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典論台語文學

典論台語文學

  • 定價:350
  • 優惠價:7245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追求台語文學的典範之論
探索文學評論的時代價值
台灣本土文學大家林央敏,集25年論述精華
再續台語文學史論、美學與方法的經典之作

  本土作家林央敏長年提倡台灣民族文學,並投身台語文學之創作與理論建構,以《胭脂淚》為台語文學留下第一部史詩,亦是台灣文學史至今最長詩篇,另以《菩提相思經》立下台語長篇小說里程碑。〈毋通嫌台灣〉一詩經歷改編傳唱,成為台灣人認同的代表作。其評論更為台灣文學、台語文學的定義與關聯,留下深遠且重大的影響。

  本書共收錄林央敏重要評論共16篇,並分三輯。輯一「文學小史」是關於台語文學發展的簡介,陳述台語文學四百年簡史及2000年後至今的台語文學發展概況,另為構寫台語文學史提出方法論。輯二「彈琴論詩」,解析台語詩的某些內容和創作機理,談論台語情詩的類型、台語詩的音樂性及幾種極富特色的類型。輯三為「史詩小說」,品論台語散文體小說及詩歌體小說(史詩、敘事詩)之內涵,援引古今觀點,綜覽當代發展,為其近二十餘年台語文學評論之精華薈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央敏


  1955年生,嘉義縣太保市人,1977年移居桃園市迄今。省立嘉義師專畢業、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茄苳台文月刊社社長、公投會中央委員等。現任《台文戰線》雜誌社發行人。

  1983年開始台語寫作,倡導台語文學及台灣民族文學。作品曾因觸犯政治禁忌屢遭查禁封鎖。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大、中、小學教本及各類選集百餘種,部份作品被譯為英、日文發表於外國書刊。著有《睡地圖的人》、《家鄉即景詩》、《蝶之生》、《收藏一撮牛尾毛》、《走在諸羅文學河畔》、《蔣總統萬歲了》、《菩提相思經》、《台語小說史及作品總評》等詩集、散文集、小說集、劇本集、論述集、傳記、字典等四十餘冊,其中9,000行11萬字的詩體小說《胭脂淚》是台灣第一部EPIC(史詩),也是台灣文學史迄今最長的敘事詩;《菩提相思經》入選台灣長篇小說TOP-101;詩作〈毋通嫌台;詩作〈毋通嫌台灣〉對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第一名、金曲獎台語最佳作詞人獎及其他詩奬、詞獎、散文獎、小說獎、評論獎、文化獎等成就獎。
 

目錄

林央敏:寫了廿五年才結集(自序)

【輯一 文學小史】
簡述台語文學的發展
淺介2000 年的台語文學
跨越千禧年後的台語文學
台語文學史的起造(台語)

【輯二 彈琴論詩】
台語情詩的類型分析
台語詩的節奏源遠流長—詩的音樂性(一)
台語詩的旋律與諧音—詩的音樂性(二)
一首散文化的好詩—評胡民祥的〈翻頭看
意念.字圖.圖象詩
風花雪月何時了—讀小品詩的一點感想

【輯三 史詩小說】
台語小說的定義及其他—台語小說網路筆談(林央敏.胡長松)
小說描述的旁敲側擊法
莫要誤認歌仔簿是史詩—兼釋黃勁連的誤解
史詩也是活的—評何信翰的「論《胭脂淚》的文體」
品詠文學敘事的美麗集合
文學預言的意義

【附錄】 林央敏著作簡表
 

自序

寫了廿五年才結集
林央敏


  對文學的欣賞與吸收,也許是受了國文課的影響,年少時就喜歡古典文學,大半時間都在閱讀中國古典作品,也忘了從哪兒得到的訊息,當時我以為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文選》就是一部集合中國古文學最精華的所在,因此十八歲就從書店自購了一本厚厚精裝的《昭明文選》回來自修,即使它是古本照相的印刷也耐心閱讀,一邊啃讀一邊點字,為密密麻麻的字團加記標點。

  書中有三篇評論文學的文章讓我印象深刻,也對其中部分文句所傳達的論見格外讚同並引為圭臬:

  其一是中國古代的第一篇文論,曹丕的〈典論‧論文〉,曹氏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把文學的功能由賞心悅目的娛樂提昇到治理國家與促進生命不朽的至高價值,這樣文學便具有獨立的生命,寫作也成為一種嚴謹、重要的事務,不再只是揚雄所鄙「童子雕蟲篆刻」的小技。曹丕又說:「君子審己以度人」,這一點也深深影響了我,叫我在往後的創作與評論的進程間會不時審己度人,以了解自己和別人的優缺點,來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並消除早年曾浮沉在潛意識裡的那種老早以前就被曹丕點明的「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的陋習劣根,進而虛懷以待,細心讚賞和觀摩別人的佳作。

  其二是陸機〈文賦〉,當時曾經欣賞他以華美的詞藻寫文論,也感佩他那句對大作家與大作品的見解與形容:「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這是指大作家該具有的豐富想像力及歷史感,也是指大作品會具備豐富的內涵。

  其三是蕭統寫的〈文選序〉,那時我著迷於詩又特愛寫詩,他那句「詩者,蓋志之所之也,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深得我心,而那句論文學之所以為文學的話:「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更是叫我至今猶然秉信的一句最言簡意賅的文學詩論,也是我在談創作、論作品時,常會引用的一句話。

  這三篇的題目,我最鍾情於曹丕那本散佚的書名「典論」,因為他隱然含有「典範之論」、「經典評論」之意,早年我曾經敦勉自己,將來如果能夠寫評論,希望自己也有能力寫出值得閱讀又令人讚賞的「典論」,後來讀知〈典論論文〉縱然不是永遠的典範之論,至少也體現出幾項「做為文學評論」的時代價值和重要性,因為它肯定了文學的價值、提昇了文學的地位、發前人所未發,也示範了文學評論的方法。因此1980 年代中期,當我在倡議台灣民族文學時,就認為台語文學最具台灣民族文學的面腔,那時已深刻認知台語文學的價值,而開始提倡台語文學,並大力參與台語文學運動,爾後也開始寫作關於台語文學的專論,以求擴大台語的功能與提昇台語和台語文學的地位。

  當拙著《台語文學運動史論》的初版與增修版(前衛,1996 與1997)出版後,我的文學評論幾乎都以台語文學為標的,有運動論、發展論、作品論、作家論等等,那時期我就打算未來,當這類評論文章發表到相當數量,可以集結成冊時,將效倣曹丕以《典論台語文學》為書名來出版。第一次啟動結集之念是在拙著《台語小說史及作品總評》出版(印刻,2012)後,但那時我粗估一下某些自覺值得選入的文章字數尚不足以成書,何況還有一些已經想好的題目如〈想像的聲音──台語詩的音樂性之三〉、〈戲劇與畫圖──台語詩的兩種情境表現法〉、〈理的表達與美的呈現──論台語散文〉、〈看台語小說的敘述與演出〉、〈沉思母語文學的三線路〉、〈花──台語文學的一個戀愛原型〉……等等評論題材尚待研究和書寫,而且我還打算再針對幾位優秀小說家的台語小說和部分來不及在《台語小說史及作品總評》中論述到的某些新問世的佳作加以點評解析,因而把出版此書的計畫再向後推遲,於是又因故拖了10 年,延到今年春節過後才積極檢視已經完成且發表的論述。

  結果一經篩選、分類並仔細計算字數後發現:不得了!竟有23 萬字之多,因此必須瘦身,首先將曾經附屬在拙著《台語文學運動史論》裡的論戰文章,以及曾經被他人收錄到選集或著作裡的文章,像是幾篇針對詩人、詩作的專論都只好暫時放棄。其餘概分四輯後覺得一本18 萬字放在冷門的書市還是顯得太厚顏,最後再剔除性質上比較偏屬文學運動的文章,只留下為文學發展及部分作品的重要評論共16篇大約13 萬字,便依文章內容分為三輯:輯一、「文學小史」是關於台語文學發展的簡要介紹;輯二、「彈琴論詩」是專門解析台語詩的某些內容和創作機理;輯三、「史詩小說」是品論台語的敘事文學,包括散文體小說及詩歌體小說一些內涵,後者即為一般所稱的史詩、敘事詩。

  以上就是《典論台語文學》這本論文集及其書名的由來與內容,論真說來,這本書是寫了二十五年才結集。本書各篇論述的對象雖然絕大多數是台語文學作品,但在了解作品及創作技巧方面,其實也適用於其他語言的文學藝術。

  本文末了,筆者還想交代兩件心意:其一,那些曾發表,卻未收入的成品,以及曾命題,卻未寫成的「空品」,希望來年仍有餘力將它們完成,且有機會將之併合結集。其二,感謝在美國的小說家崔根源先生數年前建議讓「火金姑台語文學基金」也可以贊助出版台語文學的評論集,這是本基金成立以來,首次用在筆者本人的著作上,筆者格外有感受和

  感激!

──2022.05.30 寫於新竹尖石山中聆雨廬。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076477
  • 叢書系列:台灣文學研究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簡述台語文學的發展
 
依稀記得荷馬史詩中有一句描寫「天光」(天亮)的慣用語叫「黎明伸出玫瑰色的手指」,其中「手指」是複數。
 
我覺得用這句話來形容發生於台灣的文學也若合符節,因為廣義的台灣文學就像伸出無數支光芒的黎明,由許多不同的語言所創作出來的文學支流滙集而成。在純屬口耳相傳的史前時代(17 世紀之前),台灣島上的文學就開始以多元腔音分別發聲了,按可稽考的古籍文獻所載,在漢人東來之前,島上已有土著分佈在平原及內山各處,這些土著民族,總地說來都屬馬來.印度尼西亞(Malay-Indonesian)種族,其中住在平地到山麓間的原住民統稱平埔族,住在深山峻嶺的原住民在日治時代通稱高砂族。
 
這些原住民族據說只是從大洋洲移居台灣的先住民族,而非原始土著,因為至少還有一種曾分佈在廣大山區,屬玻利尼西安種的小黑人才是台灣的原始土著,其遺跡記載於荷蘭及清代文獻中,有些高砂族原住民的傳說中也流傳其事蹟,只是都已滅絕。目前的這些原住民族雖同屬南島語系,但自古就各有互不相通的語言,我們知道文學靠語言或文字產生,並且只要有人類群聚的地方便會產生文學,實際上這些原住民族也留下或多或少的神話傳說、祭詩戰歌及其他歌謠之類的作品。
 
至於荷蘭統治台灣以及漢人開始大量移民台灣後的歷史時代(1624 年之後),從初期的口傳文學與文字文學並行,到後來以文字文學為主迄今,台灣文學都是由多種語言的創作所構成,其間又增加荷蘭語、漢語文言、漢語中的台語白話及客語白話、日本語、北京語(華語)等文學。因此若要完整介紹各支台灣文學的手指,即使都只做概要記述,恐怕非得幾萬字是做不到的,何況研究者懂得的語言有限,沒人能做到完整的耙梳,所以本文只能選擇其中重要的一支即台語文學來寫,而且對浩翰四百年台語文學的發展也僅能重點概述,讓讀者有個基本認識。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