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收藏的智識與眼力,金、玉珍藏入門最佳指南
你現在也許買不起千萬起價的國際拍賣逸品,但你一樣可以擁有千萬級的賞玩樂趣!
你現在或許沒有值得誇耀的頂級收藏,但孰知手上把玩中的小件來日不會變成搶手精品?
而這,正是收藏古文物的最佳醍醐味啊!
收藏、賞玩古代金玉文物,不僅是一樁賞心悅目兼怡情養性的雅事,更是咀嚼品味中華數千年藝術文化的一大雅趣。
金銀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禹時代,中國人就已懂得冶煉金銀作成飾品與交易品,時而至今,貴金屬物件仍是民眾收藏、保值的首選。而兼具石之堅實、水之潤澤的玉器不只是古代文人雅士隨身必配之物,玉器收藏更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堪稱中華文化的精華與象徵。
提到「收藏」,歐陽脩於《集古錄.自序》就曾說:「物常聚於所好,而常得於有力於彊。」。所謂「聚於所好」,當然就是得先要有興趣;其次則是要「有力」,一些閒錢。動輒數千萬、數億起價的拍賣市場,對一般人來說無疑是天方夜譚,更何況「古文物」的迷人之處,乃是賞其兼具形制與文化之美,而「收藏」本身最饒富興味之處,更是在於這是物件對收藏者本身美學智識與眼力的挑戰。一味追求高價物件,那僅是場庸俗的金錢遊戲,收藏的樂趣和投資價值亦會大打折扣。
此外,除了從文化、藝術的角度賞析外,意欲收藏古代金玉文物者最好還得兼有科學智識,最起碼得知道金的比重是19,軟玉(角閃石類)的摩氏硬度是6至6.5度,比重約3.1,硬玉(輝石類)是6.6至7度,比重3.34等基本常識,才不致於被不肖商家輕易蒙騙。
由故宮曾辦過的十大國寶票選活動結果顯示,國人對於藏品的偏好亦為玉器和珍玩。是故,本書將以一般入門者容易入手的「金、玉珍玩」為主來做介紹。金銀方面各種鎏金銅、銀及銀製器物,尤以唐代鎏金銀較多,而銀器方面以宋朝以來銀錠為多。玉器方面則包括有和闐、翡翠與地方玉的文物,例如玉璧、玉琮、玉璽,其中又以清代帝王、貴妃玉璽為美。相信透過作者十多年的收藏經驗與藏品分享,將有助於同好者作為入門的實用參考。
作者簡介
王建生
台灣屏東人,浸濡書法、國畫創作與金玉收藏十多載,業餘收藏家,亦為文建會列名作家。民國七十一年二月起為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規劃委員、評鑑委員,考試院典試委員,書畫學會顧問、理事。亦曾主持教育部輔助東海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文史哲中西文化講座」等多項計畫主持人。著作曾獲文復會、國科會、台灣省新聞處多種獎項。學術著作、文藝創作及收藏文物近三十種,論文五十餘篇,主編文藝、學術刊物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