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古籍之美:古籍裡的藏書印記

古籍之美:古籍裡的藏書印記

  • 定價:370
  • 優惠價:933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1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藏書印不止在於美觀,可供觀賞而已;亦是讀書人的人生一樂。而這些小小的藏書印中蘊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書藉由藏書印來說明藏書家對書籍的保護,以及其愛書的心境,希望藉助本書能找回讀書、愛書、藏書的原意,進而建立溢滿書香的社會。    

本書特色

  歷代藏書印充分體現了中國文人的典雅情懷,
  鈐蓋于心愛的藏書上,留下千古的印記。
  它為書籍的收藏和流傳鑄造了鮮明的里程碑,
  它是篆刻園裡的一朵奇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圍東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學士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博士

  [經歷]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助理編輯、編輯
  國家圖書館編輯、編審

  [教職]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兼任副教授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著作]
  專著
  《山中樵傳》
  《宋代類書之研究》
  《走進日治臺灣時代-- 總督府圖書館》
  《宋代「四大書」編纂出版與流傳》
  《古籍之美--  古籍的演變與發展》
  《古籍之美--  古籍文獻典藏與管理》
  《古籍之美--  古籍的版刻》
  《古籍之美--  古籍的插圖版畫》
  期刊論文
  〈日據時代臺灣的雜誌小史〉、〈日據時代臺灣報紙小史〉、〈日據時期南方資料館之研究〉等六十餘篇論文。     
 

目錄

自 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藏書印的源流與發展

第一節 藏書印的概念
第二節 藏書印的濫觴與產生
第三節 藏書印的發展

第三章 藏書印的類型
第一節 名章印
第二節 閒章印

第四章 官府藏書印記
第一節 皇家及內府藏書印
第二節 藩王藏書印
第三節 地方官府藏書印

第五章 私家藏書印
第一節 唐五代以前私家藏書印
第二節 宋代私家藏書印
第三節 元代私家藏書印
第四節 明清私家藏書印
第五節 藏書家對古籍的珍惜態度

第六章 藏書印的價值

第七章 結語


參考資料
一、圖書
二、期刊論文

 
 

自序

  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籍是社會進步的階梯。喜歡讀書的古代文人大都愛好藏書,每當購到一本值得珍藏的圖書,為了表達對於書籍的熱愛和珍視之情,會在書冊扉頁簽上自己的名字或鈐上一枚古雅別緻的藏書印,以寄託自己的心緒情趣,亦給後世留下一點溯宗考源的痕跡和書趣,作為書香情趣標誌的藝術品。

  藏書印是公私藏書機構或私人本著不同的動機鈐蓋在藏書上的一種收藏印記,它是在書籍流傳中附著其上而延傳至今的一種圖書閱讀與收藏見證的標識物。某種程度上藏書印是對成型後的古籍的再加工,是獨立於書籍之外的附屬品,是鈐加在書籍上的外來戶,是藏主帶有儀式感的對書籍的認定方式。

  藏書印隨著時代的發展,超越了名號印單一的形式,一躍成為印文意蘊深刻、形制豐富多彩的藝術品。藏主對藏書印的使用已不滿足於留存姓氏,而是熱衷於通過藏書印向世人表明自己的追求,渴盼將更多的個人生命印記留痕紙頁。讀印識人。眾多個性化凝聚著藏主卓見與厚望的藏書印,是先賢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產。

  我國古代圖籍在卷端、目錄、序言頁上常常鈐蓋著一枚或數枚藏書印,這些鐫刻精緻的藏書印朱墨燦然、古色古香,具有重要的藝術鑒賞價值,在古籍文獻學上也是重要的參考憑證。在版本學方面,藏書印是鑒定版本的重要依據,在藏書史方面,藉助藏書印我們可以瞭解一部書的遞藏源流,可以說藏書印是我們獲知一部古籍收藏、校讀、鑒賞的印記。

  藏書印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圖書的主人用以表示圖書所有權或表達自己個性愛好而鈐於書上的一種印簽標記,一般鈐在書前或書後。在自己收藏的書籍上蓋上一枚古雅別致的印章,其淵源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今天能夠見到的最早的藏書印是北京圖書館所藏的南北朝寫本《雜阿毗曇心論》卷中所鈐「永興郡印」朱文方形官印,距今已有1500 多年。至唐太宗李世民使用自己寫的「貞觀」兩字的連珠印藏書印章,到宋太宗時,「秘閣圖書」成為當時的專門收藏印鑑,藏書印的刻制和使用已蔚然成風。明清時期,私人藏書大盛,藏書印的使用亦更為普遍。藏書印成為中國藏書文化的獨特風景,具有極其深蘊的文化內涵。

  我國古代的許多藏書家,都懷有了不起的理想及抱負。他們對於經文閱讀或收藏的善本典籍,有留下印記引以為證的習慣,這也構成中國古代典籍常見有藏書印記的一大特色。他們不但延續了歷史的生命,也對知識文化的推展,作了偉大的貢獻。藏書印的種類、形制與風格包羅萬象,並無一定的準則,完全依藏書家個人的喜惡與品味而定。隨著紙本與雕版印刷的興起,藏書印記由唐代偶有所見,至明清之際蔚為風氣,廣受藏書家的喜愛。這些藏書章不止在於美觀,可供觀賞而已;而是這些小小的藏書章裡蘊藏著感人的故事。本書以善本古籍裡的藏書印記為主要探討的對象,並藉由藏書印記來說明藏書家對書籍的保護,以及藏書家愛書的心境,希望藉助本書能找回讀書、愛書、藏書的原意,進而建立溢滿書香的社會。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14278
  • 叢書系列:悅讀文史
  • 規格:平裝 / 182頁 / 17 x 23 x 0.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導論
 
藏書印又稱藏書章,從廣義上來說,是出於不同目的,鈐蓋在文獻上的各種標記。從受印者來說,包括圖書、書法及繪畫作品、信件、公文等紙質文獻資料;從施印者來說,包括文獻的收藏者、觀賞者及校勘題跋等整理者。從狹義上來說,藏書印是藏書人用以表明圖書所有權和表達其個性情趣的一種印章 。
 
從古至今,有許多藏書家在保存文化、傳承文明方面做出了貢獻。先秦兩漢之際,出現了「圖書館」,當時稱之為「藏史」、「柱下史」等,著名哲學家老子曾出任過「柱下史」。戰國時的惠施因藏書較多,史書上稱之為「惠施多方,其書五車」。秦漢之時,著名的藏書家伏勝為了躲避秦始皇焚書之厄,乃將《尚書》等典籍藏於舊宅牆壁之中,漢定,再求其書,已損失數十篇。紙張和印刷術發明後,書籍不再是奢侈品,而逐步走向了民間。唐宋元明清各朝,藏書家更是層出不窮、代不乏人。
 
我國的刻印術,大約起源於商周,不過,將它鈐在字畫或書籍上,大約是在唐代。唐太宗「貞觀」連珠印、唐玄宗「開元」連珠印、都用於御藏書畫之上,被視為用收藏印之始。其後王涯有「永存珍秘」印、梁秀有「收閱古書」印。唐承相李泌,用書齋「端居室」的名稱入印。李煜「建業文房」印,趙匡胤「秘閣圖書」印,都是早期有名的藏書印。所以鈐在古書上的圖章,最常見的是寫「某某人珍藏」或「某某齋秘藏」等字樣。前者寫的是收藏家的姓名或字號,後者寫的是收藏家的書齋。
 
書齋,有時候稱做軒,或叫做閣、樓、居、山房、堂、廬、室、館、精舍、庵、園、屋、廛等,所以我們要刻藏書章,應該先為書房取個名。前人為書齋取名,饒有深意。如清代的大史學家徐乾學,他在屋後蓋了一棟大藏書樓,共有七楹,貯書數萬卷,將藏書樓取名「傳是樓」。又如周春,也是清代著名的藏書家,他曾經得到一部宋刻的禮書,接著又得到一部宋刊的陶詩,兩書並存一室,所以書齋取名為「禮陶室」;後來禮書賣了,遂將室名改為「寶陶室」;接著陶詩又售去,於是悵然的將室名改為「夢陶齋」。到了後來,珍藏書章的目的,不在於識別收藏而已,每將自己得書的經過,或告誡子孫的話,也藉著藏書章的銘文表達。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2024臉譜全書系展,電子書單書85折,任選二本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50週年(止)
  • 飲食保健書展
  • 輕小說大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