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刺蝟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二

刺蝟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二

Ghost on the Shelf 2: The Hedgehog

  • 定價:400
  • 優惠價:79316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董啟章的閱讀世界與文學思考
集中反映出小說家的寫作取向
 
  ◆當董啟章變身成一個書痴,與書架上的靈魂對話……
 
  專注於長篇小說創作的董啟章,寫作生涯達三十年,從龐大的「自然史三部曲」到內在性的「精神史三部曲」,以及近年逐漸形成的「靈魂三部曲」,總能不斷帶給讀者感受風格多變的小說世界。身為一個寫小說的人,他同時也是重度閱讀者,若想了解小說家的文學源頭與風格養成,或可從其讀書的興趣與偏好裡一窺堂奧。
 
  董啟章讀書隨筆集,即是他浸淫書本世界的啟發和感想記錄,收錄一百四十六篇,分作《狐狸讀書》與《刺蝟讀書》。此作亦是睽違十年後難得一次,作者發表大量非虛構文字,博聞多識、嚴肅通俗兼有的書話隨筆兩冊。
 
  狐狸和刺蝟,被西方哲人用來比喻具有相反特質的兩類作家和思想家。上下冊的編選,大體上按照動物的不同性格,略作區分:狐狸跳脫不定,心思甚多,又和神仙鬼怪有關,於是作者把輕鬆漫談東西洋文學,和有關奇幻題材的文章放在第一冊;刺蝟一心一意,固執專注,沉潛內斂,第二冊則收錄思辨性較強、理論較多的文章。
 
  愛上一個作家,無異於被鬼迷。讀書人董生不分日夜經年與書架上的靈魂打交道,按他自己的話說,讀書就是某種形式的通靈了,心竅為之大開。朋友們,翻開書本,你準備好通靈了嗎?
 
本書特色
 
  讀書隨筆集的文章,選自董啟章在香港明報周刊的專欄「Ghost on the Shelf」。分為兩批,成為《狐狸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一》和《刺蝟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二》。作者希望這些文章藉此結集成書,作為自己多年創作的旁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董啟章
 
  一九六七年生於香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碩士。現專職寫作。
 
  一九九四年同時以〈安卓珍尼〉、〈少年神農〉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篇小說首獎、短篇小說推薦獎,隔年再以〈雙身〉獲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特別獎,於文壇聲名鵲起。
 
  寫作生涯達三十年,作品質與量皆有目共睹,屢為各大文學獎、好書獎得主。已出版數十部長篇小說、短篇集及各類文集,「自然史三部曲」、「精神史三部曲」為其著名系列。曾於二○一四年被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二○一九年台北書展大獎小說首獎,三度榮獲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小說《體育時期》改編成舞台劇,並售出國外電影版權;《地圖集》也已翻譯成多國語言。
 
  近著有《心》、《神》、《愛妻》、《命子》、《後人間喜劇》、《香港字》、《狐狸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一》、《刺蝟讀書:董啟章隨筆集二》等。
 

目錄

前言:書魂詭異錄
 
【移動的思考】
我死,故我在
靈魂的激情
傳記與祕密
移動的批判
最美麗的名字
建築與文本
我和康德有個約會
自由與律令
從抗命到永久和平
自由共同體
生命的功課
天刑即是福
觀課有感
無心之失
人類還可以演化嗎?
宇宙覺醒與愛的能量
閱讀霍金簡史
康吉訶德與尿片
 
【文學的發現】
瘋子論文學
天才與時代
文學的幻與真
時代賦予我主題
同情與想像
文學恐怖主義
寫作與精神分裂
小說殺人狂
殺人的趣味
文學連環圖
寫作機器
作者未死
為甚麼文學人要讀柄谷?
現代文學之終結
文學的雅與俗
良心的發現(上)
良心的發現(下)
 
【趣味的遺傳】
小說神髓
非人情之旅
趣味的遺傳
關心與趣味
漱石的傳人
妖怪式畫法
神的戲弄
人間合格
在歷史與小說之間
兩種文學,兩種西方
遲到的青年
歷史的自然
再談非人情
徹底成為小說家
記得,我記得,當然記得
回憶錄、自傳與錄鬼簿
書緣與書魂
遺恨vs.遺恨
一念一玫瑰,一珠一世界
離地之美
粵語知音人
解心事
 
【自我的告白】
廣東話愛情故事
剽竊者的告白
對青春無悔
書的記憶
自己的書
自己和他人的書
從人間到後人間
也來談談熵
「後人間」之後
後見之明
愛者不懼
靈魂三部曲
一人之境
必要的沉著
愛上一個作家
爛尾的藝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34548
  • 叢書系列:聯合文叢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現代文學之終結〉
 
柄谷行人在《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岩波現代文庫版序言(2008)中,談到「日本近代文學的終結」這個概念。他認為當他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探討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正好就是它邁向終結的時候。他重新評價了自己當初引述夏目漱石在《文學論》序文中的一段說話。漱石是這樣說的:「文學於心理有何必要?如何於此世誕生、發達、頹廢?余立誓窮究之。文學於社會有何必要?如何存在、興盛、衰滅?余立誓窮究之。」當中談到文學的「頹廢」和「衰滅」,引起了柄谷的注意。他據此認為,漱石並不相信文學是永恆的。
 
的確,如果近代(現代)文學有特定的起源,那它就必定有終結的一日。也即是說,它並不是自然永在的事物。這並不是甚麼稀奇的事情。大家都承認,過去的文學形式,例如西方的史詩、日本的物語、中國的古典詩詞,狹義來說都已經「衰滅」。這並不是說在今天,以至未來,不會再有人寫格律詩,或者不可能寫出好的格律詩。但是縱使還有人在寫,格律詩已經不再具有時代意義。在這意義下,我們說格律詩,以至於所有過去的文學形式,已經「終結」。既然我們可以承認這樣的事實,為甚麼我們近一百年來習以為常的現代文學(日語中稱為「近代文學」),不會同樣地有一天成為過去?又為甚麼現代文學終結的一天,不會發生在我們眼前?
 
我們在現代文學中成長的人,在情感上當然不想接受這樣的事實,而選擇相信現代文學是永恆的,是文學發展的終極階段。我們珍愛的現代文學作品,都會是永恆的楷模。可是,就算是在現代文學的範疇中,今天已經不可能像普魯斯特或者喬伊斯那樣寫小說,更不要說巴爾扎克或者托爾斯泰了。甚至是二十世紀下半的馬奎斯、卡爾維諾、川端康成,都已經成為過去。步其後塵完全沒有意義。這當然不是說,成為過去的文學不再值得閱讀。不只現代文學中的這些大家,就算是古典文學中不同時代出現過的名作,還是值得後人閱讀和欣賞,並從中得到啟發和享受。所以,說某種文學已經「終結」,並不是要勾消它的意義,貶低它的價值,而僅止是說,那種形式在創作的角度而言,已經不能在當代產生新的生命。這和舊電器不再合用,產品舊型號遭到淘汰,是完全兩碼子的事情。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部觀察微小但無所不在的「不對勁日常」圖鑑,直擊各種性別暴力下的案發現場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50週年(止)
  • 飲食保健書展
  • 輕小說大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