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竹伸介聖誕限量套組(猜猜我在比什麼+尿尿太郎)

9折$ 450
5 /5
2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5/04/22
吉竹伸介的《尿尿太郎》,我用日文原書名《おしっこちょっぴりもれたろう》查中譯更好笑—小便有一點漏出來。

我知道單看書名,很容易被歸類在戒尿布的繪本,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這本有濕意、失意,卻又有富有詩意的繪本(諧音哏大放送),大人去欣賞更能感受其魅力。

最有共鳴的,是尿尿太郎在兩次非連續地跨頁裡,和走在斑馬線上的行人們走反方向。

我完全能理解尿尿太郎的心聲,我看到第二次的跨頁時甚至流淚了。

不是不想順從所謂的主流意見或常識,也不是刻意要與他人不同,只是在多數人信仰的價值觀,永遠感覺自己是局外人,彷彿卡夫卡裡故事裡的角色一般,你清楚知道困在那個局裡面無法脫身,但又無法融入。

所以自己造一條路走,就是唯一的活路。

當尿尿太郎將滴到尿的內褲當旗幟揮舞,確實很惡搞,但那種尋找知音的心情我完全能體會。

當揮舞旗幟時,群眾要不要出聲支持當然都是自由,但揮旗的人總是希望至少有人能默默列隊。

IG:繪本備忘錄(picturebook_memo)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2/16
每個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經歷「褲子滴到尿」的窘境,可能還會因為被媽媽發現而被罵,那就更難堪了。

褲子子不小心又濕掉的時候,自我安慰「反正外褲是乾的,別人不會發現」、「等一下就會自己乾了,應該沒關係吧」,這些自我解嘲,呼應了生命自有其出路的豁然,也算是男孩子從小開始培養認知因應策略來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壓力的特有經驗吧!

《尿尿太郎》不只呈現了許多內在小劇場,也從自己褲子尿濕的困擾出發,同理生活周遭的大人、小孩可能面對的各式各樣的困擾,包括衣服的標籤刺著後頸、菠菜卡在齒縫裡弄不下來、襪子太鬆垮一直掉下來.......啊!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難以啟齒的困擾啊!
這種「向下比較」的認知策略,也是人類身為群體生物,在心理適應上很需要的「普同感」,不孤單,真好。

陪著我的三歲小兒共讀時,他對於褲子沾到尿這件事,沒有像尿尿太郎這麼在意,反而是太郎在路上遇到的那位衣服刺刺的小姊姊,深得他的共鳴,每次讀到這一頁,他都會去找出剪刀,要我把衣服後頸以及腰部的洗標給剪乾淨。而完讀《尿尿太郎》,也讓他在之後尿尿亂噴或是滴到褲子、尿濕褲子,相當釋懷,甚至會在換好褲子之後,去書架上拿出《尿尿太郎》,邀我再讀一遍。
《尿尿太郎》的起點雖是褲子滴到尿的困擾,但卻因為太郎對他人經驗的好奇心,關懷了他人各式各樣的小困擾,讓我兒在閱讀的過程中相當地被同理、得到共鳴。
至於是不是會因為這樣讓媽媽減少洗褲子的困擾,當然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