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 / IG: bookwarmisugar的所有評鑑

歡迎入住,廢柴人生旅館:《小鎮書情》作者全新溫馨(又很鬧)力作! (電子書)

歡迎入住,廢柴人生旅館:《小鎮書情》作者全新溫馨(又很鬧)力作!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4/03/16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故事的開始

在松溪旅館工作多年的軒尼,突然車禍過世了,可是她並沒有上天堂!

她的靈魂被遺留在人間,

家人,朋友開的心沒有因為她的離開而潰散,

反而因此而聚攏起來,

看似無聊的小鎮故事,

卻帶出許多人心中最常臆想的那一塊,親情、友情、愛情。

在自己家鄉,大部分的人一輩子都留在出生的地方,彷彿有人在故鄉周圍築了道隱形的牆,但最糟糕的是,其實根本沒有牆,沒有任何東西阻止我們離去,是我們限制了自己。

在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而接到死訊在外的好友們,回鄉後面對的各種價值觀衝突,開始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外面永遠比較好嗎?

價值觀的衝擊,就像離鄉打拼漂泊的遊子,獨處時,常常會問自己的一句話。

每當碰到不順利時,我們會悼念過去的我們,以及我們後來被迫成為的那些人,如果能有多一點時間,或許我們能找回最初的模樣。我想要...

就像從前一樣?

是不是人生中的快樂是不是有限額?如果在短短幾年之內全部用完,是不是以後就沒有了?

如果可以,我想讓時光永遠停在那時候。我猜想,人之所以喜歡回憶,大概就是因為這樣,當我們回顧過去時,能夠讓時光停留。日子不會那麼無情地往前走,因為那些日子都已經過去了。

書裡有著攏長的敘述,悲傷的開始,不歡快節奏,輓歌像冬風,平靜但深刻。

當你有一天發現自己怎活成這樣了,曾經看中的人事物好像不是記憶中的那麼美好,現實的窒息席捲而來。

有沒有覺得人生好像錯了?

彷彿我們都有那樣的時刻。

可是,

就如書中主角所述~

人生不在乎有什麼計畫,

人生不會等我們準備好。

只要能得到你想要的人生,那就去做吧!

書裡的旅館「廢材人生旅館」

象徵了一種「自由」。

大家住在這裡的原因,並非因為他們無處可去,至少不只是因為無處可去,而是因為他們在這裡找到自由。

如果你現在很沮喪,覺得面前充滿了個種困境,

這都只不過只是一時落魄而已,

讓自己小憩片刻,

然後繼續往人生路上前進。

「走著走著,你會知道自己找到了回家的路,就像森林裡的空地,雖然可能一開始沒有察覺,但你知道它一直都在。就好像它一直在等我,這種感覺,彷彿走在一條小徑上,悶著頭往前走,卻不知道要去哪裡,突然間,我就到了目的地。」

就如主角們知道,

黎明之前夜最黑,

但上帝不會給我們無法克服的考驗。

#後來的故事

有些衝突是無法避免,

有些遺憾總是會到來,

閱讀到書的2/3開始,

我才覺得沒有那麼苦悶,

有趣的故事才開始!

故事裡變成靈魂的她還有很多話想說,但別人聽不到。

可是她卻穿牆聽到的其他所有人得真心話!?
/

故事是否有趣,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點。

沒有人能真正瞭解其他人,我們只是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就如我們甚至不瞭解自己。

或許從故事中找到熟悉的身影,

是我?是他人?也可能是個困境,也可能是個有愛的時刻。

不管讀者在其中找到什麼,

人生不會在乎你有什麼計畫,

人生也不會等我們都準備好。

你/妳需要的就是好好生活,

然後偶而也可以好好耍廢:)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潰雪【30週年紀念版+作者新版序】 (電子書)

潰雪【30週年紀念版+作者新版序】 (電子書)

  • 會員評鑑等級 類型:電子書
  • 評鑑日期:2023/11/08

#閱讀之前

會發現這本書,是因為同時出現在眾多科技業大老,及眾多小說家書,金融家的書單裡,而引起我的好奇,找尋的過程發現這本書於1992年出版,過了31年了,竟然還是有這麼多人提及這本書!?

翻開的同時,驚人的發現,裡面的故事不就是當今現實中發生的情境!?原來早在30多年,竟詳細地描繪出#元宇宙 的細節及操作方法。

故事到了最後,如今的社會是徹底模仿了書中的科技,還是尚未超越?

我想答案都在每個閱讀過後的讀者心中。


#故事的開始

主角是一位披薩外送公司的快遞,同時也是一位技術精湛的駭客,在這個世界裡,除了現實世界,還有一個虛擬世界為”元宇宙 metaverse”,在這個世界中可以創建一個虛擬替身(Avatar),而男主角正是開發出這個替身的原始玩家。

有一天他碰到了想要給他名為”潰雪”的病毒同時也是一種毒品,他並沒有使用,但是他的朋友使用了,結果引發使用者當機,使用者介面像是飄著雪花出現在顯示器,而現實中的的使用者也同時出現精神當機現象,呆滯,神智不清。

虛擬病毒竟然影響真實人生,而這個病毒不只是在網路上散布,真實世界也會擴散,一場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暴風雪準備開始席捲全世界,而這到底是政府控制人民的手段,還是陰謀家想控制世界? 因好友的陷入,主角也不得不踏上解病毒的旅途中。

#故事進行中

閱讀的過程中,敘事裡的元宇宙在如今的社會已敲敲成型,書中的穿戴式裝置對照當今的VR(虛擬實境)頭盔也是同樣道理,AR(擴增時境)的應用也如同小說在現實已成功結合現實生活。

很難想像這是出自30年前的作家之筆,如果跟我說這本是今年剛上市的小說,我還真得會相信。
.
其中一段男主問:這叫”潰雪”的玩意,它究竟是病毒、毒品,還是宗教?

隊友回答:它們有什麼分別嗎?
.
作者在描述”潰雪”入侵人類腦袋的機制,真的讓人嘆為觀止,不只結合腦神經科學,也將宗教、神話、語言學、歷史連結了電腦虛擬世界。

這邊也讓我想起馬斯克今年獲批准人體試驗的”人腦晶片”,藉由晶片啟動神經傳導物質來達到隔空移物,就像精神可操控現實中的物體一般。

書閱讀到尾端,這本不只是預言書,還是本跨時代意義的意識現象學。

當人們身陷虛擬世界無法自拔時,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我們的真實人生?虛擬與現實交接相疊的世界,如今社會已全然呈現,從手機盛行時代開始,人們日常行為已全然改變,上街走路看手機,上下班也看手機,隨時都在用手機。

我認為”潰雪”這一詞的意義已經取代書中”病毒/毒品”的字面解釋,它已延伸為現實中無法抵擋將要來臨趨勢,是一個必然發生的現象或行為。

可能會像毒品或是宗教讓人沉迷,人們已經無法回過頭去思考當初為什麼要使用它,但使用它就是其存在的意義,因為它已經取代了舊時代的信仰或行為,是一個新時代的信仰已逐步替代所有人思維。

就如我問你,要你一天不使用手機,你會怎樣? 發瘋,抓狂,魂不守舍,如同戒毒時的戒斷反應。

想想發明iPhone的賈伯斯過世時,他身邊並沒有iPhoneg等電子產品,他深知科技帶來的危險,數位成癮,新時代的毒品?讓你對科技欲罷不能?賈伯斯深知這個日子一定會到來,所以限制他孩子使用這些產品,或許他才是時代中的清醒人。

當然也不能以偏概全都說全世界的人都如此上癮,但也帶給我們一個警訊,”潰雪”就像啟示錄,病毒只是它的隱喻。如果不能好好使用未來的這”新東西”,你可能就會被它使用。

科技成熟時,都會有跨時代意義的新奇產品出現,只不過它是會帶來冬天裡和煦的暖風,還是如暴風雪般的令人窒息,就看時代人如何去定義了。

“潰雪”在於此時的意義,不只是想像技術發展的呈現,同時也反思其對文化的影響,對於閱讀完小說後的我們,元宇宙世界雖然令人著迷,更重要的是賦予資訊意義並做出判斷。或許只有這樣,才有機會在反烏托邦的世界裡,實現一個不那麼糟糕的烏托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我的父親手塚治虫

我的父親手塚治虫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6/27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偶然機遇在書友的書櫃掏到這本書,雖然字體是簡體,但卻是精裝版!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書籍講述日本動畫的先驅#手塚治虫,但是只有這一本書從兒子角度看待父親的一生。

手塚治虫偶熟能詳的動畫如:怪醫黑傑克、原子小金剛…等作品在這此書裡都沒有觸及,那這本在說什麼呢?做為手塚治虫頭號粉絲的兒子,以輕鬆有趣的筆調,第一視角,描寫與父親過往的種種回憶。

#有趣的回憶

作者從小就有看不完的漫畫和動畫,想必是所有小朋友的夢想吧! 只要父親回到家就窩在畫室畫漫畫,沒有時間陪家人說話,直到作品畫完,可是一畫完,還有下一部作品,和下下一部作品,催稿的編輯們就直接住在家裡,等著手塚一畫完,馬上可以收稿奔至出版社,最後家裡都有了專屬編輯們的房間。

有一次各個編輯們被逼急,竟然把作者手塚真(手塚治虫的兒子),抱起來丟到家裡的水池裡,來逼手塚治虫,趕快交稿,不然下一次就是丟你!?? 看到這裡,我都傻眼,笑出來了,原來最苦的不是作家,也不是編輯,是作家的兒子 !! 還好現在社會大部分人住大樓,家中也沒水池,不然現代作家的子女就辛苦了。

#人生的課題

雖然仰望著父親,但人生在世,難免一死。父親的作品一直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珍惜生命,並不是努力不要讓自己死去,而是如何好好地利用這有限的時間,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喜歡上漫畫,決定自己也要畫漫畫,這是感性。而另一方面,可以站在包括自己在內的各方立場上冷靜地看待漫畫,這是理性。父親從來不會自顧自地埋頭畫畫,他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每天都在思考並且實踐著如何才能把漫畫做得更有趣、更好看。只要他想得到,就會去不懈地努力,並對自己的感性負責。他絕對不會認為“ 漫畫再怎麼畫也只不過是漫畫”,關於自己選擇的這個世界,怎樣才能把它變得更好,才是他最認真對待的人生課題。

#父慈子愛

說起手塚治虫的性格,作者認為應該是溫柔吧。當然會有人跳出來反對,說他根本就不夠溫柔,我想那多半是和手塚一起工作過的戰友的看法。的確,一旦投入工作,就像變了一個人。雖然他每天時間都在畫畫,製作動畫,但是只要他答應的事情,就一定會做,那怕是到午夜才想起與兒子的約定,就算遲到了也還是會做到承諾。答應做兒子電影的演員,也一定會到場,把影片拍完。當作者打定主意往電影界發展,他更是表現出對孩子溺愛的一部分,只要一遇到做電影的朋友,不管對方是誰,見人就拜託說: “請多多關照我兒子”。

#後記

特別喜歡這樣的散文小品,詼諧有趣,帶著溫暖,娓娓道來,兒子的視角勾勒出大師不為人知的過往,真性情的一面。書本完成於2013年,距今已10年,我從小看著他的動漫畫,獻身於自己摯愛的漫畫事業的藝術家,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讀者知道這位大師,但手塚治虫不曾遠離我們,不曾被人遺忘,因為他就是燃起眾人對”漫畫”熱情的那個人,有幸在這本書讀到他不為人知的一面,那更人性的一面。

讀著他對於熱情的堅持,也讓自己反思自己的”人生課題”是什麼,或許看書的其中一個目的就在於此吧,找尋自己的人生課題。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暈船診療室:解決現代人的數位愛情焦慮,辨識渣男,已讀不回是上好的測試劑!

暈船診療室:解決現代人的數位愛情焦慮,辨識渣男,已讀不回是上好的測試劑!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5/10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書的副標題: 解決現代人的數位愛情焦慮,辨識渣男,已讀不回是上好的測試劑!品嘗完書後,的確是寫給容易在感情中容易暈船的男女一帖避免暈船(愛上不對的人)的藥。

現在交友軟體的方便,讓人交友快,所以已經沒有人想要穩定的關係?

錯! 66%使用交友軟體的單身者都願意接受穩定關係。

所以我也用了交友軟體想要找到穩定的關係,用到現在,都有配對成功,但都沒有進一步關係,書中說: 別人是否喜歡我,和”我自己的感覺”沒有直接關係,沒錯; 還說: 只要對的人出現,真實的你(包含奇怪的部分)一定迷人得恰到好處。可是這樣的感受我也都沒有碰到~

連書上的渣男渣女的型錄(如IG圖文),一個也都沒遇見過,可能是每次關係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而本書的重點不再於找到最好的追求方式,而是該如何好好照顧自己。

幫助你不再痛苦擔心自己是否配不上某個人,你覺得配得上!假如對方喜歡你,那很好,恭喜她。若不喜歡,也沒關係,當作自己學到一課。

單身的壓力,都是來自”比較”,和朋友的感情生活比較,看到別人回想自己,是不是該結婚了或是要有一段關係?雖然作者說:當你接受”單身也不錯”,對的人就會出現。但我單身的這三十幾年都覺得過得很好,怎麼就沒碰上呢??

可能是我防禦心太重,反而沒辦法成長,也無法對感情有更深的了解,擁抱拒絕、不怕已讀不回,或許才是”脫離暈船”的關鍵。

拒絕造成的情緒傷害在某些人身上可以持續好幾年,甚至影響他們未來的關係。這些人之所以會痛苦多年,並不是因為他們還依戀著拒絕他們的人;他們的痛苦來自於無法擺脫”自己不夠好”的想法,讀到這裡,還好我沒這想法。

每次的離開、拒絕其實送了我們一個禮物:我們並沒有為了不確定自己感覺的人原地踏步,而是得到了重新出發的自由,可以去尋找一眼就看出我們美好之處的人。

但人們總是太在意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卻不願意花幾秒鐘去想自己的感覺,無論你最後是否和約會對象長久發展,不怕已讀不回的心態都將幫助你確保再一起的時間更快樂。

我們的人生很珍貴,不應該只因為喜歡某個人,就給他影響你心情起伏的權力,為了要克服對於拒絕的深層恐懼,作者建議我們將”做自己”當成某種篩選策略。在找到能欣賞你的真誠對象之前,你可能會被許多玩咖拒絕。但那是你的福氣,你可以繼續前進。太過在意其他人對我們感情生活的看法,反而聽不見自己的直覺。

擺脫暈船真正的重點,其實就是尊重自己。而尊重自己的重點,就是無論情況多可怕,永遠都要做出忠於內心的選擇。

而我很慶幸書上所說的那些渣我一個也沒碰過,但我相信,真誠總能碰上真情。

我想只有繼續前進,對的人與機會是會自己跟上來的。

最後,我還是會推薦交友軟體,要認識新朋友交友軟體還是現代人的最佳選擇,只不過和很多人見了面卻都沒有後續,讓人精疲力盡,挫敗,所以我把它刪了。

朋友調侃我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有這樣的技能很適合一種職業:

- 和尚 (心想: WTF)

但還是謝謝一路上碰上的美好,祝妳我都能遇上對的人。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內在原力: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內在原力: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3/02/13

在一次愛瑞克的演講結束後,開始對他描述的內在原力產生興趣,只要找出自己的內在原力,人生就有機會可以重新開啟,而書本的副標題,九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就是總結多本書後反芻的九個思維,有趣的是,在書本編排上不管是從頭讀,還是倒著讀,每章各自獨立,可以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章節進行閱讀。

在演講的過程中好笑的是,愛瑞克本人說自己也是大量閱讀之人,奉行80/20法則,認為一本書的大部分重點其實就在其中關鍵章節裡,所以一本書只要讀其中的20%就夠了!他說他的書也是,也因為這樣引起我想入手這本書來閱讀。

從文中的字裡行間,可以深刻的體會到作者對於書籍大量的涉略,篇篇有金句,句句有深意,看完引人省思,其中一句”你所尋找的,也在尋找你” – 詩人魯米(Mehmed Rumi),讓我想到我為什麼要大量不同領域的閱讀,因為我所尋找的,想找到能幫助自己的書,如茫茫書海大撈針,但作者藉由不同的書籍引述不同的思維,開啟讀者多元思維的視角,書名取名”內在原力”,就是希望讀者能在這多種思維裡,找到適合自己的進行反思,找出內在真實的想法,思考自己的天命所在(想做,適合做,且做得好的),因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思維也不見相同,書中或許有些思維與你相牴觸,或相融,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得是,你是否因此獲得啟發,哪怕這麼多內容,只有一句觸發了你,那就夠了。

當然書中金句讓我抄的好過癮,內容提到有些書目雖然看過,卻不曾有類似啟發,但看了這本書反而給了我不同的想像。就如<百年孤寂>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說過:” 這個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這本書對讀者來說就是一個閱讀的新視角,只要你伸手拿取這本書翻開,就有可能從中找到你的內在原力並開啟它。而希臘哲哲人亞里斯多得說過: “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閱讀好書讓我們成長,持續閱讀好書成就我們的不凡。

最後我也引用演講結尾聽到的一句話”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來自於星際大戰; 願原力與你同在來做結語,希望這本書能引導你找到自己的原力,開啟天命所在,成就你不凡人生,然而蔡康永還說過:沒有上進心沒有過錯,沒有上進心只會讓你錯過。這本就是不容你錯過得好書,推薦給大家。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吃和遠方

吃和遠方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1/19

吃和遠方 – 程磊 (2019)

浪漫的人喜歡詩和遠方,而愛吃的則是望向吃和遠方美食,每個人對吃都會有自己珍貴的記憶,而我對中國各地的美食也是念念不忘,回到台灣幾年走在路上也會特別去試試標榜中國的美食,但是那滋味已經不是回憶那般的美味。

而這本書則是讓我追隨作者的腳步尋找味道的記憶,到達遠方,雖然不是每篇都讓我讀得有滋有味,但開頭第一篇”黯然消魂臭鱖魚”對我來說卻也是一道回憶的味,某一年的五一連假特別選了一天去逛安徽黃山,得知也大陸遊玩的阿姨也選擇此地做為旅遊去處,因此相約著一起去當地飯館享受美食,而臭鱖魚就是我們第一個點的菜色,聞起來臭但卻不會難以下嚥,與臭得發香的台灣臭豆腐也同是一種的意境,好的鱖魚肉質細嫩,口感滑嫩,醇香入味,而這味道因作者的形容讓記憶活過來了,但離開安徽後也再也沒吃到過類似的味道了,至於我的阿姨也還在雲遊四海中,上次見面也是多年前了。書中作者的鄉愁被我嘗成另一種看得到卻吃不到的思念。

大概所有人心理認為最好吃的東西,都帶著沉甸甸的愛。又或許為之感動的不是食物,而是和食物一起經歷過的韶華。見美食如親見親人,其實,滋味深長,深藏悲和喜。它給予了流連世俗人間煙火中的人們一些安慰,千山萬水,隨你來去,它都會在那裡,不會走失,短短幾句話就勾起了讀者對於食物的想像及思念

當我在大陸那段過往常常都只想著台灣的美食,殊不知回台後卻是對對岸的美食更是想念,大陸八大菜系,做背包客的我這幾年也倒是嘗遍了,作者以自己編輯的角度看待美食,從文化修養和歷史視角,以當地的地理與歷史中找出口味形成的線索,如此豐富背景知識及辭彙,這決不是簡單的吃貨,我當然無法與之相比,至於作者記憶中的那個味道為何可以形容得如此絕妙? 我想那是藏在味蕾中的鄉愁。

最後看作者雲遊四海尋找記憶中那的美食,也不免令人為之嚮往,雖然很多美食都會令人脂肪增高,但倪匡說:人生學識,皆由老人和前輩處傳來,既然知道結局,不如放杯暢飲,管他什麼膽固醇,亞硝酸,烈酒又何妨,豬油又何妨!

所以書寫至此,有一句話:”胃在心下面,把胃伺候好了,心就踏實了。”所以很多事情都可以辜負,唯有美食不能辜負,如果能從心所欲暢饗各地美食,甚至再吃一次記憶中的味道,我想這樣也不枉此生了。而這本書或許可以勾起你心中的那味道。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億萬負翁:亞當‧紐曼與共享辦公室帝國WeWork之暴起暴落

億萬負翁:亞當‧紐曼與共享辦公室帝國WeWork之暴起暴落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10/15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英國 阿克頓爵士<自由與權利>

萬丈高樓平地起,共享辦公室WeWork的崛起與殞落在共享經濟的世代裡,成為商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故事之一,2010年,聯合創始人亞當‧紐曼用了短短半年時間從一個空間租賃公司成為估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2019在軟銀孫正義追加投資達到470億美元,創美國估值首位,在公司達到巔峰的當下公司上市失敗,被資本與利慾墊高的WeWork高樓瞬間倒塌,隨著2020疫情爆發,亞當瞬間變成” 億萬負翁”。

然而支撐WeWork的技術到底是什麼?創始人也講不清楚,一場房地產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創新? 還是騙局?書本以第三人稱的視角,接露了WeWork如何從頂峰到破滅的故事。

#起源

故事要從WeWork到底是做什麼的講起,從主人翁亞當的童年來看,從小隨家人顛沛流離於不同的城市,結交了許多朋友,覺得寂寞的人心中其實渴望彼此交流,需要打開心門,那要如何實現呢?如何把交流變成實體,當社交軟體/臉書/網路論壇如日中天,他想的實體社交就是建立一個共享空間,所以他開始改造大樓並租賃,大家在這個空間裡可以彼此交流,互相幫忙就像個社群/部落,彼此解決問題,甚至可以讓會員一個拉一個進駐,就能解決更多的問題,那就也需要更多的空間,資金,人員來成就彼此,亞當就像裝了翅膀,WeWork就像配置了火箭,開始一飛衝天。

但說到底,它就是一個租賃公司。

#瘋狂的資本

資本主義的核心特徵是資本積累,追逐成長,利益極大化,自由市場就是供給與需求所決定的,只不過在這裡是追逐企業價值的極大化,不斷收購的樓盤與併購其他公司,亞當認為自己是破壞式創新的企業,只有不斷買下大樓使用權、租下更多的辦公空間,才能使這個共享辦公室價值放大,只不過故事到了這裡,需求方已經不是需要空間辦公的使用人了,而是瘋狂的投資者,供給者就是亞當,推銷夢想、未來,在多輪的募資下使得WeWork估值超過10億,當時大家想,如果我不投資它,是否就錯過了下一個google/臉書,2019在沙烏地阿拉伯與阿布達比主權基金撐腰,軟銀孫正義帶領的願景基金支持下,其估值已超過470億。

但是,它真的值這麼多錢嗎?這時回頭看看企業核心與願景,閃電式的擴張,人員爆炸式的上升,瘋狂追逐擴大,還要更大,以犧牲營利為代價追求成長,符合一種新興的商業理論,不擇手段獲取客戶,然後再想辦法賺錢,可是最終真的有賺到錢嗎?

作者在書中引述了一段工程師的話,亞當過去常說,我們在一艘火箭飛船上, WeWork工程師說,可笑之處在於,沒人知道這艘火箭飛往哪裡。

#伊卡洛斯的翅膀

增長的本身可能產生誤導,擁有這麼高估值的企業需要擁有輕鬆獲取客戶的網路效應,用巴菲特的話來講,它們需要一條”護城河”,以防止競爭對手劫掠它們的城堡。

可是從頭到尾,亞當已經成為資本的奴隸忘了初心,想要比肩亞馬遜,卻沒有隨時是第一天的心態,想要成為線下實體社交/社群的臉書,卻沒有網路效應的漣漪,不停追加的投資已經讓亞當的心無限膨脹,在2019準備上市的前夕,媒體曝光2018年WeWork虧損20億,當被投資者追問如何獲利,亞當說不出核心價值讓人信服,公司估值隨著外界對創始人失去信心,導致縮水成原本的六分之一。絕對的權力造就絕對的腐敗,亞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過度膨脹的野心讓他再也聽不清也看不清任何事情,就像希臘神話裡的伊卡洛斯,因為有了翅膀以為可以全力翱翔,殊不知他的翅膀羽毛是用蠟固定的,想要知道太陽有多高而飛向太陽,渾然不知翅膀在高溫下逐漸融化,就是無知讓他墜落。

盲目增長的企業,如果忘了企業的初心,只知道無限擴張,像火箭一樣上升成長,卻沒停下來看看自己推進器燃料還夠不夠,可能還沒飛到目標,就墜落了,如伊卡洛斯的翅膀一樣,最終WeWork終止上市,亞當被迫辭離開自己創的公司。

#後記

第三人稱的論述讓讀者可以以更客觀的角度看待事件,不同於2018轟動美國的血液騙局Theranos故事,前者是看得到房地產,後者是看不清內幕的血液,但兩者的共通點都是人性的貪婪,不只是主人翁的貪婪,而是資本追逐最大利益下那貪婪的面孔,兩者都是憑藉著出色的演講技巧及推銷偉大夢想信念讓追逐者深陷,這不經讓人反思現實世界裡,政府不斷以國內生產毛額GDP當作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程度的指標,並以其來衡量民眾的生活,當今天我在新聞看到國際貨幣組織IMF發布各國今年人均GDP預估,台灣達到3萬5510美元超越韓國、日本,成為東亞第一。

這時我心中又出現這了句話”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書本很精彩,就像雲霄飛車領人穿山越谷,跟著亞當衝上雲霄,起起落落,最後飛落神壇,然而現實的人生更精采,莫忘初心是我讀完後的一個體會,在人生道路上書本能帶來不同樂趣,也同時像鐘聲敲著了讀者內心,如果能從中產生的共鳴,我想這價值就不可言喻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宣傳機器:注意力是貨幣,人人都是數位市場商人

宣傳機器:注意力是貨幣,人人都是數位市場商人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9/1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看到推薦人<風潮行銷>約拿伯格說:這本半是間諜小說、半是科學驚悚小說的書,是確保我們數位未來的必要指南。被行銷大師這麼說頓時引起我的興趣,書的開頭馬上帶入2014年俄羅斯入侵克里米雅,利用社交媒體壓制親烏克蘭的聲音,使併吞合理化。假新聞、訊息戰、炒作議題如今因社交媒介的改變,使人類社會重新解構,而人是一直是社交動物,如今站在舊媒體衰敗,新社交媒體崛起的十字入口,作者指出如今社交媒介宛如一部大型「宣傳機器」,它改變了原有的運行規則,重塑了人的思想、觀點與行為,甚至改變你我的認知與選擇。

#宣傳機器



你可能聽過一句話”當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走遍了半個地球。“如今Facebook/Instergrm/Youtube/Twitter等其他大型社交媒體已經充斥整個社會,而作者認為<宣傳機器>是由社交網路、機器智能、智能手機三者共同構成一個全球性的訊息交流網路,書的前半部以俄羅斯入侵及利用FB影響美國大選讓川普檔選為引,指出如今現實社會得真實已經被虛假的宣傳機器終結,虛假新聞、媒體操控、公共危機讓現實社會分裂。



書中揭露了部分算法、炒作環路,讓你知道如何被影響,個體行為如何被改變,並以神經學解釋為什麼我們對社交媒體上癮,就以“點讚”ˋ這個功能為例,如果某個人看到他自己的照片有更多的點贊,那這個事實本身就能激活它的多巴安獎勵系統,而這個系統是愉悅、動機以及動物的巴甫洛夫反應,而僅僅是看到照片或訊息得到更多的讚就會刺激我們的多巴安系統,並促使我們在網上尋求更多的社會認同。



前半部看完的確讓人感覺像吃了駭客任務裡顯現殘酷現實的紅色藥丸,令人瞬間感覺脫離母體,如第三人稱看這個社交媒體大框架下的我們有如烏合之眾盲從而不自知。



#網路效應



而下半部書中提到因網路效應產生了三大趨勢

- 個人化群眾說服力

- 社會炒作的高度社交

注意力經濟的制度化
2020出版此書,過兩年依然套用得了如今社會,我就以知識網紅舉例:



可以發現許多網紅以個人頻道竄起走紅,可以是說書、寫作、簡報、知識大補帖、健身博主...等,以自身知識輸出說服群眾並累積人氣(個人化群眾說服力),再以群組/社團形式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高度社交化),當累積一定受眾時,這時推出自己的知識付費課程(注意力經濟制度化)來達到知識變現。



而其中利用宣傳機器並放大效應並引領趨勢的就是蓋瑞·范納洽(Gary Vaynerchuk),作者對於蓋瑞的觀點和言論始終抱持著懷疑,但有一點肯定的是他成功的抓住了注意力,他怎麼辦到的?可以發現他的影片可能略帶髒字或一些似是而非的警句,沒錯,就是這樣吸引到人們的眼球。而畫面換到近期台灣的網紅,爆粗口、高分貝嗆聲的館長、廖老大!是不是有點似曾相似呢?



#最大影響力



最後我想提一個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例,就是如何以最小成本達到最大影響力?



書中引述數據提到,對擁有1000-5000個粉絲的網紅來講,平均每個粉絲點讚率是8.8%,擁有5000-10000個粉絲網紅得到的平均點讚是6.3%,擁有超過一百萬個粉絲的網紅平均點讚是3.5%。當某個人越來越受歡迎時,他就會逐漸失去粉絲的注意力。



最優選擇對象是相對來講沒有那麼多社會聯繫,也並不是太多社交網路中心的人,而且他們與自己的聯繫人之間有更緊密、更深入的聯繫。換句話說,”小網紅“”微網紅“的重要性,這個正是這個行業近年來的演化過程中最佳的影響力人選。



能夠維持我們注意力的東西和那些能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東西不一定完全相同。在某種意義上,能夠維持我們注意力的東西恰恰是那些能夠讓我們感到震驚的東西截然相反,這就是所謂的真實性。局部網路效應在強聯繫中是最強的,而在弱聯繫中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我們親密的朋友和家人所提供的長期價值比那些名人所提供的短期的、吸引人眼球的價值大很多。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小網紅可以比名人網紅所提供更高的參與度,為什麼局部效應只有在強聯繫中才是最強,為什麼我們與最親密和關係最緊密的人才會有最頻繁的聯繫。當談到注意力,如果說新奇性在短期內有效的話,那麼真實性才是長期有效的東西。(p329)



#後記



看完書後想到了台灣之前吵很兇的國家機器(國家監視竊聽每個人的手機),我覺得不無可能,但不會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監聽,而是通過算法,知道我們喜好的政黨及行動並利用媒體影響著我們的選擇,2020台灣總統大選時中天新聞台鋪天蓋地的只播某候選人的新聞,說他如何好,如何棒,結果最後沒選上,這背後有著紅色力量的支持的人選,這是國家機器力量太堅強?還是宣傳機器的力量不夠?



不管是國家機器、宣傳機器、新媒體媒介,都是人為設計出來,有句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教授 Manuel Castells也說過:權力不存在於機構中,甚至不存在於國家或者大型企業中。權力存在於架構這個社會的網路中。如今這機器就是個雙面刃,端看你怎麼利用,什麼角度解釋。而閱讀這本書就是了解背後運行的規則,如何重塑了人的觀點與行為,這樣你才能知道為什麼你會被影響,有了基本的認知,我們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分辨是非做更好選擇。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人脈變現:建立共好網絡,讓別人看見你,也讓機會找上你

人脈變現:建立共好網絡,讓別人看見你,也讓機會找上你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8/1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書名”人脈變現”取得很好,可是那只是你想要的結果,但書看完我覺得講的是人脈連結及過程中的優勢與劣勢,回頭看原文書主標題<Superconnect>可以翻譯成超級連結,而整本書以三個元素貫串全文,分別是:

#強連結 (strong links):同溫層,親密的家人與朋友關係
#弱連結 (weak links): 點頭之交,不太熟悉的相識者
#樞紐 (hubs):個人所參與的或大或小的團體或組織

越熟悉的人連結越深,就是強連結,反之就是弱連結,這些連結中都會有個連結點,就是樞紐連結到不同的群體和關係,而我認為這兩個連結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區別,就像價值觀本個人本來就不同,不評好壞,只講價值觀的差異會影響一個人一生,而看完書,我覺得可以用每個人舒適圈來做比喻及延伸。

#舒適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圈,它可以是一種心理狀態,也可以是一種人際關係的圈子,在裡面每個可以安心做自己,且放鬆並能夠掌控所在環境。圈子裡的人對你來說都有很深的關係,也就是強連結,但一直身在固定的網絡圈子裡,人會變得一成不變,周遭的的人事物都是你瞭解熟悉的,所以你會受侷限,無法更進一步創新,因此我們需要要涉略各式各樣的圈子。如果你一定要等到有理由見某人才和他聯絡,你們可能永遠不會見面,而你會因此錯失很多東西。

所以,才有這麼多人說要跨出舒適圈,不然溫水煮青蛙,沒有跳出框框看自己,沒有跳出舊有圈子看社會,你怎麼知道到底誰才是身在水深火熱之中。那要怎麼跨出舒適圈?


#跨出舒適圈

聯繫你所想得到的弱連結,就是跨出自己原本的舒適圈,而想要建立與維繫大量優質的弱連結,最主要的方法是保有廣泛的人脈圈(建立不同的圈子)。首先就是要對新的人事物保持開放態度。你可以採取三種策略:

第一,刻意鎖定某種新的領域,讓自己沉浸其中。(社團/研習營/課程…等)

第二,不妨經常造訪熟悉的第三地方或不定期到新的地點探險,都是更新或塑造弱連結的方法。(旅遊團/就像每天吃同一家早餐店老闆看到你都像看到老朋友一樣…)

第三,隨機應變,運用現有關係,或與舊有關係重新連繫,創造新的人際關係但也別忘了幫我們所認識的人牽線,尤其是那些可能因此獲益良多的人。這是嘗試成為超級連結者的第一步。

而我們愈是缺乏一個巨大、開放、多元的弱連結網絡,其實代表機會愈大,當我們與意見或期待都與自己相異的人互動時,反而能找出自己的方向與獨特的內在深度。

#擴大舒適圈

隨著不同新圈子的加入,會發現原本跨出的圈子變成另一個舒適圈,當不同大小的圈子加入與放大,你可能也開始發現有些圈子部分重疊,原本的弱連結變成強連結,原本沒有連結的部分變成弱連結,甚至發覺自己原先的圈子變成了樞紐,自己成為了一個超級連結者,超級連結者一個常被忽略的明顯特點,就是縱使沒有外在動機或潛在利益,超級連結者還是願意採取行動將人們連結起來。

這時回頭看舒適圈擴大了,並與不同的圈子也有所交集,甚至成為了一個超級連結者,如果你在其中一個樞紐裡成為一個關鍵角色,日後它就會成為你的助力。


#後記


一個人要真正了解這個世界級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唯一的方式就是嘗試不停的經驗,過程中得經歷一番尋尋覓覓,錯誤更是不可免,那看完以上可能會有人想,那我能不能維持我的強連結就好,不要管弱連結,當然可以,選擇本身沒有對錯,只是如果只選擇強連結的關係,你會錯過很多。但寫在最後,延伸的比喻本意不是要你離開舒適圈,而是跨出和擴大。

弱連結能幫助你找出更適合做的事; 強連結則是能夠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
弱連結最適合創造新價值、開創新市場; 強連結則是有利把握既有的價值,將之發揮到極致。

不同的選擇,就有不同的際遇,本書作者Richard Koch同時也是暢銷書80/20法則的作者,在那本書裡有提到,冪次定律(power low distribution):少數的樞紐幾乎囊括全部連結,這也就是80/20法則。

那以上這些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我們抱怨為什麼需要幫助時,為什麼沒人幫我; 想要更多人脈或關係來拓展事業,卻發現認識的人有限; 想要發覺出新的人生可能,卻發現同溫的其他人想法都差不多。

這時你可以怎麼做? 我會建議你看這本書。或許可以從書中找到更多的啟發。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拆掉思維裡的牆:改變心智模式,過你想要的人生

拆掉思維裡的牆:改變心智模式,過你想要的人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22/07/11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人生大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卻沒有變得更好,書讀這麼多,道理都看過,可是人與人的差距還是這麼大,總有人說優秀是一種習慣,但其實是一套心智模型。如果只學到結果,沒學到算法,那我們就只能永遠抄答案

我們奉為真理的一切思維模式都會有侷限性,那就是思惟裡的牆,如果無法拓展認知邊界,你還是會一樣原地踏步。在<愛麗絲夢遊仙境> 紅桃皇后說”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知識爆炸的環境裡,如果自己停滯不前,你可能就會被淘汰,所以我們必須要努力地奔跑,才能讓自己不會停留在原地。

世界日新月異,我們每天都在進入新的漩渦,如果還是以過去的方式游泳,最後必然會勞而無獲。就像在漩渦裡的溺水者一樣,我們很多時候往往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努力方向就是錯誤的,成功的道路看似很多,你真的能知道哪一條是對的嗎?如果我們不是追逐成功,而是避免陷阱,是否我們就能更接近成功?

#心法

心智成熟的特點是: 你擁有很多心智模式,熟悉每個心智模型的優點和限制,並隨著環境嫻熟地切換,查理蒙格<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的多元思維也就是這個道理。

- 心智模式陷阱之一: 努力付出就一定有回報 (劉德華最終和朱麗倩結婚,可是楊麗娟從16歲開始追劉德華)

- 心智模式陷阱之二: 每個人都要給自己做長遠的職業規劃,並制定詳細地的計畫(你今天的職位/行業,有多少是20年前從來沒有聽過的?)

- 心智模式陷阱之三: 只要是金子,總是會發光。(你如果是金子,你的常態不是發光,而是不發光,千萬別以為金子就要發光;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讓自己發光的方法。)

- 心智模式陷阱之四: 一旦找到非常熱愛的工作,我就決不會像現在這樣吊兒郎當,我會全力以赴(你是否想過邏輯也許相反?只有全力投入時候,你才會從工作中找到樂趣)

每一個心智模式背後都有相應的對世界的假設,也有著相對的侷限性。雙贏不總是對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總是對的道理,當然,也包括這句話本身。心智無所謂的對錯,只有有效或無效。


#玩法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玩法

時代快速變化,社會整體快速突破一個又一個的階層問題,把每一代人都裹挾進了不同意義的追尋。50、60後要解決生存問題,按部就班就是意義; 70、80後要解決競爭問題,抓住機會跑贏大盤是意義; 90、00後面臨創造問題,活出自己才是意義。

沒有見過更大的世界,沒有見過不同的別人,怎麼知道什麼才是自己?你得看過了世界,有了世界觀;你得看到了全部,才能安心守住局部; 你得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侷限,才能回來做自己。

而書中提示,不要去想人生意義,有意思比有意義更重要,這句我覺得很有意思,指的是內在動機比外在動機更靈敏,更能指向成功。有意義聽起來很崇高,還有各種名人故事加持,但很多都是事後總結,不一定適合你。有意思不一樣,它來自內心感受,讓你覺得有意思的事,意義可能就藏在其中。

那有意思是怎樣的玩法?

篩選你的選擇,留下來的就是有意思的事情,當你經歷”有意思”的事情越多,越能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安全感,那些正確無感的事先放一邊,你也許會擔心如果一直這樣想,會不會一事而成?

其實不用把你的生涯規劃做成100%完美,亞里斯多德說“你的天賦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就是你的職業所在。”天賦在慢慢增長,社會需求在不斷變化,你的最佳選擇也會不斷變化。

如果生命是旅途,你的眼睛就好像探照燈。你永遠只能看到你所在之處一百米,一百米開外的地方到底怎樣你並不清楚。在你的視野範圍之內,你需要精細的計畫;在你聽說的範圍之內,你需要大方位的規劃;而在那些你連聽都沒聽到過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

相信在做別人的路上給自己放生,你才能走上屬於自己的路。

#後記

<周易.系辭上>說: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簡單來說,你永遠只能看到真實世界中你想看到的那一部分。

<第五項修練>作者彼得聖吉說: 心智模式是深值於我們心靈之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以及世界每個層面的形象、假設和故事。就好像一塊玻璃微妙地扭曲我們的視野一樣,心智模型也決定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在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我們最大的危險不是外界競爭,而是我們內心的思維模式。這些思維模式決定我們看到些什麼,感受些什麼,如何思考及最終自己成為怎樣的人。糟糕的思維就是一堵牆,如我們親手砌起來把自己圍在塔裡,勤奮努力卻出不去,而這本書就是提供給你不同工具,拆掉思維裡的牆,改變我們的世界。

對於在人生路途上的你我,無須悲觀。

不管多壞,對未來也要保持希望,因為一切都會好起來。
不管多好,對未來也要保持憧憬,因為生活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最後用<寧靜祈禱文>做結:

願上帝賜我一個平靜的心,去接納我所不能改變的事物;
賜給我勇氣,去改變那有可能改變的東西;
最後請賜給我智慧,讓我去辨別這兩者的差異。

這段就是心智模式的智慧:找到我們內心世界中那些可以突破的地方去突破,找到那些不能突破的去接納。如果你真的決定改變,那麼就認真地開始吧。正如德雷莎修女所言,上帝不需要你成功,上帝只需樣你嘗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7 人中有 6 人(85.71%)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12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