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重新認識母親,療癒母愛缺失帶來的無形創傷!

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重新認識母親,療癒母愛缺失帶來的無形創傷!

The Emotionally Absent Mother

  • 定價:399
  • 優惠價:79315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沒有人不需要母愛,
但如果媽媽給不了愛呢?
獻給在這段關係裡受挫的媽媽和孩子……
 
★研究童年情感忽視和母愛創傷30餘年★
★幫助成千上萬名個案療癒各種母愛缺失的隱藏創傷★
 
  【本書適合】
  *因母親疏忽或虐待而受創的孩子(無論年幼或成年)
  *常在人際關係中苦苦掙扎或懷疑自我價值的人
  *每一個為人母者或未來媽媽
  *發揮母親功能的養父母、祖父母、父親、師長、伴侶……等等
  *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士
  *能為此提供支援的親友、社福團體、國家決策者
 
  媽媽,妳在哪兒?妳不愛我嗎?
  ……是我害的嗎?
  你小時候,媽媽總是在忙別的事、感覺很冷漠,甚至是出口傷人嗎?
  你是否曾在人際關係中苦苦掙扎或經常懷疑自我價值?
  你渴望與某人親近或建立親密感,但又對它感到陌生、不安或恐懼?
  你看見溫馨的母子互動就會鼻酸、泛淚,或是不屑、批判這樣的互動?
  你和母親在一起時會出現情感麻木或出神狀態,很難專注於當下?
  你說你和母親關係很好,但若要你回想與母親的美好回憶,卻找不到這樣的畫面?
  你不想要和另一半生孩子,因為你認為自己不適合當父母,很害怕自己會錯待孩子?
 
  母親是我們與世界接觸的第一座橋樑,母親的影響力無與倫比。當母親因為各種原因而沒能為我們付出關愛和支持,長期下來,我們與母親的關係就有可能出問題,這會在我們內心留下空洞,影響我們的生命發展。
 
  如果我們的母親在情感上缺席,我們通常無法確切指出自己的生命裡到底缺少了什麼,才導致我們在人際上的困境、不正確地理解世界和自我價值低落;相較之下,被母親情感虐待的孩子雖然知道自己遭受虐待,卻會刻意忽略或否認虐待的長期有害影響。
 
  為媽媽提供撫育孩子應關注的焦點,
  讓受創的孩子探索自己並展開療癒!
 
  心理治療師潔絲敏‧李‧科里曾幫助成千上萬名個案療癒各種母愛缺失的隱藏創傷。她懷抱著對母親與孩子的關懷,引導我們認識母親的功能,以及當母親對此無能為力時,會對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還有最重要的,我們如何為自己的療癒負起責任,讓母親留下的印記不再是綑綁,而是突破的力量:
 
  *夠好的母親能傳遞給孩子的10大必需訊息是什麼?
  *從10大好母親原型理解母親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母親心不在焉或傷害孩子的可能原因,以及她為何無法付出關愛。
  *童年遭受情感忽視與虐待的長期影響。
  *如何找到內在小孩,並藉由反思和練習填補「母愛缺口」。
  *如何理解母親,我們認識的母親是自己眼中的母親,但我們得將母親視為一個完整的人……
  *當你有能力時,如何決定對你與母親來說較好的關係,相敬如賓?斷絕往來?重建愛的互動?
  *如何為自己(和你的孩子)開創更幸福的未來……
  
  創傷可能不會消失,
  但你不會再為那些傷痕草木皆兵,
  你不能回到童年重活一次,
  但你可以擁有當初你應當擁有的東西!
 
具名推薦
 
  小熊媽張美蘭,親職、繪本作家
  陳安儀,親職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好評推薦
 
  「好母親」這個詞聽起來總是令人感到沉重,然而,天下沒有完美的母親,她們當然可能犯錯,重點在於理解「母親」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何其重要的關鍵角色,如此我們才有可能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當我們的生命中,未曾遭遇好母親,我們的人生將會遭遇何等的風雨?是否「愛」會因此而缺席?對母愛的期待與盼望,很是自然,但願我們都能透過閱讀展開新的人生。──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母親往往是我們一生中最致命的議題,許多未解的、難以改變的行為模式,最終常追溯到我們與母親的關係。本書像是索引,給予一個清楚明確的架構,簡明陳述母親的各個影響層面,包含母親角色的功能、角色失能時會造成的影響、為何失能、我們可以如何自救,讓讀者能快速理解脈絡、建立概念。覺得自己不對勁,卻又不曉得是哪裡出了問題的人,相信看了這本書,會比較有機會找到線索。──巴小波,情緒教育者、「巴小波」臉書粉專版主
 
  你是一個「愛的奶水」匱乏的人嗎?從小爹不疼、娘不愛,怎麼辦呢?認了!把小時候沒有被父母愛夠的自己認回來,這是療癒自己的第一步。切記,母親不愛你,這不是你的錯,或許她本身也是個缺愛的人,而一個人無法給別人她身上沒有的東西,不是嗎?請不要自憐自艾、繼續當一個受害者,為今之計,你該做的事就是「好好把自己愛回來」。具體做法是:1.認回自己童年的創傷。2.學習自己當自己的好父母。3.好好閱讀這本書,或許它會帶給你意外的療癒靈感。──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不再自責,允許自己憤怒及釋放,換上充滿愛的內在濾鏡;開創更幸福的未來,才能真正地從過往的親緣傷痛中走出來,而這也是你給自己最好的交代。──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本書作者用相當有系統的方式,以依附理論陳述母親對孩子的重要性,並釐清刻意遺棄與虐待,以及無心忽略兩者之間具有哪些差異,甚至可能有什麼因素,使得母親對於愛護孩子感到無能為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提醒我們已經長大了,無論過去發生什麼事情,都應為此刻的療癒負起責任,如作者所言,這本書不是為了追究母親失責而寫,而是為了支持我們的療癒而寫。如果你正受苦於得不到母親關愛的遺憾,或許翻開這本書,你能獲得許多支持與陪伴。──張義平(幽樹),諮商心理師與對話式催眠創始人,「幽樹的療癒客棧」粉專版主
 
  身為諮商心理師,我陪伴許多人療癒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創傷或影響。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的內在彷彿也跟著一起被療癒。由於世代的遷移,有許多適合當時世代的價值觀、想法、行為如今或許已經不一定適用於現在的世代──人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認清父母也有其限制,是第一步療癒的開始。當我們有機會看懂來自原生家庭脈絡的影響,就有機會重新揀選什麼東西適合自己,而不再被不合時宜的東西給牽絆住。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如何自我療癒的部分:我們可以感到憤怒,這些憤怒也需要充分被表達出來,憤怒所牽引出來的,是關於我們個人的界線。當我們知道自己的界線在哪裡,才有機會與父母分化,尊重他們世代帶給他們的東西,也尊重自己想要的!──許庭韶,諮商心理師、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所長、美國NLPU高級導師
 
  身為專注母女議題的心理師,我看過不少以相關議題的書,作者們從自己的專業各自用不同的描述方式來討論母女關係,《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是一本將理論跟案例統整得很好的書,後來我回頭看作者潔絲敏‧李‧科里的介紹,原來她不只是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在大學開課的老師,如果有一門以母女關係為題的課,那麼這本書必然是入門的教科書。──黃惠萱,臨床心理師、作家
 
  此書探討面向相當完整,不僅幫助讀者更加理解媽媽所扮演之角色,以及她們失職的可能原因,同時也為每一位缺乏母愛的人找到了自我療癒之法。作者論述之細膩、精準,著實令人激賞!──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國際好評
 
  帶著同理和通透的心,潔絲敏‧李‧科里為我們描述母愛缺失的影響,以及如何克服這些影響。這本書對想要為孩子創造充滿關愛的環境的新手媽媽,終於想要填補心中缺口的成年子女,以及對理解和療癒母親創傷有興趣的臨床工作者來說,都極具意義。──艾芙琳‧巴索夫,心理治療師,著有《母女之間》
 
  對於需求沒有在母親的照顧中得到滿足的人來說,本書將使你茅塞頓開。作者以細膩而可靠的方式,富有同情心地闡述發展原則,藉以提升我們對母愛缺失的理解。──康妮‧道森,《再長大一次》共同作者
 
  潔絲敏‧李‧科里細述童年依附需求的重要性,以及當情感缺席的母親無法滿足這些需求時,會造成哪些心理創傷。她為有創傷的成年人列舉明確的步驟,幫助他們找到內在力量,療癒依附創傷。我誠心推薦這本書給因為母親在情感上缺席而留下創傷的人,這本書能幫助你們理解和療癒創傷。──雪莉‧珍恩‧施密特,合格心理治療師,著有《滿足發展需求的策略》
 
  潔絲敏‧李‧科里透過慈悲和堅定的聲音引導讀者了解,沒有從母親身上得到足夠情感支援的孩子,成年後將面對重重的險阻。作者有豐富的個人經驗與心理治療的臨床經驗,為讀者提供真知灼見與實用做法,幫助他們克服痛苦的童年所造成的各種挑戰,邁向幸福快樂的成年人生。──凱薩琳‧布萊克,心理治療師,著有《成為母親不需要地圖》
 
  《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將神經科學與臨床經驗巧妙融合,深入淺出,發人深省。潔絲敏‧李‧科里為母親的重要性提供了深具說服力又溫暖人心的分析,這本作品的意義不亞於愛麗絲‧米勒的《幸福童年的祕密》。本書內容通俗易懂又實用,對計畫成為父母的人、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士,還有曾因父母的疏忽而留下創傷的成年人來說,非讀不可。──凱特‧克羅利,職能治療博士、職能治療師、南加州大學兼任教師、嬰幼兒心理健康專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潔絲敏.李.科里(Jasmin Lee Cori)


  合格心理治療師,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波爾德(Boulder)執業,擅長治療經歷過童年情感忽視與虐待的成年人。身為經驗豐富的老師,科里在多所大學與專門學校開設十幾門心理課程,包括訓練治療師的諮詢技巧。她過去亦曾服務於公共服務局。

  科里的其他著作包括《創傷療癒》、《沉思之道》、《轉變人生的塔羅牌》(與葳洛‧亞里尼亞合著)、《真實本質的魔法》,以及一本神祕學詩集。她的文章散見於平面出版品和線上媒體,以及她的個人部落格:jasmincori.com。
 
 

目錄

好評推薦
具名推薦
國際好評
媽媽,你在哪兒?
第二版前言
 
Part 1 我們需要母親
【01】身為母親──擁有什麼特質才算好母親?
生命之樹
媽媽是我們的原料
誰能成為母親?
夠好的母親
好母親傳達了什麼訊息?
少了「好母親訊息」會怎麼樣?
欠缺母愛意味著什麼?
 
【02】好母親原型──認識好母親的多重樣貌
母親是源頭
母親是依附之地
母親是第一線救難人員
母親是調節器
母親是養育者
母親是鏡子
母親是啦啦隊
母親是人生導師
母親是保護者
母親是基地
 
【03】依附是最初的基石──母嬰關係和聯結影響孩子的未來
依附的形成與安全型依附
依附為什麼重要?
如何確認你是否屬於安全型依附?
非安全型依附四大類型
與依附有關的創傷
滿足不了孩子的依附需求是母親的錯嗎?
長大後才建立安全型依附來得及嗎?
找到你的依附對象
辨識你的依附類型
你可能不只有一種依附類型
與母親的關係會影響你往後的人際關係
改變依附模式會很難嗎?
 
【04】造就你的其他基石──好母親的其餘功能
母親如何給你安全感?
快樂的家與快樂的母親
情感破裂後可以再修復的能力
母親和家給你的歸屬感
母親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推手
提供順應本性成長的適當環境
支持「身為孩子」的本來特質
足夠的肢體接觸
愛是媒介,也是訊息
 
Part 2 母愛如何出錯?
【05】媽媽,您不愛我嗎?──是我害的嗎?
缺乏母愛留下的缺口
孩子需要母親的真實陪伴
當母親無法正常展現母愛……
母親為什麼會在情感上缺席?
孩子如何解讀母親在情感上缺席?
當失能的母親是孩子的唯一依靠……
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受更多苦?
互相對峙的親子關係
 
【06】那些欠缺母愛的日子──與失能母親生活的痛苦
那個戴面具的女人是誰?
感受不到被支持的力量
失去生活或人生的引導
媽媽的心裡沒有我
機械媽媽──她好像沒有人類的心
有人照看我嗎?有人在乎我嗎?
媽媽不知道我需要什麼
媽媽拒絕我的求助
明明有媽媽,卻像沒有媽媽
找不到人生的定錨點
沒有母親,就沒有自我
 
【07】當孩子被情感忽視或情感虐待──童年逆境的長期影響
什麼是情感忽視?
情感虐待有何不同?
情感忽視與虐待如何毀掉一個孩子?
童年情感忽視的十五大影響
情感虐待帶來的更多問題
 
【08】母親出了什麼問題?──理解她為何給不了愛
她不知道怎麼做對孩子比較好
她封閉了自己的情感
她從未長大成熟
她沒有能力去付出
她可能有心理疾病
她失去控制憤怒的能力
身心的障礙讓她變得苛薄
她精神失常
她有情緒反覆無常的狀況
她無法理解他人
她不敢面對痛苦的現實
 
Part 3 療癒母親留下的傷
【09】療癒的重要步驟──埋傷、掘傷到療傷
被掩蓋的創傷,及其裂縫
挖掘創傷,正視童年逆境
這不是你的缺陷,而是你缺乏的東西
面對並處理你的感受
寫日記安放感受
「允許憤怒」的療癒力
好好悲傷,直面悲慘的真相
你不必強迫自己放下過去
 
【10】連結好母親能量──彌補童年缺失
允許自己對好母親的渴望
與好母親原型建立連結
善用好母親的「好」
獲得母愛支持的第二次機會
尋求伴侶的支援
「隨身攜帶」好母親
 
【11】呵護你的內在小孩──撫育過去受傷的自己
療癒內在小孩的常見方法
孩子是自我的母親
整合你的內在小孩
對失能的母親放手
成為自己最好的母親
為內在小孩創造安全空間
與內在小孩相處
練習好母親訊息
治癒沒人愛的內在小孩
改變你的「內在濾鏡」
 
【12】你可能需要的心理治療──母職的議題與需求
和好母親功能的相似之處
以依附為導向的治療及其注意事項
如何看治療中的肢體接觸?
治療師成為代理母親──重獲母愛治療
從孤獨到安全型依附
從充滿挫折到心滿意足
把治療師當成「教養媽媽」
給治療師的建議
 
【13】填補缺愛的洞口──其他療癒方式與實用策略
找到特定的「洞」
主動出擊
當你覺得欠缺支持時……
取得支持的十個有效做法
重新培養自信
找到你的力量
保護你珍惜的東西
讓自己被看見
尋找安身之地
認識情緒
接受自己的需求
培養建立親密感的能力
運用正面的肢體接觸
跳脫被剝奪感
留住正面感受
學習自我照顧
安排有益身心的活動
受傷不是你的錯,但你要為療癒負責
 
【14】改寫故事──客觀審視母親的人生
母親的故事
你的故事
親子雙人舞
評估你和母親的最佳關係
該不該原諒母親?
沒有好母親的我,能成為好母親嗎?
不要著急,慢慢來
療癒有結束的時候嗎?
 
附錄
三位母親,三個訊息:引導想像練習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98186
  • 叢書系列:健康smile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搶先試閱1】當母親無法正常展現母愛……
 
我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顫顫巍巍,志得意滿,欣喜若狂
如鳥兒初次發現自己會飛翔
回頭一望,笑容凝結在臉上
我找不到妳
媽媽,妳在哪兒?
 
我第一天上學
坐上嘈雜搖晃的校車
前往全然陌生的地方
孩子擠成一團,大人憂心張望
我面對眼前全新的世界
媽媽,妳在哪兒?
 
我第一次哭著跑回家
承受不了其他孩子的嘲笑
他們的話語仍在腦中迴盪
我需要媽媽的安慰
但是妳一聲不響
 
老照片裡有妳的身影
但是在我的記憶裡,妳缺席了
我不記得慈愛的擁抱或撫慰
不記得屬於我倆的特別時刻
不記得妳的氣味,不記得妳的撫觸
 
我記得妳眼睛的顏色
和妳眼神深處的痛苦
那痛苦常常被隱藏起來
跟其他情感一樣
我無法掀開妳的面具
 
妳看著我,卻沒有看見我
妳的溫度從未觸及這個小女孩的心
媽媽,為什麼我們錯過彼此?
妳在哪兒?
是我害的嗎?
 
寶寶對母親的能量是否在身邊非常敏感。母親是寶寶的世界中心,寶寶與母親的感受強烈同頻。感受不到母親的情感,寶寶會極度難受,寶寶會覺得母親的「心思飄到其他地方,而那是他不想去的地方。在認同母親的過程中,他感受到母親的情感上的麻木不仁漸漸滲入他的內在」。在本質上來說,一位有解離症的母親,她的寶寶通常會跟著她進入解離狀態,甚至會變得跟母親一樣麻木漠然。
 
解離模式可能是銘印自母親的解離狀態,也可能是我們自己對遺棄的反應。
 
一位對這種情況有深刻體悟的成年人,以童年自我的角度說:「媽媽在我身邊時,我會興高采烈;媽媽離開時,我也跟著離開,我失去了和自己的聯繫。」這是可以理解的,少了母親做為定錨點,孩子要專注於當下會比較困難。通常孩子會為了母親的「離開」責怪自己,認為這是因為「照顧我太麻煩」。
 
研究發現,當母親在情感上缺席,寶寶的回應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疏離母親,避免和母親接觸,好讓自己處於比較愉快的狀態。毫無意外地,如果母親幾乎不曾表達情感,她的孩子通常會形成自給自足型的非安全依附──依附一個對自己無心的人實在太過痛苦。
 
至於另一種模式,斯特恩醫生對它的描述則是「費盡心力取悅母親,想把母親拉到身邊:扮演母親的抗憂鬱藥物」,但這不是小寶寶可以輕易做得到的事!

會員評鑑

4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3/06/12
感受不到母愛或是很疏離冷淡的母子關係,看完有些釋懷,畢竟每個人可能都是有缺失的人,自我面對與療癒,終究是最後也最重要的過程,好看。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6/10
過去有時候會覺得受傷部分的我對母親的心情,並不會被社會接納,甚至會比批評,不懂感恩什麼的。這本書除了讓我知道自己哪裡有缺乏,可以試著找方法去補足,也讓我對自己所懷有的情緒,不再那麼抱著罪惡感。
展開
user-img
2.0
|
2023/05/04
封面和書名跟另一本他家出版社的賣座書籍很雷同
明顯「致敬」意味濃厚
不止這本,好像很多本也有類似的狀況
想請問編輯是沒有自己的想法,非得拾人牙慧不可嗎?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心理勵志】2024高寶電子書暢銷書展:人生就是選擇的總和,全展75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