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語展_EZ加碼
死神放長假

死神放長假

As Intermitências da Morte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馬尼尼為 / 究竟何方神聖可以擊退死神?──讀薩拉馬戈《死神放長假》

    文/馬尼尼為2023年04月20日

    我是薩拉馬戈的書迷,從誤打誤撞買入他的The Tale of the Unknown Island 開始。我馬上被他那喋喋不休沒有句號一長串一長串能言善道的口吻吸引,對話完全不用引號及分段。英文版薄薄小小一本,我沒詳細看完,已經覺得開了眼界—— 故事大意是一個男人向國王要一條船,要去一個無人知 more
 

內容簡介

  天機不可預測。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喬賽‧薩拉馬戈最膾炙人口代表作
  首次繁體中文版。

  如果再也沒人死亡,世界會發生什麼事?

  新年第一天,故事開頭,沒有人死。自從這個國家的「太后」居然沒在跨年夜嚥氣,第二天也沒有人死,更準確地說是從一月一日零時起,全國沒有一例死亡紀錄。人們為此徹夜狂歡,但也有人意識到不尋常,很快地,「不再有死亡」這件事像一把火開始燒向殯葬業、醫院、保險公司,發放年金的政府,甚至動搖教會信仰根基,讓政客和宗教領袖傷透腦筋。電視台收到一封紫色的神祕信件,宣告人類死亡即將回歸,收到死亡通知信的人將有七天時間準備告別人間……

  『親愛的先生,謹通知你和所有有關人士,從今晚午夜開始,人類又將開始死亡。』

  一個任性的死神,對人類進行了一場實驗。

  筆下故事總是從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荒謬事件展開,在《盲目》出版十年後,八十三歲的薩拉馬戈,虛構出一個「人類不死」的寓言──如果人都不死,將會是意想不到的災難。看著想像中的美好長壽演變成令人恐懼的詛咒,宛如一場震撼教育。我們究竟如何想像死亡?死神是什麼樣子?怎麼還會失蹤了?為什麼沒有人立刻領悟,死神的消失不是一件好事,而以為那是人類的至高無上的幸福?

  全書從夢寐以求的不死奇蹟開場,薩拉馬戈自在出入現實與荒誕,既詭異又自然,結果人一旦死不了就跟看不見一樣,百無禁忌,理性盲目,讀來既捧腹大笑又不寒而慄,將人類對死亡的恐懼轉變為對生命的恐懼,依舊不忘深刻審視人類的處境。從求索不死中得到覺醒,更勝不死,一舉從荒謬昇華到崇高。

  「我以書名蘊含的某種思想為出發點去寫一本書,解決我所面臨的問題;換句話說,我每一本書都是希望能解決我與世界、與他人關係中面臨的問題。」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

  死神的實驗是否能讓人類領悟、記取教訓?
  一旦死神再度放假,恐將掀起無止境的循環。

  「不可能的事物、夢想與幻覺的可能性,就是我的小說的主題。」──喬賽‧薩拉馬戈

  「他的作品展現無盡的創造力、無盡的良善、無盡的技巧。」──哈洛‧卜倫

  臺大外文系張淑英教授專文導讀

  「這本書太有趣。」──《紐約時報》

  「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芝加哥論壇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喬賽‧薩拉馬戈(Jose Saramago,1922-2010)


  一九二二年生於葡萄牙,曾經操持多種不同行業維持生計,包括技工、技術設計人員與編輯,從一九八○年起,全力投入創作。他的作品包含了戲劇、詩作、短篇故事、非小說與虛構小說,他的小說已經被翻譯為四十餘種語言。

  一九八八年出版的《修道院紀事》,讓他首度成為英語出版世界的焦點,《費城詢問報》讚美該部小說:「一部虛構而極富原創性的歷史小說,足以媲美馬奎斯顛峰時期作品」。以《詩人里卡多逝世的那一年》一書獲英國《獨立報》「國外小說創作獎」。一九九一年,出版《耶穌基督的福音》,因其大膽言論觸怒宗教世界而遭受葡萄牙官方干預,憤而自我放逐於西班牙,與妻子琵拉爾居住在蘭薩羅特島。一九九五年出版《盲目》,並於同年獲得葡萄牙文學最高獎項「卡蒙斯文學獎」;一九九八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當今全球最知名的葡萄牙作家。另有代表作《所有的名字》、《里斯本圍城史》、《投票記》、《大象的旅程》、《葡萄牙之旅》等著作。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於西班牙蘭薩羅特島辭世,享壽八十七歲。

譯者簡介

呂玉嬋


  專事筆譯,譯有《雙生石》、《偷書賊》、《洪荒年代》、《第十三個故事》等書。
  歡迎來信指教:yuchan.lu@gmail.com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36623
  •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二天,沒有人死。這件事實在是違反了生命定律,攪得人心惴惴不安,這樣的焦慮在這種情形下也無可非議,只消想想,在整整四十卷的世界史中,不曾提到這種現象發生過,就連一個例子也找不到,一整日過去,足足二十四小時的寬裕時間,從白晝到黑夜,從日出到日落,抱病而終的,失足墜亡的,如願自縊的,沒有,一個都沒有。節日裡往往車禍頻傳,總有人漫不經心,無責任感,或是飲酒過度,在路上爭先恐後,看誰頭一個死,但這次居然連一起車禍死亡也沒有。新年前夜過去了,沒有像往常一樣留下一串滅頂之災,就好像齜牙咧嘴的老阿特羅波斯,決定把她的大剪刀擱置一天。不過,血倒是沒少流。

消防員惶惑不安,心煩意亂,強忍著噁心,從面目全非的殘骸拖出血肉模糊的人體,根據碰撞的數學邏輯,他們該是死定了,可是,即使是七損八傷,他們仍舊還有一口氣在,在救護車刺耳的警報聲中送進了醫院。沒有一個死在送醫途中,所有人都將推翻最悲觀的醫療預測,這個可憐人沒救了,不用動手術,動了也只是浪費時間,外科醫師原本是這麼對替他調整口罩的護士說的。

如果意外發生在前一日,這個病人也許是沒得救了,但有一件事很清楚,今天,遇難者不肯死。這裡發生的事情,在全國各地都發生了。直到舊年最後一天的午夜,仍然有人願意死去,老老實實遵守終止生命這個關鍵問題的規則,以不同程度的華麗和莊嚴,紀念這致命的時刻。有一樁例子特別有趣,有趣之處在於主角,主角乃是德高望重的太后。在十二月三十一日二十三點五十九分,沒有人會天真到為這位皇家老夫人的性命賭上一根燒過的火柴棒。希望殆盡,在無情的醫學鐵證面前,醫師束手無策,皇室成員按照位階環立床畔,無奈地等待著這位大家長嚥下最後一口氣,也許還有幾句的遺訓,勸勉親愛的王子王孫修德養心,也許給日後健忘的臣民一句漂亮的妙語。然後,時間彷彿停止,什麼也沒有發生。太后的病情沒有好轉,也沒有惡化,她暫停在那裡,孱弱的身體在生命邊緣徘徊,隨時都有可能翻到另一側,卻又被一根纖細的線綁在這一側,死神,只能是死神,出於某種奇怪的任性,繼續拉著這根細線。我們已經跨入了第二天,在這一天,正如故事開頭所說,沒有人死。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07/12
死亡,是古往今來人類無法逃離的永恆困境,所有生命不管再如何長壽,最終都會走向乾癟、虛弱以至於腐敗。正因為死亡代表著對於在世的割裂,它大多時候都乘載著某種負面形象,陰森恐怖的骷髏頭、代表不祥的黑袍、可以將人攔腰斬斷的鐮刀……人們大多避談死亡,這事畢竟總帶著一些淚水和遺憾,因此,大多數人讀到《死神放長假》(As Intermitências da Morte)的第一句,都會放鬆的長吁一口氣。

  「第二天,沒有人死。」

  作為喬賽‧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逝世前的最後一本寓言體小說,《死神放長假》讀來有種拋下包袱的幽默感,隨興所至、自由漫談,甚至荒謬到有點好笑。故事的開頭很簡單,某天午夜一過,所有應該死去的人都還活著,臥病在床的王后嚥不下最後一口氣,醫院裡躺著數以千計該死未死的患者,車禍、自縊、衰老……全都停在消亡前的那一刻。

  起初,聽起來的確讓人歡欣,人不必再擔心與所愛之人猝然分離,可日子一久,你會發現你也無法擺脫那些所厭棄的:重病患者塞滿了醫院走廊,醫護人力根本無法負擔,只得請求家屬們帶回照顧,反正再怎麼樣也不至於過世;殯葬業者急著跳腳,他們維持了數百年來的工作機會一夕喪失,沒有入葬意味著沒有入帳,只得請求政府立法規範,現在開始,死亡的寵物都要依法規程序下葬,算是勉強緩和這種轉型衝擊。

  當然,薩拉馬戈最喜歡嘲諷的宗教也沒缺席。主教打電話給總理討論這場怪事,他給出的邏輯推演淺顯易懂:沒有死亡,就沒有復活;沒有復活,就沒有教會;沒有教會,上帝要在哪裡佈道?主教的緊張確實有道理,如果上帝都管不了死神,難保不會影響信眾的忠誠,說到底,教會到底可以做什麼?薩拉馬戈的酸人功力已臻至爐火純青,以下節錄兩段:

  「我們不能只是為了說話而說話,我們會計算長遠的後果,事實上,我們的專業,如果你希望我給你一個比喻的話,我們的專業是彈道學。」(頁16)

  「先生,宗教是世俗的事,與天堂無關;我們通常聽到的不是這種說法;我們得有個說詞來招攬顧客;所以你們其實也不相信永生;我們假裝相信。」(頁31)

  薩拉馬戈的文學特色不僅在於獨特對話體裁,也常見這類有趣的諷諭妙語,毋寧說,這是他拆解世界的腦中思路,在各種論述中插枝旁生,光明正大的「偷渡」他之於種種事物的思考和判斷,除了他所設想的種種精彩情境,這些或嘲諷或揶揄的敘述短句,總是令人咀嚼再三。

  故事後段,死神毫無來由的開始重新上班,眾人鬆了一口氣,那些應該死去的生命終於入土為安,人們卻對死亡的新制度感到頗有微詞:鑒於以往的死亡都太過突然,現在即將死去的人會收到一封紫羅蘭色的信箋,告知你一周之後即將死去,換言之,你還有一周的緩衝時間,可以償還積欠已久的債務、向所愛之人告別,或者有勇氣去做一直以來不敢嘗試的挑戰。但大多數人收到的反應都是,迎來更多的狂歡與放縱,畢竟都要死了,過得更快樂一點不好嗎?而一直以來放假的死神也面臨了難題:有一封寫給大提琴家的死亡預告始終被退回,死神感到無比困惑,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人能活過他被規定的歲數。祂只能親自去看看,這個死不了的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閱讀至此,讀者總會感受到小說敘事聲音的存在,像要打破第四面牆那般,敘事者有時會跳過情節和讀者交流,像是描述死神形象時,他並沒有一步到位,斬釘截鐵的定調死神應該是什麼樣貌。在那些迂迴旁進、略顯叨絮的敘事中,感覺他似乎也在和讀者協商,商討死神長久以來在各個文化裡的共通形象是什麼?對於死亡,有沒有一個最精確、或者最傳神的描摹?

  將死神擬人化,似乎不只是一種趣味的形象化,我猜想那更代表著作者對於死亡如何降臨人間的直接感受:那是殘酷決絕、無容置喙的審判,還是另一種溫柔的招呼及懷抱?薩拉馬戈給出了個奇妙的形象,死神竟是個長久以來被官僚體制給控制的女性,祂的工作只是每天寫好信封,響指一彈分送,然後等著下一日的到來,祂不知道甚至不知道規章手冊是誰寫的,只能日復一日的遵守著「汝須殺人」的命令。

  官僚、制式、無趣,或許就是薩拉馬戈對於「死亡」帶點叛逆的評論,不似我們常見的神聖敬畏,「死亡」不過是千萬時空裡都無法避免的劇情公式,所有文明都可刪減到一句話的暴雷劇透,「人活著,然後死去」。過分乏味,像是工作裡每天都要去做的,那些毫無意義的狗屁倒灶。更令人焦躁的是,我們不知道這是哪個高層下的指令,如同死神「被派到這個世界太久了,久到記不得從誰那裡得到必要的指令,執行被託付的任務。」(頁149)這使思路導向某種虛無論調:
死亡的存在到底是因為什麼?世界初始是誰設計了這種強制的汰選機制?它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性嗎?或者,有沒有可能,這種機制有可能被改制或推翻?

  小說結尾給了另一種可能,盡管它有些過份可愛。這位死神實際考察了大提琴家的生活,祂拜訪了大提琴家工作的舞台,也伴隨著他一起回到房間,可以穿梭於無限時空的死神凝於一時一刻,觀察眼前入夢的一人一狗,此刻,死神竟也浮想聯翩,若是沒有死亡,他的日常應該會持續下去,會繼續到公園散步、繼續演奏著動人弦曲,如夜的寧靜與悠長,想著想著,無形的祂坐上了沙發,原先蜷縮著的狗突然睡醒,張腿一跳,於是「死神生平第一次知道腿上有隻狗是什麼感覺。」

  很喜歡這段靜謐書寫,死神自冰冷簡陋、僅有無數代辦事項的密室中逃離,走向另一段充盈著煙火氣息的曲徑,選擇和人一起生活的有限世間。盡管祂知道腿上的溫熱也終將冷卻,屬於人的世界有諸多混亂和殘缺,但祂也相信,在這形而下的世界裡,有歌頌著團結、友誼和愛情的樂聲悠揚,那是藝術,也是生命在死亡臨現之前的晶燦樣態。薩拉馬戈最後將重心轉回人文關懷,或者更精確的說,轉回愛情,死神最終選擇沉眠於大提琴家的懷中。有人說太過俗濫,但最老套的通常也最有效,有足夠重量能被放在「死亡」另一端的,的確就是愛情──這是他對於死亡,一個不那麼正式、卻無比誠懇的回答,

  所以小說的最後一句依舊,但差別是這次沒那麼神祕,我們知道祂為什麼去放假了,或許,還帶著一絲絲祝福。

  「第二天,沒有人死。」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蔡康永暢銷百萬套系列!《蔡康永的情商課》、《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優惠88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GL百合展
  • 人文社科經典展
  • 金典獎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