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佛法與社會企業:以佛法談企業的本質與實踐

佛法與社會企業:以佛法談企業的本質與實踐

  • 定價:300
  • 優惠價:9528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7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佛法與社會企業》主講佛商的內在涵養,與外在作為,以「護生善緣股份有限公為例,說明何社會企業以及完全社會企業。

  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自利利他以及弘法利生。而現在的企業不僅重視獲利能力,也強調社會關懷。自利即以透過商業模式獲利,而利他即是對社會的關懷之心。佛商,是繼儒商和道商之後,所出現的新詞彙。指以佛學理念為軸心,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的企業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釋法藏


  生於台灣北投。成大物理系畢,一九八七年披剃於台中護國清涼寺上慧下顗長老座下。學佛、出家以來廣參教內長老、尊宿,曾住山靜修數年、擔任淨土專宗佛學院、台中南普陀佛學院教務主任、佛教傳布協會會長及戒場三師等職。分別於上了下一、上顯下明長老座下,接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卷。

  法師以僧教育為職志,以「教學天台、行尊律儀、住依僧團、修歸淨土」為宗旨。平日除撰述論文、學院講學與出席國際佛學會議外,亦常受邀至國內外道場與大專院校講演佛法。創辦僧伽林善緣慈善會,及護生善緣股份有限公司,推動社會慈善事業。創立僧伽林文化出版公司及法妙印經會,推廣精緻經典文化。一九九八年開始關心宗教自由人權及宗教立法問題,二零一七年創立台灣宗教聯合會,投入《宗教基本法》草擬與立法工作的推動至今。現住錫於台南楠西萬佛寺。

  著作
  《 法華三昧輔行集註 》
  《 天台宗入門 ( 講義 ) 》
  《 僧伽教育 》
  《 得戒教育 》
  《 大愛道比丘尼經講記 》
  《 彌陀要解五重玄義講記 》
  《 淨土深義 》
  《 佛七精要 》
  《 信願念佛 》
  《 水月鈔 》 ( 漢傳佛教中興之思考 )
  《 法藏比丘的非思不可 》
  《 普賢十大願講記 》
  《 佛法與社會企業 》
  《 從宗教人權覺醒談優質政教關係之建立 》
 
 

目錄

推薦序
《佛法與社會企業》之於企業家深有期待 李永然 014
但開風氣不為師 邱文通 020
運用價值觀喚起企業生命力 凌𣱣寶  032
悲智雙運菩薩行 薛富井 050
(依姓氏筆畫排序)
 
自序 生命價值的實踐 056

第一章企業家該怎麼樣來引領世界? 066
從企業的社會責任出發,建立世界性的和諧共榮 066
提供具體可操作的佛法理念與方向 068
超越利益展現生命價值,事業變志業 069
 
第二章正確動機是良善企業的本質 076
一切運為,皆是內在的反應 076
趨向目標,以知因果為基礎 081
 
第三章企業經營與生命的意義 088
生命是無法切割的整體 089
生命追求的幾種層次 100
企業的意義與價值 156
 
第四章企業經營與企業家 194
企業家的生命價值之投影 194
應建立良善的人生價值觀 200
認清生命本質與存在意義 212
 
第五章企業成功與否的真正標準 230
企業在人類社會所表現的美麗與哀愁 231
當前資本市場經濟體面臨的實際危機 238
企業成功的標準 282
 
第六章優質企業文化的建立 298
三位一體的社會企業體 298
案例:護生善緣股份有限公司 315
附錄 善緣慈善會的精神與實施要點介紹340
 
 

推薦序

但開風氣不為師
邱文通


  時間過得真快,六年的光陰倏忽即過,但智慧歷久而彌新,知識溫故而知新。

  二○一五年三月下旬,法藏法師應邀前往中國北京大學,出席企業家「信仰與人生系列七之佛法智慧,修身立業」高層論壇,在博雅國際酒店中華廳以一天半的時間發表專題講座,吸引了來自各地三百多位企業家共襄盛會,聆聽箴言。

  法藏法師透過佛法深層次的思維,從企業經營與生命意義、企業成功與否的真正標準、優質企業文化的建立等三個面向,深人剖析企業的本質與實踐,並引導大眾運用企業化組織的力量,實踐造福社會的目標,從而圓滿生命終極之關懷。在論壇圓滿落幕時,法藏法師用佛法的智慧引領企業家們體察內心,安寧本我,瞭解企業經營與生命的意義,建立優質的企業文化,更引發了學員的極大共鳴。

  法藏法師返台之後,將這些精闢豐富的論壇內容加以彙整,並出版《以佛法談企業的本質與實踐》一書,由僧伽林文化事業出版社出版,在內部廣加傳佈。時隔六年有餘,舊作再重新修訂、編輯、設計,出版《佛法與社會企業》一書,仍維持原論壇的精華文本以及法師一貫的精神旨趣,只就當時的行文偏重「口語化」修飾為「閱讀體」,部分內容經查證後略加勘正,並正式對外發行,希望更廣為流通而能普及化,同時將以電子書形式出版,期能無遠弗屆以傳播善法善行。

  哲學家西塞羅曾經說過:「追求財富的增長,不是為了滿足一己的貪欲,而是為了要得到一種行善的工具。」只有將財富當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財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法藏法師出版《佛法與社會企業》這本書的目的,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出發,因此在第一章「企業家該怎麼樣來引領世界」裡,就開宗明義的楬櫫他心目中的願景:從企業的社會責任出發,建立世界性的和諧共榮;提供具體可操作的佛法理念與方向;超越利益展現生命價值,事業變志業。

  在台灣,提到佛法與企業經營,最為人所熟知的,不是台灣的企業家,而是稻盛和夫,主要是出版稻盛和夫書籍的中文譯本早已「著作等身」,其中,包括由大喜文化在二○一五年出版的《稻盛和夫的商聖之路:用佛陀的智慧把破產企業變成世界五百強》等,對稻盛和夫之於佛法應用在企業經營,都有深刻的描繪。

  稻盛和夫在十二歲那一年差點死於結核病,因為那次瀕死經驗,讓他開始接觸佛法,之後每遇到困境都會以佛陀的智慧來解決問題。六十五歲退休後,他在京都臨濟宗妙心寺派圓福寺出家修行,七十八歲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建日本航空公司的領導者,隔年創造利潤達到十六億美元,寫上歷史新高,在日本被譽為「商聖」。

  稻盛和夫系統化整理修行時的所思所想,寫下《活法》等一系列著作,融會貫通了佛教思想和經營之道,還包含了正確思維、人生哲學、生活態度、社會倫理觀等人格因素,並自我總結的成功方程式:成功等於人格理念×努力×能力。稻盛和夫的成功理念,是將佛道融合於人道和商道,把人格修煉放到企業家的最高位置。

  他說:「命運乃經紗,因果法則乃緯紗,兩者交織而成的布就是人生。」他的一生,始終秉持著因果報應法則的信念,並在實踐中忠實地貫徹,使他對事物的判斷變得很簡單,不僅事業上獲得巨大成功,人生靈魂的修煉也取得了殊勝圓滿。

  稻盛和夫之於佛法的修煉、之於企業經營的成功,在本書第四章「企業經營與企業家」可以得到很好的參照。法藏法師雖然在北京大學的論壇中沒有舉例稻盛和夫為例,但本章第二節「應建立良善的人生價值觀」,深入剖析認知緣起因果努力而隨緣、更修善心召感當來善因緣,說得就是因果報應法則;第三節「認清生命本質與存在意義」中的「願與眾生皆共成佛道」,講的就是人生的終極關懷。

  除了稻盛和夫之外,另一位台灣所熟悉的亞洲首富李嘉誠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在二○一八年自集團董事局主席退下來之後,他自許要善用餘生盡社會公益事業,事實上,他早已宣布捐出個人財產的百分之七十做公益。

  李嘉誠來自佛教家庭,深信三世因果,深信佈施和富貴的內在必然聯系,深知慈悲喜捨的精神和舉止是佛菩薩的特色。他獨資捐贈近新台幣一百億元,在香港新界大埔興建慈山寺,唐朝佛寺的風格極為清雅素淨,高達七十六公尺、約二十五層樓的白觀音聖像,以超過六百噸的錫青銅鑄造,十八公尺高的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及阿彌陀佛,佛頂有金蓮花華蓋,佛像後方壁畫取材自敦煌石窟,再嵌入國學大師饒宗頤手筆的《心經》。

  慈山寺山門橫樑上掛著「入解脫門」匾額,大雄寶殿內的立柱,掛上禪門對聯:「即有之空一法不立,即空之有萬法全彰」,據說是一生征戰商場的李嘉誠最有感受的佛心禪語。這副對聯,是說諸法空相,沒有一法是真的,只是方便運用而已,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一切都是空,這個空是法性本質的空,雖是空但也有妙有的用,妙有中萬法都可以顯現。整體的意思就是法性的體和用的特性。

  李嘉誠年幼喪父、中年之後喪妻,老年之際長子遭到綁架,純就俗世人間的冷暖體會不可謂之不深。因此,除了在寺門題慈山寺外,他在《建築慈山》一書也撰寫後記;他自述,企業家置身隱隱隆隆的風雨,面對全球逆變與生機,在職守與公義間,對佛法所言的苦與無常有體會。他更慨嘆人生短促:「生老病死,壓力糾纏,心魂疲憊。世人誰不追求安定和平之逸,蒼生誰不嚮往有所依止之甘?」

  李嘉誠之於俗世的經歷、之於佛法的體會,在本書第三章「企業經營與生命的意義」可以得到明確的印證,尤其是第二節「生命追求的幾種層次」講到的「生命:追求的是意義」。法藏法師寫道,生命追求的意義,包括仰望生命厚度是追求的動力、以終極關懷完成現世目的兩部分,其中,生命是一次次因果的堆疊以及活出生命價值更種未來因這兩個關鍵元素,不就是李嘉誠:「世人誰不追求安定和平之逸,蒼生誰不嚮往有所依止之甘?」的嚮往寫照。

  稻盛和夫及李嘉誠是典型的「佛商」,或說是「佛商」的典範。依《百度百科》的解釋,佛商是以佛學理念為指導、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的企業家,可以表示為:佛商等於佛+商,也就是信佛的企業家。佛商與普通商人的本質區別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有慈悲心──能承擔企業責任,慈悲濟世,熱衷社會公益事業;二是發菩提心──誠信、善良、仁愛、智慧;三是有修行心──行動、持久、無我。

  《佛法與社會企業》這本書的一大部分,就是講「佛商」的內在涵養與外在作為,但法藏法師不單講企業的社會責任, 還透過東西方商業思維與運作的今昔對比與演變,剖析了資本主義之弊與匡正之道,更進一步以「護生善緣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詳見第六章「優質企業文化的建立」),說明何謂社會企業、完全社會企業。

  按照法藏法師的創見,完全社會企業有三個重要指標,包括實業慈善正義三位一體、依於性善與自覺為信仰,以及以人類身心安頓為目標。而他發起、創設「護生善緣股份有限公司」,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完全社會企業的理念和理想。

  藏傳佛教格魯派僧侶麥可‧羅區格西所著的《當和尚遇到鑽石》,在許多篤信佛教的商界人士中流傳一時。在這本書中,這位藏傳佛教僧侶極力在商業領域推展自我抽離和自他互換的佛教修行。他認為,從事商業的佛教徒,應該要在賺取金錢時,能夠確信自己也改變了世界,讓世界有了些許差別,認真將商業活動本身看作佈施的道場,認真關注所佈施的每一分錢播種出了是好或壞的銘印。

  法藏法師出版《佛法與社會企業》一書,立論宏偉,次第分明,重新發行,廣傳大眾,無非是希望讓更多從事商業的佛教徒能夠有所遵循,讓更多從事商業的非佛教徒能夠有所參考,發揮善的力量,讓事業變志業,建立世界性的和諧共榮。

  回頭去看稻盛和夫一九八三年創辦的「盛和塾」,義務向企業經營者傳授自己的經營哲學和管理理念,二十八年來,企業家塾生約六千多人。稻盛和夫用一生踐行「如法獲財」、「自利利人」的佛教智慧,並帶動了大批日本佛商企業。

  《易經》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法藏法師創設「護生善緣股份有限公司」,澤被眾生,志向遠大,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兌現,如若時機尚未成熟,深信在此過程中也可像稻盛和夫一樣,引領華人佛商企業的興起。

  (本文作者為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營運長、有故事執行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0666946
  • 叢書系列:生活佛法
  • 規格:平裝 / 358頁 / 14.8 x 21 x 1.7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企業家該怎麼樣來引領世界?

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要從人的基本內涵說起,再擴及事業。我們做為地球上的一份子,透過自己所在的地方向外望去,看到的,不只是我是某個地方的人,而是要看到整個世界。

從企業的社會責任出發,建立世界性的和諧共榮

提到企業社會責任,第一層想到的是有責任的企業家, 但除了責任之外,還有什麼可以作為我們人生更遠大、更深刻、更廣博的基礎呢?那就是信仰。

要怎麼選擇信仰?錯誤的信仰,給你錯誤的力量,也給你錯誤的方向,更糟糕的是,還給你錯誤的熱情。因此, 在談事業之前,先來看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生很多大事件,常常是由於錯誤的信仰所導致的。這就引出了一個大問題,信仰該怎麼選擇?用什麼標準來選擇? 答案是:我們內在最根本的覺性──放諸四海皆準的覺性。

綜觀人類的發展史,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和世界共處,才能夠創造最大的和諧?企業家──社會上具有真正實踐力與經濟力的這群人,最適合來思考這個問題。

以現在的中國大陸為例,迎來的是人類前所未有的最大經濟體。就企業而言,叫作市場,即擁有無限的機會與希望,從佛教的角度來說,則擁有無限的責任和願景。因為在這麼大的經濟體,如果掌握了放諸四海皆準的「根本的覺性」,那麼中國的崛起,將會是世界最大的幸運。

再從歷史、信仰、人生往外看,探討企業家該怎麼樣來引領世界?我的想法是:以佛法為基底、以創新的文化底蘊為因緣、以創造和諧的未來為願景。

提供具體可操作的佛法理念與方向

這本書希望帶給企業家具有生命深度且具體可操作的佛法饒益,而不只是天馬行空的概念。因為佛法中的智慧, 亙古彌新、歷久不衰,是適合當今人類心靈的一門「覺悟之法」。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