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校園與長照結合先鋒
任職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局長近9年,感受少子女化趨勢下,校園小朋友日趨減少,而長輩逐年增加,高雄市於1997年進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約19萬(65歲以上),2017年增加至38萬人,足足增加一倍。高齡化社會衍生長期照護問題,是政府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利用閒置校園活化轉型作為長期照護用途是時代趨勢。透過公部門及民間單位通力合作,利用公有閒置空間、校舍,積極佈建長照服務資源,以提供社區長輩健全、減緩功能退化的優質長照環境。
2014 年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委託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經營)全國首創的利用大同國小閒置空間,開辦社區健康老人健康促進與學習之「大同健康守護樂園」,帶動社區周邊健康長輩學習風潮,也順利取得醫療轉銜長照服務先機。
為讓輕度失能長輩延緩功能退化及更多元、有彈性延伸服務範圍,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運用過去所建立的醫療服務機構網絡及優良的經營管理績效為基礎,利用大同國小閒置校舍設置「大同福樂學堂日間照顧中心」,讓長者與小朋友能在同一個生活空間,建構一個以人為本,營造尊重、溫馨、優質的照護環境。藉此空間互動,小朋友可以認識年老長者體悟生命的老化進而親近長者,而長者看見小朋友是感受生命的延續。
大同福樂學堂日間照顧中心建置過程,雖面臨大同國小教師、家長因擔心老人家進入校園會引發安全、健康感染風險及被廢校等問題的極力反對與無相關法令依據之多重困境,但經市府相關局處及市立大同醫院共同努力下,完成老幼共學的大同福樂學堂,並於2016年8月順利開幕。
「大同福樂學堂日間照顧中心」是全台灣第一所由國小部分校舍改造成銀髮日照中心的「福樂學堂」,為高雄市建立「長照-學校-社區」日間照顧服務模式,也開啟台灣校園與長照結合之先鋒。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
何啟功
2017 年8 月
全國首創校園低度使用空間 創辦日照中心模式
高齡化是全球趨勢,台灣於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高雄市也於1997 年進入高齡化社會(7%),高齡人口達18萬人,至2017年4月底快速增加至38萬人(13.71%),老人人口增加一倍。人口快速老化所帶來的長期照顧之需求,及現代家庭結構的改變,如何使長輩獲得好的照顧,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是市府最重要的政策議題。思考長輩能在他熟悉的地方獲得最好的照顧,讓他安心生活在他熟悉的社區。
日間照顧中心提供長輩最適切在地化服務,長輩白天到日照中心接受專業照顧,晚上回到家與家人共享天倫。所以,本市積極結合民間資源,活化閒置空間,尤以因少子化之學校閒置空間,建置日間照顧中心。利用學校閒置空間設置日間照顧中心,除提供長輩專業照顧,豐富多元化及個別化活動、復健運動等課程外,另透過互動課程的設計,促進國小學童與日照中心長輩的互動,是另外一種生命教育的推動模式。利用學校閒置空間照顧長輩,型塑長輩及小孩一起來上學,下課一起回家,共享家庭溫暖快樂生活,這是給長輩最好的照顧服務。
大同醫院於2014年即全國首創利用大同國小閒置空間開辦社區健康老人健康促進與學習之「大同健康守護樂園」,深獲好評。在市府團隊通力合作,於2016 年8 月17 日,利用大同國小部分低度使用之閒置教室開辦「大同福樂學堂」日間照顧中心,為全國首創世代融合的老少共學模式,開啟長輩與兒童共同學習空間典範。我們繼續努力,建置各種長期照顧模式,打造高雄為長輩宜居城市,最愛生活在高雄。
高雄市市長
陳菊
2017 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