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脫家者:和有毒家人劃清界線,從面對指責、修復創傷到重建自我價值,遇見全新的自己

脫家者:和有毒家人劃清界線,從面對指責、修復創傷到重建自我價值,遇見全新的自己

Adult Survivors of Toxic Family Members: Tools to Maintain Boundaries, Deal with Criticism, and Heal from Shame After Ties Have Been Cut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你有權終止與有毒家人的關係。
你有權離開有損你身心健康的人,從此不再聯繫。
你有權生氣,有權好好照顧自己、滿足自己,而不必選擇寬恕——有時,寬恕是太天真的想法。
你有權以自己選擇的方式,過自己的人生,不必向任何人解釋你的決定。

  斷絕關係不但聽起來可怕,想來就令人心碎。但這將大幅改善有毒家庭受害者的身心健康,是為自己爭取幸福的必經之路──而且,你並不孤單。

  狠下心來與家人切割,難免讓人備感自責愧疚,而接下來,你又要面對什麼樣的社會眼光與指責批判?未來充滿了不確定,你內心不斷質問自己、懷疑自己。此時,你需要的不但是心理專家的指引,更是過來人的理解。

  雪莉.坎貝爾博士既是有超過二十年臨床心理治療經驗的「脫離家庭」專家,也是歷經有毒家庭傷害的過來人,她將帶領同樣受盡創傷的你,一步步學會:
  ●立下界線
  ●面對指責
  ●釋放哀傷
  ●克服自我懷疑
  ●丟掉從小被灌輸的羞恥感
  ●憑著自己的努力邁向療癒
  ●找到自己的價值,以健康的身心迎接充滿愛的嶄新關係

  這是一趟自我療癒的旅程,也是一條情感解放之路。勇敢踏出這一步,你絕對可以用一種健康、理性而負責任的方式,讓自己從有毒家庭關係中解脫,成為更好的自己。

名人推薦

  跨界名人 ,眾聲推薦!

  知名律師|呂秋遠  立法委員|林昶佐  臨床心理師|洪培芸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人氣podcast「閨蜜該該叫」主持人|阿該

各界讚譽

  脫離有毒家人的你,更需要看見你身上的傷和苦痛。在療癒千瘡百孔身心的歷程,這本書會是你的幫助。──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有關「有毒家人」的定義、觀點,竟然與我自身遭遇如此相似,除了感嘆沒能早點讀到這本書,也很慶幸自己在掙扎的過程中,正好也嘗試到書中建議的做法,得以讓自己從痛苦輪迴中有所喘息。──立法委員 林昶佐

  身為聽過、看過無數台灣家庭故事,次數堪稱名列前茅的樹洞,我覺得這本《脫家者》是非常實用的書籍──知名律師 呂秋遠

  不是所有家人都會愛你,但沒關係,離開那些有毒家人反而感受更多愛。──人氣Podcast「閨蜜該該叫」主持人阿該

  釐清何謂有毒家人的虐待,這種傷害如何影響一生,造成無法抹滅的困惑與羞恥感。書中也提供實際可行的療癒步驟,讓受虐的傷痛止於自己。這本書賦予讀者權利,讓有這類創傷的讀者能感受過去從未被獲准去感受或談論的議題。──《心靈雞湯》共同作者 傑克.坎菲爾(Jack Canfield)

  讀到本書前,坊間沒有任何一本自助書能引導我與有毒家庭斷絕關係, 或處理善後、走向療癒。我一步步照著雪莉.坎貝爾的藍圖去做,幾個星期內就緩解了我這輩子的靈魂折磨。本書對承受這類創傷的受害者特別有幫助,對診間碰到這類問題的臨床心理師也助益良多,更牽引我回到分離已久的父親身邊,在他去世前接受我的和解原諒。我曾是個情感上破損不堪的孩子,也是個不斷尋求自我價值的人,現在的我是個傷口仍在的成年人,但我立下了安全界線,也在情感上愈來愈成熟,而且我知道,自己已經夠好了。──作家、TED 主講者、廣播與電影製作人 湯姆.杜塔(Tom Dutta)

  有時候,最健康的做法是與有毒之人立下界線,即使家人也不例外。書中觸及大量與有毒家人相關的資訊,每位讀者都能從中得到受用無窮的知識,學會在心理上與情感上跟有毒家人保持距離,為失去家人關係釋放哀傷,並堅守健康的界線。坎貝爾讓我們學到,要療癒不被理解的創傷,不是想辦法獲得理解,而是要有勇氣獨自面對一切困境。──《滋養你的身體與心靈》(Nourishing Your Body and Soul)作者 茱莉.海夫納(Julie Hefner)

  坎貝爾的文字以同情與憐憫,溫柔包圍讀者,為想要擺脫有毒關係、獲得真正療癒的人提供明確指引。她把自己經歷中脆弱的一面公諸於世,不僅給讀者指引,也向讀者驗證,擺脫困擾我們的有毒家人,過平靜充實的生活,是有可能做到的,我高度推薦這本書給渴望在人生中獲得真自由的人。──Crown & Compass Life Coaching公司教練 茱莉.羅昆(Julie Lokun)

  幾年前採訪雪莉.坎貝爾,我曾無知地問她:「選擇把家人排除在你生活以外, 很不容易吧?」她馬上回道:「那不是選擇,而是為了活下來不得不做的事。」我當下恍然大悟。坎貝爾透過她的專業與個人累積的知識,為那些同受有毒家庭之苦的人,提供一條實際可行的出路,從療癒、生存到最終茁壯。本書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權設定救命界線來擺脫控制。我非常推薦坎貝爾的這本新書。──心理治療師、作家、電視名人 羅比.路德維希(Robi Ludwig)

  坎貝爾又一經典之作,必能引起每一位亟欲擺脫有毒關係、尋求支持與出路的讀者共鳴。她的書也是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必定要參考的指南,這方面的創傷資訊嚴重不足,經常被誤解。──Mentally Fit組織創辦人 丹.皮爾斯(Dan Pierce)

  與有毒家人斷絕關係必讀之書,探討了克服童年羞恥感所亟需的所有元素,引導讀者一步步走過情感復原的各個階段,每一章都對成年後脫離有毒家庭的人最常面臨的掙扎,提出精闢入裡的見解。——《像個老闆一樣搞失聯》(How to Do No Contact Like a Boss!)作者 金.賽伊德(Kim Saeed)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雪莉.坎貝爾(Sherrie Campbell)


  心理學博士,美國知名臨床心理師,在加州執業超過二十年。致力於幫助病患和讀者與身邊的有毒親人切割,是全美公認的「脫離家庭」專家,也是鼓舞人心的演講者,曾主持電台節目《雪莉博士秀》(Dr. Sherrie Show),並經常受邀上各種節目擔任主講來賓,文章散見《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等網路媒體。

  坎貝爾深耕社群媒體,影響深遠。她的臉書粉專有近15萬人追蹤,因為在臉書上散播愛與支持,免費提供專業意見與鼓勵,在洛杉磯獲頒「反思獎」(Relection Award)。

譯者簡介

童貴珊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職雜誌社資深撰述,目前專職翻譯,譯有:《當下說不的力量》、《大腦依戀障礙》、《他,會是恐怖情人嗎?:我的親密關係診斷書》、《建立自尊的40堂課:為何你不敢自在做自己》等。
 

目錄

推薦序1 一個人的過年,可以很寧靜自由 林昶佐
推薦序2 勇敢選擇自己的道路 呂秋遠
推薦序3 照亮通往情感解放的路 溫蒂.貝哈利
自序 你有權這麼做

第一部 坦然接受自己的決定
第1章 切割,是為了保護自己
第2章 心,為什麼還會痛?
第3章 界線,是好的開始
第4章 哀傷之必要
第5章 疏遠家人後的社交空洞

第二部 現在,你可以自我療癒了
第6章 自我價值低落的核心創傷
第7章 有毒的羞恥感由何而來?
第8章 丟掉有毒的羞恥感
第9章 情感上的孤獨與疏離感
第10章 從心碎的感覺中走出来
第11章 懂得同理,也要愛自己
第12章 通往最深刻、最恆久的情感連結

第三部 面對切割後的傷害,你需要方法
第13章 家人陰魂不散,挾怨報復
第14章 二度傷害:禮物與卡片、經濟虐待、疾病與死亡
第15章 利用人脈、節日、社群媒體、重要場合的騷擾
第16章 保護與無毒家人的關係

結語 自立自強真解脫
謝辭
參考資料



 
 

推薦序1

一個人的過年,可以很寧靜自由
林昶佐(閃靈樂團主唱、立法委員)


  每逢農曆年到來,許多人都在討論回家、要到哪走春,整個社會瀰漫團圓的歡樂氣氛。但每到這個時節,我的心情都十分複雜。

  過去,每到這個時候,我就陷入極度恐慌和焦慮,因為與父親的團圓飯總是夢魘。每次坐下來,聊沒幾句,他就開始斥責孩子不願意付出、「讓這個家不成家」;更合理化他當年的家暴行徑,推卸施暴者的責任。飯桌上我失去言語能力,只剩下他喋喋不休,彷彿回到當年的恐怖家庭,我又是那個被打到皮綻肉開也不喊痛的人。

  雖然我也會想知道父親的近況,像一般親子一樣互動、問候,但這款「團圓」,我實在無法承受。於是,從某年開始,我完全停止跟他聯絡,持續了至少三年,直到人生有了些轉變,才逐步和解。如今回想,仍然毛骨悚然,不堪回首。

  我了解曾遭受過家暴的人在決定要不要回家時,內心的掙扎與拉扯。儘管偶爾也覺得想念家人,但要回到受害的場景、與施暴者同桌吃飯,真的是身心折磨。因此,我想跟所有曾遭受過家暴,還必須回家過年的朋友們說聲「加油」。

  我相信很多人在年節當下,都十分猶豫要不要回去原生家庭,曾經,我也是受困這種迷惘中的其中一人。我希望大家都能優先照顧自己,無論你的決定如何,就算不回家,也請不要自責、不要被情勒,因為這從來都不是你的錯。

  讀到這本《脫家者》時,為之一驚,書中有關「有毒家人」的定義、觀點,竟然與我自身遭遇如此相似,除了感嘆沒能早點讀到這本書,也很慶幸自己在掙扎的過程中,正好也嘗試到書中建議的做法,得以讓自己從痛苦輪迴中有所喘息。

  一個人的過年,可以聽音樂、追追劇、好好休息,或是問候好久不見的好友,趁年節好好感受寧靜與自由。推薦這本書給所有還在掙扎的朋友,讀這本書時,將因為被理解而療癒,並透過書中的引導採取行動,一步步遠離不良關係、一步步踏向更健康的生活。

推薦序2

勇敢選擇自己的道路
呂秋遠(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負責人)


  身為聽過、看過無數台灣家庭故事,次數堪稱名列前茅的樹洞,我覺得這本《脫家者:和有毒家人劃清界線,從面對指責、修復創傷到重建自我價值,遇見全新的自己》是非常實用的書籍。作者是一名美國的知名心理治療師,也是從小在有毒家庭關係中長大的過來人,這本書希望能幫助有毒家庭受害者勇敢走出來,並提供斷絕關係後面對各種問題的因應之道,還有自我療癒的指引。

  這本書循序漸進,從發現問題開始,讓讀者可以比對自身的狀況,去理解所謂「有毒關係」的概念,並且提醒讀者,可以如何「決斷」的處理親屬間的有毒關係,如何哀悼、淡出這段關係。如果你是身陷有毒家庭關係的讀者,應該能從中獲得相當的助益。

  然而,其實對於台灣讀者而言,困難的問題也是在這裡。因為對有毒關係「斷捨離」,囿於台灣的傳統文化,會有相當的複雜度。過去的觀念,總是會鼓勵「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想法,因此這本書在閱讀時,要身體力行,得要有很大的決心,以及相當的醞釀,並不是看完以後就立刻有脫胎換骨的可能。況且,長期被有毒關係荼毒的人,往往在「設立界線」上有相當困難,甚至會想要討好加害人,因此在落實斷捨離的想法上,就必須要有更多的勇氣。

  在法律層次上,我國民法非常重視血緣關係。就以繼承來說,要剝奪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相當困難,最常用的大概就是「重大侮辱及虐待」,而且必須要在遺囑中,以法定方式表達,才能剝奪繼承權,否則都還是會有特留分。這種規定,對於長久以來與父母、兄弟姊妹疏離,甚至厭惡這些人的被繼承人來說,情何以堪?如果從不聯絡,何來重大侮辱?

  好在這些規定,在這些年來有轉變的跡象,例如「意定監護」制度,就是一種全新的法律設計,如果不願意讓至親擔任監護人,至少可以在意識清楚時,先指定自己信任的非親人,透過公證方式,在自己昏迷不醒時,能擔任自己的監護人。未來民法的設計,或許會朝向更開放的角度去思考,這是值得期待的。

  「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希望所有的讀者,都能從這本書得到啟發,勇敢的選擇自己的道路。慢慢來,也沒關係,只要開始做就好,至少,你已經在路上了。

推薦序3

溫蒂.貝哈利(Wendy T. Behary,美國新澤西州認知治療中心創辦人)


  心理治療會碰到的最棘手問題,往往來自個案在面對傷人伴侶、父母或家人的「有毒」影響時,心中無法抹滅的痛苦經歷。這種折磨人的情緒有可能極為強烈,以致案主情緒失調,具體感受包括絕望、憂鬱、焦慮或止不住擔心。在本能的生存機制之下,案主有時會陷入調適不良的模式,開始自我懷疑與自我犧牲:放棄需求、壓抑快樂、棄守原本堅定的自我主張、削弱自信,消除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身為研究自戀心理的專家,我經常遇到被伴侶與家人傷害的案主,他們受到的待遇包括:背叛、虐待、忽略、奴役、煤氣燈操縱(gaslighting)、控制與鄙視。生活在個人底線不斷遭到侵犯的有毒家庭裡,人類的生存機制會啟動各種反應,例如不惜代價的愚忠愚孝、順從不切實際的期望與負擔、自我傷害、自我奴役、強大的憤怒,或極度壓抑情感。這些調適不良的模式,在童年的人格養成階段早期就已形成——因為情感需求沒有被滿足,不良經驗又形塑了孩子對自我的概念——日後也成為面對親密家人的持續威脅時,終其一生的自動反應機制。

  因此,看到我的同事雪莉.坎貝爾博士寫出這本意義不凡的書,我深感欣慰。在《脫家者》這本書中,她以清晰的語言、擲地有聲的論述、深思熟慮的比喻,展現了來自親身經歷與專業的智慧,從中我們窺見她經歷過的個人淬鍊,有奮力掙扎,也有堅定的力量。雪莉也分享她大膽精要的策略,讓有毒家庭受害者可以健康地適應,並重新調整因長期被迫接受有害的人生劇本,而根深柢固的偏差觀念與扭曲的思維模式。

  雪莉提醒我們,家庭都是不完美的,而令人痛苦的家庭問題,往往在實際互動發生很久以後,仍然糾纏著我們。她讓我們看到,儘管人際互動總免不了衝突與分歧,但難以持久的有毒關係和一般可協調的衝突絕不相同,我們應加以明辨,如果是有毒關係,為了身心健康與個人幸福,一定要明確劃定界線。

  本書幫助讀者掌握設定底線的訣竅:重新評估、規劃和有毒家人的互動頻率與親近程度。雪莉精闢地提出許多人隱忍了一輩子的重要問題,以及難以啟齒的痛苦祕密,等於是在邀請讀者打開一扇門,進入一個哀痛可以被撫慰、被小心包紮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你不必老是「去失物招領處把心找回來」,或許最終還可以把「創作人生故事的筆」,握在自己手上。

  雪莉有多年的臨床實務經驗,既是專家、顧問、心理師,也是好幾本書的作者。本書是非常難得的指引,不但能讓有類似經歷的讀者深有共鳴,也提供了有效的療傷策略,讓那些持續在記憶裡迴盪、持久而深刻的情感創傷獲得療癒。這些策略可以把毁滅性的人生模式,轉化為長長久久的健康人生。

  我信心滿滿的向讀者推薦這本書,無論你正面臨有毒家庭關係永無止境的考驗,還是已經切割,正在收拾善後,這本書都是無比珍貴的資源。《脫家者》將照亮通往情感解放的路,重新喚醒我們的自主能力,讓我們終於能大大鬆一口氣。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673087
  • 叢書系列:心時代
  • 規格:平裝 / 14.8 x 21 x 2.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歡迎光臨心理相談所

 

內容連載

你有權這麼做
 
當一個人決定和家人斷絕關係,那是一種牽動身、心、靈的舉動,因為要立下「不聯繫」或任何類似的界線,需要的是無比的勇氣,在未知的情況下仍要相信,切割會更好。所謂「不聯繫」,是禁止自己與另一個人或一群人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互動,包括身體上、口頭上或任何書面形式。
 
要做出這樣的決定,你必須相信,脫離家庭自己過活,不但可以過得不錯,甚至會比不錯還要更好。這裡所謂的「不錯」,或許和你原來的期望與想像有些出入, 但我向你保證,脫離家庭後,你絕對還是有可能享有健康、快樂的人生。
 
我會在本書中教你如何立下與持守各種不聯繫的界線,這將能建立起你在情感上和精神上一直欠缺的安全感,讓你從家庭的壓力中解脫,感受到長久以來渴望的如釋重負感。這些界線也是強大的防護盔甲,幫助你抵禦傷害你的人,有了這些界線,你大可安心過自己的生活,擺脫「有毒」家庭關係永無止境的凌虐、監視、裝腔作勢和操縱戲碼。
 
然而,根據我的個人經驗,與家人斷絕關係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面向。一方面是徹底的解放,並且感到自豪,終於有勇氣做自己、捍衛自己被愛的權利;但另一方面,在獨自前行的路上,內心深處難免湧現自我懷疑和羞愧的暗流,擔心自己是否犯了什麼滔天大罪。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那畢竟是我們的家庭。誰不需要、不想要有個充滿愛的家?這是所有人一致的渴望。
 
遺憾的是,心理施虐的家人之所以能得逞,代表這個家庭不接受自身以外的其他形式,有毒家庭只接受一種模式,不肯改變,也不接受任何異見、有彈性的想法或個體。如果繼續容忍,無異於默許惡行,也直接違背了我們追求個人身心發展、自由、愛與幸福的權益。
 
有毒家庭的互動模式,主要是走群體迷思(groupthink)路線,由此產生的想法與決定,大大阻礙了個別家人的創造力、自主意識和自我責任感。有毒家庭的模式之所以能奏效,是因為人多勢眾,在你還是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時,家人聯手恫嚇的力量非常大,你從小在這種恐嚇手段下長大,早已經習以為常。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