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財富大思考:四大課題九堂課

財富大思考:四大課題九堂課

  • 定價:450
  • 優惠價:940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現代人而寫的,實踐財富倫理的九堂課
扎根於大師的經典,「再建構」現時此地的財富倫理

  從「大歷史」到「大思考」。對於財富倫理,作者曾經從縱剖面,宏觀地探索了歷史中的三條主要路線。如今他將其精華和成果,針對現時現地,從橫剖面展開了最完整而系統化的思考。

  本書的綱要,首分為「四大核心課題」:財富的追求動機、財富的牟取之道、財富該如何使用,以及財富的分配正義。又進一步為貼近大眾的日常生活,而細分為可以更引發閱讀和思考興趣的「九堂課」。

  它們分別是:為什麼我該積極致富?為什麼我該淡泊輕看?在商言商,有何不可?利益極大化,有錯嗎?儉樸節約是為了什麼?錢該花在哪裡最值得?雖然眼紅,卻很羨慕?可以既公平又繁榮嗎?貧窮問題該如何解決?

  全書呈現出一種宏觀式的思考,幾乎觸及了財富倫理的每一個面向。同時將焦點由經典級大師們的宏偉之論,轉由作者「再建構」適合於現代情境的財富倫理。大師們的精彩以及智慧的結晶,經由作者的消化、融會和濃縮後,仍活生生地躍然在本書的字裡行間。而在大師的肩膀上,更增添作者吹奏跳舞般地詮釋和轉化。

  過去大師們的思索和歷史積累,對於當下這個世代和處境,可以呈現出什麼意義和價值?又有怎樣的引申應用、啟發省思和方案倡議?本書可說是作者在整個財富倫理的浩大工程,邁向完成、劃下句點之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葉仁昌


  1957年出生於台灣澎湖。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退休教授,仍兼授中國政治思想史、財富與社會等課程。

  著有《大師眼中的金錢:財富的倫理》(立緒,2018)、《儒家與韋伯的五個對話》(聯經,2015)、《獨唱的男人:隨想手札》(橄欖,2005)、《儒家的階層秩序論:先秦原型的探討》(瑞興,1996)、《邁向台灣神學的建構》(校園,1992),《五四以後的反對基督教運動:中國政教關係的解析》(久大文化,1992),並曾於1990年獲得「中國政治學會」傑出博士論文獎。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財富的追求動機
 
第1堂課 為什麼我該積極致富?
A、階層、職務和身分上的需要
B、排除支配、擁有選擇的自由
C、實踐超越性價值的使命召喚
小結:合宜的動機對致富的重要
 
第2堂課 為什麼我該淡泊輕看
A、降低道德人格上的墮落風險
B、減少真實自我的扭曲和迷失
C、陶冶性靈並磨練出剛毅勤奮
小結:淡泊輕看財富的雙重啟示
 
第二章 財富的牟取之道
 
第3堂課 在商言商,有何不可?
A、價格手段的邪惡:重利盤剝
B、大轉折:對商業牟利的肯定
C、效益主義:對背德者的辯護
D、自利心的極大化:唯一之途
 
第4堂課 利益極大化,有錯嗎?
A、最大效益?道德根本拿不掉
B、最大效益?互利共生的啟示
C、最大效益?帕雷托最優原則
D、最大效益?承認我們的無知
小結:自利心必須被規約和修正
 
第三章 財富該如何使用
 
第5堂課 儉樸節約是為了什麼?
A、為了回歸真我和自由而節省
B、為了清心寡慾的快樂而節省
C、為了更多施捨和捐助而節省
 
第6堂課 錢該花在哪裡最值得?
A、為了角色扮演的必要而花錢
B、為了邁向自我完善化而花錢
C、為了實踐超越性價值而花錢
小結:讓錢財的使用被賦予意義
 
第四章 財富的分配正義
 
第7堂課 雖然眼紅、卻很羨慕?
A、均平:相對剝奪感下的訴求
B、都變窮了!均平主義的悲劇
C、皮凱提的真相:海耶克觀點
D、差異:相對優越感下的訴求
E、差異化下的驕傲女神:美國
F、賺多少?分配的比例更重要
 
第8堂課 可以既公平又繁榮嗎?
A、原則一:理性而專業的分工
B、原則二:差異化的報酬分配
C、原則三:對上層社會的節制
D、原則四:對社會底層的照顧
 
第9堂課 貧窮問題該如何解決?
A、從愛的分享使命到分配正義
B、資源用在刀口上:只救窮人
C、左派之路:福利國家的歧途
D、向市場化妥協?窮人是例外
E、誰救的窮人最多?右派之路
F、經濟成長不是窮人的萬靈丹
小結:中庸式、有節制的不平等
 
尾聲
參考書目
 
 
 

前言

  二○一八年秋,筆者曾浩浩蕩蕩以三十萬字的規模,就三十位以上大師的財富觀,出版了《大師眼中的金錢:財富的倫理》一書(台北,立緒文化,共四八八頁)。出乎意料地,那樣一本頗為厚重又有濃濃的哲學味、而且作者還不是老外的作品,竟然書友們的反應不錯。當年底,筆者還入圍了「誠品職人大賞:二○一八年度最期待的作家」名單。二○一九年一月下旬,知名的評論家楊照,更在他所主持的廣播節目《楊照談書》裡,以兩集的時間特別予以推介。

  不過回顧起來,那本書僅是奠基之作,還未完整體現筆者的寫作構想。它簡單的初心,只是想讓自己對財富倫理的探討,扎根在大師們的經典上,而拒絕表現為心靈雞湯式的隨筆小品。畢竟,後者的情況在市面上已經太氾濫了。至於在整本書的論述鋪陳上,當時,筆者先是詳盡探索了歷史中財富倫理的三條路線,接著,在扼要歸結出財富倫理的四大核心課題後,全書就收筆結尾了。

  然而進一步地,那三條路線以及四大核心課題,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呢?對於當今的人們,又可以有怎樣的引申應用、啟發省思或是方案倡議呢?很遺憾,如此重要又是筆者心繫已久的大哉問,在該書裡只有輕描淡寫的零星論述。因為一來,高達三十萬字的篇幅在出版上已達於極限;二來,其性質和主軸也有所不同。故而,當時就決定了要分開來處理,另行撰寫如今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這一部著作。

  歷經了將近兩年的撰寫,改了又改,現在終於出來見人了。

  為了凸顯本書的主旨和定位,在此,請容許筆者覆述,在舊作中已經揭露的三大建構工程構想,也就是從一開始的整個寫作規劃。筆者的企圖心,首先著眼的是「歷史脈絡的大探索」,即對於財富倫理在歷史中的發展,予以爬梳歸類、並區分辨別出不同的路線。其次則是「對論述的思辨分析」,即對於其中各家的觀點和論證,呈現出清晰明瞭的哲學性解剖。

  而就在這兩重寫作工程的基礎上,最後一部曲,當然是得回到「現時此地」(here & now)。試問,過去大師們的思索和歷史積累,對於當下這個世代和處境,可以呈現出什麼意義和價值?又有怎樣的引申應用、啟發省思和方案倡議?對筆者來說,如此的寫作發展,不僅是再自然不過了,更重要地,這樣才終於讓整個財富倫理的浩大工程,邁向完成、劃下句點。

  明顯地,在此一終末的樂章、即本新作中,焦點不再是那些經典級大師們的宏偉之論了,而是換由筆者粉墨登場,來「再建構」適合於現代情境的財富倫理。

  當然,大師們的精彩以及智慧的結晶,在經由筆者的消化、融會和濃縮後,仍活生生地躍然在本書的字裡行間。只不過在他們的肩膀上,會更多看到筆者吹奏跳舞般地加以詮釋和轉化。有時是穿針引線、有時則是借題發揮。說句玩笑話,在前一本書中與那些大師朝夕相處、對話綿綿後,他們對筆者已經像是陰魂不散了。

  上述所析論的,正就是本書的主旨和定位。那接下來,具體的撰寫綱要呢?筆者必須提醒,這可不能依憑撰述者的偏好而天馬行空、任意構思的。它得有所「本」。

  就有如房屋的骨架,必須是地基的連結延伸。同樣地,本書的大綱,也是以舊作為地基的連結延伸。具體來說,筆者在舊作裡,從三條路線的探索所歸結出的四大核心課題,正鋪陳出了這本新書的架構。以此而言,舊作中整個對大師們的論證,已經為此一架構的適切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其中:

  —— 財富的追求動機,這構成了本書的第一章。它指的是吾人在動機上,對於致富是該淡泊輕看呢?抑或是積極進取?是看財富如浮雲、甚至追求放空的清貧極簡呢?還是該抱持著對致富的渴望、某種使命和雄心?

  —— 財富的牟取之道,這構成了本書的第二章。它指的當然並非致富的方法或技巧問題,而是吾人在賺錢的手段和方式上,黑不黑心、正不正義的倫理爭議。尤其,在自利性經濟行為被高度肯定的今天,合宜的原則為何呢?

  —— 財富該如何使用,這構成了本書的第三章。它指的是在倫理意涵上,吾人該以財富去換取什麼樣的其他價值,人生才更有價值?而所抱持的原則,是該儉樸節約呢?抑或是慷慨大方?其中的理由又是什麼?

  —— 財富的分配正義,這構成了本書的第四章。它指的是各種所得和賦稅,在不同的角色、付出和成果之間,該依據什麼標準來分配,才符合公平或合理?而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又該如何取捨或折衝呢?

  回顧筆者的舊作,這四大核心課題原本是以不同的成分、比例和樣貌,散見在不同大師的論述裡。但由於它們再三地交錯重疊,突出為醒目的匯集點,筆者才會在結論的篇章中做出上述的歸納。無疑地,財富倫理長久以來最引致爭議的癥結,幾乎都在這四大核心課題了。也因此,它們非常適合用來作為本書的探討架構。

  進一步地,既然本書以應用和落實於「現時此地」為主旨,而為了能貼近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於是,筆者又將上述的四大核心課題加以細分,結構成了可以更引發閱讀和思考興趣的所謂「九堂課」。

  首先,針對財富的追求動機,筆者細分出了第一、二堂課。即「為什麼我該積極致富?」以及「為什麼我該淡泊輕看?」明顯地,這兩個似乎背道而馳的子題,都是屬於動機層次的提問,它們呈現出在追求財富上兩種基本的差異。

  經由前者,筆者要探索的是,發財慾經常有如性飢渴,而它只是出於經濟衝動、完全不需要理由嗎?試問,一種真正的財富熱情,應該有哪些合宜的動機?至於後者則是申言,在積極致富之外,吾人其實可以有一種超越,認知貪婪和財富的風險,以及匱乏所具有的正面意義;從而去追求某種程度的放空、或極簡地擁有。

  其次,針對財富的牟取之道,則可以細分出第三、四堂課。即「在商言商,有何不可?」以及「利益極大化,有錯嗎?」很清楚地,這兩個子題所凸顯的,正是人們在追逐財富之際,手段上賴以合理化的兩種典型辯護。

  透過前者,筆者企圖說明,對於商業牟利及其慣常的追逐和鑽營手法,何以竟從傳統上的鄙視排斥,發展到對「背德者」的辯護呢?到底這一頁歷史是怎麼走過來的?至於後者,筆者則針對資本主義最核心的牟利立場——利益的極大化,提出一種「既肯定又否定」的修正式批判。

  再來,財富該如何使用呢?對此,筆者進一步細分出了第五、六堂課。即「儉樸節約是為了什麼?」以及「錢該花在哪裡最值得?」前者討論的是節省的哲學。經常,儉樸節約只是出於一種捨不得花錢的性格習慣、或缺乏安全感下的儲蓄衝動,而試問,倘若其在倫理上要有可資辯護的真正理由,則應該為何呢?

  至於後者,表述的則是花錢的哲學。在此一篇章裡,筆者力言,花錢不應只定位在經濟上需不需要、買不買得起。它毋寧是自我意義的賦予和表達。花錢因而該有其合宜的目標,並且在花錢的背後,歷經一番價值哲學的思辨和選擇過程。

  最後,關於財富的分配正義,筆者則細分出了三堂課。其一,是「雖然眼紅,卻很羨慕?」這樣的弔詭,正指出了一個關鍵原因,何以分配問題總擺不平。簡單來說,就是社會普遍存在著兩種互相矛盾的心理:我們嫉妒肥貓,卻從不反對自己成為肥貓。人性的本質總呈現為既深怕矮人一截、又渴望高人一等。

  那面對這兩股「必然而又衝突」的人性力量,該怎麼辦呢?

  此即第八堂課所要探討的課題,也就是「可以既公平又繁榮嗎?」無疑地,這是兼容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理想目標。但它能夠實現嗎?為此,筆者建構了一個內含四大原則的芻議方案,企圖揉和前述兩種互相矛盾的心理,同時又能緩解各自所帶來的弊病,以實踐一種能夠邁向進步富裕的分配。

  至於結尾的一堂課,則回歸到一個最基本的挑戰,即「貧窮問題該如何解決?」筆者在此篇章中指出,照顧窮人和弱勢者,為財富分配最不可或缺、最前提性的使命。分配問題不能淪為只是在追求公平,而窮人和弱勢者卻悲慘依舊。進一步地,在左派之路與右派之路的爭論中,到底該訂立出哪些基本的方向和原則,才可以真正改善窮人和弱勢者的命運呢?

  臚列起來,這九堂課分別是:

  第一堂課:為什麼我該積極致富?
  第二堂課:為什麼我該淡泊輕看?
  第三堂課:在商言商,有何不可?
  第四堂課:利益極大化,有錯嗎?
  第五堂課:儉樸節約是為了什麼?
  第六堂課:錢該花在哪裡最值得?
  第七堂課:雖然眼紅,卻很羨慕?
  第八堂課:可以既公平又繁榮嗎?
  第九堂課:貧窮問題該如何解決?

  上述所勾勒出來的整個寫作工程,明顯地,呈現出了一種宏觀式的系統化思考。它們很完整,幾乎觸及了財富倫理的每一個面向;包括有追求動機的取捨和思辨、牟利手段的爭議和規範,財富在使用上的價值哲學,乃至於分配正義的解析和實踐。而這就是為什麼本書會取名為「財富大思考」。

  反觀坊間大部分的相關著作,則往往只有片面的主題,甚至呈現為零散式的個人感想。其中最常見的是,強調有錢人的思維、理財的技巧和習慣,還有就是老生常談地告訴你一些有關財富的格言和警語。概括來說,既缺乏哲學深度的論證,對於財富倫理的建構,也無系統化和完整可言。

  緣此,筆者可以大膽地說,倘若能按照本書的整個工程藍圖,來對財富倫理提出一種在「現時此地」下的引申應用、啟發省思或方案倡議,其所收穫的寫作成果,對於現代人的啟迪,應該是最扎實、深刻和全面的。

  當然,無論是舊作抑或本書,筆者一貫不變的提問還是那番老調,即質問為什麼要有錢?它代表的意義是什麼?面對金錢,除了發財夢之外,吾人該有怎樣的價值思辨和選擇、該有怎樣的倫理?

  只是在這一部新作裡,老調新唱了。之前的舊作所探索的標靶,是歷史中經典級的大師們,預設的讀者群為喜好深思的社會菁英。如今,則是由筆者在消化、融會和濃縮大師們的論述之後,提出現代情境下可以日常實用的個人見解,預設的讀者群很自然地改為社會大眾。

  為此,筆者在寫作心境上走入了更大的通俗化壓力,深怕預設的讀者群對本書的論述食不下嚥。因而,除了多加引用現代學者的看法外,在寫作風格上沒選擇餘地,只能淺顯、再淺顯,並儘可能多舉一些例證和小故事予以生活化。

  但儘管在新舊作之間有上述的差異,筆者仍必須強調,在它們彼此之間,是既獨立分離、又互相連結呼應的。期待這兩本書的結合,能為整個財富倫理的探索,帶出一次「立足過去、而看向遠處」(stand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的跳躍。

  毫無疑問地,大師們的經典一直是筆者的最愛,但心中更希冀的,毋寧是有如拉起姻緣紅線那樣,將財富倫理的歷史脈絡和思辨分析加以延伸,搭起一座通往現代社會的橋樑。它一方面企圖為大師們的古老論述,賦予現代的實用意涵;另一方面,也指望現代人在面對財富的若干核心課題時,能夠有歷史智慧的傳承和光耀,而不是日愈深陷庸俗化的窠臼。

  整個來說,舊作呈現的是縱剖面的「大歷史」,它藉由對大師們的思辨分析,宏觀地探索了兩千多年來財富倫理的三條主要路線。而新作呢?則是將其中的精華和成果,針對現時此地,從橫剖面展開了一種系統化而完整的「大思考」。從「大歷史」走到「大思考」,這既表現了本書的延續性,更也是本書與眾不同的特色所在。以下,就讓我們開始這樣一個有價值的工程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601647
  • 叢書系列:世界公民叢書.哲學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5 x 23 x 1.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9堂課
貧窮問題該如何解決?


首先,筆者要強調,照顧窮人和弱勢者,是財富分配的基本使命。事實上,在人類歷史中,財富分配之所以會浮上檯面、形成議題,主要就是為了他們。而如今,倘若談論財富的分配,照顧窮人和弱勢者卻不是最優先、最核心的課題,反而聚焦在如何剝削有錢人、追求均平或全民福利政策,這其實已經發生偏差。

很遺憾,這就是今天的普遍情形。很多人更熱中於宣洩自己的忌妒和平均化欲望,遠遠超過對窮人和弱勢者的關切。他們要打肥貓、要反全球化、要佔領華爾街,卻沒有幾個人真正費心去瞭解和推動貧窮問題的解決。

許多人其實很害怕,或許哪一天自己也會淪為窮人和弱勢者。而很自然地,這樣一種排拒心理,導致窮人和弱勢者通常不會出現在他們的視線框架裡。也就是說,對陷入貧窮的恐懼,反而讓他們對與貧窮有關的人事物,都避而遠之。

然而筆者要在此呼籲,所有訴求財富的重分配、以及滿口公平正義的人們,請好好來關心並投入貧窮問題的解決。甚至,如果不優先聚焦於照顧窮人和弱勢者,則談論財富的分配課題,毋寧是十足虛偽和自私的。

回顧財富倫理的歷史,許多大師最為關心、也再三指陳的,正就是屢見不鮮、揮之不去的貧窮問題。主張共產和均平的是如此,肯定私產和小康的也同樣是如此,而即使是若干倡言邁向資本主義無限利潤心者,也將貧窮當作是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箇中的原因,或許是巷弄街坊中總充斥著貧窮的景象、甚至有不少乞食者向他們伸手。而對於此一最實際、又近在眼前的問題,大師們自然得去面對。只是此一課題該怎麼去解決,反思過去的歷史經驗,答案並不單純。

首先,它從最初的「愛的分享使命」,轉變為由國家執行的「分配正義」;接著,隨民主化而扭曲失焦,擴大發展為追求全民受惠的福利國家。此外,它還牽涉到許多難決的爭議,譬如,濟貧是否會導致勞動怠惰?又是否會破壞工資和勞動條件的市場化?

而最值得探究的是,對於解決貧窮問題,追求經濟成長的右派之路貢獻比較大呢?或者,更直接而有效的,是訴求公平正義和福利國家的左派之路?在以下的篇幅,也就是本書的最後一堂課中,筆者將一一予以陳述說明。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華文創作展
  • 東立GoodBuy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