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了解自己,就是賦予自己力量
我們正活在一個無比美妙的時刻。千禧年後,資訊普及的程度已經達到人類歷史上的顛峰。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在這個偉大的資訊時代,無知成了一種選擇。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每天都能透過各種方式獲得呈幾何級數成長的力量。唾手可得的資訊,讓我們有能力做出新的、不一樣的、更好的選擇,不再需要透過老師或正規教育來取得以往掌握在權威、專家及審核者手中的資訊。也因此,世界各地的人比以往更願意主動研究自己的診斷報告,並在相應的生活方式做出必要的改變。現今有數百萬的人正在尋求替代療法來改善健康,不再盲目地使用藥物或任憑西醫處置,而且顯然有相當不錯的效果。還有一些人,他們不是透過祭司、牧師或猶太拉比的協助,而是親自以更積極的方式,主動花很多時間去鑽研古老的宗教、神學及現實的本質。透過這些探索,他們獲得深刻又神祕的體驗,足以為往後的人生帶來正向的改變。
資訊的取得、新知識的理解,讓你更認識自己及周遭的世界,也讓你超越以往的世俗眼光來看待現實。對於某些「事物」的新覺知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識層次,而一旦意識發生改變,能量也會隨之出現變化。這樣的結果,正是知識能夠賦予力量、讓人覺醒的證明。深究其原因,即知識就是力量,一直都是,而且永遠都是。因此,當你了解自己時,就是在賦予自己力量。從某種意義來說,你不再認為自己是個無助的受害者,現在的你有能力也有權力去改變生命,這樣的認知,能夠讓你重拾力量。知識,讓你停止無意識地把力量交託出去,或者依賴他人或外界事物。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資訊時代是新意識時代的開路先鋒。從神經科學的觀點來看,學習是在創造新的突觸連結。每次當你學習新的事物,大腦就會撮合數以千計的新迴路,而你的大腦灰質會精確地反映出來。最新的大腦科學研究顯示,當你全神貫注在某個觀念或想法上一個小時,大腦的突觸連結數量會倍增。這些意識的新足跡從生理層面證明,你是透過與環境的互動來學習。然而,該研究也顯示,假如你把學到的東西放任不管,或是沒有花時間一遍遍地溫習這些新資訊,那麼這些迴路會在幾小時或幾天內被修剪。如果說學習是在創造新的突觸連結,那麼,記憶就是在維繫這些新連結。
只要花一點點的注意力及時間復習,知識性的資訊就能在你的身心刻下印記,這就是知識能夠改變你的原因。我們看到的不是事物本來的樣子,而是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眼中見到的就是什麼樣的世界。當你透過不同的鏡頭去重新感知這個世界,就能看見新的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是你在與新資訊互動之前未曾察覺到的。因為大腦只會依循它設定好的迴路去「看見」,這也意味著,你只能看到你所知道的東西。
人們可以盡其所能地利用所知道的資訊,但對於不知道的資訊,就跟它們不存在一樣。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我思故我在,凡是你意識到的東西,必然會存在。然而,以這種方式獲取的知識卻缺乏實際的經驗,正所謂「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一旦你看見了新的可能性,就是利用知識去採取行動的好時機。總之,你越是了解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做,就越容易上手。正因如此,在這個時代光是知道還不夠,你還必須了解為什麼,以及如何去做。
身為真理、知識、智慧及資訊的探索者,你的下一個任務就是應用、內化,或是親身體現你所學到的理論。這意味著你能做出有別以往的新選擇,而你的身體也會參與其中。一旦你能根據意圖來校準行為,讓行動與想法一致,你將會獲得新的體驗。
心智攝取知識,而身體攝取經驗,這是我們體現學理的不二法門。如此一來,你將改寫自己的生理程式,並以新方式向新基因發出訊號,這是因為環境已經開始傳送新訊息了。正如表觀遺傳學告訴我們的,環境會發送訊號給基因,不管某個體驗帶給你的最終產物是情緒或壓力,都會對基因造成影響。所有基因都能製造蛋白質,而蛋白質又是細胞、組織及生理機能的必要成分(蛋白質的表現,會左右生命的表現),於是你扭轉了自己在遺傳學上的命運,這也意味著你的身體很有可能在瞬間痊癒。
如果你能創造一次體驗,應該就能夠再創造出二次、三次或多次相同的體驗。當你持續做出相同的選擇並不斷複製同樣的體驗,最終就能從神經化學層面去調節你的身體與心智,你不斷努力的結果,不僅會改變你是誰,還會為你的生命創造更多可能性,這些是你付出心力後所得到的回應。不然,你有什麼理由要這麼做?而我所說的可能性是指什麼?我指的是,從身心疾病或失衡中走出來,獲得療癒,也包括做任何選擇時,不再無意識地受到舊日創傷的擺布,從而為自己開創更美好的人生。當你抹除那些陳舊的選擇模式、行為及體驗,生活在新抉擇、新行為與新體驗中,便可能迎來新的工作、新的人際關係、新的契機,以及新的人生冒險。
本書與紀錄片《治癒》(HEAL)都是一種新形態的新聞紀實,其中的內容不只是由一群科學家、研究人員或醫師教導你該如何改善健康,而是有一些跟你一樣的人,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健康,嘗試了各種可能有效的不同療法,《超癒力》就是這樣一本忠實、中肯的療癒研究。這些真實案例所發生的轉變,沒有好萊塢電影那麼驚心動魄、高潮迭起。相反的,走在康復之路的這些人,只是跟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記錄著身體的進展,深入地自我檢視,從而不斷改變自己的想法、感受及行為。這些記載都是真實可信的。
根據我三十多年處理慢性病的經驗,如果能把導致身體失衡的三種(身體、化學及情緒)不同壓力找出來,就表示可以分別透過這三種管道來促進體內回復平衡。比如說,瑜伽、針灸、運動、整脊及按摩,可以紓緩身體壓力,進而創造體內平衡。選擇更理想的食物、減少熱量攝取、補充維生素,以及合理使用香草或藥物,諸多方法相互搭配,可以改善體內的化學平衡。沉澱心靈、更清楚覺知到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可以促進情緒平衡。而冥想、能量心理學、眼動身心重建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EMDR)、情緒釋放技巧(EFT)或心理治療,則能恢復神經及情緒的平衡。
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能重新校正這三大系統的其中之二,使它們重新恢復平衡,剩下的第三種系統也會隨之恢復平衡。舉例來說,假如某個人的身體與化學系統趨近平衡後,情緒系統也會緊追其後恢復平衡。假如某個人的化學與情緒平衡日漸改善,身體也有極大的機會重拾平衡狀態。同樣的,如果某個人的身體及情緒系統重拾平衡,那麼他體內的化學平衡也會跟著改善。
這就是本書的重點,它能指導你達到身心靈的平衡並重拾健康。你會了解到,西醫是處理急症的最好資源,假如你的手臂骨折或得了盲腸炎,第一選擇當然是常規的醫療體系。然而,如果你有慢性健康問題,想要完全康復的話,就需要改變生活方式。藥物只能緩解你的健康問題,根本算不上治療。為了能真正痊癒,你必須改變你的想法、行為及感受方式。想法、行為及感受是建構性格的三大支柱,而性格會創造出個人實相。改變性格,就能改變自己的實相。過去二十年,我研究過數千個案例,發現想要得到療癒,從某種意義來說,就跟重新做人差不多,也就是說,你要把自己變成另一個全新的你。
我跟凱莉都相信,疾病會傳播,健康也會傳播。解開療癒之謎並非易事,更不用說要以大眾都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如今凱莉將可能性擺在你眼前,她確實做得很出色。敞開心來閱讀這本精彩好書,並且每天花點時間來實踐。畢竟,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你的人生。
感謝你,凱莉。
喬.迪斯本札(Joe Dispenza)醫師
前言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生命謳歌
大約十年前,我開始有了拍一部紀錄片的念頭,探討我們的身體所具備的療癒力,以及心靈對於健康與人生的重大影響。自從我讀了布魯斯.立普頓(Bruce Lipton)的著作《信念的力量》(The Biology of Belief)後,心裡就埋下了拍部紀錄片的種子。我還記得當時心裡是這麼想的:「我們不是遺傳基因的受害者,每個人都必須了解這點!」麥可.貝克維(Michael B. Beckwith)博士在愛德國際心靈中心(Agape International Spiritual Center)提供的服務,則是照亮這顆種子的第一道光。他的教導不僅肯定了想法與信念的力量會影響我們的體驗及身體健康,也激勵了我順從心之所向,將製作紀錄片的夙願付諸行動。他告訴我,當你受到願景所牽引,表示你已經與靈魂目標同一步調了。
我開始注意到,在討論人類心智與療癒潛能的關聯時,我有多麼投入及熱中,也因此促使我專注在這個主題,不斷閱讀、學習及探索。直到大約三年前,我讀了艾妮塔.穆札尼(Anita Moorjani)的《死過一次才學會愛》(Dying to Be Me)一書後,終於為這部紀錄片補上臨門一腳。讀完她不可思議的親身經歷後,我的靈感如潮水般湧現,也讓我更堅信這件事非做不可。如果艾妮塔的身體可以從瀕死危境中重生,那麼其他人一定也做得到!換句話說,神聖時刻已然到來,我終於準備好要踏上未知的旅程,打算邀請我在相關領域所敬重的幾個導師一起拍攝紀錄片。
事實證明,貝克維博士的布道沒讓我失望。當我依循他的指引去聆聽自己內心的那一刻,宇宙就跟我接上了線,冥冥之中協助我完成了所有一切。我想,我會把整個拍攝過程描述為一種持續流動的狀態,過程中難免有挑戰及難關,並非一帆風順,但我確實能感受到有一股超脫的能量作為我的堅強後盾。這股能量讓我臣服,並相信這部紀錄片必須完成,而我的角色只是一個信使。
影片甫上映就廣受好評,帶來的正面迴響讓我意識到,這部片子確實引起了大眾的共鳴,於是敦促我趁勢推出紙本書以便進一步推廣。我一直很喜愛寫作,也熱愛閱讀,心靈勵志類的書籍更推動了我的療癒工作,所以出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紙本書的好處是攜帶方便、隨時隨地都能讀,而且想重溫專家們強而有力的教導時就可隨手翻閱;此外,這本書的內容也比《治癒》影片更為詳細,更有深度。
很多人問我,我之所以要拍攝《治癒》這部片子,是否身邊有人因為致命疾病而辭世,或是因為自己有嚴重的健康問題?我很幸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不過,我本身有過幾次不大不小(不算太嚴重)的生病經驗,確實是我最初對古老及自然療法感興趣的原因。
其中一次是發生在我上中學時。十六歲那年,我露營回家後大病了一場,症狀就像得了流感一樣,整整一個星期才康復,但脖子上的淋巴結持續腫了好幾個月。醫生檢查了我是否感染單核白血球增多症及EB病毒,兩項檢驗結果都是陰性。他開了抗生素給我,試著解決殘餘的感染問題,但是毫無效果。十個月後,我的脖子上仍然凸著一顆高爾夫球大小的淋巴結(對愛美的中學女生來說,簡直是災難),於是醫生決定做淋巴結切片:麻醉後,在我的脖子左側開了一英寸長的一個切口。切片檢查的結果是一切正常,屬於良性組織。
又過了幾個星期,放學後母親跟我一起去預約好的整脊指壓診所。治療師幫我的淋巴腺觸診後,建議我每天飲用一至兩盎司(三十至六十毫升)的水果醋,連續喝一星期。母親幫我找了一款很好喝的藍莓醋,而我也確實遵從治療師的指示喝了一週。神奇的是,我的淋巴腺真的在第八天恢復到了正常的健康大小。我前前後後看過好幾個醫生、做過一次切片,還做了三次的抗生素療程,最後卻發現我的解藥居然是健康食品店裡的一瓶水果醋。這次經驗讓我明白,常規醫療未必是最理想的治療選擇。此後,我開始對天然的替代療法產生不同以往的信任與熱愛。
對於身體如何運作,以及非常規療法如何成功治癒病痛,我越來越好奇。在一路走來的過程中,我注意到科學與靈性領域有許多重合之處,而像針灸、能量醫學、藥草及冥想等治療方式即便傳承了數千年,至今卻仍然未能獲得常規醫學的認同,這點也令我深感不解。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帶著我一步步去探索古老及新崛起的一些前瞻性療法。
我不是醫生,也不是科學家,我只是一個懂得從人生經驗中擷取智慧的專家。過去二十年,我曾向無數的治療師、替代療法專家請益,希望能解開通往健康與幸福人生的祕密。為了更了解健康飲食,我在紐約的整合營養學院(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Nutrition)研讀整體營養學。此外,我也研究過心理學、靈性、量子物理學、能量、古老智慧以及各種形式的療法。儘管我堅信飲食與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的必要因素,但我也逐漸意識到,心智以及我們所抱持的想法與信念,對於身體有直接又強大的影響。
我非常相信,我們天生的療癒力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我並不是無的放矢,事實上,這是我訪談過身心醫學領域的許多頂尖科學家、醫生及導師後,所獲得的結論,其中包括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博士、生物學家布魯斯.立普頓(Bruce Lipton)、心靈導師瑪莉安.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麥可.貝克維(Michael B.Beckwith)及凱莉.透納(Kelly Turner)博士等人。
《超癒力》書中的內容不僅是對這些傑出人才的訪談所得,同時也援引了我這一路上所親眼見證的不可思議的真實療癒案例。藉由這些康復者激勵人心的親身故事,我們將深入探討哪些治療手段有效,哪些是徒勞無功,並進一步解析背後的原因。我強烈覺得,他人的成功故事能夠鼓舞並強化我們對自己擁有無限潛能的信心。療癒是極度複雜又因人而異的現象,背後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甚至還可能出現自發性的療癒。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打開覺知的開關、闡明慢性病流行的真正根源,以及自然療癒是有可能發生的。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遺傳基因不是不可扭轉的,我們不應該認命地對嚇人的預後評估照單全收。事實上,比起一直以來被灌輸的信念,我們有更多的能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與人生。這本書將為你帶來全新的理解,一窺人體的奧祕以及非凡的療癒潛力。
讓我們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