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加碼書展
綠角的基金8堂課(2016補課增修版)
5
15人評分我要評價

綠角的基金8堂課(2016補課增修版)

  • 定價:320
  • 優惠價:79252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2011年《綠角的基金8堂課》大獲好評
2016年隆重推出《綠角的基金8堂課─補課增修版》

  基金觀察家「綠角」首次公開解答投資朋友十大常見問題。

  把過往績效更新到最新年度,深入分析走勢
  提供讀者做為未來投資的評估依據

  因為賺錢,就要從了解風險開始!

本書特色

  補課3大攻略
  ‧更新近年績效,用不變的投資原則來討論投資。
  ‧延伸書單補強,讓想更深入了解的投資朋友更多閱讀選擇。
  ‧全新增列投資人常見十大問題:0056高股息ETF會比0050好嗎?買進並持有0050的成績如何……這些想問又找不到人問的問題,這裡告訴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綠角


  台大醫學系畢業,現為主治醫師。「綠角」一詞是由英文「Greenhorn」翻譯而來,本義為新手、菜鳥。作者自期能在投資世界永遠以新手自居,探索無盡的財經知識,故以此為筆名。

  自2007年創立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以來,作者廣泛記錄自己的心得與看法。部落格內容除了以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為主軸之外,亦觸及許多財經議題,諸如保險、基金、債券,基本金融知識、投資概念等。

  綠角財經筆記以其獨特的觀點與邏輯清晰的論述,吸引了大量讀者,曾於2008年榮獲Money+理財家雜誌票選為No.1最佳理財部落格。綠角目前是「Money錢」專欄作家,也曾多次接受財訊、今周刊等財經媒體訪問。其它理財著作包括介紹美國券商的《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探討指數化投資的《股海勝經》、以及譯作《投資人宣言》。
 

目錄

新版序 不變的原則,更新的資料

第1堂課 賺錢,從了解風險開始
1-1    報酬的代價
1-2    先談風險,再想報酬

第2堂課 不要冒沒有必要的風險
2-1    高風險高報酬的迷思
2-2    個股的報酬未必較高
2-3    個股帶來資產嚴重損失的風險
2-4    集中投資的解藥

第3堂課 小心!解藥可能比疾病更糟
3-1    台灣的基金績效大多輸給對應指數
3-2    4433,空口無憑的選基金法
3-3    星級評等會比較有用嗎?
3-4    選基金到底為誰忙?
3-5    轉來轉去的責任轉移法
3-6    依過去績效選基金的陷阱
3-7    真正有用的選基金法──低成本
3-8    面對投資成本的正確態度
3-9    基金公司不想告訴你的事
3-10    基金內扣費用哪裡查?
3-11    台灣境外基金的重大缺失──有佣基金與影子基金
3-12    主動與被動基金──你該選哪個?
3-13 投資工具的選擇

第4堂課 沒有「投資時機」這檔事
4-1    何時該投資?
4-2    投資在錯誤時點的風險
4-3    臆測進場時點,不如定期投資
4-4    3種定期投資策略
4-5    破解定期投資的4大迷思
迷思1  定期投資保證賺錢
迷思2  只有高波動市場才適合定期投資
迷思3  定期投資要適時停損停利
迷思4  市場下跌須中止定期投資

第5堂課 選擇投資市場的6個問題
Q1    我該投資哪種資產類別?
Q2    我該投資哪個地區或國家?
Q3    各地區的比重如何拿捏?
Q4    台股的適當配置比重為何?
Q5    低風險資產要配置多少才夠?
Q6    如何操作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

第6堂課 短期與長期投資的差異
6-1    短期投資:確保目標的達成
6-2    長期投資:風險與機會成本的平衡
6-3    案例說明1──1個人的富足退休計畫
6-4    案例說明2──夾心族籌措子女教育金
6-5    案例說明3──退休族擔心老本被啃光

第7堂課 投資人常犯的6個錯誤
錯誤1    聽信明牌
錯誤2    相信沒有根據的操作方法
錯誤3    不進行真正該做的停損
錯誤4    看後照鏡投資
錯誤5    事後諸葛
錯誤6    沒賺到錢的策略就是錯誤的策略

第8堂課 投資不是一切
8-1    學賺錢,不如學用錢智慧
8-2    享受投資成果──投資與消費的平衡
8-3    把握當下──現在與未來的平衡
8-4    投資自己──工作與投資的平衡

課後輔導 投資朋友常見問題與解答
Q&A 1        台灣50 ETF近十年表現如何?勝過多少主動型台股基金呢?
Q&A 2    市值加權的指數化投資工具,豈不是價格愈高估的公司,就投資愈多錢在上面嗎?
Q&A 3    台股ETF要如何選擇呢?
Q&A 4    常有人說0056高股息ETF是比0050更好的選擇,    真是如此嗎?
Q&A 5    0050長期投資的成果如何呢?
Q&A 6    常有人說基金內扣的費用都已經反應在淨值上,所以只要看績效就好。績效好的基金,就是扣除成本後,表現仍很優異的基金。基金的內扣成本,不是那麼重要。
Q&A 7    基金和ETF的內扣費用,到底是如何向投資人收取的?
Q&A 8    有人提到,買高收益債券基金,為的就是配息,所以就不必在意淨值波動了。
Q&A 9    有人說主動型基金在市場下跌時,會持有較多的現金,讓基金跌幅較小。不像指數型基金會一直維持完全投入,充分參與了下跌。真是如此嗎?
Q&A 10    除了指數化投資之外,我是否可以進行基本面分析,以價值投資的方式來投入股市呢?巴菲特不是藉此獲得卓越的成績嗎?
 

自序

  《綠角的基金8堂課》初版首刷在2011年1月刊行。當我在2016接到出版社來信,說考慮要將書稿重新修訂再版發行時,心中五味雜陳。

  第一個感覺是受到肯定。一本書能過了五年再修訂發行,代表讀者們對這本書的肯定。一個好的投資觀念,假如無法清楚說明,說服他人,那也是徒然。我很高興這些我自己實行起來相當受用的投資方法,能讓許多讀者朋友有相同的感覺。

  第二個感覺是風向變了。在《綠角的基金8堂課》出版以前,國內討論基金投資的書籍,多以過去績效做為挑選基金的核心方針。「4433」這四個字,在雜誌文章,理財討論區中屢屢出現。

  過去績效早已被證明對基金未來績效幾乎沒有預測能力。在我寫書、寫文章,力陳低費用,而不是過去績效,才是真正對未來成績有預測能力之後,現在的確已經較少聽到投資朋友使用4433做為選基金的方法。

  第三個感覺是台灣基金界仍沒有太大的進步。股票型基金仍維持一貫的1.5%經理費。加計其它費用後,年度總開銷常超過2%。這是一個非常高昂的收費。近幾年台灣ETF業界雖有積極的發展,出現很多國際市場的ETF,但在費用與指數追蹤能力方面,恐怕還是跟美國當地已經發展20幾年的ETF有段差距。希求高品質投資工具的投資朋友,恐怕在台灣當地的選擇仍然不多。

  新版的發行,我有幾個期待。我希望這本書對於剛開始入門投資的基金新手,仍是一本具參考價值的書。我也希望對於已經看過舊版的讀者朋友,當他再看一次新版時,仍覺得有所收獲。因此,我從幾個方向進行更新。

  首先是把過往年度的績效更新到最新的年度,並加上相關說明。根據不變的投資原則來討論投資,好處就在於不必隨著市場狀況而改變論點。市場一定會有變化,但我們投資人可以維持不變的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原則來進行投資。

  然後,在大多章節加入相關參考書目,方便想要更深入瞭解的朋友,進行更多的閱讀。

  最後,新增一個完整章節「投資朋友常見問題解答」。解說了一些我常被問到的問題,譬如0050長年期績效跟主動型基金相比,是否真有優勢?基金的內扣費用到底是在什麼時候扣除的?等問題。

  隨著時間推移,市場有層出不窮的挑戰。從2011的歐債危機、2013美國預期停止QE的紛紛擾擾、2015希臘能否取得再次紓困的金援等,市場似乎從來沒有「安全」過。

  事實是,假如要等要一切都安全、明朗了再投資,那也就不必投資了。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心性穩定,堅持下去的投資方式,而不是要隨著市場變化,不斷地做出調整。

  希望這本書陳述的投資概念,可以為讀者朋友在多變的市場中帶來可靠的方針。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265430
  • 叢書系列:投資理財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5 x 21 x 1.4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增修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價

5
15人評分
|
15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5/04/17
《綠角的基金八堂課》在2011年出版,2016年推出補課增修版,雖然距今已經七年,不過書中引用了相當大範圍的數據,印證其說法,有憑有據。尤其這幾年ETF指數型基金興起,這本書作者綠角也是推崇指數化投資。西恩看完後,整理出以下四點跟大家分享:

#風險與報酬

有句話叫「高風險高報酬」,很多人眼裡看到,只有「高報酬」三個字,而忽略了「高風險」,不過另一方面,能夠簡單迴避的風險,也不會帶來報酬(比如滿手現金,不做任何投資)。所以我們要做的,應該是算出自己能承受多少的風險,然後選擇合適的工具,進入市場承擔剛剛好的風險。

作者特別提到,不要冒沒有必要冒的風險,尤其是投資個股,作者用了標普500指數與成分股的的年化報酬與標準差數據(從1988到2012年)顯示,考量風險的話,只有10家公司能打敗標普500指數,機會是2%,所以一來個股的報酬未必比較高,二來一旦持股過於集中,只要單一公司倒閉,會讓自己的資產帶來嚴重損失。

#猜進場時機,不如定期投資

為什麼不要猜進場時機?很簡單,因為做不到,而且是從古至今都沒人做得到,沒有一個人可以每次都猜對進場時機。

「那如果買在最高點怎辦?」要避免這個風險,綠角的看法是,只要在資金投入與離開的時間點,分散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即可,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定期投資。

定期投資除了大家最常聽到的定期定額外,綠角也介紹另外兩種方式,定期定股與定期定值。

定期定額:定期定額就是固定投入一定的金額,比如每個月投入3000元買ETF,不過能買到的股數,就要依當下的股價而定,由於金額固定,所以如果當下骨架比較高,能買到的股數就比較少,反之則反。

定期定股:定期定股則是買固定的股數,即使股價漲了,還是買一樣的股數。在這本書中,綠角用了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在2003至2006為區間,分別用定期定額跟定期定股跑資料,最後定期定額的報酬率為19.21%勝過定期定股的16.81。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定期定股的獲利卻反倒以10,459.80美元勝過定期定額的9,221.43美元,所以報酬率高的,賺比較少,報酬率低的,賺比較多。

綠角指出,很多人把投資重點放在報酬率,事實上,能拿出多少資本投資,才是決定最後價值多寡的決定因素。

定期定值:定期定值的「值」是以投資標的去計算,比如律定自己每個月的標的要成長1000元,第一個月股票淨值為10元,所以買100股,第二個月股票下跌成8元,這時第一個月買的100股,價值剩800元,不過第二個月預計標的要增長至2000元,所以第二個月變成要投入2000-800=1200元,反之,如果到時候股票增值,那個月投入金額就會少一點,甚至大漲的話,反而要賣出股票,以達到「低點買進,高點出脫」的效果。

總的來說,三種方式各有優缺,定期定額可以壓低平均買進成本;定期定股可以確保在長期上漲的走勢中持續投入;定期定值可以在低點多買,高點少買甚至賣出。不過定期定額跟定值,因為資金與值的限制,都可能導致投入市場的資本相對減少,因而降低獲利額度,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提高投資額度。

#如何選擇投資市場

長期來看,股票的報酬率勝過債券,但如果遇到像金融風暴這種事件的話,在投資組合中加入債券,反而能得到保護效果,所以不同的資產類別有不同的作用,不能全以「期望報酬」的角度來看,因為最後的「實際報酬」可能會是負的。

書中分別以1990-1999與2000-2009分別將資金平均分配到歐洲、美國、亞太、與新興市場,也試了各種不同比例組合,來計算年化報酬。從「事後諸葛」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哪個組合最好,問題是當下我們並不知道,所以做簡單的方式,就是用平均分配法,以各25%的比例分散到歐洲、美國、亞太、與新興市場。

如果有投資台股,可以再以台股:國際股市去做比例的調配。

擴大報酬率的秘訣:少賠。賠了40%,需要67%漲幅才能彌補損失;賠了30%,則只要43%就可補回,相差10%的損失,需要24%正報酬才能彌補,所以不要想賺多少,少賠才是重點。

#資產配置的再平衡

關於股債配置,書中提到可以用「110減去年齡」作為高風險資產的比重,比如現在是30歲,110-30=80,那麼股債比就是80:20。

假設我們依照80:20這個比例去投資,後續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再平衡」(西恩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地方)。

一來,隨著市場漲幅,資產比重(比例)會隨之變形;二來,再平衡代表賣出比重過高的資產(通常是處於上漲的資產),把所得的資金投入比重較低的資產(代表處於跌勢的資產),因而自動形成「賣高買低」的機制。

配合前述提到的各地區的分散配置,那麼單一市場的大幅下跌,就不會對整體資產造成太大傷害。

那你可能會想,「這樣不就代表某些市場大幅上漲時,我也嚐不到太多甜頭了嗎?」書中給的心法是,所有的資產泡沫,都是由數不盡的「看好」堆疊而成,過度集中投資,一旦下跌便會對資產造成很大傷害。放棄以「看好」為投資主軸的投資策略,改以廣泛分散的資產配置與在平衡的紀律,才是精明的投資者。

要進行再平衡的時機有兩個,第一是設定各資產再平衡的觸發條件,比如原先如果設定30%的資產,那麼當超過33%與27%區間時,就可以再平衡。另一個方法則是定期再平衡,比如每年檢視並調整一次,比較省事。

#西恩後見

指數化投資看起來簡單許多,不用太努力去對個股做功課,也因為看起來過於簡單,容易讓人覺得「這麼懶的投資方法真的有辦法達到高績效嗎?」又或是寧願「努力」研究個股,相信自己可以打敗大盤。

當然人各有志,而書中提到西恩認為一個相當重要的觀念,少賠為贏。賠了40%,需要67%漲幅才能彌補損失;賠了30%,則只要43%就可補回,相差10%的損失,需要24%正報酬才能彌補。集中火力在自己少數看好的個股,相較於指數投資,風險是比較高的,尤其每個人手上的資金來源用途都不同,屏除心中「少賺」的心魔,才不會陷入多賠的高風險中。

另外,書中提到資產再平衡也讓西恩獲益良多,做好「再平衡」,可以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適時「賣高買低」,讓資金調節,也可以在這轉換過程中,看到一些堅持指數化投資的成果。《綠角的基金八堂課》,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展開
user-img
Lv.5
5.0
|
2025/04/16
綠角是台灣推廣指數投資和資產配置的先驅。這本書收錄他的部落格早期的文章,按照主題編排。這本書以台灣投資人的角度出發,適合當作學習指數投資和資產配置的入門書。
展開
user-img
Lv.3
5.0
|
2024/05/24
綠角醫師算是國內非常早開始分享被動投資的投資者 早期主動選股才是主流的年代對像我一樣的普通人
綠角大像是一盞明燈 我也是自此開始指數投資之路 開始享受穩定的報酬 目前取得等同大盤的報酬的概念已成常識
以及各種ETF如同雨後春筍 還是很感念本書給我一個啟蒙 也推薦國內的新手投資者可以當成指數投資的入門書
展開
user-img
Lv.4
5.0
|
2024/02/03
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高材生,在FB跟部落客都不斷的強調指數化投資,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投資人,都值得參考這本書,之前有幸在台中的某場會議見過本人,完全沒有架子,有問必答
展開
user-img
Lv.9
5.0
|
2023/08/24

綠角的基金8堂課


A+


綠角的這本書含金量相當的高,切入的角度都是從投資常遇到的面向下去分析說明。再多的理論都比不上自己實戰後所領悟的道理。


所以,看著書中不同的切入點,深有所感。


這本書在傳達的是,如何更正確的投入資金。


市場變動,自己的思緒更是難以控制。
該停損停利?該何時進場投資?該用什麼方式進入市場?該如何配置部位?該如何減低風險?該長期投資還是短期獲利?


這本書中所提到的所有錯誤,我應該都犯過一輪。
所以讀起來,應該是相當有共鳴。哈哈😄


投資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太多的知識及心態需要不斷的練習。


因應自己的年紀或是用錢的時間,隨時檢視自己的投資計畫,讓錢可以做有效的增長。


很喜歡書中的幾個投資案例,這也印證了投資沒有標準答案,它其實是一個相當客製化的配置。端看你什麼時候要用錢,可以承載風險的時長。


一個長期的投資,是以20年為起跳的。
這個數字,又再一次的提醒自己不能躁進。


Action:
定期定額+6~7%年增額


#推薦書單
#閱讀
#閱讀心得
#好書
#讀書
#書評
#閱讀筆記
#綠角的基金8堂課
#綠角
#投資理財
#經濟日報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教練,我好想學□□!!!2025數位學習祭,有聲書/線上課程/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奇科幻小說展
  • 追星語言展
  • 共和國生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