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黃谷柳的顛簸人生與創作

黃谷柳的顛簸人生與創作

  • 定價:400
  • 優惠價:936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黃谷柳(1908~1977),原名黃顯襄,華僑,出生於越南海防市,我國著名作家。做過校對、記者、編輯;曾在國民黨軍隊任職,參加過淞滬會戰和南京戰役,曾親歷「南京大屠殺」;朝鮮戰爭期間,曾兩次以記者身份隨團出訪朝鮮,並參加戰鬥立功。

  他的創作經歷主要在香港,作品題材也多以香港為背景,以反映低下層市民生活為主。

  黃谷柳最為著名的作品當數長篇小說《蝦球傳》,除此之外,他的短篇小說、戲劇、童話等作品質量亦是十分突出,惟因他一生生逢亂世,顛沛流離,四處奔波,難有安靜創作的時機,以致創作數量並不算多。

  他的創作,以1946~1949年身處香港為高峰期。這一時期,除了創作有他賴以成名的《蝦球傳》外,還有多篇中短篇小說,《孤燕》、《愛情的懲罰》、《難友》四部曲、《送禮》、《木美人》、《王長林》、《劉半仙遇險記》及《七十五根扁擔》等;以及話劇《前程萬裡》、《旗袍》、《破碎的蛋》、《生命的幼苗》等;還有童話《大笨象旅行記》和粵語電影劇本《此恨綿綿無絕期》。

  此外,他於新中國成立後,在大陸創作的電影劇本《羊城舊恨》、《七十二家房客》以及話劇《彩雲樓》等,也都很有分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玉峰


  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現當代文學、中國婦女文學和南社的研究和授課工作。歷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2007-2011)、「國際南社學會」祕書長、「陳英士研究會」及《中華文化通訊》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南社與柳亞子研究分會副會長(2012-迄今)、第一屆「施耐庵文學奬」提名委員會委員(2011)、「第五屆香港書奬」評審委員等;主編《南社叢書》、《國際南社學會叢刊》,兼任《東方文化》書評編輯,編著有《南社著譯敘錄》等書。榮獲2010年度香港大學傑出研究生導師奬。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谷柳的顛簸歲月及文學活動
一、雲南寄居:艱苦的童年
二、初到香江:新聞學社與島上社
三、離港從軍:十年抗戰與退場
四、重臨香港:創作生涯的高峰
五、回國建設:抗美援朝與反右風雲

第二章  中、短篇小說與《蝦球傳》論
一、前言
二、短篇小說的兩大題材
三、中篇《劉半仙遇險記》的革命啟蒙意識
四、《蝦球傳》的出版、流傳及回響
五、結語

第三章  中、短篇小說的大眾化特點
一、前言
二、講「故事」與情節的建構
三、小人物群像
四、通俗而生活化的語言
五、華南地域色彩
六、結語

第四章  中共建國前後的話劇創作
一、前言
二、一悲一喜的抗戰劇作:《碧血丹心》和《牆》
三、戰後在港的社會問題劇作
四、建國後香港題材的劇作──《彩雲樓》
五、結語

第五章  童話《大笨象旅行記》與改寫本《大象的經歷》
一、前言
二、「新中國兒童文庫」中的《大笨象旅行記》
三、《大笨象旅行記》的改寫本──《大象的經歷》
四、結語

餘論
附錄  黃谷柳著作單行本書目
 

導言

  最初認識作家黃谷柳(1908-1977),就像大多數讀者一樣,是被他的長篇《蝦球傳》的傳奇色彩和通俗化形式所吸引,那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往事了。之後一直注意此位極富個人特色的作家,並盡力搜尋他的作品和相關資料,漸漸發覺他的著作多樣化,才華不凡卻一直備受忽略。可能由於谷柳出身貧寒,懂事以來便默默地為生活奔波,因而性格顯得內斂穩重,做事務實堅忍,在粵港文藝界不算是活躍分子。即使《蝦球傳》令他名聲遠播,但也因人們過於關注他這個長篇,而對他其餘各種著作置若罔聞,任由它們隨着歲月的流逝而埋沒於故紙堆中。基於個人喜愛和對作家艱苦人生的感慨,當年便立意寫一部谷柳研究的專著來展示作家的創作成就,讓大家更全面地認識一位在動盪社會中掙扎前行的知識分子的奮鬥歷程。如是,有關谷柳作品的不同版本,報刊雜誌上的文章,相關的文獻或他人的論評,有所發現便即盡力購藏,又或複印、抄錄,日積月累,材料漸多,期間也曾用來寫過兩三篇論述谷柳的文章。可是,谷柳自1949年離港返回大陸後,內地文藝界創作思想和環境有了重大改變,他的創作量不增反減,而且之前在香港發表的著作並不為社會主義革命文學主潮所認同,即使廣受華南讀者歡迎的《蝦球傳》,也幾經艱辛才於反右運動前夕僥幸得以修訂出版,其餘的著作單行本或報刊文章更加銷聲匿跡。因此,身處八十年代香港的筆者,雖然致力網羅谷柳的資料,但知而未見的文獻仍有很多,當時自感還不足以全面深入去完成一部較具分量的專著。

  踏進九十年代,由於教學科目和研究領域的拓展,谷柳研究計劃便被逼暫時擱下,但內心仍渴望儘快可以繼續執筆著述,因而對谷柳的相關材料毫不放過,還時常留意和尋訪。另一方面,又期望學術界對谷柳研究能有進一步的發展,做出豐實的成果來,那麼即使其他學者捷足先登,無需筆者再動筆,心裏也不會感到前功盡廢,反而會因谷柳被學術界廣為重視而感到安慰!可惜,時光飛逝,二十多年又匆匆溜走,谷柳研究依然沒有多大的突破。作家後人編輯的《乾媽》(1990)、《黃谷柳朝鮮戰地寫真》(2006)和《1951-1953,中國的文人與中國的軍人》(2007),算是踏出一小步,展示了谷柳的一些佚作及參加抗美援朝的活動事跡;而最近出版的一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黃谷柳卷》(2014)卻了無新意,只是把長篇《蝦球傳》修訂本,三個短篇〈乾媽〉、〈王長林〉和〈孤燕〉,以及話劇《牆》合成一冊,另附上一些較常見的谷柳自述文字,以及家屬和學者的回憶文章,並沒有新材料供讀者一開眼界。事實上,自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的確多了學者從事谷柳的研究,可是焦點仍然集中在《蝦球傳》的討論,而且一些文章的論述還襲用了筆者八十年代發表的文章材料(詳第二章),真是令我感到焦慮和遺憾!想不到三十年悠長的日子並沒有讓谷柳得到世人更多、更全面的認知。檢視近年有關谷柳著作的出版及研究成果,筆者感到無限唏噓和任務重大。谷柳研究的進度實在太緩慢了,而且竟然還離不開評論《蝦球傳》和寫一些紀念作家的文章。問題顯然是出於學術界對谷柳的材料掌握不足,尤其是他在香港出版、發表的著作,學者大都所知有限,試問單憑《蝦球傳》和《乾媽》又怎能全面認識谷柳?更遑論要做深入具體的研究了。想到這情況,不禁為九泉下寂寞的谷柳感到悲哀!於是忍不住毅然奮起,重新啟動舊計劃,決定為谷柳研究略盡綿力。是書將朝着兩大目標撰述:一是根據各類文獻史料及文本,考核谷柳顛簸生涯的重要經歷,並探究作家於1949年前後文藝思想的轉變及遭受整風打擊的因由。二是儘量搜羅論述谷柳的各類作品,使之重現讀者眼前,並且據之以糾謬正誤,務求扭轉人們對谷柳平面的「蝦球傳」印象,還原一個性格熱誠沉穩、憨直堅毅,且為亂世社會和民生留下不少寫實而大眾化文本的真正谷柳。期望上述目標能通過各章節的論述得到清晰的展現。

  谷柳一生勞累,為前途、為生活而堅忍地奮鬥。他曾在香港兩次暫居:第一次偶闖香江,唸新聞、當編輯,與文藝青年組織島上社,學習和工作培養出他擅於敍事、務實穩妥的書寫方式。另一次於抗戰勝利後重臨香港,是谷柳創作生涯的高峰期,長篇《蝦球傳》固然是此時的佳作,另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說和獨幕劇,以至評論文章、童話《大笨象旅行記》及電影劇本《此恨綿綿無絕期》等也在這階段完成,可謂碩果纍纍。反觀他在戰時國內和建國後重返內地,日子更是艱辛險惡。戰爭摧毁無數家園,谷柳也險遭劫難,幸得民眾幫忙才能脫困,結果有小說〈乾媽〉的記敍;而抗戰後期更有《碧血丹心》和《牆》兩部刻劃前線和後方的佳作。然而躲過敵人的炮火,卻避不過整風運動,自己同胞的打擊真教谷柳黯然無語!其實谷柳早就察覺到,自己書寫普羅市民生活的「為人民服務」的小資產階級意識作品,未能符合無產階級革命文藝的要求,於是建國前後一直努力自我改造和學習,積極到前線或下鄉體驗生活,力圖徹底去掉小資思想,為社會主義建設出力。可是他的《漁港新事》、《接班人》相繼招來批判,而有意貫徹為政治服務的報導《戰友的愛》、改寫本《大象的經歷》和短篇小說〈患難朋友〉等又來得樣板化,失卻他建國前創作的生活化、大眾化本色。因此,四九年後谷柳的創作,由於受到政治左右,質量可想而知了。但想不到六十年代谷柳還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遺珠,那便是刊登在1963年《作品》上的獨幕話劇《彩雲樓》,它的存在,說明真正本色的谷柳仍然在暗地裏掙扎着。

  愈多看谷柳的著作,愈感到他是一位難得的創作人才,只是奔波的生活令他的才華受到限制。無論當記者編輯,抑或參軍作戰,谷柳都是四處遊走,靜下來的時間並不多,直到勝利後他在香港的四年,才得以較專心地寫作,而大量的佳作也在此時相繼面世。可以說當時的香港給予谷柳這位過客較安穩的創作環境;而居住在九龍城這個普羅市民集結的區域,讓他更能理解民生的問題和苦況,結果成就了他創作題材寫實,形式大眾化、通俗化的華南本色,這正是他的著作廣受歡迎的主因,然而也因此令人誤會他是一位地道的香港作家,其實那是不太恰當的。

  可惜谷柳一生中這種安穩日子不多,才華未能盡展,否則作品的質量將更加可觀。為了較全面及深入地認識谷柳的崎嶇人生路,以及他在創作方面不同嘗試的成就,第一章將會詳細論述谷柳的艱苦一生與不同階段的創作活動,釐清過去一些不盡不實的回憶或評論報導;之後各章會就作家的小說、話劇、童話三類著作分別進行分析,儘量把過去被忽略或湮沒無聞的作品鈎稽披露,並加以詳細介紹和討論,目的使佚文重見天日,還原谷柳的創作成就。稍後,筆者也期望能把這些文本結集出版,供更多讀者分享並進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蝦球傳》一向被認為是「大眾化」的小說,無論內容題材、敍事方式,以及語言風格都顯出大眾化、通俗化的傾向。其實若把谷柳其他的中、短篇小說合起來考察,它們同樣地具有相似的特點,只是前人只着眼《蝦球傳》而不及他的中、短篇,所以筆者特闢一章來作深入的探討,借以說明谷柳小說的大眾化風格,一致地體現在他的小說創作中。

  谷柳是值得大家敬重的,不只因為《蝦球傳》的意義和影響,也不只因他呈獻了諸種體裁的佳作,而是因他來自民間又以工作任務和寫作回饋社會大眾,默默地以積極的態度直面人生,表現出中華兒女的奮鬥精神和愛國愛民的情懷!谷柳表面憨直平凡,實質才華內斂,我們只有多閱讀他不同類型的創作和相關材料,才能了解到他顛簸命運所指涉的家國災難和艱苦人生!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8366606
  • 叢書系列:中華文史專刊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第一章  谷柳的顛簸歲月及文學活動

一、雲南寄居:艱苦的童年

黃谷柳,原名顯襄,廣東防城人。祖上四代僑居越南海寧省河檜州高嶺村。曾祖父當年是太平天國軍的小頭目,後來家道中落,至父親黃天佑情況更不堪,「天性只好遊蕩,不事生產,祖傳家業到了他手上便不可遏止地凋零下去。」谷柳有長兄黃寶珊,是大母所生,而谷柳是庶出。生母原是雲南河口鎮人,因與大母不和,被逼離開越南返雲南娘家,途經海防市於旅館生下谷柳。

谷柳自小寄養在外祖母家中。外祖父原是滇越鐵路的勞工而流落在雲南,卻不幸早逝,外祖母只靠每天賣糯米飯為生。谷柳母親把全部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所以一直沒有改嫁。待谷柳長到五六歲時,一面跟着外祖母販賣小商品,一面隨着當小學教師的舅父識字讀書。可惜好景不長,舅父結婚後,為了改善一家生活,毅然棄教從商,但因急功近利,最終淪為賭徒,把本錢輸個清光,結果抑鬱而死。

在谷柳的心中,舅父就如父親,甚至比生父還親,何況他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生父。所以舅父的離世,對谷柳的心靈和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讓他自小便體驗到人情的冷暖和生活的艱困。幸而在外祖母和母親的照顧下,他仍然能夠在河口鎮的小學唸書,艱苦地渡過了他的少年時代。

在童年成長的歲月裏,谷柳飽嚐貧困的滋味,也深切體會到市民百姓的苦況和喜樂,同時也塑造了他沉實、內向、善良,同情弱小又仗義堅忍的個性,影響了他日後的人生道路和創作。事實上,無論是做事或寫作,都表現了他沉默刻苦,但又不滿黑暗現實,努力反抗不義和追求光明的性格。作家侶倫在〈谷柳在香港的日子〉一文中曾談到他對谷柳性格的理解:

儘管處境是這麼侷促,谷柳是忍耐了下去。他的倔強的性格,寧願把痛苦藏在內心卻不願露於外表讓人看見。他永遠保持着對於未來的信心。

七年小學畢業後,谷柳考入雲南昆明民辦聯合中學。但由於無力繳納學費和膳食費,僅讀了半年就輟學了。之後他考入公費的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這所學校裏,他衣食無憂,全心全意地接受新的知識。他有了自己的政治期望,並在同班同學甘汝松的介紹下,於1927年4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這一年,谷柳18歲。他與校內的同學和校外一位名叫趙琴仙的女青年,祕密開展團小組的活動。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台日合作,莫仁異想鉅作《噩盡島》動畫化啟動!莫仁經典小說展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50週年(止)
  • 飲食保健書展
  • 輕小說大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