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書祭
  • 電子書
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從顏色、行為到奔跑速度,科學如何改寫恐龍的歷史與形象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41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從顏色、行為到奔跑速度,科學如何改寫恐龍的歷史與形象 (電子書)

The Dinosaurs Rediscovered: How a Scientific Revolution is Rewriting History

  • 定價:550特價:385
  • 特價再85折:327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12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一場因科學引發的恐龍學革命,橫跨兩百年的古生物學發展史🦖🦕🦖
 
在滅絕數千萬年之後,
要怎麼知道恐龍是什麼顏色?跑得多快?習性為何?

★Amazon讀者評價4.7顆星★
★Goodreads千位讀者盛讚★
★收錄120張珍貴化石照片、精美恐龍圖鑑及3D模擬圖★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 楊子睿博士——專業審訂

恐龍的研究屬於脊椎古生物學的一個分野,位於地質學與生物學的十字路口,需要許許多多不同學門的合作建構出跨領域的研究路線。除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等人,現在多數的研究者多是聚焦於非常小的一個領域。例如,我本身是專攻於恐龍的生殖生物學與生理學、以及利用化學方法研究恐龍化石的埋藏學與分子古生物學,但我本身卻對同為中生代物種的水生爬行動物較為陌生。因此,在古生物學的學界中,極少有人可以橫跨多種不同門類的脊椎動物,並做出頂尖的研究。本書作者便為這極少的例子之一。
本書藉由其獨樹一幟的敘事風格,將上個世紀有關恐龍溫血冷血與否、飛翔與否、運動快速與否等世紀爭辯等各項議題,由始至末的詳細交代,並點出未來古生物學發展的走向。所以,人人都可以從自身的專業前往恐龍的研究,人人都可以是化石生物學學者!——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 楊子睿博士

【國內推薦】

李家維  國立清華大學侯金堆講座教授
林千翔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張東君  科普作家
寒波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部落主、、泛科學專欄作者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蔡政修  國立臺灣大學古生物學家——驚奇推薦

恐龍曾稱霸地表長達兩億多年,這本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科普好書能帶你回到那個與龍共舞的中生代一探究竟,並且認識到牠們有些其實還活在我們周遭,而不僅是在大小阿宅們的內心中。讀完了本書,相信你一定能夠寫出比《侏羅紀世界》系列三部曲更科學嚴謹、更緊張刺激、更發「龍」深省、更引「龍」注目、更打動「龍」心的科幻電影劇本!──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搖身一變成為古生物學家似乎是不少大小朋友都曾經有過的夢想,讀完班頓(M. Benton)這本以科普書籍出發,卻充滿許多最新、最扎實研究成果的新書,絕對會讓人重新發現恐龍與其遠古世界的奧妙──甚至可能會讓大家意識到古生物研究並沒有離我們很遙遠──只要願意多投入一點心力,五年後或十年後,古生物學家這一個頭銜可能就會掛在自己的頭上。就像班頓在書裡最後說的一樣,我也熱切的期待著台灣有新一代的古生物學家一起激盪出更多的可能性,與揭開更多迷人的遠古面貌。──蔡政修  國立臺灣大學古生物學家
 

【內容簡介】
科學如何讓恐龍化石說出更多故事?
 
兩百年前,恐龍化石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但當時的人們對於這種滅絕了6600萬年的古生物幾乎一無所知,只能透過現生的爬行動物推測恐龍的樣貌:灰綠的體色、粗糙無毛、動作遲緩。然而,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漸翻轉。

四十年來,透過更先進的挖掘技術、更高倍數的顯微鏡,以及更強的化石解讀能力,世人所理解的恐龍不再是一隻隻放大版的蜥蜴,而是一個或長有羽毛,或行動敏捷的大類群,古生物學也終於從自然史與推測,發展為可驗證的科學,也使得那些過去認為「因為恐龍已滅絕許久,所以永遠不可能知道」的真相,得以用精確事實的姿態呈現在你我面前,例如:

🦖恐龍有羽毛嗎?是什麼顏色?
🦕恐龍能跑多快?
🦖恐龍也有紅血球嗎?紅血球還能在化石中找到嗎?
🦕恐龍全身的肌肉量有多重?為什麼恐龍長這麼大?
🦖恐龍會照顧小孩嗎?育幼的行為又是如何?
🦕恐龍的咬合力多大?
🦖恐龍是突然滅亡,還是漸進滅亡的?

此外,本書也將告訴你現今的科學家如何挖掘恐龍化石,如何重建演化樹,也將帶你討論一些現階段技術還未能做到的事:人類可以像複製桃莉羊一樣,複製一隻恐龍,讓恐龍重生嗎?這是一個由無數新發現與科學家的奇思妙想串連成的精采故事,同時,這本書也記錄了古生物學的發展史並且預測它的未來。作者麥可.班頓將用他數十年的古生物研究經驗,穿插最新的恐龍學研究,帶你認識這個迷人、充滿驚奇的恐龍世界。如果你也著迷於博物館裡或電影裡的恐龍,書中關於恐龍的一切絕不會令你失望!

【海外佳評】

班頓的散文是科學寫作的典範——充滿活力而不會太輕佻,說理清晰卻沒有一大堆惱人的隱喻,既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又不過度迎合讀者的無知。——《紐約書評》

在《誰讓恐龍有了羽毛?》中,布里斯托大學教授麥可.班頓帶領我們了解他所謂的古生物學領域的「科學革命」。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班頓先生熟練又專業地講述這個故事。有趣的是……班頓先生在這本書中,再次向我們展示技術進步如何將單純的臆測轉化為可檢驗的科學。──《華爾街日報》

我不覺得有哪個像我一樣不是科學家的人,能閱讀這本書卻不對之感到驚奇。──《衛報》

有見地……這本讀來令人愉快的入門讀物,將使外行讀者更加認識那些「早已死亡、現在卻以骨骼示人」的動物。──《出版者週刊》

引人入勝。這本書由最傑出的古生物學家所撰寫,既探討恐龍古生物學的演化,也探討了恐龍本身的演化。強烈推薦給古生物愛好者。──《圖書館學刊》

對於任何對恐龍有濃厚興趣且喜歡閱讀的人來說,這本書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對喜歡古生物學的學生和專家來說,這書是一片沃土。──《生物學評論季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可.班頓Michael J. Benton
知名古生物學家、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脊椎古生物學教授、地球科學院古生物學研究小組組長。他的著作頗豐,迄今共出版五十多本書,包含脊椎古生物學唯一一本全面性的專書《Vertebrate Paleontology》,該書被譽為現今唯一能全面涵蓋所有脊椎古生物學面向的高等基礎教材,以及《誰讓恐龍有了羽毛?》等大眾科普書。
班頓作育英才無數,許多現今檯面上赫赫有名的古生物學家,皆為其麾下門生。他是帶領古生物學走向跨領域的重要推手,讓「封閉且驕傲的古生物學家」,從傳統蒐集化石、鑑種並命名,轉為「跨領域的化石生物學學者」。他也定期在媒體上發表和恐龍學新發現相關的評論。


譯者簡介

王惟芬
臺大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過去在巴黎半工半讀,一邊於索邦法式文明課程修習法文,一邊翻譯寫作,偶爾還兼中文家教。曾經謀生處: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臺大海洋所與臺大醫學院。譯著以科普、科學史、藝術史、環境科學及傳記文學為主。Email:weifen.wang@gmail.com。

 

目錄

地質年代表

導言
科學發現/科學戰勝猜測/起點/什麼是科學?/古生物學家使用哪些方法和證據?/可進行檢驗的方法:包圍法/可驗證的方法:工程模型/革命

第一章 恐龍的起源
生態學和恐龍的起源/喙頭龍類/第一隻恐龍是何時出現的?/恐龍起源的宏觀生態學/新方法和新模型/恐龍起源的三步驟模型/恐龍多樣化的定年/如何確定古代氣候?/三疊紀的世界與今日世界有何不同?

第二章 演化樹的建構
什麼是分支革命?/發現恐龍的演化支序/三疊紀大爆發/侏羅紀世界/中國侏羅紀恐龍新發現/食物網和在白堊紀達到鼎盛的恐龍/繪製恐龍超級樹/白堊紀陸地革命:現代生命的導火線/恐龍樹和演化革命

第三章 挖掘恐龍
古生物學家如何尋找恐龍?/如何記錄挖掘?/如何從岩石中取出骨骼?/我們如何得到整隻動物的形象?/恐龍在教育上的運用

第四章 呼吸、大腦和行為
恐龍是溫血動物嗎?/鳥類是恐龍嗎?/骨組織學和成為巨獸的要件/來自中國的中生代鳥類/我們能分辨恐龍的顏色嗎?/恐龍是否沉迷於性擇?/恐龍精明嗎?/琥珀可以保存恐龍嗎?

第五章 真的有過侏羅紀公園那樣的盛況嗎?
有人曾鑑定出恐龍的DNA嗎?/有機分子能保存在化石紀錄中嗎?/我們真的能認出恐龍的軟組織和血液嗎?/我們能判別恐龍的性別嗎?/
我們可以用基因工程讓恐龍復活嗎?/我們真的對恐龍基因體有任何認識嗎?

第六章 從嬰兒到巨人
為什麼恐龍蛋和恐龍寶寶會這麼小?/我們對恐龍胚胎有多少認識?/巢穴和親代撫育/恐龍的成長速度有多快?/恐龍怎麼會這麼大?/曾經有過侏儒恐龍嗎?

第七章 恐龍怎麼進食?
數位模型與恐龍咬合力/恐龍食性的化石證據/牙齒工程學與植食性 /從牙齒的輕微磨損判定食性/恐龍食物網 /食物網的崩解 /食性的區位劃分和特化

第八章 恐龍如何移動和奔跑?
隨風潮改變的恐龍姿勢和運動模式/我們可以從腳印和足跡中學到什麼?/恐龍跑得有多快?/數位化恐龍:牠們的腿是如何運作的?/暴龍如何使用牠的手臂和腿?/恐龍會游泳嗎?/恐龍會飛嗎?/鳥類的飛行是從地面向上,還是從樹梢向下?/電影中的恐龍—他們做對了嗎?

第九章 大滅絕
邁向接受大滅絕之路/一九八○年撞擊理論的衝擊/週期性與核子冬天/殺手隕石坑/我們如何知道撞擊是在六月份發生?/恐龍是突然滅亡,還是漸進滅亡?/
世界性的殺戮/鳥類如何在大滅絕中倖存下來?/哺乳類如何取代恐龍?

後記
什麼是科學?/理論與批評/恐龍古生物學的轉變:從推測到科學/下一步是什麼?

附錄 滅絕假說
深度閱讀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51529
  • EISBN:9786263151697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2.3MB
 

書籍延伸內容

靈光乍現的每一天✨【臉譜全書系】參展電子書,單書85折,兩書82折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6/23
劇透警告
這本書我認為是科普書籍的典範: 深入淺出、活潑生動、引人入勝

作者把古生物學這一門專門且深奧的學科,講解得像是床邊故事一般,而且搭配很多恐龍的描繪圖片解說以及照片,兼具恐龍圖鑑的功能

這本書提到很多古生物學的研究歷史與方法,然後陳述現在最新的古生物學的進展,能夠解答人們對於恐龍時代的疑問,像是,我們怎麼知道恐龍滅絕的過程? 恐龍的顏色是怎麼知道的? 電影的恐龍走路跟動作模擬是真的嗎?

我認為作者除了帶給大眾新的恐龍知識與最新進展,更重要的是讓讀者思考: 到底什麼是科學? 從化石的收藏與描述開始的學科,研究古代的事物,無法實際測量的事物,是不是科學?

我們不需要人人都是恐龍學家,但是任何事物都值得細細留意、觀察與紀錄

我想推薦這本書,我給5顆星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2024曬書市集69元起,滿萬再回饋1000元E-Coupon!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 練緊
  • 決策思維
  • 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