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糸幸福時光:再見了,過去的我+超簡單熱壓三明治(2冊合售)

75折$ 525
4.5 /5
5位讀者評分
5
60%
4
20%
3
2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5/03/18
這是小川糸2013的作品,我在12年後中文版的現在驚嘆。
本書三篇各有不同難解問題,第一篇占據本書一半以上,內容與大多數的青年煩惱相似,但是際遇很難相同。內心滿是挫折與自傲的社會新鮮人,偶然因一場奔喪而意外續緣,想脫離現況與環境的主角正好遇見可以遠走高飛的邀約,她就這樣飛去蒙古了,嘿,真的去蒙古了。這突然甚至可以說是輕率的決定,令我不解,尤其身在蒙古的主角不但格格不入還老是挑三揀四,沒一樣稱心,讀得我火都上來了,但是還好身旁有人與周遭的當地蒙古人實在很包容,包出主角覺察出自己新的樣貌,

二、三篇則是特別痛心。這包含童年創傷與新手母親最害怕的事,令人難以下嚥的事件都讓小川糸的溫柔文筆給守護了。心上有洞的人,也許會因此被填滿,如果無法填滿,或許可以感到欣慰,因為,有人看見你了。
展開
user-img
3.0
|
2025/02/20
本書由三個故事組成。是三位女性帶著過去的傷痛,因為一些生活上的契機,進而領悟、與自己和解,並繼續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充滿了許多女主角遠到蒙古的文化衝擊與適應不良的情況,雖然女主想努力適應,並因為遠離文明所帶來的平靜而能夠整理自己的思緒和回憶,還是會因為一些突發事件或當地風俗差異而生氣、後悔來到蒙古,除了顯示出人生無常、好壞參半;也表示女主對於蒙古沒有足夠的概念和認知、也沒有補齊這些知識,就這樣直接從日本來到這裡。現實中這對一個造訪陌生國度的旅人來說其實是相當不合格的。而且故事中有一幕是:女主反思自己過去在工作時太過自我為中心,並因此察覺到自己沒有做好的地方,不久後就因為當地人慶祝節日喧譁的噪音難以入睡而暴怒:「為什麼我要來這裡聽蒙古人放這些蒙古歌?」看到這裡忍不住想吐槽:可是,這裡就是蒙古,人家放自己母語的音樂難道有錯了?女主角的這句抱怨正好也是以自己文化為中心,和她不久前反思自己太過自我中心的領悟正好形成一個對比。

第三個故事有一個我比較在意的點是:因為故事重點在於女主的經歷和感受、使得女主先生的部分變成配角。但是,夫妻兩人在那場悲劇中都受傷了、並同樣地失去,作者描寫了女主角沉浸在悲傷裡走不出來,對於先生的部分卻比較輕描淡寫。而且從故事裡可以看出來,先生同樣悲痛卻有試著想要努力往前,想和妻子一起走出傷痛。是我讀完後會有點為女主先生心疼的地方。
展開
❝ 讀著小川糸老師11年前出版的這本書,強烈地有種感受,無論過去的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擁有多少悲傷與痛苦的回憶,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繫是不會輕易地斷裂,即便有一方已經不在了。其實,重新回顧自己那些不願意面對的傷痛,與過去的自己好好告別,而不是如同以往的視而不見,我認為這不只是一種善待自己生命的方式,同時,也能長出讓自己繼續往生命之旅前進的勇氣與力量。 ❞

​去年讀完書稿的時候,很快地就寫下這段文字。有時候我也常常會回想,會不會有哪個應該屬於此刻的自己,被遺落在過去的某個地方、某個時刻呢?而我也相信,生命總會製造出一些什麼契機,讓我們有機會去重新面對她們,只要對自己夠誠實的話。

​前陣子看了一部on檔的新日劇《アンサンブル(Ensemble 合奏)》,不知道怎麼的就想到這本書,女主角與八年前忽然消失的男友再度重逢,彷彿是一場和解的前奏(無論是與誰和解,但我認為大多都是與自己)。

​當然,收入在本書中的三段女性故事並非全然與愛情有關,還有母親以及伴侶,不過,我想不論是與誰的關係,我們最終要面對的都是與「自己」的關係,所以,我想每一個人讀完這三段故事肯定都會有不同的感觸。

題外話。有些人會覺得這本很不小川糸,但我並沒有這樣的感覺,因為這是11年前的作品。後來大家比較喜歡的作品都是來自過往文字的堆疊,所以,其實我非常感謝出版社可以出版到小川糸老師以前的作品💖
展開
user-img
3.5
|
2025/02/10
這是我的第四本小川糸,也是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這是三個自我救贖的故事,雖然還是順順讀完,但就是沒有閱讀蝸牛、山茶花、獅子的感動。或許這是作者試圖轉型的嘗試,後面兩個故事有點山本文緒的感覺,但個人不認為成功。
作者應該為了本書有到國外取材,或許為了不浪費取材的經歷,很多時候彷彿在閱讀遊記,對我來說,寫景部分過多,顯得人物及情節稍微單薄。尤其對第一個故事感到失望,開頭猝不及防的變化,頗有意思,但後續發展過於冗長重複,讀到一半處,就有點厭煩,我是靠著異國風情勉強撐下去的。但寫到可以在蒙古邊尿尿邊看著星空,令人嚮往。
第二個故事的開頭,那股煩躁的感覺又來了,但進入三分之一之後漸入佳境,這篇有拉回分數,雖然那個轉折太過硬要。但最後一故事,又讓我莫名奇妙 ,感覺又是以異常風俗吸引人,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我倒是好奇作者在蒙古及加拿大,是吃過多難吃的食物,前兩個故事都罵主廚料理難吃。
個人算是戀家的人,雖然不排斥旅行,卻不喜歡超過三天,出門越久,越容易感到厭膩。旅行是放空、放鬆的時間,應該掏空自己,試著體會不同的人文、風俗、食物,聽到出國旅遊,還想吃中餐或熱粥,總讓我噗哧一笑。
這本書的前兩個故事,有讓我想到國外旅行的心境,就這點來說,花時間閱讀這三個故事,還不算完全沒有意義。總之,這本短篇小說集應該不會像其他長篇小說般,成為長銷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1/29
我向來是小川系的書迷,
這本作品或許是我看過最不像小川系的作品,
這本書完成於2023年,
算是作者很近代的作品,
其實可以感覺得出來作者已經稍微脫離以往全然很溫暖,
讓人感受到全然正向幸福的書寫方式,
我很喜歡作者這樣的轉變,
但我也認為作者這樣的轉變可能會讓有些讀者反而沒那麼喜愛,
本書是由三個中短篇故事組成,
彼此沒有關聯,
跟書名契合,
都可以視為跟過去揮別,讓自己重生的故事,
作者的功力依舊,
每個故事都會讓人一直被吸引著讀下去,
不想中斷得想知道後續,
會隨著劇情的而慢慢開闊自己的想法跟心態,
但作者這次的作品比較加入了家庭或家人的愁苦,
但不是大眾常見或會體會的苦痛,
而是很特定並會讓人感到不愉快的苦痛,
也因此在閱讀傷痛之時,
會覺得作品沒這麼明亮,
但我覺得作品有趣之處在於它並不是給一個劇烈的轉折,
讓主角豁然開朗並且得到救贖,
而是一步步,
感覺在生活中慢慢得被磨鈍那些苦痛,然後默默得被生活帶走,
我覺得作者想要描寫一種藉由人與人的契機,
去改變一個人本來抱著不放的過往哀痛,
劇情跟故事或許不一定討喜,
但我覺得隨著作者的文字也讓人有點被救贖到,
但我覺得必須提醒的是,
如果你想讀以往小川系風格的作品,這本我覺得不是,
如果抱持著想讀以前作品的期待,那應該會感到失望,
另外這是作者不一樣的路線,
但出版社選擇在書腰上擺著作者以往的特色,
我是覺得有點不妥,
但這並不影響作品的精彩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