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img
瑪莉

193則書評

193本書評分

0位追蹤者

25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93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最後的女孩
讀者評分
4.0
|
2018/07/28

這本書一眼就能看穿是本『驚悚』的小說類型
但最為吸引我的部份是在於找出真相的『推理』
也正是存有著這樣的好奇心
才讓我參與這場閱讀的饗宴
我一直覺得推理小說的表現方法有很多種類
有種是一氣呵成,緊湊的節奏
雖讓人讀到緊張得喘不過氣來卻大為暢快過癮
而這本書則是恰恰相反的步調
一開始出現的是一小段電影中最為高潮的片段
然後,時空跳躍來到事發的數年後
接下來的章節,就這樣在十年間跳躍
在當下的章節過後就是猶如回憶錄的過往章節
一來一往之間,讓我的情緒也得以暫歇平緩
這樣的方式是非常適合現在的我來閱讀
脫離『偵探、推理、驚悚、謀殺』這類提材小說太久
再加上隨著年紀日漸受不了刺激的小心臟啊!
我很喜歡書中如此的寫作安排。

有趣的是,作者安排在現代的場景章節中
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表現
讓人讀著的時候很容易融入情節當中去感受
而宛如回憶錄的過往章節中
作者改成像是旁觀者的『第三者角度』來書寫
不只是能充份反應出主角癸希的狀況
也能讓已經融入故事中成為第一人稱的讀者
跟隨著主角一起探尋記憶片段的蛛絲馬跡
這點是很耐人尋味的地方

談談故事本身的安排
無可避免的,讀著書的我還是會暗地裡
琢磨推敲著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這也是推理小說之所以迷人的所在
因為人人都想成為偵探找出隱藏在暗處的真兇
也無可避免的,我還是在故事的結尾
難掩的張口驚歎,『真相果然只有一個』
而我這顆久未琢磨的腦袋
終究還是與真相擦身而過的那一個

這本書於我來說是好看的
推薦給喜愛推理小說的同好們
閱讀的樂趣在於很有畫面感的體驗~
展開
被遺忘的孩子
讀者評分
4.0
|
2018/07/13

《被遺忘的孩子》用孩子的眼睛來看世界

這是一本讀起來非常流暢的書
當我翻開書頁開始讀它之後
一口氣,好幾個章節就這麼過去了
故事以一場校園槍殺事件做為序幕
卻是用六歲孩子的口吻來陳述這場驚心動魄的可怕事件
也因為是以一個單純天真的孩子為陳述者
使我讀到第四章節時一個硬塊哽在我的喉嚨上
眼眶裡的淚水再也止不住的滾了下來

作者用一個六歲孩子的角度為主導
著實讓原本殘酷悲傷的事件更顯得多一份心疼
當情緒揉進角色中,加上近年來
社會新聞上所發生的許多事件相佐
這樣的主題其實讀起來是沉重的
是深得不見底、黑得看不到前方的厚重的悲傷

不知怎的,讀這本書的同時
我的腦袋瓜裡頻頻浮現的卻是『小燈泡事件』
那個可怕的傷害事件所造就的一切恐慌與悲傷
好多次我的心都不得不被沉重的悲傷及深切的恐懼感所覆蓋
這讓我很是佩服與欣賞小燈泡媽媽的堅強與勇敢
創傷之後的心理重建,需要有著多大的勇氣跟理性
宣洩、釋放、面對、接受、改變、及放下
整個療癒的過程就是一種成長的歷經

以一位母親的角度來讀這本書
會讓我帶著很矛盾的兩種情緒在感受
一方面是對年僅六歲,失去哥哥的札克所生的憐惜
另一方對同是為人母親的梅莉莎所衍生的同情
我不免要想,當這樣的事件降臨
要如何穩住自己、穩住孩子、甚至穩住整個家
我很喜歡書中的安排
用一種不同的角度來發展
被憤怒及悲傷所挾持的媽媽
不懂得宣洩情緒,倍感無力的爸爸
還有在槍手來的那一天,年僅六歲的札克
他失去了哥哥,成為家中唯一的孩子
卻也是一直被遺忘的那個孩子
這本書並不是以成人教育孩子的角度來延展
反倒是以孩子的眼睛來看世界
我很喜歡札克處理自己情緒的方法
我也喜歡他躲在哥哥,安迪的衣櫥裡
假裝安迪仍然還在,而他為他讀著最愛的『神奇樹屋』
從書中,札克很努力的想找回能讓家裡快樂的方法
一次又一次,讀者看著這個家庭中每個人的變化
看著札克如何用一個孩童的眼睛
來帶領成人看見存在的美好
看見值得追求的,選擇放下的
一同找到快樂的秘密‧‧‧

原來,這本書是療癒的
是能讓孩子和成人都有所成長的
當悲傷降臨,當無可挽回的黑暗降臨
一定要記得我們還擁有彼此
儘管痛依然存在,仍然要勇敢地面對
用堅強的心去追求幸福與快樂~
展開
刺蝟的優雅(限量書盒版)
讀者評分
4.0
|
2016/07/15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或許該說是很法式的一本小說吧
奇怪的是,不管這個故事的本質說的是什麼
讀這本書的同時我腦袋瓜裡想到的竟是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那般地場景
儘管事實上兩者或許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或者只能說是自己對於法國文學的涉獵太少之故吧

這本書其實是很有內涵的著作
一老一少的年齡對比、富豪與門房的階級對比
在看似聰明與平庸的對比裡
真正的智慧並不是顯而易見地披露於外表上
很奇怪的是,不論智商多高的人
總希望自己能夠在某一方面跟他人不一樣
且不管是骨子裡愚昧之人故作優雅的活著
或者是本質上優雅之人卻包裹在卑微的外衣之下
這世界本來就存在著許多的身不由己

為了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東西而痛苦
其實是很不值得地在虐待自己的生命
不過,若是能為了掙脫痛苦而改變自己
生命中所顯現的光采才更為耀眼奪目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內心裡不為人知的一面
不想公諸於世的想法與感情
其實,每個人都如同刺蝟般地武裝著自己
為的只是保護自己最真實的那一面
真的,刺蝟的尖刺
其實從不是為了要攻擊他人而豎起的
歸根究底為的只不過是要保護自己罷了

這本書在幽默中引人深思
在一切遐想中風趣到教人發笑
這本書很奇特用一種社會上普遍存在的
身分對比、階級懸殊、外在表象等等
成功的以一種看似輕鬆莞爾又帶點艱澀哲學的方式
讓我們在笑著的同時更加深刻地明白
普羅大眾裡的云云眾生其實皆為平等
別因為身分、階級、外表的看似優雅高傲了自我的內在
除卻這些表象的偽裝之後,在我們的骨子裡究竟僅存幾分的優雅
實際也只有我們自己明瞭清楚罷了
『相由心生』真正聰敏之人見到的不會只是膚淺的表象。
展開
蘇菲的世界 (上∕下冊不分售)
讀者評分
5.0
|
2016/07/15

這其實是一本介紹哲學的書。
它以懸疑小說的型態來介紹西方各個哲學家的哲理
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
雖然有幾段煩悶的哲理講述我無法時時記住
但那種讀完之後意猶未盡的感覺
卻是至今仍然無法忘懷的。

其實這本書中的大篇大篇西方哲學家的思想論述
還真的讓我覺得有點頭昏腦脹想睡覺咧
我想是因為這些哲學理論太花腦筋啦
一句話可以讓人想很久,思考很久,
也不會有個具體且確切的答案出來
不過,這整本書的故事性非常完整
會讓人忍不住一直往下看,
就為了想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當初在讀這本書時,
我對哲學還有些又愛又惑的錯綜複雜情感
也不曾以一個閱讀哲學的角度來細讀它
反倒是將之當成推理小說來看待
這整本書到了結尾段落延伸至拉下序幕後
真的就是一種耐人尋味的豐富感受

我想,以後我或許會再從頭翻閱它
將之細嚼慢嚥的逐一吸收與消化
但我相信,唯一不變的將會是
賈德個人寫作風格的獨特性帶給我的豐富感受。
很佩服這位作家故事陳述手法。

然後,我拿這書給我家國一的哥哥看
結果果然如媽媽所料,哥哥讀到著迷
隔天午餐前已經讀到下冊近半了
然後,也如同媽媽所想
讀過這本書之後
哥哥果然有著滿腦子思考不完的問題
於是,他自己說要休息一下喘口氣

讀完後,哥哥跟我說:
『媽,我開始懷疑
會不會我們其實
只是生活在某個人書裡的人物!?』

隔了十多年,孩子讀同一本書
竟有和我當年相同的感覺
這是很妙的一件事啊
我自己超喜歡《蘇菲的世界》
是那種讀完後會嘆一口氣
然後讓人跌入很深的思考之中~
展開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繪圖本】
讀者評分
5.0
|
2016/07/15

「告訴你的心,害怕比起傷害本身更糟。 而且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
因為追尋過程中的每一片刻,都是和神與永恆的邂逅。」《節自書文》

這個故事,嗯‧‧‧
給我一種『很有希望』的感覺
嗯‧‧就是這樣,很陽光、很正面的

人生就是如此,由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所堆砌而成
做了怎樣的選擇就承擔其後果,努力讓結果趨於圓滿

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
或許我們將會失去些什麼、改變些什麼
這些也就是讓我們得以成長的所在

「當你真心渴望某些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它的。」《節自書本文句》


該說是一種堅定的信念,還是意志上的念力
當我們真心渴望著某些東西的時候
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一股強而有力的能量
這能量鞭策我們勇往直前、韃靼著我們跌倒了再爬起來的毅力
過程中儘管風風雨雨、荊棘遍佈、坎坷難行
那都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加體會獲得的可貴
更加明瞭唯有堅持、毅力、信仰與勇氣才讓我們走上成功之路

這個故事寓意很深,本質極優
推薦給在生命中跌跌撞撞的普羅大眾

這人生,其實是可以自己掌舵的‧‧‧
展開
廚房裡的美味科學:把菜煮好吃不必靠經驗,關鍵在科學訣竅。
讀者評分
4.0
|
2016/07/01

一位擁有化工背景的材料學專家
很勁爆的是,他居然寫了這麼一本食譜書
而且,是一本超實用的食材認知理解書
專研於此書中的一些細節
其實會非常驚訝地發現
原先讓人覺得生硬死板的《科學》
其實拿到廚房裡來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料理食驗

一位專研化工的材料學碩士
竟然會成為料理美食專家
這層怎麼也感覺搭不上的關係
其實也是源自於家庭生長環境的薰陶

於是,在這本書中作者傳授了料理的四大工法
「殺青」、「快速熟成」、「梅納反應」、「焦糖反應」
此為廚藝關鍵的四大工法
讓基礎科學助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短時間內學會烹飪精髓,不必在廚房累積挫折感,
運用科學原理讓料理不失敗、更精準美味。
並且善用科學替食物把脈,找出真相!

這本看似深奧難解的理論書
只是在於一般人對於《科學》這個詞彙的距離感
實際深入閱讀之後不難發覺
其實科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所謂的科學變化
尤其在廚房中更是隨處可見
只要了解了這層關係
洗手下廚做羹湯就會成為非常有趣的一件事

就拿我們每天都會食用的白米飯來說
要如何煮出又香又Q的好吃白米飯!?
書中列舉了一般傳統的作法
也道出了其他方式的作法
然後再傳授給讀者所謂《科學的作法》
了解一粒米熟成中的科學變化
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所謂的《殺青》
如何讓食物變得更好吃
也讓人們更能吃到食材本身的鮮味與營養

看似簡單的家常菜《豆干炒肉絲》
要想炒出一盤肉鮮且充滿豆香味的完美料理實則卻不容易
豆干需要爆香,肉絲亦是需要爆香且不宜久炒的食材
兩者要如何在烹調上取得一個平衡
書中更是詳細分析了一般店家的傳統作法
解釋出之中所隱藏的缺點
並且以科學的角度來破解傳統不優的作法
進而教授讀者炒出一盤色香味俱足的完美《豆干炒肉絲》

這本書不只是一本食譜書
更是非常實用且有趣的科學理論食驗書
內文一點也不覺生澀難懂
反而多了一份《原來如此》的趣味
把廚房當成實驗室
讓料理變得宛如做實驗般得豐富有趣。
很推薦給處在食安問題日益嚴重的現代人
讓大家都可以減少食品添加的危害
巧妙地運用食材本身的鮮味煮出絕妙的美味佳餚。
展開
天倫:教孩子閱讀父母身影
讀者評分
5.0
|
2013/01/17

成功\時,誰都是朋友
失敗時,只有父母是伴侶
年幼時,父母是守護神
年邁時,誰當父母可以靠的岸‧‧‧《節自書封文字》

昨天甫一拿到書就被這兩行字給吸引
才翻閱\書中開場的《作者序》我已然哽咽難耐~

我喜歡老師的文字所散發出來的這種感性又溫軟的調性
《天倫 - 教孩子閱\讀父母身影》以這等的方式行進
在老師溫言軟語的呢喃細述中烘托出40篇小故事
這些故事每一則都讓人讀來心暖暖地;情溫溫地
感動之餘更是教人頓悟之情油然而生
細細品味字裡行間散發而出的善與美
這些,便是我們一心想傳遞給孩子的永生積蓄啊~

都說身教大於言教,父母叨嘮個百次千回的
都比不上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來得有用
在我們從前純樸的農業社會
或許\毋須多言所謂身教言教的意喻
孩子極容易便能從父母勞動持家的身影裡接收到點滴感動
然而今日的社會這層原本該是最為親密的關係
卻是親子間極為重要的一門課題與學問
原該是再自然不過的情感與溫軟
經過壓力與欲望忙碌的日夜操持之後
往往也顯得有點矯情做作了起來
什麼時候我們才肯放下功\利的枷鎖
擺\脫成就論輸贏的桎梏
回歸純樸親善的人倫環境
免除在無可收拾之後才悔不當初地瞭解
遠勝於功\利之外的《天倫之美》

感謝 游乾桂 老師,分享善的種籽
希望這顆種籽帶來無比力量強壯我們家庭社會的完滿~
展開
房間(電影《不存在的房間》原著小說)
讀者評分
5.0
|
2011/01/27

這本是今年度第一本讓我落淚\的書
雖然說今年也不過才剛起步沒跑多遠
不過這本書讓我落淚\的程度確實不在話下
那是一種打從心底裡湧現出來的心疼
在讀著的時候心裡的某些東西被觸動著
以至於無論是悲是喜的感受都教我久久無法消散

我的閱\讀習慣仍然是在臨睡前的床上
那幾個晚上就著昏暗的燈光
我讀得眼睛發酸卻捨不得放下書本
整整兩個夜晚,我讀到一、二點才不得不地睡去
讀完這本書的那個晚上,夜裡我醒來兩三次
每次醒過來都清楚地感受到那些情緒仍然在心裡盤踞不去
更驚訝地發現自己的眼角也還掛著未乾的眼淚\

一個正值妙齡的十九歲女孩被歹徒綁架
並囚禁在自家後院由工具棚改建起來的密室房間長達七年
書中五歲的傑克便是這名可憐的少女在密室之中獨自生產並養育長大的
在五歲之前,傑克一直都相信這個世界就只有他跟媽媽所處的這個房間大小
雖然媽媽藉由電視也教會了他所有正常小孩都應該會的知識
不過對於電視裡的種種傑克則當它們是來自於其他星球的事端

這本書作者分為兩個部份來做陳述
被囚禁在房間裡的歲月與逃出來後的現實體驗
讀前半部時傑克在一個習以為常的安全空間之中
他的一些表現與所有的童言童語都讓我彎起了嘴角
在傑克的身上很清楚地看到了我兒子五歲時的模樣
一種甜蜜的、帶些懷念的情緒隨著書頁悄然而升
如果不去想傑克跟媽媽當下的處境
其實會覺得這本書好真實、好溫馨、也好浪漫
不過,身為讀者的我們又怎麼能夠跟一無所知的傑克一般
心無旁騖地去接受那個被囚禁的殘酷現實
為著這一點關係,前半部我是含著悲喜交加的心情讀完它的

在勇敢的傑克依照媽媽的計劃成功\逃脫之後的後半部
那種五歲孩子卻要面對的現實壓力與種種適應問題
真的是教我再也忍不住眼眶裡的淚\水
五歲的孩子獨自去面對實行計劃時的壓力與恐懼
承受面對綁匪老爸時單打獨鬥的驚慌與害怕
突來乍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
那種恍如登上外星球的無知與無助
第一次踩在房間以外的土地上
第一次見到兇悍的狗咧著大大的嘴朝他狂吠
第一次承受被狗咬傷的劇烈疼痛卻沒有熟悉的媽媽疼惜
第一次遇到媽媽以外的人卻開不了口的驚嚇...........
這種種無以算計的恐慌與必需承擔的壓力
加諸在一個五歲孩子的身上是多麼讓人心疼的一件事

不過,傑克逃脫的這一段真的很精彩
很難相信我居然讀到精神緊繃
還緊張到心裡不斷為傑克加油打氣
眼眶卻不爭氣地濕了又濕還一直在打囉嗦




這整本書作者用一個五歲小孩的眼光與態度來做處理
讀著傑克的單純、讀著傑克的天真、也讀著傑克所不知的失去
同是為人母親的我又怎能不心碎、心疼、又心傷
每每讀著書中傑克向媽媽說『可以喝一點嗎?』的情節時
總是讓我想起哺乳時弟弟抬頭望著我笑的滿足神情
傑克用五歲孩子的天真話語比較著對於左右兩邊的喜好
總是讓我忍不住由心底浮現疼惜的微笑
以至於當母子兩獲救後面對新生活的適應問題過後
傑克吻了媽媽的乳房跟ㄋㄟㄋㄟ說再見的天真
那一幕不只是迎向新生活的勇氣
也是代表著傑克終於日漸地茁壯成長
我的眼淚\又是不聽使喚地滾了下來

這個故事,作者取材於曾經轟動一時的駭人新聞
奧地利父親囚禁女兒亂倫案
作者也坦言其靈感來自於這則轟動全世界的新聞
不過說真的,這本書讀起來跟奧地利父親囚禁女兒亂倫案
兩者所給人的感覺實則相差十萬八千里之遙
在『房間』這本書中很明顯地
作者並不想大加韃靼綁匪的惡行
他真正想傳達給讀者的其實大另有其義
『房間』是囚禁媽媽的牢籠
但是對於早已習慣它的傑克來說房間才是安全的
五歲小男孩眼神中所看到的『房間』外的世界
從傑克童稚的思想與言語中所描繪的感受
存在著許\多實得我們深思又不免莞爾的觀點

在『房間』裡的傑克其實感覺是自由的
然而生活在『房間』外的人們
卻給自己用物質與慾念所搭起的牢籠緊緊地囚禁著
終究,誰在房裡、誰在房外‧‧‧






展開
時間是一條河
讀者評分
5.0
|
2010/04/09

咪亞割除一邊乳房後,參加以溪釣活動療癒身心的課程,
回家卻遭遇更大的挑戰:丈夫外遇。
溪釣老師貝兒好心提供一棟濱河木屋,讓咪亞得以暫時逃離,
她因此意外讀到一本祕密日記‧‧‧《節自網路書介》

這個故事就是這麼展開來的‧‧‧

罹患乳癌的咪亞在割除一邊乳房之後
參加了飛蠅釣的治療營,以平靜療癒術後的身心
卻在某日意外地撞見自己的丈夫不忠的事實
一心只想逃離現實生活中所有的殘酷
咪亞住進了溪釣老師家族中一棟年久失修的山居小屋
在這間乏人問津的小屋中
咪亞因而從一本日記中邂逅了小屋的主人─凱特‧瓦金斯
更挖掘出一段不為人所知的飛蠅釣家族深藏的秘密

有一種書總是讓人覺得很適合拿來作為晚上熄燈前的睡前閱\讀之用
這本書給我的便是這樣的一種美好感覺
作者對於大自然的描述與寫作方法皆屬上乘之作
藉由書中文字的力量,我很容易便沉醉在深山林葉間的幽靜裡
翠綠的林間景致、潺潺的涓涓小溪、還有風吹鳥囀的宜人安寧
這一切就彷彿隨著書中文字,魔法般地來到我的身旁
讀過這本書之後總彷彿在一片大自然的擁抱中入睡
感覺也特別容易作著寧靜安詳的夢境呢

哈,想不到一本書還能有這等的魔力吧‧‧‧

故事來到咪亞發現小屋主人─凱特‧瓦金斯─的日記開始
整個架構又加上了一絲迷人的詭異
從這裡便開始忍不住加快了閱\讀速度
隨著一篇又一篇的日記內容顯現
這稱不上什麼大不了的家族秘密悄悄浮現
妳終究得認清,作者這本書走得可不是懸疑推理的路線
咪亞在山居歲月的這段日子
藉由日記結交了凱特這個祖母級的謎樣人物
也因為一切層層疊疊的原由與關係之中
咪亞不僅僅是揭露了瓦金斯家族的秘密
終究也找回了自我的價錢與生命的意含




河水教我傾聽;你也能向它學會道理。河水無所不知;你能從它身上習得一切。
河水教你奮力下游、潛入水中、探尋深處的美好。------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


我很喜歡書中在第二章的這段開場
跟這整個的故事有著極為搭配的相乘之效
啊,這終究是一本類文學的療癒系小說
時間就宛如涓涓細流而成的小河
是一本很值得細嚼慢嚥的迷人之作
帶來寧靜力量的魔法之書‧‧‧



展開
天使遺留的筆記
讀者評分
5.0
|
2009/08/14

她唯一想要的就是變得正常、恢復健康,
但,這卻是一個沒有人可以送給她的禮物……《節自網路書介》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對夫妻
他們用淚\水寫下了和五歲大的女兒艾蓮娜
一起渡過短暫生命中最後九個月的時光

小小年紀的艾蓮娜在五歲時發現罹患了腦癌
不到六歲稚幼生命就這麼給召喚了回去
書中我看到艾蓮娜用她小小的力量對抗著身體上的病痛
對抗著命運加諸在她身上的不公
天使般的笑容卻不吝嗇為自己所愛的人多留下一些

我試想著,一個不到六歲大的小孩
對於生命與這個世界能夠理解的有多少
然而,教人不忍的是
當父母極盡所能希望給予她生命最後這段時光的所有溺愛時
在她幼小的心靈深處真正渴望的卻只是『健康』
這是多麼教人為之鼻酸的事實

不過艾蓮娜非常懂事,也很貼心
病痛並未讓她沮喪到成為驕縱易怒的小孩
她用自己的方式為家中每個她所愛的人
留下永不抹滅的愛的證據
那些父母在家中各個角落無意中找到的小紙條
上面以一個五歲大的孩子所能擁有的最大限度
寫下的全都是對於爸爸、對於媽媽、對於妹妹的愛
那些畫著天真圖案、滿滿愛心的小紙條
全都顯示著艾蓮娜不為病痛所困
世界在她幼小的眼中仍是美好又美麗的證明

一個不到六歲大的小女孩
她真正教會我們的卻是面對生命的態度
把愛遺留人間
那麼這軀殼再怎樣隨時間而腐敗
帶著天使般燦爛笑容的艾蓮娜卻永遠活在愛她的人心中

其實,書中有個橋段讓我頗為思索
這對夫妻的筆記中提到有一回
艾蓮娜因為醫生與父母的對話而生著悶氣
小小年紀的她氣呼呼的反應
『為什麼大人們明明在談論的是她的事
卻都不是說給她聽的』
為此,艾蓮娜的父母要求醫生
希望能夠在下次解說病情時對著艾蓮娜說明
醫院方面也很坦然地接受了這樣的要求而不覺得煩

即使是小小年紀如艾蓮娜之孩子
都會渴望能夠擁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
醫學方面的用語在五歲孩子耳裡究竟懂或不懂
其實已經不是很重要的問題所在了
一個人的存在,即使身體已由不得自己地敗壞頹靡了
為人不可或缺的希冀,仍然是一種『被尊重』的感覺

一場病,不到六歲的艾蓮娜用她的生命教會我們的又何只是如此而已‧‧‧




展開
哭泣的樹
讀者評分
5.0
|
2009/07/18

每個人都有祕密瞞著她,包括她最最親愛的孩子。
這個秘密,說出口也沒什麼,最後卻讓這個家分崩離析……《節自網路書介》


失去兒子的痛苦,與失去手足的痛苦
我想在程度上理應是相當的吧

等待那個闖入家中,將十五歲的兒子毆打殺害的兇手被繩之以法
將近二十年的青春與歲月用著極折磨人的速度前進著
喪子之慟與布麗絲失去哥哥之後的成長經驗來說
這之間所要付出的代價與彼此暗自療癒傷口的心情來看
這個家庭中的每個人都已經在這件悲劇中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與磨難

原本一心以為這是一本療癒小說
看著書中無法承受喪子之痛的母親如何地靡爛度日
看著父親如何將傷口掩埋,將心中恨與痛悄悄包紮
靜靜隱匿在心底裡最深的某一個角落將之封鎖
也看著妹妹布麗絲如何堅強的讓日子往前走
至少以她自己所能做到的方式
讓這個身心破碎的家庭維持下去並繼續地往前進

一個孩子死了,接踵而來的仇恨、絕望,無盡的、無窮的痛苦。
還有家庭、孩子、傷痛和不公不義。還有走不完的長廊。‧‧‧《節自書中片段》

然而,就在追逐了十幾年之後,說是筋疲力竭了也好
是累了、倦了、想通了、或者說是走出了那份傷痛也罷
母親艾琳居然選擇了『寬恕』那個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
選擇以放過他人的過錯來拯救自己剩餘的生命
這原本會是一個大到讓人無法相信的高貴情操
在這份『寬恕』的情操裡有著世界上多不可思議的美好與衝突

然而,就一個『秘密』。那個被掩護了二十年的秘密
居然讓這個家真正地面臨上分崩離析的命運

這本書中,作者的筆觸細膩深刻的刻劃出那種錐心泣血的痛
在情節安排與轉折上也讓人的情緒極為道地的隨之起伏
也許\是因為同樣身為母親的角色
也同樣有著跟自己較為親近的兒子那份情感
總是覺得很能體會到並深觸及艾琳內心裡那種傷慟與矛盾掙扎

為此,相同地
在面對那個不為人知埋葬了二十年的秘密被公開來了之後
我心裡的震撼與情緒居然有著跟艾琳同一陣線的感慨
我只能說,作者將這個故事寫得一點也不扭捏作態
不浮濫、不誇大,完全教人感覺真實的一個故事

我現在知道你為什麼會認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了。我只能說我很抱歉。

  我很抱歉你不能讓我知道,我很抱歉就算你告訴了我,這世界跟我也不會接受。
那樣子不對,還有你爸做的事也不對。可是他也很抱歉。
你得知道,薛普,他愛你的方式可能跟我們當初設想的不一樣,
可是你得瞭解,他只知道一種愛法。‧‧‧《節自書中片段》


在書末,艾琳於兒子的墳上所說的這段話真是教人糾心肝的痛
每個人都是在一連串的傷痛與錯誤中學習到成長的
可嘆的是,有些錯是怎樣都無法再去挽回的
然而在這樣的錯誤之中,我們仍然可以學到的便是『寬恕』

父母總免不了地淪入『以愛為名』的漩渦
卻往往忘了有時候愛也是會傷人的
在這樣的一個悲傷故事中,每個人都有著心事
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秘密
而每個人也都有著無法挽回的錯誤
但是,在真相的背後
每個人是否都學習到了成長,學習繼續勇敢地向前進‧‧‧





展開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
讀者評分
5.0
|
2009/07/14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絕望中的光明

當人生陷入最無奈的境況,當你以為自己已陷入絕境,你,真的別無選擇嗎?

1992年,一個感動全世界所有人的事件登上世界各大媒體:
塞拉耶佛歌劇管弦樂團的大提琴手韋德蘭.史麥洛維克(Vedran Smailovic),
在一場爆炸事件的殘破廢墟中拉奏大提琴曲。
他無懼於四處飛竄的流彈與狙擊手襲擊,連續演奏長達22天。‧‧‧《節自網路書介》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
而故事只要是真實的總是教人特別感動
尤其是一個訴說著戰爭的故事
一個血淋淋,叫人搥心肝、悲傷又羞恥的故事

這場戰爭是這麼開始的:

1992年3月1日,波士尼亞宣布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得到聯合國與大多數國家承認。
但占境內不到三分之一人口的塞爾維亞後裔(信奉東正教,也是前南斯拉夫聯邦的主要族裔),
因為擔心受到回教徒主導的波士尼亞政府迫害,起而反抗,並得到塞爾維亞政府支持,
一路擊潰波國政府軍,占領了三分之二的土地,
並在控制區內大舉屠殺回教徒與克羅埃西亞後裔居民,進行所謂「種族淨絕」,
同年4月5日開始長期封鎖首府塞拉耶佛……
史稱「塞拉耶佛圍城」,是現代戰爭史上最長的圍城事件。

塞拉耶佛圍城長達3年10個月,結束於1996年2月29日。
在將近1500個日子裡,困留城中的居民日日夜夜生活在飢饉,
以及自己或家人可能隨時喪命的恐懼中……《節自網路書介》


戰爭總是這麼地讓人覺得殘忍又愚蠢
就為了無知的仇恨與偏見
讓多少無辜的人民生活在擔心受怕的恐懼之中
我想像著那種坐困山城、手無寸鐵的絕望
想像著只是為了活下去就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外出提水的日子
想像著行走在街上隨時可能被當作標靶橫屍街頭的恐懼
這樣的日子還能夠對人性存有多大的信任與諒解
對於生活,還能夠寄望些什麼‧‧‧

這是一本描述塞拉耶佛長達一千多個日子的圍城事件
也算是一本對於歷史的記載與記錄
讀這本書是很教人感傷的
作者將這個歷史事件陳述的很真實,彷若歷歷在目
讓讀著的我,忍不住端想著 1992 年的我是什麼樣子的
那年的我有著多少的忿忿不平或自以為是的解不開的解嗎
相較起這些坐困塞拉耶佛的居民們
我該是何等何等的幸福與幸運啊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手──韋德蘭.史麥洛維克
為一場迫擊砲攻擊事件中 22 名只為了領取麵包而無辜喪生的居民哀悼
不畏流彈與自身的危險,於殘破廢墟中演奏了長達 22 天
他的演奏,無疑地不只是追思著往生的逝者
也撫慰著自己與其他僥倖還存活下來的人民的絕望心情
流動的音符為人們帶來一連串的想像
而這些想像幻化成另一種形式的希望
在絕望的人們心中,即使只存有短暫的一絲希冀與光亮
都將是這世界上最美的一篇樂章

1999年10月13日,聯合國祕書長安南特意飛到塞拉耶佛,
選定該市當天第一個出生的嬰兒為世界「第六十億個人」。地球人口在那一天正式突破60億,
該名嬰兒的父母親都是回教徒,曾在波士尼亞戰爭時,被迫拋棄家園,逃離塞拉耶佛。
安南表示,希望這名嬰兒的誕生,「像一盞明燈,照亮人類寬容與諒解的大道。」

這是因為,塞拉耶佛圍城(Siege of Sarajevo)事件,
是人類當代歷史中的一大恥辱,良知上的一道傷疤……《節自網路書介》

我知道,這篇心得引用了許\多這本試讀的文案介紹
相同的介紹也收錄在書中的前言之列
我想說的是,面對這樣的一個歷史記載
我的無言就相對於看了又看、一看再看的『美麗人生』
被圍困在塞拉耶佛的克羅埃西亞人民
就如同當年猶太人般地絕望與無助
我忍不住要感嘆
人類果真是天使與撒旦的化身‧‧‧





展開
魔奇魔奇樹
讀者評分
5.0
|
2009/07/07

豆太是個非常膽小的男孩,他最怕黑漆漆的晚上
甚至不敢半夜一個人去上廁所。
可是,有一天晚上爺爺生病了,得找醫生看病
為了最摰愛的爺爺他終於鼓起勇氣 ‧‧‧《節自網路書介》


這本書是從汪老師的『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一書中得知的
也正巧隔沒幾天帶哲緯上圖書館時竟然意外地借閱\到這本

這是一本探討『勇敢』的書
膽小的豆太因為對爺爺的愛而產生了抗拒黑夜的勇氣
故事本身的情節就很教人感動
繪圖所採用的剪影的方式
在門前那棵被豆太稱作『魔奇魔奇樹』的冬青樹身上
這樣的剪影效果很能襯托出那種樹大撩人的恐懼與壯碩感

第一次跟哲緯一起看這本書時
對於我逐字唸著的故事情節
哲緯似乎沒有多大的體悟與反應
因為這小子很明顯地都把注意力放在書中的圖片上
那張牙舞爪的魔奇魔奇樹枝多麼教人顫畏啊
得知哲緯對於書中圖片的駐足與聆賞
我便是刻意放緩了閱\讀的速度
即使明知道這小子專注在圖片上比我的語言還多
我仍然重頭至尾將整個故事為哲緯完整地說了一輪

那幾天,哲緯總會隨意拿起這本書自己欣賞著圖片‧‧‧

第二次跟哲緯再讀這本書的時候
我發現哲緯開始專注在故事情節與細節上了
不過這本其實是屬於文字比較多一點的繪本
內容與用詞遣字上也比較深一點點
所以,偶爾遇到哲緯還不是很能理解的部份
我們就會停下來稍作討論一番
於是,當我們母子倆第三次一起讀這本書的時候
哲緯居然也會為書中生病爺爺的痛苦而感到難過淚\流
再加上書中偶爾的一點小幽默
這小子可是邊哭邊笑的聽我說完這個故事呢

今天,虔虔表弟來家裡跟哲緯一起玩
這小子居然可以拿起這本書
指著圖為表弟簡單地說起這樣的一個故事來呢
不過,果真是每個孩子的感覺與審美觀都不相同的
這本哲緯看似很喜歡的書
在年紀較小的虔虔眼中卻是一本恐怖的書‧‧‧




展開
浮沉
讀者評分
4.0
|
2009/07/07

不管商海如何浮沉,只要不放棄,就能破浪而起,直達勝境!
《浮沉》想展現的是一種生存的力量。
我們怎麼去生存?為什麼去生存?如何更好地生存。
《浮沉》表達了積極正面的生存價值觀。
描寫平凡的上班族如何在職場上「永不放棄」的奮戰精神,傳達了積極進取、不輕易言敗的成功\法則。
《浮沉》真實展現了職場風雲與商場智慧。‧‧‧《節自網路書介》


曾有一度我個人的想法誤以為這會是一本
裡面有著章節大標題、外加逐項條例的職場教戰手冊
然而,這卻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職場小說
以故事的情態來描述職場上的種種挑戰與困境
對我來說,這真是比一本條例分明的教戰手冊要好太多了

其實予我個人來說,不管商場也好、職場也罷
我都承認自己不是個可以勝任得很愉快的一份子
事實上是,我覺得自己永遠也無法適應的了那樣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那種生活真的是太累了,好累好累
所以,我甘心情願地窩在家裡當個黃臉婆,多幸福啊‧‧‧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待的話
其實我們的人生也宛如一個職場
自己站定在怎樣的角色上所必須要成為怎樣的人
在我們人生中的職位上,整個生命環環相扣的商場裡
我們不也一直在努力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與職位

崔曼莉是一位大陸的作家
這也讓我再次接觸到大陸作家另一種風貌的作品
這位年輕漂亮的作者筆觸敏銳
故事情節也不拖泥帶水的
讓人一口氣讀來直覺痛快又不失趣味
雖然沒有教戰手冊上的條理分明
卻有著故事中的啟發人心與領悟

這本書讓我深深覺醒到
原以為遠離職場就能遠離紛爭紛擾環境的我
其實人生如戰場,要如何打一場完美的戰事
為自己贏得一場漂亮的人生
除了強取搶奪、武力逼迫以外
很多方面的細節,無論用於職場或生活哲理上來說
其實都是有其參考價值與值得深思熟慮的方向

這是一本在工作職場上奮鬥著的上班族群
讀來會很有感觸的書
就連從社會的職場上退居人生職位中的你(妳)、我來說
也會有某種潛藏的情緒被經由觸動而漸漸甦醒
那些撩繞在心頭的過往曾經就此開始翻騰
進而推演至目前生活上的人際分野與相處
真的不得不承認,人生也像個大職場‧‧‧







展開
旅行箱的故事:黑色大地上,十四個孩子,他們的旅行箱,和他們的故事
讀者評分
5.0
|
2009/07/07

十四個從戰亂國度顛沛來到黃金城市約翰尼斯堡的孩子,
十四個描繪隱藏的痛苦和快樂回憶的二手旅行箱,
十四段哀傷、失落、重建身分、讓世界看見他們的旅程。‧‧‧《節自網路書介》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參與兒童問題研究的人員
「旅行箱計畫」是一項透過藝術計畫實施的社會心理支援
作者克蕾契蒂在 2001年和休布羅的難民兒童一起展開這項計畫
休布羅是她認識孩子們的地方,本書將披露這些孩子的故事。

這些來自剛果、來自衣索比亞、來自盧安達或南非各地的孩子
他們有著自己也不願承認的難民身份
有著辛酸與不為人知的過去和提都不想提起的悲傷過往

作者克蕾契蒂與藝術教師身份的黛安
一起藉由彩繪二手旅行箱的活動
來發掘出孩子們一個個的哀傷、失落、痛苦與愉快的回憶

家,在哪裡?
無情的戰火、不可測的天災,迫使他們逃離家園,
在陌生甚至充滿敵意的國度裡,
有的只是無盡思念、孤單身影和不斷地遷徙流轉‧‧‧《節自網路書介》

南非地區一直都是個嚴重落後的地方
種族的紛爭、戰爭的流離失所等等
造就的只有更多更多讓人不捨的悲傷故事

書中的十四個孩子用著自己的旅行箱來向世人訴說著屬於他們的故事
打開旅行箱,用心地去聆聽潛藏在裡面所要訴說的故事
將會聽到這些孩子心裡的一點渴望、一些希冀、與一絲的勇氣
他們的故事,其實也就是整個世界的故事
號稱先進民主的現代人類們啊
還真的是需要用多點的良知與智慧來聆聽這些故事
所謂天災不可違。但是造就世界上無數戰爭的禍端又是什麼
無辜的孩子稚嫩的臉上對父母與家的想念和渴望又是來自哪裡

這本書其實我目前只打開了不到一半的旅行箱
但是卻已經教我多次哽咽不已而模糊了視線
這些孩子藉由每週一次的『旅行箱計劃』聚會中
他們進而從受難者的角色中也逐漸瞭解到
在另一個層面上其實自己也是個倖存者
想法轉個彎,悲傷與自哀自憐地情緒馬上就轉換成了正面的能量
這正是孩子們所要告訴我們的,關於『愛、珍惜、與寬容』的故事

展開
孤獨
讀者評分
4.0
|
2009/06/26

當你看到「孤獨」,會聯想到什麼?
大部份人所給的答案,都是消極、負面的。‧‧‧《節自網路書介》

其實,初見到這本書的文案時
雖然也還不至於將它當做一本感人肺腑的小說來看
我心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卻直覺得這將會是一本『宅學寶典』
腦子裡馬上跑出了許\多男男女女拿著布條牌子的
嘴裡高聲吶喊著『宅男無罪』、『宅女至上』等等的口號
(笑~)這真是有點無厘頭的一種突發其想啊‧‧‧

其實這是一本很值得細細品味、慢慢咀嚼的書
甚至更值得在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或情緒之下
拿來平心閱\讀的一個心靈慰藉與沉澱
我相信,在每個不同的情境與心境之下來讀這本書
所得到的想法與看法絕對會有著不同的感觸與思維

人類很容易疏離自己最深處的感受與需要
唯有『孤獨』可以讓我們深觸內在世界‧‧‧《節自書封介紹》

這本書其實所要談的就是這個主體
有沒有想過,『孤獨』在您看來究竟是什麼
一個人的時候叫孤獨,但有一種情況則是
在喧鬧到不行的場合裡反而覺得更加孤獨
『孤獨』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不該只是一種膚淺的感覺與假象

安東尼‧史脫爾先生同時是一位精神醫學的醫師
在他看來,就如同他所說的自己的創意動機應歸納於:
『長久以來,人際關係在心理學家一再強調下,被視為指向幸福的唯一關鍵
但反觀那些具有高度創造力的人們,皆常處孤獨狀態而不引以為苦‧‧‧』

作者在書中也深入觀察到許\多偉大的作品、構思、與創意
大都皆於孤獨時深入思索而得以現世的
『孤獨』在一般多數的時下青年眼中或許\是一件難熬的情緒
通體眾人所知的『孤獨』一詞,便是和『寂寞』劃上相同等號
然而,這本書中所要談論的真正『孤獨』仍是為所謂的『獨處』
其實我也深深覺得這是我們這一代
以至於下一代或更下一代所無法適應的重要課題之一

這本書裡面洋洋灑灑說了許\多道理、許\多見解、許\多的觀察與感觸
當下這個階層的我所能頓悟到的卻只有一種強烈的感觸
我在想,幸福美滿的生活總是人人所希冀的一個夢想藍圖
然而,將這個夢想實現的最有力道路則是莫過於先學會『獨處』一途吧

在這本書的後記裡,有一位退休教師『蕭春梅』所說的一段話我覺得很不錯
她說:

孤獨是什麼,孤獨不是孤單

它是自己全然的在自己裡,在周遭所有的一切裡
保持著清醒和覺知,坦然的走著、跑著、跳著‧‧‧活著、呼吸著‧‧‧

在孤獨裡並不寂寞
它讓人回到自己,在自己裡看著自己。明白自己、接納自己、愛自己‧‧‧《節自書中章節內容》

我想,一個瞭解自己、接受自己、也愛自己的人
才是真正有愛他人能力的一個完人
能夠適應『獨處』的,並保持著清醒與覺知的人
思考的也就比他人來得更多、更深、更廣
哲人之所以為哲人,一般人的看法總認為他們所談論的
盡是那些沒有絕對答案的問題
然而,許\多的哲理、想像、創意與領悟
不也是經由如此而來的嗎

我個人的看法覺得
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很不錯的思想書
不過,應該不會被歸納為大眾所願意花心思去閱\讀的書類吧
但是只要在家中放置一本
相信在任何時候信手捻來讀它個幾頁
應該都會有所不同的頓悟與深刻感觸的吧‧‧‧



展開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讀者評分
5.0
|
2009/06/26

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您只有十年的機會

望著孩子背著背包的小小身影,我知道,我總有一天要面對孩子離開身邊的人生。
但我一點也不沮喪,因為,我已經將孩子的每一份笑容、眼淚\、體貼和愛意留存起來了,
到那一天,我只要再從心裡拿出來解凍就好——《節自網路書介》



早在知道汪老師要出第四本書的時候
我已經虎視眈眈、殷殷期盼了好久
所以,在書店一開放『預購』的時候我就馬上下單訂購了
新書上市前的預購是有優惠的
再加上原本在書店裡的紅利扣抵
這本書,其實是被我以廉價的價錢買回家來的

作者的上一本書──『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
是一本讓我讀了很有感觸的書
那樣的感觸是一種省思與自我的反省
於是,讀完了書的我
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再跟老天爺爺要了一個孩子

然而讀完了作者的這本──『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存在我心裡的,則是滿滿喜極而泣的感動
說實在的,這本書沒花我多少錢
卻花了我多年來的情感積蓄來讀完它
想想哲緯再過幾個月就要滿六歲了
我用自己這五年多來跟著哲緯一起成長的種種體驗來讀這本書
竟然驚訝於書中許\多的感觸跟自己切身的體認是如此地不謀而合

作者藉由一次單獨陪伴孩子到英國自助旅遊的經驗
和讀者漫談與分享旅途中的感動與感觸
瑪莉我長到了這麼個三十好幾的年紀
雖然也沒能有機會離開台灣,就更別說是單獨帶哲緯出國旅遊了
不過打從哲緯兩歲會走、會跑、會跳的年紀開始
單獨帶哲緯又是火車、又是捷運的出門遊玩的經驗
我可說是也經歷了無數次的體驗
書中所說的那種『相依為命』的感觸
我必須承認那真的是切切實實、絲毫無差的心情啊

我也像作者一樣,打從18歲考上駕照開始
幾乎是不曾開車上過路去
而我也是個方向感很差的女人
所以書中許\多的橋段
讀得我都忍不住心有悽悽然地會心一笑

明明單獨帶孩子出門是多累的一件事
為什麼卻又如此的甘之如飴、百試不懈呢
這樣的感覺或許\真的只有願意去試過的人才會知道
明明身體上承受著極大的疲累與倦睏
心底裡卻有著就要裝不下的幸福滿溢
只為了旅途中跟孩子的一句對話、一個笑或一段回憶
做父母的就是永遠都有著這股傻勁
再疲再累也難不倒為人父母的超人能耐
這些,可都是父母一輩子用金錢所買不到的珍貴回憶啊‧‧‧





很多父母是這樣想的:孩子還小,等我們什麼什麼的時候,再怎樣怎樣。
三歲小嗎?八歲如何?八歲還是太小了,十二歲如何?
而機會,常常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
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唯有這黃金的十年,
您可以前一秒鐘跟他像好朋友般說話;
後一秒鐘,他卻可以帶著天使般的臉龐依偎在您的懷裡睡著。
如此美妙的特別感覺,您只有十年可以享受,一旦錯過,機會將永遠不回頭。‧‧‧《節自網路書介》


讀到書中作者分享帶著孩子在英國欣賞音樂劇的那個篇幅
也是讓我感觸很深的一個橋段
有一種忍不住紅了眼眶的認同與感動

我自己本身就很喜歡看舞台劇
有了孩子之後,戲碼是為孩子而挑、座位是為孩子而選
在劇院裡,真的就是如此
我的目光與心思花費最多的都是落在孩子身上
常常孩子側臉的一個微笑、一個驚嘆或一個感動
往往也同時觸動了我的情緒、感染著我的喜樂與哀愁
我知道,那映在心坎裡深深的烙印是我這輩子怎麼也回憶不完的感動

作者說:『從孩子的五歲到十五歲,您只有十年的機會』
十五歲是個臨界點,而我也相信這個界線絕對是有減無增的
不過,讓我感到極為欣慰的是以哲緯現在將近六歲的年紀
我可說是足足比作者所說的十年整整多出了五年的保存期限
光是這一點我又怎能不暗自竊喜,原來我是這麼樣的幸福又幸運啊

我想,孩子會長大
而那個成長的腳步是一刻也不會多做停留的
父母們,千萬別一眛天真地等待
等待只會白白浪費掉自己更多的幸福與感動
也千萬別只是羨慕著別人的幸福與溫馨
當您現在願意為您跟孩子儲備的情感積蓄越多
在面對孩子離開身邊的那一天到來之後
您所擁有的也就越多可以拿出來細細咀嚼的過往點滴

其實,我一直都很意外的是
金錢方面的理財我幾乎可說是一竅不通、毫無方法
但是對於類似這種感情的積蓄我卻覺得自己似乎精通得很
那份無價的資產是任他人怎樣都強取不走的

這本書,沒花我多少錢就買回家來了
不過我真的很感動,也很感謝作者以另一種型態
彷彿也為我紀錄下了心中的點滴情事
讓我這些年來的幸福也因此有跡可循地珍藏下來
讀這本書,就好像在讀著自己曾經有過的點點心情
感覺真的好幸福‧‧‧





展開
無愛不歡
讀者評分
4.0
|
2009/06/18

一個迷戀愛情的女子,是可以叫花痴的。
而「做花痴的女子,大抵願意和愛情做一場戰爭,沒完沒了。」
這樣的女子,不是為愛情而生,便是為愛情而死……
我願意為愛痴狂,只為青春不再時,我會想你,
一如想起你曾為我寫下的——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節自網路書介》


愛情有著很多不同的樣貌
愛過之後的人兒也有著許\多不同的樣貌

這本小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就是一本純愛小說
訴說著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女孩兒
她們各自的愛情故事與經歷
這樣的小說於我來說
可說是好幾年不再觸碰的一個區塊了

儘管愛得轟轟烈烈、愛得天昏地暗
愛得有我無我翻天覆地的
對愛情的那種憧憬與想像
早在我這個老太婆身上已不復見了
然而,出版社大方的贈閱\
讓我忍不住排開其它待看書籍
抱著這本愛情小說在臨睡前的床上翻閱\了起來

我必須承認,真的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
我不曾因為一本書而哭過了
當我捧著書忘情的翻閱\著的同時
我的情緒彷彿被拉扯到許\多年歲之前的荳蔻年華
有種當年捧著瓊瑤小說邊看邊哭的時光錯置之感

其實,我是幾乎沒看過幾本大陸作家的小說
雪小禪更是我頭一回接觸到她的作品
這本書的敘述手法還不錯
很有一種彷彿靜聽著老朋友傾訴分別後種種的情緒在
那種近似文言文的調調也沒有預期中來得教人無法接受
反而為這整個故事更增添了一種煙塵的美感
喜歡『胭脂扣』、喜歡上海味兒、喜歡愛情小說的人
應該都不會想錯過這本有愛有恨、有犧牲有奉獻、有情有淚\的故事

就我個人來說
在蟹爸爸很是難得的離開電腦螢幕
前往房裡探視我的那雙眼中
看著我吸著鼻子,抬起迷濛的雙眼回望著他
蟹爸爸二話不說,轉出了房門為我拿來一包面紙遞上
我想,這一刻我又回到了青春無敵的小女孩兒樣貌來了吧
別說是蟹爸爸,連自己都要為自己這面光景感到無語的
這世間啊,愛情仍然是一種賺人情淚\的不二法寶
即使歷經了千千萬萬年,怎可不承認──『無愛不歡』

這是一本會讓對愛憧憬的年輕女孩落淚\的書
也是讓我這個歐巴桑該怎麼說呢
就說是──追憶似水年華──吧
當一切都成過往,我們所能做的仍舊是只有往前走
然而,那些愛過痛過的痕跡卻不會因此而煙滅無蹤
往前走,再去愛另一個人或被愛
就算那種愛的程度與深度都不復從前
我們仍然要有再次被愛與接受愛的勇氣
只因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無愛不歡』‧‧‧




展開
水意識
讀者評分
4.0
|
2009/06/10

它會瞬間結凍,瞬間溶解
磁性的發射隨節奏搖擺\
弄點水在手上,呈現水珠一樣,有完美的表面張力
用手指尖去碰它,水立刻把指尖包裹起來,好像跟她玩一樣…《節自網路試讀活動書介》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果有一天,水也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學習系統與智慧
這個擁有意識能力的水
該會帶給人類生活多大的威脅與恐懼
這正是這本書之所以吸引人的一大論點

科幻小說的迷人之處便在此
天馬行空的想像卻又不能毫無根據的天花亂綴
作者將近年來頗為嚴重的環保議題加入其中
隨著人類科技的茁壯發達
化學廢棄物、生化科技、晶片、奈米元件等等
全都流向密西西比河,落腳在路易斯安那一處的泥沼中
進而演化出能夠自我組織的神經網路
形成了這個隨心所欲的魔物─水意識─


人類模仿自身的思考製造了電腦,希望它愈像愈人愈好
當它們真的活起來了,為何又如此令人類恐懼?‧‧‧《節自網路試讀活動介紹》

就如同以上這一小段簡潔又真實的描述
當人類狂妄自大的以為聰明又先進的同時
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與物欲橫流
各式各樣難以想像的災難接踵而至
這一切,該說是人類的自食惡果
還是應當說為大自然的反撲
無怪乎前幾天在電視頻道裡會瞧見到
有人怨聲載道:『也許\,人類絕種了對地球最好‧‧‧』

如此的說法好似這是一本談論環保意識的小說
其實就本身科幻與推理方面的層級而言
作者都很漂亮的牽引著我的意識
讓人不由得容入情節中緊湊的慌張
以及急欲一探究竟的情緒之中
但是嚴格說起來,故事的本質
還是教人忍不住要想起所謂環保的議題在內‧‧‧

這是一本帶著嚴肅題材
卻不失閱\讀樂趣的精彩之作‧‧‧




展開
愛上萊特
讀者評分
3.0
|
2009/06/02

這是一部羅曼史,一段建築大師的傳奇軼事,
也是一個女人耗盡靈魂,捍衛自由與愛情的動人故事!‧‧‧《節自網路書介》


光是看到以上簡短的書介文字
不難想像又是一段為了追逐愛情的動人故事

其實,時下書寫婚外情的小說並不在少數
能夠把所謂被視為對愛情不忠的婚外情
寫得如歌如泣者卻不在於多數
印象中最為經典的
應該就屬於若干年前的那本『麥迪遜之橋』


是因為得不到的總是最美
還是那傳統的道德觀念使然
其實我還蠻惋惜書中主角『梅瑪』
所錯失的一段可能幸福美滿的婚姻
然而,撇開道德觀念的約束不談
她勇於追求自由與愛情的故事
卻是有著相當程度另人動容的感動

這本書訴說的是一則真人真事的故事
也算是一部建築史
在女權與女性主義的關點上也多做著墨
有時候真的免不了想想
女人吶,終其一生求得到底是什麼
道德、親情、愛情
這之間的比重佔有多少
還真是因人而異、各取所需的吧

其實以我個人資質淺薄的眼光來看
我倒有點覺得這本書真可當做『麥迪遜之橋』的比較版
就是有點那種『如果‧‧然後呢‧‧‧』的味道存在
在『麥迪遜之橋』故事結束之後
如果當初芬西絲卡所做的決定不是留下
那麼,這本『愛上萊特』或許\也能做為另一種選擇的借鏡
然而相較之下又不免感嘆
至少『愛上萊特』的梅瑪勇敢的跨出去了
她得到她所要的答案、得到她所想的愛情與自由
儘管說也因此失去了生命中的許\多東西
卻也免於滔滔的思念與對自由愛情的臆測

其實,諸如此類的議題一直都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不像是站立在天平的兩端極力保持平衡就能了事
我免不了要思考起人們常說的那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我想,這句話還是有其道理的
只不過我給予了另一種新的詮釋
人是否該要學習選己所愛、愛己所選
一旦進入了婚姻的殿堂就該阻斷其他愛情的可能與想望
婚姻不應該成為愛情的墳墓
愛己所選,也是可以為兩個人的婚姻創造出另一種型式的愛情來的
然而,這一切又怎能是說說就做得到
如此簡單明瞭的事情呢

我想,愛上萊特這本書
也提供了許\多發人省思的議題在其中
一個真人實事的故事
由一個不相關的第三者來道出敘述
南西‧霍蘭這樣的筆觸與寫法
也真是教人覺得中庸不失偏頗的了
我個人私心是覺得還算不錯看的一本小說‧‧‧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