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旅德經驗,最詳盡的第一手社會觀察報告──
這些德國做得到的事,換成在台灣,到底行不行呢?
在歐盟多國紛紛陷入經濟困境中時,德國憑什麼依舊強大?
德國明明是個鋼鐵作風的國家,為什麼可以催生出女總理?
在世界各國猶豫核電去留與否時,德國憑什麼可以當機力斷的決定廢核?
本書作者威良旅居德國二十多年,在德國念書、就業、結婚生子,她以護理背景培養出的敏銳觀察力與高度人文關懷,以直指核心、犀利直白的文筆,為你剖析德國社會現況,帶你窺看德國政府是如何處理勞動權益、國民教育、能源與環保等問題,並對比剖析德國與台灣兩個世界。
★就業在德國
同樣面臨缺工困境,相較於台灣大開低廉外籍勞工大門,德國卻祭出外籍勞工薪資不得低於國內勞工的政策,以保障國內勞工在就業上的競爭力。就算勞工薪資成本遠高於台灣企業,德國企業一樣可以傲視全球。
★教育在德國
德國規定學前教育不准教幼兒算數、本國字母,更遑論外語,只訓練孩子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自立不耍賴。相較之下,台灣小孩從幼稚園就學習各項才藝,事事贏在起跑點上,而台灣大學以上學歷人數比,更是德國的數倍。然而台灣大學生的22K起薪,卻跟德國十六、七歲,正在職業訓練中的學徒,領到的實習津貼所差無幾。
★生活在德國
德國消費高,可是許多生活必需品卻與台灣相差無幾,房價甚至更便宜。德國人雖然看起來很冷酷,但對感情很誠懇;對朋友的定義很謹慎,但當你是朋友就絕對肯為你兩肋插刀。在德國人面前打嗝是很失禮的事,其嚴重程度就如同我們放了響屁一般不雅,但是擤鼻涕卻可以大聲到驚人還被誇很清潔乾淨?
★社會福利在德國
德國人的薪水在扣完稅與社福費後,只剩原有的一半。但因為在德國看病免費、上高速公路免費、學校教育從國小到中學免費,大學也多是免費的公立大學。老了之後還有淨所得六○~七○%的養老金。所以即使必須扣很高的稅,民眾卻能真實感受到「政府把他們的生活照顧得很好」。
★綠色能源在德國
自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引發核災後,德國立即停掉七個核電廠的運轉,連之前提過要延役的機組也一律免談。他們認為「安全比經濟發展更重要」,更用選票決定自己的安全保障。
★動物保育在德國
德國雞蛋的優劣分級,不是依品種而是以飼養的環境來做分類。德國人視狗為社會中的成員,所以狗可以上餐廳;由人用牽繩拉著時,也可以搭乘任何公共交通工具。而相較於台灣的動物收容所總是無情地將所內的動物賜死,德國是絕不宰殺健康及尚未病重到不能醫治的動物……
★從德國看台灣
台灣憲法雖然保障男女平權,但女性候選人仍是難逃性別歧視的種種攻訐,反觀德國,不僅選出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女總理,在她的帶領下德國更突破重重經濟難關,也成就了女性自我實現的新典範。
確實德國跟台灣,一個是國土面積達35.7萬平方公里,執歐洲經濟牛耳的泱泱大國;另一個則是面積僅有3.6萬平方公里,經濟力敬陪亞洲四小龍末座的小島國。把這兩個放在天平上比較,就好比鯨魚對上小蝦米,確實沒得比。
但如果我們把德國當做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或許有天小蝦米也能成為強權霸王。
本書的出版,就是期盼藉由向強國取經,讓台灣讀者能用嶄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走出台灣自己的路。
專文推薦
鄭進發/台灣旅德書法家
名人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皮爾斯夫人/《夢想德國》作者
林莉菁/旅法漫畫家
胡蕙寧/自由時報駐歐特派記者
曹欽榮/綠島人權園區參與規畫者
陳思宏/作家
劉辰旦/凌克港灣公司董事長
蔡丹喬/德國動保聯盟會員
蔡珮真/慕尼黑福福茶館主人
盧誌明/醫學前線社員
蘇正平/新頭殼網站董事長
念護理出身卻越界踏進動物治療專業領域,離開德國護理工作轉了個彎,又跑去照料德國失智老人。是媽媽又身兼德國台灣協會會長,威良在德國生活二十多年是她古道熱腸又急公好義的心領著她,不斷翻轉出每個階段精采的角色。
在她深入探索德國的各個面向,有著台灣當前最令人關注的──核能、流浪動物、自由民主人權議題等。在《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一書,威良有精采深入的觀察與記錄,值得推薦給你!──皮爾斯夫人(《夢想德國》作者)
外國的月亮果真比較圓嗎?長居海外的人其實知道,外國月亮不盡然完美,但也有它靜好可愛的一面。威良因生命中的機緣與德國優質生活環境而定居歐陸,在新故鄉遭遇過挫折,同時也逐漸能欣賞日耳曼與原鄉不同的價值觀。她希望點醒某些人對德國的盲目崇拜,並費心介紹德國綠能與教育等,作為台灣借鏡。這位台灣媳婦始終心繫台德兩家鄉,透過她率直明快的文筆,相信能讓國人更深入了解德國,一窺這個世界強國如何努力地打造出人間桃花源,國家富強,人民也能有尊嚴而和樂地過活。──林莉菁(旅法漫畫家)
從沒真正見過威良,但這未見絲毫阻擋不了對她的熟悉,因為在多年對她的報導裡,我知道這位同鄉在異鄉的鉅細體驗,都一再地以她特殊的方式回饋給台灣。如果要問人有關德國在各種生活層次裡的細節,並拿來跟台灣相比,威良一定是不二人選。在跟她同樣經歷留德、遠嫁並成為高齡媽媽後,我誠摯推薦並熱切期盼分享她新書裡的心得。──胡蕙寧(「自由時報」駐歐洲特派記者)
敏銳書寫旅德生活點滴,令人反思。女性體貼心思,視角融入當地生活;關照育兒教育、老人照護、動物保護、綠能等,議題鮮活。
不只如此,讓我們認識德國:從二戰至今,經濟發展再創高峰、經歷兩次集權禍患,徹底清理歷史,不斷反省過去,迎向未來;此外,她告訴我們更多,我們為旅外的台灣女性說聲:讚!我們以「台灣媳婦」為榮。──曹欽榮(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綠島人權園區參與規畫者)
因為足球、啤酒、旅遊,許多台灣人喜歡甚至嚮往德國。德國到底長什麼樣子?有什麼值得我們借鏡的?這本書提供了許多答案。當然不是說德國人種了一朵太陽花,我們就馬上要跟著種一朵更大的太陽花。但作者指出許多德國路徑,值得我們思考。美國都勤勞竊聽、監看德國了,讀者不用非法繞路,閱讀就是。──陳思宏(作家)
本書深入淺出,以一種與朋友聊天的筆調,寫出台灣與德國之間的價值差異、制度設定的種種政策,讓台灣當局有所借鏡。
台灣與德國之異同,有歷史的背景,在討論問題優劣良莠有時候因基因的不同而很難去比對。作者很成功的將可比對的價值,描述在其作品中,讓讀者自己去取捨,而少有自我判斷,且以事實面呈現。──劉辰旦(凌克港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者劉威良藉由此書架構起一座銜接兩地的橋樑。橋的一端緊拴住她出生、成長,眷顧、熱愛卻也讓她深懷不安的家鄉;另一端以平實的文筆,刻畫出戰後從廢墟建起的德國,其所倚恃的各種基礎面相: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弱勢族群與非人類動物的權益保障。傾讀此著作,闡釋出追求真善美目標的精神。──蔡丹喬(德國動保聯盟會員、海外推動制定台灣動保法主要發起人)
威良二十多年真實深刻的德國生活經歷,以及她長久以來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深愛與關懷,點點滴滴集結成這本書,幫助想更深入了解德國人文與社會的朋友,認識另類德國,引導新的價值觀,跳脫習慣的社會框架,對台灣未來有新的期待。──蔡珮真(慕尼黑福福茶館主人)
作者威良是我大學學妹,小我三屆,同年畢業。她是愛狗成癡、不怕骯髒政治、很有想法的女生。我們年輕時剛好遇到百年變局,解嚴前夕,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德國病順應潮流大大流行。
因為鎖國,我們只能從選舉場子知道美國之外的世界,朱高正讓我們以為德國到處是石頭堆砌的城堡,彷彿造好的時候被蛇髮女梅杜莎看上一眼(狄更斯語),裡頭藏著上帝頒布的石板真理。接著,龍應台告訴我們,遇到生命中的頓挫,要生氣,不要坐在路邊哭。當然,還有錢鍾書的《圍城》。以致我們那大學社團各個都想插上翅膀,翱翔純粹理性的國度。然而我們這群多數終究沒長出翅膀,一一變成醫療機器人,一、兩位背著翅膀,往天國去了。只有威良,像兩個計畫往普陀寺的和尚之中較窮的那個,真的出發去德國。
威良謙虛地說本書不是最深入、最特別的一本,但是透過她的個人特質和豐富履歷,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像她那般不鄉愿、不諂媚、不自卑、不迴避的告訴讀者,異國人與事的衝擊和反省。她寫的這本絕對是最真誠、最實用的國之鏡。──盧誌明(醫學前線社員、泌尿科醫師)
從旅居德國的各種生活小細節想像台灣,作者傳達了關心台灣前途,想要和鄉親同胞分享進步思潮的迫切感。──蘇正平(新頭殼新聞網站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