』。不是因為你身在不幸的環境中,也不是因為你陷入不幸的狀況,是因為你判斷這種『不幸』對自己是一種『善』」
「所有的不幸都是自找的!」這怎麼可能?「『不幸』對自己是一種『善』」,這更難理解了!只要是有理智的人,都會選擇幸福的生活啊!
原來,阿德勒認為,只要重新選擇生活型態,人生就能改變。然而,人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不斷去決定,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究其原因,是因為維持現狀比較輕鬆,也比較安心。人之所以不幸,並不是過去過環境造成的,而是因為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無論你之前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這些事情,對於將來要怎麼過,沒有任何的影響!因為,決定人生的是活在「當下」的自己。
閱讀這部分時,我一直想到《與成功有約》中的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也讓我聯想到一個故事,同樣是在貧民窟出生的雙胞胎,長大後,一個變成罪犯,一個變成富豪。光是這個例子,就足以證明,決定未來的不是過去,而是自己怎麼看待過去。
❤️課題分離~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介入他人的課題,還有揹負他人的課題,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沉重又辛苦。如果你的人生正面臨著苦惱,這樣的苦惱必然是來自於人際關係。所以首先,你必須清楚知道『從這裡開始,就不是我的課題了』,然後把他人的課題切割、捨棄。這就是讓人生卸下重擔、變得單純的第一步。」
阿德勒認為,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人們因為想要追求他人的認同,於是讓自己的自由和行為受限。到最後,讓自己過上的,就是別人的人生。
從根本上來看,我們不應該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相同的,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望而活的。這並不是要你不顧別人的感受,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要學會「課題分離」。
正如同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無法逼它喝水一樣。又如讀書是孩子的課題,應該由孩子自己來做。父母若是強迫孩子讀書,就是干涉了孩子的課題,於是就會產生衝突。
此時,父母可能會說,自己是為了孩子著想,才要他們好好用功讀書的。但事實是,父母為了達到,讓自己有面子這個目的,才去逼迫孩子讀書的!但這也不是要父母完全不理孩子,而是父母只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協助即可。
我們若是學會,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就不會產生人際紛爭。至於要如何區別是誰的課題,方法就是想想:「這個決定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當你設法強迫他人改變,只會引起更強烈的反彈。因為,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這裡的論述,讓我想到前兩年,孩子進入小學後的狀態。當時,孩子有著嚴重拖延症,無論我再怎麼威脅逼迫,功課就是寫得又慢又醜,讓我感到身心俱疲!然而,在她進入三年級,換了導師之後,作業竟然寫得又快又好。究其原因,在於她自己想要改變。
結論是,如果我們能夠做到課題分離,就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更不需要追求別人的認同,煩惱也就消失了!但要想做到這一點,進而獲得自由,就必須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寫在最後
「有人討厭你,那真是你心思自由、讓自己生活自在的證據,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什麼?多年以來,我心中所求的信念,就是不被別人討厭,難怪會感到自己,過得如此憋屈!原來,要有人討厭自己,才是活得自在的證據啊!
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不僅是對他人期待的放下,更是對自我的解放。透過改變自我對過去的解讀,我們可以重新選擇人生的方向,並勇敢地走出他人期待的框架。這樣的態度,使我們能更真實地生活,擁抱自己的獨特性,最終達到心靈的自由!
讀懂阿德勒心理學之後,眼中的世界,會變得完全不一樣。就像近視多年的人,第一次戴上眼鏡後產生的震撼那樣。原本看不清楚的世界,突然變得鮮明又清晰!
#塔妮雅閱讀
#2025年第21本
本文第一次刊登於 Readmoo閱讀最前線
展開
4ES1mb8hMU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3/21
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事情不順時很有用。
剛好在一份工作結束時閱讀這本書。
換個思考方向真的差很多。
我的個性屬於盡可能與人相處融洽,不要做太絕。
看了這本書重新問自己真正的想法,覺得豁然開朗。不是自己做得不好而被人討厭,是本來就有討厭你的人,無論你再好。
還有最重要的是勇氣,其實面對任何事情,只要你有勇氣承擔未來可能發生的這個後果,其實沒有人能攔你。
人們常常因為社會的框架導致自己為了符合社會期望綁手綁腳,甚至過了他人期望的人生。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需要勇氣承擔後果。
我覺得即使被討厭,只要問心無愧就好,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能過。
展開
流星迷
Lv.5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3/06
阿德勒心理學
這本書透過哲人與青年的對話,慢慢帶領讀者認識阿德勒心理學,書中舉的例子貼近日常生活,書寫的語氣溫和,平易近人
展開
莉莉普特
Lv.4
追蹤書評人
4.5
|
2025/02/28
暢銷書本書
霸佔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很久的一本書,算是那幾年大家一起追循的心理導師。有點懷疑網紅經濟是在那之後大行其道的,不要求大家的喜歡只要求特立獨行獲得利益,是一種誤讀吧。科科。。
展開
宇宙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2/10
活出自由與愛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自出版以來引發了巨大的關注與爭議。有人稱它是一部改變人生的啟示,也有人批評它過於武斷,甚至覺得它在「教人自私」。但這些反感與批評,常常是因為讀者執著於書中字面的表達,而忽略了它背後深刻的核心:如何擺脫對他人評價的依賴,回歸自己的生活目標,活出真正的自由與意義。
本書核心:不為他人而活,也不控制他人
書中以哲學家的「課題分離」概念為基石,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觀點:我們不需要為他人的期待和評價負責,因為那是他人的課題,而非我們的責任。同時,我們也無權干涉他人的選擇,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真正的自由不是反抗他人,而是擺脫束縛內心的枷鎖。你可以接受自己「被討厭」,不再為取悅他人而活,從而專注於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這些觀念可能會讓人誤解成一種冷漠或武斷的態度,但書中強調:課題分離的前提是尊重與愛。 我們不干涉他人的課題,不是因為自私,而是因為真正的愛與尊重,來自於對他人獨立性的承認。正是這種尊重,讓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輕鬆與真誠。
活出自由的第一步:打破過去的枷鎖
書中還挑戰了我們對過去的執著觀念。許多人認為,過去的經歷塑造了現在的自己,因此無法改變。但哲學家用阿德勒的「目的論」反駁這種「因果論」:我們的行為並非被過去決定,而是被我們對未來目標的選擇所驅動。
這並不是否定過去的影響,而是告訴我們:無論過去發生過什麼,你仍然擁有當下的自由,去選擇未來的人生方向。你無需回頭改變過去,只需改變此刻的目標。
不僅僅是離開舒適圈,而是回歸意義的追尋
《被討厭的勇氣》的真正核心,並不在於那些表面的「自我成長」口號,比如離開舒適圈、接受挑戰,而是在於幫助我們看清:
人生的意義來自於什麼? 不是來自外界的掌聲,而是來自你對自己目標的認可。
如何面對人際關係的壓力? 不是通過控制他人來獲得安全感,而是通過尊重彼此的獨立性,建立真誠的連結。
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不是無視他人,而是從他人的評價中解脫,帶著尊重與愛活出自己的價值。
推薦延伸閱讀:《自卑與超越》
如果《被討厭的勇氣》啟發了你,建議進一步閱讀阿德勒的傳世經典《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以更全面的視角探討如何超越自卑、擁抱人生的意義,並深入剖析我們如何通過「社會興趣」(對人類共同體的關懷)來實現真正的心理健康。
總結一句話:《被討厭的勇氣》不是教你反抗他人,而是教你擺脫依賴,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自由,回歸愛與意義的核心。
展開
TrBbRzlHr1
Lv.1
追蹤書評人
0.5
|
2024/12/27
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這本書其實就是想要表達「脫離舒適圈」而已。還有運用對話是不錯
但是很多年輕人對哲學家提出的問題,哲學家都是用『答非所問』的方式帶過
不敢正面回答問題。有夠爛的一本書 垃圾 看完完全沒幫助 浪費我寶貴的時間
展開
Gary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1/23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非常棒
非常棒的一本書,完全改變以往的觀念,讓我人生多了很多不同的想法,這樣的好書,在這裡推薦給大家,相信大家一定會喜歡👍
展開
拓海
Lv.2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11/01
人際與自我的互動
書名在當時造成一陣旋風
細細閱讀書的內容而非譁眾取寵
被討厭並不是壞事, 首先要先愛自己
如何做到而不干涉他人 並且適當維持彼此的關係
執行上最困難的事學會課題分離
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展開
CC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0/24
推薦!!提供受益良多的觀點
作者深入淺出以對話的方式傳達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觀點, 並將一般大眾可能有的疑問藉由對話的方式提出並解答, 引發思考內文淺顯易懂收穫很多, 推薦!!
展開
Nicole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0/24
值得推薦
跟蛤蟆先生看心理醫生差不多的概念,也是用第三視角看兩個人的對話,從對話中去思考並理解看似很深卻解釋的很白話的概念,我覺得這本書是可以重複翻來閱讀,每一次都可以從中找到心中問題的答案
展開
老年初級讀者
Lv.1
追蹤書評人
4.0
|
2024/08/26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順應平凡,把握當下
書中用著反覆對話的方式,讓讀者去咀嚼思考其中的意義。
讀完後,我認為這本書是給予讀者另一種層面的體悟,讓我們去學習不替自己找藉口,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並且活在當下做好每件事情,尊重每個人的決定,不去加以干涉,不隨便進入到別人的課題中。
展開
熊爸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7/15
人生不乏挫折,如何看待是關鍵
「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賦予經歷的意義。」人生不乏挫折,如何看待是關鍵,本書解讀人生問題,藉由了解問題本質,我們定義期正向意涵,方能突破困境。此理,放諸各領域,仔細琢磨,都能有所啟發。
展開
Alan
Lv.2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06/03
感想
全文以淺顯易懂的對話講解其概念,讀起來不會很枯燥,而且也用其他理論做為對比讓人想法有所延伸,
對於阿德勒並不很熟悉,所以看到他的理論時覺得截然不同,令人眼睛一亮,但同時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去實踐。
展開
林小花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4/14
劇透警告
讀後心得
2025.6.11 洪教主在2025.5.25的直播中有提到這句,記錄一下。『阿德勒: 我們不是被經驗決定的人, 我們是給經驗賦予意義的人。』
2024.
很多年前讀過這本,印象最深的就是課題分離。最近再重讀一次,有更深刻的感受。
分成三大重點:
1.目的論:「目的」可以調整情緒、行為、想法跟詮釋。重點在於你有沒有改變自我的勇氣與決心。不想改變就可以找到一堆藉口。
2.體驗共同體:有三大重點相互影響。
A.自我接納:接受現在的自己,向能做到的部分邁進。彌補自卑(不足),實現優越,也就是自我超越。這裡也是有提到善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專注在自己能改變的地方,而非不能改變的地方。很多書都有提到專注在自己沒有的東西,永遠不會幸福。因為看到沒有是匱乏感,看到擁有是一種富足與感恩。
B.(無條件)信賴他人:其他書也有提到,在資源缺稀的狀態下,競爭關係就會讓朋友變成敵人。從競爭關係跳脫,就能從不安的關係中解脫,這樣就能視旁人為夥伴而不是敵人(競爭對手)。我個人覺得無條件信賴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就像一行禪師講的,瞭解自己,接納自己,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因為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即便被別人錯待,也沒關係。
C.貢獻他人:在貢獻他人之前,要先放下對認可的追求,雖然別人的表揚可以體會自己的價值,消除自卑,增加自信心。但,活在別人的期待中,一輩子都會受苦。所以要先學會界線設立,課題分離,先照顧好自己的需求,再來談談貢獻他人 。貢獻他人可以體驗到我對他人有用,進而體驗到自己的價值,例如工作。
若說課題分離是人際關係的起點,那麼共同體就是終點。我們並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整體的一部分。共同體需要發展的不是縱向關係 (批評或表揚),而是發展橫向關係,也就是對存在本身表示感謝;平等、真誠、鼓勵,傳達喜悅與尊重。
3.幸福: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因為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此時此刻所創造出來的,唯有活在當下才能體驗幸福。
記錄一下自己的心得。
展開
教育界走跳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4/05
劇透警告
用投資角度解讀《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多年來一直是熱門暢銷書籍,書中藉由青年人與哲學家的對談,娓娓道來阿德勒心理學的真諦,並期許讀者們找到人生的幸福哲學。因此,這本書多半被歸類在心理學、勵志類、人生哲學等範疇。然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卻發現,書裡有幾項觀念很適合投資人,以下便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一、甘於平凡的勇氣
以往我們的教育無不強調個體多麼特別,多麼優秀,甚至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名言佳句,無不述說自己的獨特性與優越性。
阿德勒則以為每個人都很平凡,我們必須接受如此不突出的自己。唯有如此,你才不會與他人進行比較。
他認為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假若今天宇宙只有你一個人,其實你並不會感到孤獨,有點類似道家「相對」的概念。既然所有的煩惱都是比較而來,我們只能跳脫這既有的局限與框架,承認自己與他人相較,一點都不優異,才能解脫與幸福,這就是甘於平凡的勇氣。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人性的偏誤。奧利維‧席波尼《不當決策:行為經濟學大師教你避開人性偏誤》曾分享過這個例子,請人們自我評估時,往往會高估自己,例如覺得自己駕駛技術比別人優秀,但其實並沒有;覺得自己比同儕更有創造力,遺憾的是,還是沒有。一言以蔽之,我們時常認為自己比別人厲害。
於是乎面對投資,常常自我催眠,以為自己是少年股神,動不動可以獲利百倍,更妄想自己是巴菲特的傳人,總能掌握市場獨家的消息,做出最好的投資判斷。然而,在查爾斯.艾利斯《指數革命:巴菲特認證!未來真正能獲利的最佳投資法》就已經說得很明確,這在過去(30、40年前)或許行得通,當年資訊不發達、法規未齊全,是散戶在主導市場。時過境遷,現在股海中充斥著法人與公司高層,你一位散戶能與之抗衡嗎?你有比高層知道更多訊息嗎?
查爾斯.艾利斯另一本著作《投資終極戰:贏得輸家的遊戲──用指數型基金,打敗85%的市場參與者》將賽門的網球研究應用在股市。他發現專業的網球選手比的是誰得分多,業餘的網球選手則是比誰失分少。所以身為散戶的我們屬於後者,失分少就是成功,因此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投資大盤,拿到市場的平均報酬就好了,做個甘於「平凡」的投資人。
與股神比起來,這個績效的確不怎麼好,但相信我,它絕對不差,至少是平均值。坦白說,如果扣除投資標的低成本,還會勝過一半以上的投資人呢!甚至長期下來,絕對打贏一票主動選股或持有高成本標的的投資者。
不要再迷信自己選股,你不會比這些電腦、高層、學有專精且認真的股市分析師聰明。你的唯一出路,就是阿德勒所說的「甘於平凡的勇氣」,無法戰勝大盤,我們就買進大盤!
二、重視現在
阿德勒心理學與佛洛伊德心理學最大的差異是,前者是目的論,後者是決定論。
佛洛伊德努力分析你的過去,試圖找出你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原因,稱之為決定論。阿德勒則以為要拋棄過去,不要找尋原因,而是把眼光看向未來,從此刻開始改變,稱之目的論。
阿德勒認為即使你把過去分析得再好,so what?又如何呢?過去已經過去,時間無法重來,無法改變,你所能夠掌控的只有現在。
我很喜歡英文的一個單字:「present」。它有兩個解釋,一個是當名詞「禮物」,另一個是形容詞「現在」。對我來說,最棒的禮物就是現在,我們得好好掌握,這也是我們唯一可以把握的。
身為投資者,最好的投資時間點永遠是現在。過去無法挽回,面對當今通膨加劇、低薪政策、房價高漲、退休金不足的時代,只能靠著此刻開始投資,才是給未來的自己最好的禮物。
另外,如果你是指數投資人,那麼更簡單了,只要有閒錢,隨時都可以買,「buy right ,hold tight」是不變的原則,只要買進低成本的全市場指數,並且長期持有,就能夠有一筆可觀的報酬。
你知道台股破萬點時,就已經有人高喊要出場了嗎?你知道當破萬五時,就有人告訴你要全盤賣出了嗎?如今,台股持續創新高,想必在今年年初或者去年年底獲利了結的投資人,內心有多扼腕。此外,一直被「創新高」消息與新聞洗腦的投資人,是否一直遲遲不敢進場?結果是,錯失了今年的漲幅與配息。
知名的古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裡頭有一篇〈范進中舉〉,主人翁范進說了句至理名言:「自古無考場外的舉人」。言下之意,沒有不參加科舉,而能考上功名的人。同理,「自古無股市外的投資人」,股市裡沒有不買股票而能獲利的人(賺價差,也賺配息)。記住,阿德勒告訴我們,不要在乎過去,要注重現在,並且去做,未來才會改變!
三、要有導引之星
人生最難的事,不是知道,而是去做,正所謂「知易行難」。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德勒心理學的概念,可是真正去做的有幾個?能堅持到底,持之以恆的,又有幾位?是以,阿德勒提出「導引之星」的概念。就像當我們迷路時,知道要判斷方向,可卻又不知從何下手,此時北極星就如同導引之星的存在,帶領你釐清現在的位置,判別確切的方向,往正確的道路前進。
投資的概念與之相仿!
不過,這邊要澄清一點,有人的導引之星是股市老師、投資網紅。我個人是不太贊同,不是說他們不能成為自己的導引之星,而是你要去檢視他們。譬如說他們的投資策略,是不是常常變來變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請相信我,它不會是你股海裡的導引之星,你有看過北極星變來變去的嗎?
我想分享一則「智慧之鮭」的故事,梗概如下:
傳說中有一隻奇妙的鮭魚,第一個吃到的人可以得到大智慧,所以又稱為「智慧之鮭」。有一位詩人伊瑟斯追蹤了這隻鮭魚好幾年,好不容易終於捕捉到牠。於是請一位善於烹調的學生為他烹煮,想要成為第一個吃到這隻鮭魚的人。
大家猜猜看,伊瑟斯確實是第一個吃到這條鮭魚的人。然而,他有得到大智慧嗎? 答案是沒有! 因為他的學生烹煮時不小心被魚油盪到,下意識舔了一口,成了第一個嘗到智慧之鮭的人。
我很喜歡這則故事。除了是它具備小說的意外性外,更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們:「不要假借他人之手」。
有人不會煮飯,卻冀望將來能夠娶到或嫁到一位懂得烹飪的配偶;有人不懂投資,所以希望未來能夠娶到或嫁到會理財的另一半。他們不就跟「智慧之鮭」的故事一樣嗎?為何不自己學習呢?為何要假借他人之手呢?萬一未來分手或離婚,自己豈不餓死?窮死?靠山山會倒,靠海海會枯,只有靠自己最好。
與其盲目追求股市老師、投資網紅,甚至是銀行理專,小心將財富拱手送人,正因為你不懂,所以永遠不會是第一位嚐到「智慧之鮭」的投資人!職是,我覺得最棒的導引之星就是自己。
那麼如何讓自己具備導引之星的能力呢?我以為唯有透過不斷閱讀,方可摸索出自己的投資哲學,便能不被市場與新聞媒體所影響,而有自己的判斷力。
網路上曾有人說,指數投資就是無腦投資,連書都不必看。真的是如此嗎?我深深不以為然。大家思考一下,教會何以辦理「聖經讀經班」?何以每周聚在一起禮拜、唱聖歌?
事實上,這些都是強化自身信仰的方式。有著一群同溫層的夥伴,一起研讀具有共同信仰的典籍,才能夠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所以,建議指數投資人更應該時常翻閱相關的投資書籍,透過一次次的閱讀,一次次加強自己的投資理念,就不會被股市老師左右,不會被任何訊息影響,「坐懷不亂」,堅定自己的投資策略,尤有甚者,還會因為能夠指出質疑者的謬誤,而會心一笑,臻至「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的高妙畛域。
此外,亦可多方涉略不同投資作家的著作,互相補足彼此間的看法,讓你在投資的道路上,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如此一來,便能走在正確的道路而不迷茫!
四、結論
閱讀《被討厭的勇氣》一書,收穫頗豐,不只是心靈上的成長,對我來說更有投資上的啟發。
首先,阿德勒告訴我們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勇敢買進大盤,得到平均報酬,忘記飆股、忘記白日夢式的投機高報酬,做個甘於平凡卻不凡的投資人。其次,也教導我們要把握當下,忘卻過去。最好的投資時機是十年前以及現在,而如今的你所能選擇的只有現在,「buy right ,hold tight」,學學Nike那句名聞世界的廣告詞:「Just do it」。最後,多多閱讀,透過閱讀吸收新知,也強化自己的投資信仰與理念,股神巴菲特每天可是會看500頁的書呢。
這是一本投資人必備的心理、哲學書籍,誠摯推薦給大家。
Ps.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臉書或在方格子搜尋「教育界走跳」。
展開
共
13
頁
下一頁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第 7 頁
第 8 頁
第 9 頁
第 10 頁
第 11 頁
第 12 頁
第 1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