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
環境台灣

環境台灣

  • 定價:320
  • 優惠價:928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5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從農業到高科技、從外交到貿易,環境,已經成為全人類重新思考的頭號議題。
  迎向綠色新世紀,台灣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國民所得已超過一萬美元的社會,希望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品質?

  在山林與海浪間,在垃圾與亂墳中,天下雜誌編輯群以沈痛的心為這受傷的島嶼把脈,也為這片土地的子民尋找一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之路。

 

目錄

環境台灣 迎未來

綠色新世紀起跑
永續發展策略─跨世代建國藍圖

經濟生態 求共生

綠色競爭,企業的未來
中鋼自成工業食物鏈
許文龍(奇美董事長):領導人要帶頭打預防針
ISO4000來勢洶洶
道茲(ISO4000主席):主動承諾,創造優勢

美麗之島 痛山水

台灣環境總體檢
高屏溪的悲歌─生命之水到貪婪之河
水的危機
山的眼淚
河偉真(省林務局長):山,是全民的資產
海岸線的消失
鄭明修(中研院動物所副研究員):滄海桑田誰之過?
垃圾的戰爭
毒物哪裡去?
當垃圾不再是垃圾
墳墓的亂象
生病的環境 生病的人
鏡頭下:消失的山水 消失的記憶 
體系之離 山河破碎
誰為環境把關?
張隆盛(前環保署長):民間、官方聯手覓出路
林俊義(台北市環保局局長):環保問題要有生態倫理
楊日昌(工研院副院長):有誘因,行動更有力

自然有路 新借鏡

瑞典踏出自然的一步
艾姆(「自然的一步」執行長):以行動化解無力感
瑞典樂至集團─徹底綠色改造
日本NEC─對下一代永遠的承諾
德國 荷蘭─資源減半 幸福加倍
生態素養─內心與自然的互動
瑞典─讓孩子感受海洋,守望水涯
賽林(瑞典全國教育協會協調人):小朋友也有大影響
美國─小鎮綠色傳奇

永續教育 綻希望

開啟教育的藍天
關渡自然公園─鴛飛魚躍台北伊甸園
點燃行動的火苗
主婦聯盟─點點滴滴催生大愛
大地綠野社區─掃出美麗的信仰
潘忠政─踏到的土地都是家
綠色建築─創造共生家園
與自然展開對話
劉小如─自然中,一加一不等於二
釋聖嚴─淨心種福報
陳冠學─荒地,有情天
陳玉□;把台灣人的第一次留給自然
與自然共舞
我們該怎麼做?大家一起踏出這一步

 

獻給台灣的未來  我們要做什麼?    ∕殷允芃

  十五年前,台灣與美國斷交不久,外交日益孤立,經濟發展遇到瓶頸,於是天下創刊,以「經濟是我們的命脈」為主軸,希望舉國上下,能以充沛的經濟活力,在國際上打出一條出路來,贏得世人的尊重。
  十五年後的今天,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已由二千五百美元升至一萬二千美元,經濟投資也由台灣擴至大陸、東南亞,甚至歐美。今年初,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民選總統也順利產生,民主的歷程,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但在經濟和政治向前衝時,停下腳步回頭看去,卻發現做為政經基礎的社會與環境,卻已遍體鱗傷,受害慘重。
  台灣近年來在政治和經濟的狂熱追求之下,生命的價值受到扭曲,功利、短視、貪得、掠奪的驅使,使社會日益分歧暴烈,使環境摧殘破敗。

原鄉消失了

  對許多在台灣長大的人而言,美濃、觀音山,由於文學、藝術的感染,幾乎也成為心目中的「原鄉」,充滿了詩情畫意的影像、美好的嚮往,和神聖不可侵犯。
  於是,當你看到觀音山已成為全台灣最大的濫葬崗,由山麓向山腰一路蔓延;美濃被污濁不堪的高屏溪支流穿割,成為垃圾和污水的故鄉,你會泫然欲泣、心痛。
  走在乾枯的高屏溪河床、七層樓高的垃圾堆旁,不到五分鐘,白色的九人小巴士車頂已被上千隻匍匐的蒼蠅黑壓壓地蓋滿,卻見垃圾堆上有人種番茄。
  高屏大橋下,裸露的橋墩已比人還高,旁邊堆放著各類廢棄物、破敗的神像、李連競選海報,被阻隔的水道裡長滿了布袋蓮。
  在台南鹽水溪旁,咿咿呀呀的喇叭伴著長長的迎神隊伍,農民辛勤地用馬達自烏黑濃濁的水溝抽水灌溉秧苗和高麗菜。各種公路旁常見荒廢的農田、乾枯的茅草、骯髒的大地、乾了的魚塭。一種無人理的荒涼,一個像廢墟的台灣。

這和你有關嗎?

  這樣的景象,經常帶著文武百官浩浩蕩蕩的車隊、匆匆忙忙下鄉的總統、院長、省長、部長、縣長,看得見嗎?感受得到嗎?這樣的景象,對經常在玻璃帷幕高樓大廈冷氣間裡日夜加班匆忙打拚的你,有關聯嗎?
  對我們,這居住在台灣的二千一百萬人,有關聯嗎?這荒蕪、破敗、這人所造成的對山河家園的破壞!
  基於一種對社會過度強調經濟發展的省思,基於一種希望你我共同努力關懷環境的期盼,天下十五週年以「環境台灣」專刊,與你一齊探討台灣環境的過去、現況與未來。
  為了希望你也能體驗幾許環境被殘傷的景像和震驚,天下也特別拍攝了一部紀錄片,邀你一齊去「看河」,邀你一齊來思考。

  參與台灣環境專刊的記者同仁,在上山下海的採訪過程中,寫下了他們的感受:
  經常分析企業競爭力的主編莊素玉,經過這次環境專刊後,對企業的看法改變:「企業如果只顧績效,沒有做好環保,沒有珍惜大自然資源,負起企業對社會、對大自然的責任,可說是一個不完美的企業,在經營上總有一很大的缺陷。」但她很高興地看到,已有許多企業都很積極地在疼惜環境,並動手從自己做起,領先推行經濟與環境的共生共榮。

數字管理當務之急

  收集台灣環境總體檢數字的過程,常讓林宜諄倍感挫折,相關的資料殘缺不齊、散見各地:「發現我們的政府似乎並不關心這塊我們生存的土地,連它被摧殘、破壞的程度都搞不清楚,更何況是解決問題。數字管理和電腦化運作應該是一個『大有為』政府的當務之急。」
  喜愛大自然和潛水的彭漣漪發現:「我們對環境不友善,環境也不會回報以友善,結果是我們住在一片敵意愈來愈強的土地上。」
  從注重環保的德國回來,賓靜蓀發覺:「不知該悲該喜,在台灣環境終於受到重視,環保卻變成一種時髦語、流行話,跟日常生活無關。除了缺乏生態素養,不知道環境是環環相扣的。原因還可能是,真正的環保,要改變生活方式,而改變自己,是很麻煩的。」
  負責攝影的戴重芳慨歎:「一直快樂不起來。行腳所及,盡是滿目瘡痍;這塊土地因人的貪,已成荒廢之島。攝影對於我,這些日子,竟成為痛苦的事。什麼時候,這塊土地上的一景一物,可以讓我在按下快門時,不再有愧意?」

一人一份心力

  生在布袋海邊的蕭錦綿,發現西濱公路的開挖,使她的家消失了:「消失了山水,也消失了記憶;而記憶是我們共同的力量。」
  目睹了台灣環境的美麗與幻滅,鄭一青感受一份急切:「我們沒有時間等待和遲疑,除非我們現在改變,我們將無退路,也無前路。」
  楊瑪利,曾實地考察採訪過新加坡,認為新加坡因為有前瞻、有效率而廉能的政府,而為人民規劃出美麗、乾淨、充滿綠意的花園城市;採訪過澳洲,由於人民的積極主動、熱心參與環境議題的討論,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投身維護環境,使得澳洲成為世界環境淨土。
  她認為隨著民主化的發展,台灣不可能走新加坡的路,唯一希望:「就是人民覺醒,採取行動,自己扛起責任來。寶島台灣,同樣需要全民,像『一人一票』一樣,一人一隻掃把、一人一點時間、一人一份心力,清掃出台灣舊時的美麗。」

  台灣要有什麼樣的未來,就看我們要怎麼做。
  我們要怎麼做?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158833
  • 叢書系列:珍視台灣
  • 規格:軟精裝 / 35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關渡自然公園鳶飛魚躍台北伊甸園】
小水鴨、紅樹林、招潮蟹、蘆葦草…,關渡平原是大自然賞賜的原野大教室。在野鳥學會等許多團體的努力下,關渡終於成為台灣第一座自然公園。

有那樣一片地方,距台北僅二十公里,車行半小時,一條迤邐而下的長堤,一片看似不起眼的泥灘地,苦楝樹、紅樹林、大片的蘆葦,灑下一片細碎的紫和滿眼的綠。海水退潮後,小水鴨和招潮蟹嬉戲其間,而不時飛過的候鳥,更為這片鄰近台北都會區的濕地,編織動人的樂音和景觀。

台灣第一座自然公園

就在這地方,一八六三年,有「東亞鳥類第一人」之稱的英國鳥類學家史溫候來到台灣,他幾乎不敢相信眼前所見到的景觀:他看到滿天的飛鴨和數以萬計的水鳥,一片台灣最大而且最完整的沼澤地帶。

這就是關渡。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關渡自然公園終於在歷經五位台北市長,延宕十餘年後,通過高達一百五十億台幣的土地徵收預算,確定成為台灣第一座自然公園。

在大屯山系和觀音山的環繞下,關渡擁有阻擋寒冷東北季風的天然屏障。秋季候鳥南飛,在台灣第一個補給站便選擇在關渡;春季候鳥北返飛離台灣,最後覓食站也選擇在關渡。因此在台灣可見的四百多種鳥類中,關渡就可見到超過二百種,再加上招潮蟹、彈塗魚、紅樹林等動植物,形成關渡自然公園豐富的生態體系。

但是,在垃圾廢土傾倒、河岸濫墾和工業家庭廢水排放下,關渡自然公園的生態早已遭到嚴重威脅。任職電信局的台北市野鳥學會義工顏明周表示,與十年前相比,現在鳥況已經差很多了。「雖然慢,但是總比不做好,」曾參與早期關渡自然公園規劃的台大動物系主任林曜松高興地表示。

「一月二十九日晚上八點十五分,」已經過了好幾個月,台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曾美麗仍清楚地記著這一刻。雖然期待、努力了許多歲月,但這一刻來臨時,鳥會的義工都愣住了。

曾美麗掩不住激動:「我們在市議會守候了一整天,沒想到卻很輕易過關了。」關渡自然公園高達一百五十億的徵收預算,在檯面上「輕舟飛過」,背後卻是許多人十多年的努力。

在自然公園的促成中,台北市野鳥學會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目前已有十名專職員工、一千五百名會員的野鳥學會,堪稱台灣最大的保育團體。

已投入野鳥和生態觀察許多年,在文壇有「鳥人」之稱的生態作家劉克襄指出,鳥會成員中老師、醫生很多,「這些人開始追求生活品質,希望能透過望遠鏡,用不具侵略性的方式親近自然。」也因為鳥會的成員中有各種專業人才,因此在推動關渡自然公園的過程中,可以援用的社會資源非常多。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2024捷徑|資料夾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5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遠流童書展
  • 獨步全書系(止)
  • 貓頭鷹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