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從「中流化」到「下流化」
「上」15%,「中」45%,「下」40%的時代即將來臨!?
年輕階層下流化正在進行
從中流化的「1955年體制」、到階層化的「2005年體制」
中流化模式的無效化
對「上」賣東西的知識情報成為必要
從55年的crown到2005年的Lexus
第2章 因階層化而產生的消費者分裂
階層化社會的價值觀
女性的分裂
擴大的女性差距
女性也開始自我責任的時代
能夠就職就是「勝利組」
男性的分裂
第3章 團塊年輕族群的「下流化」在進行!
團塊年輕族群的男性屬於「下」的有48%
團塊年輕族群的階層意識正逐漸下降
真性團塊年輕族群的「下」也激遽增加
沉醉在消費社會的真性團塊年輕族群世代
其次是所謂只有變壞的不安------普通的人沒有展望
團塊世代或新人類世代是安定的中流
希望差距
被允許的差距
正式職員和非正式職員的差距
第4章 年收入300萬日幣無法結婚!?
在這十年已分出勝負?
儲蓄額500萬日幣以上和未滿150萬日幣的兩極化
未婚的話生活滿意度是低的
女性如果不是大學畢業無法成為上流?
結婚仍是中流的條件嗎?
500萬日幣是結婚的牆
強烈的標準世代志向
要700萬日幣?還是要小孩?
女性的必勝類型
寄生族女性,年紀一增加就下流化
400萬日幣是女性富裕生活的條件
白領階級管理職員的妻子還是最好的嗎?
「上」佔大多數的大學碩士生,「下」佔大多數的打工族
結婚、扶養小孩對派遣公司職員、打工族是不利的
雖然家族型態多樣化,但幸福的形式未必多樣化
第5章 追求像自己樣子的是「下流」?
像自己樣子之意志如同「下」一樣多
團塊世代和團塊年輕族群是相反的傾向
所謂像自己樣子人生的咒文
「尊重個性的家族」也如同「下」一樣多
像低階層的年輕人一樣有自我能力感
無法從像自己樣子這樣的夢醒來
像自己樣子之派別階層意識和生活滿意度皆低
像自己樣子之派別,未婚、沒有小孩、非正式雇用的多
像自己樣子之意志的問題點
第6章 「下流」的男性喜歡悶在家,女性則喜歡又唱又跳
下流社會的3P
下流的女性又唱又跳
狂歡化的社會
「下」喜歡自民黨和富士電視臺
感受到幸福的時候
團塊年輕族群屬於「上」的也喜歡UNIQLO或無印良品
喜歡購物的「下」和沒有購物時間的「上」
典型的細水長流型消費負責人的團塊世代
第7章 「下流」的性格、飲食生活、教育觀
階層是個性所決定的?
上流像女性樣子、下流像自己樣子
上流是社交的、下流是散漫的
無法談個漫無目的的戀愛
談戀愛不容易的時代
自己流是下流
階層意識別的飲食生活
下流用的泡麵時代
郊外下流群聚的女性生活
團塊年輕族群女性的孩子們決定了階層社會
上流不喜歡寬裕的教育
要求具備高雅與國際性孩子的上流團塊年輕族群女性
無論父母親的生存方法為何,孩子們不選擇自己的生存方法不行
第8章 因為階層而正造成的居住地之固定化?
東京的地形──山手和下町
住在「山手」的中流
東急田園都市線沿線的「上流化」
地方出身者很難成為「上」
回歸都市中心和「郊外定居時代」的開始
團塊年輕族群有83%以後也會住在同樣的地域
郊外的區域化和當地居民及網路
不是地球村而只是「村」
西武池袋線的學生不去池袋
不知世界已縮小之這段期間所建築的「愚蠢的牆」
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