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專科醫生教的21個癌症知識:從癌症中復原的導引書

專科醫生教的21個癌症知識:從癌症中復原的導引書

ガンとわかったら読む本

  • 定價:340
  • 優惠價:66224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讓癌症自然痊癒的生活之道

  「發現癌症已經五年了,都沒有復發!」
  「從胃癌、大腸癌、胰臟癌、膽囊癌、膽管癌中恢復了健康!」
  日本話題部落格書籍化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臺灣大學醫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陳苓諭 專文推薦

  如果有一天,我們被告知罹患了癌症……該怎麼辦?
  癌症等於絕症嗎?剩下三個月的壽命=只能再活三個月嗎?
  該不該聽從別人說的自然療法呢……?怎麼選擇治療方式?怎麼選擇醫院?

  參與過一千次以上的胰臟癌手術,擁有日本外科學會、日本消化系統外科學會專門醫師與指導醫師資格的佐藤典宏醫師,於本書中提出重新認識癌症,以及面對癌症的21個重要觀念。

  【癌症患者及其家人必須知道的21個癌症知識】
  ◎被宣告罹癌時要知道的7件事
  媒體流傳的癌症知識不一定正確!患者可以為自己選擇醫院、醫師,還能申請「第二意見」,收集資料,給自己時間調適,沉澱下來之後,為自己決定治療方法!

  ◎手術前要做的7件事
  能夠接受手術,其實代表了自己身體的健康程度還不錯。本章收錄了手術日前要注意的身體保養及飲食規則,說明口腔保健與手術的關聯性……等。最重要的是,請於手術前描繪自己術後痊癒的具體模樣!

  ◎手術後銘記在心的7件事
  請以早日出院為目標,回到社會有助於更快地復原!好好和抗癌劑相處,嘗試重新思考罹癌這件事,羅列罹患癌症後獲得的益處。為自己減壓,提高免疫力,學習不讓癌症復發的飲食方式!

  【知識+】癌症相關書籍及網站
  
  ※本書部分實銷所得將捐給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佐藤典宏


  1968年生於福岡縣。1993年畢業於九州大學醫學部,並於完成外科實習醫生訓練後,進入九州大學研究所就讀。取得學位(醫學博士)後,2001年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部留學研究癌症分子生物學。2006年開始擔任九州大學腫瘤抑制學助手、2012年後擔任產業醫科大學第一外科助教,現在則為產業醫科大學第一外科的講師及門診主任。有1000例以上以胰臟癌為中心的外科手術經驗,並取得日本消化系外科醫學會所認可的專科醫師及指導醫師資格。期望能以身為外科醫師的經驗、研究者的知識及日本醫療的優缺點為根本,從自身視角提供患者能接受的癌症治療。為了提供癌症患者有用的資訊,於2016年架設了部落格「不要放棄!讓癌症自然痊癒的生存方式」(satonorihiro.xyz/post-1228/),現在是一個月瀏覽數能超過10萬的人氣部落格。

譯者簡介

洪勻苹


  愛旅遊的水瓶座。畢業於經濟系及商學研究所,大學時期因緣際會選修了日文課,從此結下不解之緣,日本留學回台後開啟了翻譯之路,從事書籍、各類型文件及文章的翻譯,現以OL的身份在東京努力著。

  聯絡方式:yunping211@gmail.com
 
 

目錄

第一章    被宣告罹癌時應該要知道的七件事
1 改變「癌症=死亡」的認知
錯誤的印象深植人心    
罹患癌症的病患中有六成會痊癒
用兩個禮拜的時間調適心情

2 不要選錯醫院
三個應該注意的重點
醫院的可信賴度從這些地方判斷
住家到醫院的距離為選擇醫院的重要依據
最後要自己做出選擇

3 確認主治醫師的專業性和治療方法
尋找可以信賴的主治醫師
如何確認和主治醫師的契合度呢?
一定要向主治醫師確認的十個項目
不要當場決定治療方法
在網路上收集資訊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從其他患者或癌症生存者處獲得資訊

4 治療指引不是唯一的方法
三大治療法的優點與缺點
提出遵照治療指引的治療法
治療指引並非絕對的理由為何?
需要深思是否要遵從治療指引的情況

5 不能「全部都交給醫師決定」
是否應該要尋求第二意見?
申請尋求第二意見的時機和選擇其他醫院的方法
尋求第二意見也有缺點

6 太過相信非標準治療的高風險
要選擇標準治療,還是非標準治療?
只依賴替代醫療,死亡率會提高
治療的主體是患者自身

7 不要問剩餘壽命
「剩餘壽命三個月並不等於只剩三個月的壽命」
克服第四期癌症的患者出乎意料地多
【參考資料】癌症相關網站及書籍

第二章 手術前應該要做的七件事
1 首先,感謝還能進行手術這件事

身體可以忍受麻醉和手術是很值得欣喜的事情
不需要讓想像增長恐懼
患者是否已經做好迎接手術的準備?

2 在手術日前不要靜養
對癌症來說,靜養反而產生負面影響
預防術後感染症及併發症的「術前復健」
手術前就開始做深蹲

3 有意識地攝取蛋白質
手術前不能採取玄米菜食及葛森療法
即使沒有食慾也能攝取蛋白質的食譜
利用益生菌調整腸道環境

4 好好管理身體的狀態
表示營養狀態的指標「PNI」?
PNI數值越低的人,預後的狀況越差
不要忘記控制自身的慢性病

5 不能忘記的口腔保健
口腔內的細菌會引起術後併發症
即使只禁菸兩星期,也能降低併發症的產生

6 注意癌症治療的大敵──「肌少症」
肌少症會讓死亡率提高二~三倍
罹患肌少症的跡象
預防及改善肌少症的方法

7 具體描繪完全治癒的樣貌
想像未來癌症痊癒後自己的模樣
建議患者做自我肯定練習
手術前應遵守的十個準則

第三章 手術後應該銘記在心的七件事
1 目標為術後隔天離開病床
手術後也不能靜養
以早日出院為目標
預防癌症復發的生活習慣
早日回到社會中能提升治療的效果

2 和抗癌劑好好相處
「抗癌劑=毒」的印象是從哪裡來的?
近年大幅改變的抗癌劑治療
新抗癌劑「標靶治療藥」

3 注意發現的重要性
不認為罹患癌症只有壞處的方法
將罹患癌症後獲得的益處列表
不放棄自己的職責
重新思考一次罹患癌症的原因

4 提高自身免疫力
與癌症細胞戰鬥的免疫系統的機制
減少壓力的七種方法

5 不讓癌症復發的飲食方式
術後飲食請減少醣類、增加蔬菜的攝取量
建議採取「寬鬆的限醣飲食法」
十種抗癌作用最強的蔬菜
夜間維持十三個小時以上不進食

6 不要購買不正當的、昂貴的營養補助食品
注意奇怪的「癌症推銷」
提高癌症治療效果的四種營養補助食品    
活用能幫助維持或增強肌肉的營養輔助食品

7 如果復發了也不要放棄
重新檢視「癌症復發=瀕臨死亡」的認知
能對付復發癌症的治療方式增加了
目前為止的治療都起不了作用時,能夠打擊癌症的夢幻藥物
進入個別化癌症醫療的時代
目前為止的努力都是有意義的

後記
附錄 我可以為自己做的行動清單(柏樂編輯部整理)
 
 

前言

  對於被宣告罹患癌症的人,就像是人生路上突然遇到了交叉路口。

  即使是同一類型、同樣階段(期數)的癌症,也會因為治療方式不同,造成不同的結果。有些患者順利從癌症中康復,當然也會有狀況不良、病情持續惡化的人。

  更進一步說,即使是同一種類的癌症及同一階段的癌症,也會存在能生存下來的患者,以及沒辦法繼續存活的患者。

  如此不同的道路是在哪一點產生分歧的呢?

  癌症,通常是經過長時間累積形成的。

  一般來說,當檢查時在體內發現一公分左右的腫瘤,才會被宣告罹癌。腫瘤的重量大約一公克,細胞的數量約十億個。腫瘤在一公分時即被發現的話,通常處於癌症早期,但其實這般大小的腫瘤已是癌症細胞生成多年後產生的結果。

  在檢查中被發現的癌症細胞是繼承自父母的遺傳基因,透過我們的生活習慣、累積下來的壓力等原因長成的。
  一旦這樣思考,就會驚覺最初的交叉路口不是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嗎?
  如此一來,由於生活不健康而導致癌症的患者,在被告知罹癌時,其實已經無法挽回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的。

  不如說,我認為在被告知罹癌後,才存在真正重大的分歧點。

  當患者被告知罹癌後,必須針對癌症的治療做出幾個決定,並且會因為選擇上的差異而影響治療程度。
  重要的是,為了做出比較好的選擇,患者必須知道對自己有幫助且正確的資訊。

  患者會在癌症的「標準治療」及「尖端醫療」之間做選擇,大部分的患者或許認為「尖端」比「標準」來得高級,所以期望可以接受尖端醫療,對吧?

  畢竟,「標準治療」這個名稱給人一種「普通」、「中等」的印象。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在癌症治療中,所謂的「標準治療」指的是有實際的科學根據(證據)證明其治療效果良好,屬最為推薦的治療方法。
  另一方面,「尖端醫療」指的是在最前端研究中進行的醫療方式,尚未有確定的評價,科學根據也還不夠的治療方法。

  因此,尖端醫療雖在短期內是先進的治療方法,但其實還在試驗階段,只要沒有足夠的實證,便無法升格為標準治療,往後無法實際用於治療的狀況也很常見。

  換言之,無法期待使用標準治療能痊癒的患者,能夠選擇嘗試尖端醫療。
  當患者必須針對治療方式做出選擇時,是否了解兩種治療方式之間的差異,會對選擇帶來很大的影響。

  這本書的目的之一便是提供與癌症相關的基本資訊,以幫助患者做選擇,下定決心。
  此外,也希望盡力告知患者一些必須了解的資訊。
  現在,網路、電視和書本等媒體,流傳著許多關於癌症的資訊,其中包括對患者有益的資訊,也有完全錯誤的資訊。
  關於這件事,本書會盡可能地指出正確與錯誤的資訊,希望藉此減少誤導患者的資訊。
  於此同時,我也希望透過本書,將自己從超過一千個臨床經驗中獲得的知識和見解,傳達給大家。

  我從九州大學醫學部畢業後進入外科,此後超過二十年都從事癌症患者的治療。

  研究所時期,我以癌症為主題做了研究,在那之後五年,我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醫學系留學,這是一所以治療胰臟癌聞名的大學附設醫院,進行著最前端的癌症研究。

  而現在我身為大學附設醫院的肝膽胰臟外科主任,主要專業是胰臟癌手術。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癌症可以被治癒,但是,胰臟癌仍是現今被認為最難治療的癌症之一。
  罹患胰臟癌後生存率大約為10%,雖然很遺憾,但的確很多人因胰臟癌去世。
  胰臟癌是一種幾乎沒有自覺症狀的癌症,所以當發現罹癌時,通常都是較後期的狀態了。

  常常在發現的當下,癌症已經在胰臟周圍擴散並轉移到肝臟等其他器官,以至於無法進行外科手術,即便做了手術,也很容易復發。

  換句話說,胰臟癌的難以察覺,常常導致患者是在極為突然的狀況下面臨殘酷的現實。
  胰臟癌就是如此棘手。身為一個專科醫生,除了一邊跟患者密切溝通外,我也必須持續尋找能讓患者脫離威脅的方法。

  雖然在我治療的胰臟癌患者當中,不少因為我能力不足而過世的患者,但也有人克服了逆境,存活下來。

  在被告知罹癌後,患者做什麼比較好呢?不能做什麼呢?
  從存活下來的患者身上,有著可以作為往後治療的參考價值,受益於這些患者,我學到了好多事情。
  也許可以說是生存者的智慧吧。我想把它們傳達給大家。
  我相信這種經驗來的智慧,不僅能用在治療胰臟癌上,對所有癌症患者的治療都會有幫助。

  六十多歲的S女士因為糖尿病惡化來醫院看診,檢查結果發現胰臟有一顆2.5公分的腫瘤,被診斷為胰臟癌(當時為4A期)。

  S女士理所當然地因被宣告罹癌受到了巨大衝擊,S女士的媽媽、妹妹都是因為胰臟癌去世。S女士表示自己在被告知罹患胰臟癌的那個瞬間,「腦袋突然一片空白」。

此後,S女士持續被負面情緒影響。半夜肚子痛醒來時,不自覺想著「若是疼痛轉移的話,我是不是就會死了……」,想著想著就難以入眠,日子不斷如此重覆持續著。

  但是她決定重新振作,她向我表示「我還不想死」。
  S女士選擇了「術前化學療法」,在手術前做抗癌劑治療。
  我以「只要還能進行手術,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來鼓勵S女士,建議她每天樂觀生活、確實攝取蛋白質和做運動。
  手術前持續了兩個月的抗癌劑治療,在沒有發生特別副作用的狀況下,手術日來臨了。

  被判定為癌症的三個月後,S女士做了一併切除門脈(胰臟內的重要血管)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於消化系統的癌症中,被列為大手術的類項)。S女士術後沒有引發任何併發症,順利出院。

  S女士在那之後開始了術後的抗癌劑治療,雖然會因身體倦怠等副作用困擾,仍順利完成了術後一年期的治療。

  門診檢查時,S女士總會與我談論飲食和生活的事,我也建議她凡事採取積極態度。最初的門診時,她總是表現出不安,但經過一段時間,她漸漸會在會面時展露笑容了。

  手術後已經過了兩年半,S女士的恢復狀況良好、癌症沒有復發,非常朝氣地生活著。

  從S女士克服癌症的寶貴例子中,我學到了以下幾點:
  ①如何克服被宣告罹癌的衝擊
  ②如何選擇治療法
  ③手術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④針對抗癌劑該怎麼規劃對策

  被宣告罹癌後,多數人會受到很大的衝擊,腦袋一片混亂。能否整理好心情、重新振作是很重要的。S女士雖然最初也十分震驚,但決定重整心情後,便能鎮定地面對罹癌的事實。

  接著,最讓主治醫生和患者頭痛的便是如何選擇治療方法了。

  術前化學療法是在手術前使用抗癌劑,使癌細胞縮小以提升手術成功率的治療方法。以前多是針對乳癌等癌症使用,但近年許多人亦開始關注化療運用於胰臟癌治療的狀況。

  當然,也有「不想要在手術前化療」以及「不做手術,只選擇抗癌劑」的選項,S女士是經過深思熟慮才選擇了新的治療法。

  另外,手術前的飲食及運動等,都需要確實地做「術前復健」(請參本書內文)。S女士在手術順利成功後,使用抗癌劑作為術後(輔助)化學療法,順利度過了追加的治療期間。

  綜合以上努力,S女士順利克服了第四期的胰臟癌,現在身體十分健康。

  診斷出癌症後,患者在不同階段下了怎麼樣的決定,以及為了貫徹自己的選擇,該用什麼方式積極對抗癌症,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不同的選擇及治療方式,帶領患者走向截然不同的未來。
  本書針對患者面臨被宣告罹癌、手術前、術後三個不同的階段分為三大章,列出患者應該要知道的事情。
  特別希望有以下情形的患者閱讀這本書。

  ●被宣告罹患癌症後心情低落的人
  ●由於癌症治療法的選擇而煩惱的人
  ●考慮是否要尋求「第二意見」的人
  ●不想做癌症手術的人
  ●想接受癌症手術的人
  ●使用抗癌劑治療中的人
  ●希望避免復發、轉移的人
  ●癌症復發的人
  ●尋求對癌症治療有效的飲食方法及營養品的人

  如果本書能夠幫助癌症患者或其家屬迎向明亮的未來,那將會是我很大的榮幸。

二〇一八年六月
產業醫科大學第一外科講師 佐藤典宏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788229
  • 叢書系列:樂知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被宣告罹癌時應該要知道的七件事
 
1 改變「癌症=死亡」的認知
 
錯誤的印象深植人心
 
當被宣告罹患癌症時,多數人心裡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但如果狀況改成是被醫生告知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時,卻不會如同被告知罹癌時那般震驚。
 
雖然患者被檢測出血壓或血糖數值變高會驚訝,但即便得知了檢測數值,常常也只有「血壓(血糖)變高了啊?那真要多多注意呀!」的反應。
 
然而,被宣告罹患癌症的狀況便大不相同。
 
過度震驚導致內心慌亂、腦袋一片空白、不願意相信醫生的宣判,甚至試圖否認罹癌的事實。
 
一些患者絕望地想「果然不出所料啊……」,一些人則抱怨「為什麼我要面對這樣的事情?」而感到痛苦與不公平。
 
其中甚至存在患上適應障礙症的患者,他們無法從罹癌的事實中振作起來,長期情緒低落,出現無法正常進食、工作,甚至足不出戶、害怕與人接觸等生活障礙。
 
當低潮狀況愈來愈嚴重時,一些人會陷入憂鬱狀態。
 
為何在被告知罹患癌症和生活習慣病之間,患者的反應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長久以來深植在我們腦海中對癌症的誤解。
 
受到癌症宣告打擊產生的適應障礙或憂鬱傾向,都來自長期對癌症的負面印象。
 
大家是否都認為「癌症是無法治癒的疾病,會一直折磨到癌症患者死亡為止」呢?
 
無論是電影或電視劇,提到癌症時,往往著重呈現癌症末期患者與病魔戰鬥的壯烈生活,接著走向生命盡頭。
 
另外,一旦有罹癌的名人死亡,也會流傳著名人與病魔搏鬥但其實難辨真假的艱辛故事。
 
反過來說,較少報導以罹癌後痊癒並過著幸福生活的生存者為主題。
 
由於偏頗的報導主題,不知不覺就讓「癌症是無法治癒的」、「罹癌後會變得消瘦,直到死亡前一刻都十分痛苦」等負面印象深植於腦海中。
 
因此,當被宣告罹癌時,自然只會冒出「還有多少日子可活?」「癌症末期會多麽辛苦呢?」的想法。
 
但是,「癌症=死亡」的刻板印象,其實過度著重且特意強調了患者的艱辛生活,實際上與多數患者經歷的抗癌生活大不相同。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