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炭空: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

炭空: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

  • 定價:520
  • 優惠價:66343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坑裡不是人,出了坑才是人!
那一段黑暗與繁華交織的歲月
如果不回頭去尋覓
我們不會知道自己遺忘了什麼

  曾經有一群人,承受現代人無以想像的勞苦,在地底下搏命只為求生存。

  在濕熱暗黑的狹窄坑道中,埋伏著重重危險,有時生死就在一瞬間被決定,而死亡對他們之中的許多人來說,並不陌生。

  「只要有一個找不到,就用聞的,哪邊最臭,就挖那個磐石,就在裡面!」

  然而,即便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們依然堅忍度日,無分性別,撐持著自己寶貴的家,盼望更好的明天,更幸福的下一代。

  「當年懷孕到快生了還是在篩仔腳輸送帶邊撿石頭,那時肚子很大不能彎腰,工作時要側著身子,越到孕期末越痛苦,一直做到陣痛的那一天。」

  大家都是為了謀求生路來到礦場,在這裡結合成緊密的社群,形成一個產業的文化。異鄉變成了他們歸屬的家園,也成了他們孩子的故鄉。

  「整個礦場就是他們的大遊樂園──無論是在坑木場追逐跑跳、推著空台車攀上爬下、趁大人不在跑到礦場浴室玩水,或嫌浴池太小就到洗煤水塘玩個夠……那是孩子們一方自在的天地。」

  如今,曾經繁盛的礦業已成過往雲煙。那段堅苦卓絕的年代,那一種生活的樣態,跟著煤田一起荒廢。礦工們曾在地底下奮鬥,而他們的生命史現在彷彿也澱積於地底,等待被發掘。

  作者朱健炫為昔日臺灣煤業的風華拍攝了許多珍貴照片。他以這些影像為線索,尋找當年碰巧入鏡的礦區工人與居民,遊走於過去與現在,在因緣際會下串起煤礦歲月的情感與記憶。

  這些受訪者之中有當年的礦工、女礦工、原住民移工、周邊工作者及礦區的孩童,還有礦災受難者的遺屬。他們的回憶讓礦區的歷史甦醒過來,讓我們認識煤業環境下特有的生活與工作文化,也省思時代留下的傷痛與不公。透過時間的距離回望,煤礦文化史更顯珍貴。

專文推薦

  吳念真/導演,作家,礦工子弟
  陳方中/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
  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礦工子女
  王新衡/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系副教授

各界推薦

  王又男/台灣礦業經濟文化促進會理事長
  朱天心/作家
  周朝南/猴硐礦工文史館創辦人
  林曉薇/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翁庭華/資深攝影家
  徐添福/台灣攝影學會名譽理事長
  張偉郎/臺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陳次雄/攝影家
  陳碧岩/攝影家
  陳慶隆/新北攝影學會名譽理事長
  陳識仁/前輔大歷史系主任 
  劉興欽/漫畫家
  鄭怡雯/北科大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蕭道中/輔大歷史系主任
  賴克富/前海山煤礦礦業所副所長
  簡永彬/攝影家
  顏麗華/台北攝影學會副理事長
  龔俊逸/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董事長
  (按姓氏筆畫排列)

  ※本書榮獲國藝會「臺灣書寫專案」補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健炫


  基隆人,臺灣煤礦攝影家。80年代初,赴土城海山煤礦尋找攝影題材,看到黝黑的礦工影像,大受震撼,就此栽進這塊領域幾近十年歲月。在那段黑白攝影生涯,目睹了海山慘絕人寰的礦難,也親見基層礦工血汗搏命的苦活,和他們於關場封坑後困頓流離的慘況。期間亦回北海岸拍攝建基、瑞三及基福等礦場,同時前往平溪煤鄉,流連於菁桐、十分、東勢格一帶,又遠赴尖石的煤區攝影,前後跑過不下一二十處礦場,攝存了一百多捲的黑白礦工底片。

  現任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講師,曾任臺大、政大、北醫、北護等校的攝影講座及攝影社指導老師。作品曾獲台灣影展黑白組金牌、台北市攝影學會會員影展金牌、日本文部省二科會獲選……等多個獎項。著有《礦工謳歌:台灣煤業奮鬥史》。
 
 

目錄

出版緣起
吳念真 推薦序
陳方中 推薦序
戴伯芬 推薦序
王新衡 推薦序
自序
 
第一部分 在坑底,命是土地公的
01 海山礦工的歷劫與重生
02 菁桐礦區的鐵道記憶
03 地上開出的路與地下挖出的路
 
第二部分 默默撐起煤業半邊天
04 穿梭礦區拚搏的女性身影
05 悠晃山間的電車女駕駛
06 尋找生路的阿美家族
 
第三部分 工寮裡的童年歲月
07 礦場原住民的世代故事
08 重回煤鄉尋根的女子
09 文化部落的礦工兒女
 
第四部分 當煤鄉變原鄉
10 海底礦場的傳奇
11 深澳族人的後礦工人生
12 礦災遺孀的命運難題
13 尖石煤業的見證者
 
第五部分 礦區廢墟或文化遺產
14 猴硐有貓還有煤
15 上有天燈下有煤坑的平溪
 
礦場用語說明
參考文獻
網路資料
 
 

推薦序

感動昇華之後
吳念真


  二○一八年朱健炫先生出版了《礦工謳歌》這本攝影集,這是他在一九八○年代之前,那個煤礦依然存在的歲月裡,走過臺灣許多煤鄉,用鏡頭記錄下一個個煤礦礦工動人的影像,和那背後訴說不盡的血汗心聲。

  《礦工謳歌》出版後,給我了很深刻的感受,我曾在FB上寫下:

  裡頭每一張影像對我來說,都是生命的印記,是記憶的召喚,是極深沉的緬懷。

  嚴格說,這是一種用感動去昇華另一種感動的影像創作,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拍攝許多人的生命故事;幀幀都是汗與淚的攪合,幅幅皆為血與靈的重現!

  二○一九年,朱健炫先生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的補助,他再度回到荒廢的礦區進行田調,試圖把《礦工謳歌》攝影集中的人物尋出以作專訪,進行「口述歷史」的志業!其中有搏命於第一線掘進、採煤礦工等生死交戰的茹苦旅路,也有堅韌耐勞女性礦工的辛酸心聲,更有原民礦工自原鄉漂泊至煤鄉的血淚行腳!他們忍受著艱苦的試煉,只為找尋那一絲絲遙遙無期的願景。

  如今計畫完成並集冊出版;書中每篇訪談都是一個個椎心瀝血的故事,值得大家用心去品嘗和省思。

二○二三 孟春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31444
  • 叢書系列:BC 歷史與現場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2.0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二○一九年二月,一通電話開啟塵封記憶。電話那頭的人,名叫陳政治,阿美族名Bi-Lai,三十五年前因緣際會,甫出礦坑的他偶一轉身,儘管面目黧黑,但面對鏡頭展現的爽朗笑靨令人動容,遂將豪邁而粗獷的身影收攝於底片,其影像亦隨之征戰無數攝影比賽,並成為前作《礦工謳歌》封面主角。多年來音信杳然,但透過多人輾轉聯繫,我們終於找到了彼此。

「你還能看到我,這是你的運氣好……」電話那頭傳來感傷卻又豪邁的回答。

「你知道嗎?」他說。「海山出事的那天,我在裡面!」

簡短一句話,令人心頭猛地揪緊。

「那天我們四個兄弟入坑,結果……」電話裡他停頓許久,而後語帶哽咽緩緩吐出:「只出來兩個。」

聞其言,時空瞬間凍結,電話這頭恍若失語,不知如何接話。

「喂?喂?」發現沒人答腔,他疑惑地喚著。

「我在聽。」緊接心存僥倖又不安問道:「是……親兄弟嗎?」

「是啊。」

陣陣寒意突地沿背脊上竄,哆嗦中,不禁愴然!

海山,新「原鄉」

一九八四年六月,土城海山煤礦災變吞噬了七十四條人命,每條人命的背後,代表著一個個家庭的毀碎,而其中半數以上是阿美族人家庭!

礦災在諸多海山人心中留下一道深深的陰影,海山礦人,從最高管理層到最底階的員工,特別是遠離花東家園移居土城、三峽的阿美族罹難者遺屬,每碰觸此話題,更是難抑身心的煎熬和悲戚。縱然已過去三十多年,許多久寡的阿嬤每思念故人,仍無法忍住奪眶淚水,難以自抑!

陳政治的兩位哥哥,也在這次事故中遇難。

二○一九年二月,一個霪雨霏霏的週日,陳政治在桃園大溪「撒烏瓦知部落」的「牧人教會」,娓娓訴說著塵封往事……

一九六○年代,每逢溽夏,土城的海山跟深澳的建基兩座煤礦場總面臨季節性缺工,海山缺工原因是平地人受不了坑底酷熱,都選擇去打零工;而建基逢五至十月,平地礦工都跑船去了,因此礦主李家便遠赴花東原鄉招募人手。在礦工優厚工資的吸引下,當時陳政治的父母遂帶著全家人,跟隨其他族人揮別了台東鹿野瑞和家園,搬到土城住進工寮,開始投入煤業生產的行列。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