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走出生命的迷霧

走出生命的迷霧

走出生命的迷霧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讓向外尋求的心回到當下吧!

因為真正的答案不在別處,就在我們此刻的心行。

我們能夠把握當下,就能把握未來,把握生命的方向,走出生命的迷霧。

在夜深人靜時、在失落徬徨時,或在人生中的某個時刻,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靈魂之問:「我是誰?活著為什麼?」「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

常常,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在世俗和理想之間,在混沌與清醒之間,似乎隔著一層迷霧,讓人悵惘。打開這本書,濟群法師將拂去迷霧,直指生命的本質,告訴你何為真正的幸福;與你談信仰與人生、輪迴與解脫;指引你看到涅槃之美,帶你認識佛教,以及如何用佛法智慧淨化社會人心。

想找到答案嗎?讀這本書吧!試著從源頭解決痛苦,成就解脫自在的人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濟群法師
童真入道,出家四十餘載。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斯里蘭卡佛教與巴利語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

1980年就讀於中國佛學院,隨後於閩南佛學院、戒幢佛學研究所等地任教。從事教育幾十年來,對如何有效修學,有著深入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由此,提出修學五大要素,創建三級課程體系,令無數學人蒙益。

1992年起,面向社會及高校舉辦講座,開中國內地弘法之先,法音流布海內外。同時筆耕不輟,出版「智慧人生、修學引導、以戒為師」等叢書四百多萬字。以純正的佛法知見,剖析社會問題,釐清修學盲點,提出切實的解決之道。

相關著作:《你也可以這樣活著》《心,才是幸福的關鍵》《經營企業與經營人生》《造就美好的自己》《我們誤解了自己》《我們誤解了這個世界——高僧與哲人的對話》

 

目錄

人生五大問題

何為幸福

我是誰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何為命運

活著為什麼

當代宗教信仰問題的思考

信仰與人生

正信、迷信與邪信

信仰與理性、科學

宗教與社會進步

信仰的現象分析

信仰與人生

信仰可以建立道德準則

信仰可以引導精神追求

信仰可以使人心態超然

信仰可以培養慈悲大愛

信仰可以解決生死歸宿

信仰可以找回自己

佛教在宗教中的獨特性

無神而非有神

業力而非神創

自力而非他力

人本而非神本

結語

佛教在當代社會

佛教與其他宗教有何不同

佛教在弘揚中存在的問題

清規戒律在現實僧團的作用

如何解決社會發展帶來的矛盾

宗教是否有能力改善社會人心

教界能為當今社會做些什麼

輪迴與解脫

印度傳統宗教對輪迴和解脫的認識

佛教對輪迴的認識

佛教的解脫思想

悲願無盡的菩薩道修行

五、結語

涅槃之美

從印度文化看涅槃

佛教對涅槃的理解.

涅槃之美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出家,從這裡出發

求學,為人生充電

弘法,使修行落地

心學,給眾生把脈

答疑,為學人解惑

人生佛教在當代的弘揚

人生佛教的思考

人生佛教的提出

人生佛教與原始佛教

人生佛教的思想特徵

人生佛教的弘揚情況

佛教在當代弘揚中的思考

用佛法智慧淨化社會人心

佛教要為這個時代做出應有的貢獻

幸福的產生跟你的需求,跟你的心態有關

如果沒有健全的人格為基礎,使用科學其實是很危險的

佛教自身的問題不只是佛教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的折射

正確的認識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智慧,每個人都具有智慧和潛力

弘揚人生佛教,共建精神家園

發心求正覺,忘己濟群生

對當代佛教的探索與思考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響

佛教彌補中國傳統文化的不足

建設如法寺院,構建人類精神家園

佛法弘揚與「中國夢」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19973
  • 叢書系列:金翅鳥
  • 規格:平裝 / 368頁 / 22 x 17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6歲~99歲
 

內容連載

信仰可以解決生死歸宿
 
國人避諱談「死」,視之為不吉的話題。又或者,總覺得死是別人的事,和自己沒什麼關係。我們在世上忙來忙去,拚命賺錢,拚命做事業,即使有了這輩子花不完的錢還不夠,仿佛可以永遠活下去,永遠賺下去。從來沒想過,死亡必然到來,也必然會帶走這一切。但什麼時候死是不一定的,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明天,甚至可能是下一秒。那些猝死的人,如果想到生命會戛然而止,還會那麼奮不顧身地追求,不為死亡做一點準備嗎?遺憾的是,很多生命就這樣猝不及防地走了,而且愈來愈年輕化。
 
當我們聽到這樣的新聞,看到身邊親戚朋友的死亡,內心會不會有一種恐慌?在西園寺和心理學界聯合舉辦的「佛法與心理治療」論壇上,與會者曾就「死亡焦慮」的主題展開探討。我也代表佛教界作了講座,透過對《心經》的解讀,闡述了佛教的生死觀。不少與會心理學家聽後表示,佛法對死亡問題的解決最為徹底。
 
如果我們從來不思考死亡,也不為死亡做任何準備,一旦死亡來臨,就會痛苦、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在搶救和折磨中無奈離去。這是今天很多人的生命結局,是不是有些悲哀,有些草率?難怪古人把「好死」列為五福之一。
 
怎麼才能無憂無懼地安然離世?就要瞭解死亡的真相、未來的歸宿。我們現在所受的教育,不管唯物論的「人死如燈滅」,還是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都沒有解答這個問題。那麼,死真的是一了百了嗎?真的不需要做任何準備嗎?很多人年輕時還覺得無所謂,但年齡漸長之後,「怎麼死?去哪裡?」的惶惑就會時常浮現心頭。
 
探尋死亡真相,解決死亡問題,不僅是我們今天面對的,也是佛陀當年出家的原因,是佛法修行的重點。佛陀之所以放棄王位而出家,就是看到老、病、死的痛苦。從死亡的角度審視,不論青春、美貌還是財富、地位,都是過眼雲煙,分文不值,所以他決定去追求生命永恆的價值。經過六年苦行,最終在菩提樹下證悟不生不滅的境界。那麼,佛教是怎麼認識死亡的呢?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大耕老師解盤改運實錄!只要改變命盤上幾個條件,便可能迎來全然不同的人生!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