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暢銷新裝版)
4
8人評分我要評價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暢銷新裝版)

  • 定價:499
  • 優惠價:79394
  • 優惠期限:2025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分享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3種個人商業模式 + 升級自己的方法
透過50個問題和答案,開啟財富自由之路

  你上班工作,就是在出售自己的時間!
  如果,有方法可以讓你的價值像「複利魔法」快速成長……
  大多數人,一份時間只出售一次;
  另一種人,同一份時間可以出售很多次;
  最高明的人,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
  你要逐步學會並使用各種個人商業模式,想辦法優化每一種屬於你自己的模式。

  財富自由只是一個里程碑而絕不是終點站,
  你需要一套值得終身學習的價值觀與方法論。
  你要勇敢地活在未來,而不要被困在「永恆的當下」!
  如果你對未來有個正確的預測,而且篤信其為真,
  你提前按照未來正確的結果去行動、選擇、思考,
  最終你將走到結果出現的那一刻!

  這本書不是教你成功學,
  而是如何在成功之後仍然能不斷成長!
  •    你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嗎?
  •    你是否篤信你能變成更好的你?
  •    你認真考慮過自己的商業模式嗎?
  •    你要怎麼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式」?
  •    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究竟是什麼?
  •    究竟是什麼在決定你的命運?
  •    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麼?
  •    求助是一種「正確展示自我價值的藝術」!
  •    究竟是什麼在決定你的價格(估值)?
  •    你以為投資是靠冒險賺錢的嗎?
  •    「早知道」就能賺到更多的錢嗎?
  •    創業者最常見的盲點是什麼?
  •    年輕人是否應該「不那麼看重金錢」?
  •    你升級過自己的作業系統嗎?
  •    你敢當一個「特立獨行而正確」的人嗎?
  ……

  【精彩內容】
  你是否篤信你能變成更好的你?

  你必須對兩件事深信不疑:一、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你一定會變得更好!二、若長期持續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你的未來一定會很偉大!我甚至常常向身邊的人一遍一遍地灌輸「你必須盲目篤信」的觀念──對你「自己的未來會更美好」的篤信要盲目到誰都不能動搖的地步……因為,這件事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會相信!

  究竟甚麼是財富自由之路?
  我們要的自由,其本質不是財富,財富只是工具;我們要的自由,本質上是時間自主權。因此我重新提煉了「個人財富自由」的定義: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財富自由根本不是終點站,那只是一座里程碑,在那之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你更該關注成長,而不是成功!

  立志走向財富自由之路,你要學會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式」:
  所謂「個人商業模式」,就是一個人出售自己時間的方式。在實現財富自由之前,所有的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時間。不管是零售(打工)還是批發(上班),都是「一份時間出售一次」;另一些人,可以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但創業和投資,就是「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你應該優化這幾種模式並熟練地組合運用。

  即使是上班族領死薪水,也要想盡辦法優化:
  你是在「給老闆打工」還是在「給自己打工」?從即刻開始,在給別人打工的同時為自己打工。當你還未創業之前,你能最大程度優化自己的個人商業模式,就是你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兩次:一次是把時間出售給老闆,換取了薪水;另一次是把時間出售給自己,換取了成長。

  你從來都沒有把「注意力」當成自己的財富品項之一
  在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若可以用時間去減少注意力的消耗,那我一定不會去節省那個時間。我的手機永遠設置為靜音,關掉所有的推送通知。在我專注做事的時候不接受任何打擾。等我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可以順手處理那些未讀短信和未接來電。這樣,我的注意力才有更多持續的機會和更多產出的能量。

  人生的複利魔術:只有知識的累積,才能讓你利上滾利!
  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知之者賺,不知之者被賺!」萬幸且公平的是,在智力上、知識上、經驗上,複利效應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存在的──這是多麼令人喜出望外的事實啊!只要是能積累的東西,大都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果沒有資產可繼承,那就持續積累知識吧。

  求助是一種交易,而且是一種隱蔽卻意義巨大的交易:
  貴人之所以願意幫你,是因為他已經看到(儘管並不確定)你的價值。所有的聰明人都會為自己做兩件事:儲備人際價值;聚集到人際價值高的地方──這些是每個人的本能。從這個角度來看,求助根本不是「討好」的藝術,而是「正確展示自我價值」的藝術。所以,你該想想如何把自己變成一個能夠吸引貴人的個體?

  做得正確就會有好結果嗎?你敢「特立獨行而正確」嗎?
  你正確的程度越大,與此同時,不認同你的人越多,你的價值就越大。若你很正確,但與此同時,所有的人都很正確,那你的價值其實可能等於零。所以,若你確定自己是正確的,而你身邊絕大多數的人並不認同你的想法,那你應該高興(而不是痛苦),而且是「越不被認同越應該高興」才對。

  創業者最常見的盲點是什麼?
  創業者最常見一種思路:一、我發現一個需求需要被滿足但尚未被滿足;二、基於以上發現,我自己的這個需求就變得很強烈;三、我問了身邊的人,他們也都說自己有這個需求;四、市場上沒有能夠滿足這個需求的產品;五、如果我能第一個做出滿足這個需求的產品,我就一定很有優勢,很有前景。但你沒想到的是,「我有一個強烈的需求」和「整個世界都有這個強烈的需求」差別甚大!

  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沒辦法賺到很多錢?
  為什麼英文總是學不好,是因為你沒有把使用英文當作「剛需」!同樣的,大多數人賺不到大錢是因為是把「花錢」當作剛需,而不是「賺錢」;很多人都夢想,等我發了財之後我就要□□□□,無疑就洩漏了他們真正的剛需。這世上只有少數人「花錢是為了賺錢(投資)」,大多數人「賺錢只是為了花錢(消費)」!

名人推薦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 首席執行長)
  洪雪珍(暢銷職場作家)
  陳鳳馨(News98《財經起床號》主持人)
  謝劍平(台灣科技大學教授)
  重量級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笑來


  終生成長者。

  暢銷暨長銷書作家,著有:《把時間當作朋友》(漫遊者出版)、《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漫遊者出版)、《自學是門手藝》、《TOEFL iBT高分作文》、《TOEFL核心辭彙21天突破》等書,影響數百萬讀者。

  創建「定投人生課堂」,「好的家庭教育」等社群。

  知名投資人。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是李笑來老師在「得到」App的專欄文集精選,也是傳奇人生譜寫者李笑來老師對自己成長經歷與經驗的另類總結。說它另類在於:一則它並不是傳記式、說教性的內容;二則你無法從中找到一夜暴富的秘訣——相反,它要告訴你的是:成功並無捷徑,積累才是王道!

  不過,不必擔心,李笑來老師給你打開了另一扇窗:積累並不需要你花上幾輩子的時間,恰恰相反,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可以多活好幾輩子!

  怎樣,有趣嗎!翻開書、起步!開始自己的財富自由之路!

 
 

目錄

自序
前言
1.你知道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嗎?
2.你知道那條曲線究竟是什麼嗎?
3.究竟什麼是「財富自由」?
4.起步時最重要的是什麼?
5.你認真考慮過自己的商業模式嗎?
6.如何優化第一種個人商業模式?
7.如何啟動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
8.如何優化第三種個人商業模式?
9.你升級過自己的作業系統嗎?
10.你所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究竟是什麼?
11.有沒有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學方法?
12.為了不斷升級作業系統,你最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13.你的人生中最沉重的枷鎖是什麼?
14.你活在哪裡?過去,當下,還是未來?
15.活在未來的最樸素的方法是什麼?
16.做得正確就會有好結果嗎?
17.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還是死的?
18.你為什麼看不到別人的好?
19.你知道自己有個所有人都有的惡習必須戒掉嗎?
20.究竟是什麼在決定你的命運?
21.究竟是什麼在決定你的自驅動力?
22.你有沒有想過究竟什麼是落後?
23.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麼?
24.究竟是什麼在決定你的價格(估值)?
25.我是如何生生錯過一次升級機會的?
26.有沒有一定能讓自己不錯過升級機會的辦法?
27.你天天刷牙嗎?又,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奇怪的問題?
28.你想不想要一個人生的「作弊器」?
29.再送你一把萬能鑰匙你要不要?
30.把「堅持」這個概念從你的作業系統中刪掉行不行?
31.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護的究竟是什麼?
32.你知道投資領域實際上是另外一個鏡像的世界嗎?
33.為什麼就算有錢也不一定有資本?
34.你真的沒有投資機會嗎?
35.別鬧—沒有錢能不能開始投資?
36.傻了吧—你以為投資是靠冒險賺錢的嗎?
37.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會「腦子一熱就押上全部」?
38.「早知道」就能賺到更多的錢嗎?
39.為什麼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市場價格的短期走向?
40.10分鐘教會你判斷趨勢,你信不信?
41.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什麼?
42.如何提高你的選擇品質?
43.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你必須瞭解的概念是哪一個?
44.你的「長期」究竟有多長?
45.年輕人是否應該「不那麼看重金錢」?
46.如何才能練就融會貫通的能力?
47.人生的終極問題到底是什麼?
48.執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49.如果真正讓你賺到錢的不是知識,那究竟是什麼?
50.為什麼「共同成長」才是最好的出路?
後記:如何成為一個更幸福的人?
 

前言

  你是否篤信你能變成更好的你?

  注意—不是「覺得」,不是「希望」,甚至不是「相信」,而是「篤信」(即,120%地相信);不是「也許能」,而是乾脆清楚的「能」。若你不是「篤信」,只是「希望」,只是「覺得」,那後面的「能」就只能變成「也許能」,或者變成乾脆清楚的「不能」了。若你不篤信「你能變成更好的你」,那你也沒必要讀下去了,你甚至不該買這本書—還不如去星巴克買杯飲料喝掉然後上趟廁所呢。

  為什麼是120%地相信?是為了說得形象一點—我是說,你要相信到這樣的地步:即便有人打擊你,打擊掉20%,你依然100%地相信!

  你必須對兩件事深信不疑:

  •    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你一定會變得更好!
  •    若長期持續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你的未來一定會很偉大!

  「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是我在《把時間當作朋友》裡為「管理時間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我們事實上無法管理時間,時間根本不會因為誰的意志而有所變化」這個事實給出的解決方案。

  你知道你為什麼要對自己的美好未來深信不疑嗎?我甚至常常向身邊的人一遍一遍地灌輸「你必須盲目篤信」的觀念—對你認定的這件事的篤信要盲目到誰都不能動搖的地步……因為啊,因為這件事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會相信!

  我聽到了,也許你也聽到了,有個聲音在某處大喊:「雞湯!雞湯!這就是雞湯!」

  我出生於1972年,一路成長,其間讀過很多很多「雞湯」,也受益良多。對,我並不討厭「雞湯」,即便在某個時間段會多少有些警惕—在《把時間當作朋友(第2版)》裡就專門有一章,標題是「小心所謂『成功學』」……

  從理論上講,那些在今天被人們稱為「雞湯」的東西,本質上只不過是心理學研究成果的「通俗版」,真的沒什麼不好。首先,科學是靠不斷否定自己而發展進步的,所以有些「理論」不正確或者被推翻其實很正常;其次,很多有問題的「通俗版」其實是「通俗演繹版」,在被過度演繹之後產生了一些謬誤及原本沒有的扭曲;最後,即便是正確傳遞的「通俗版」,受眾在理解與應用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多不恰當或者不徹底的情況,所以,哪怕是一些有用的東西,到了最後也會變成沒用甚至有害的東西了。因此,若因為一些「過度演繹版」的謬誤而徹底否定心理學研究成果,可就大錯特錯了,就好像那個類比所說的一樣—「潑髒水把孩子也潑出去了」。

  那麼,有沒有「毒雞湯」呢?有啊!可是,「毒」不在「雞湯」裡,要麼是別人放進去的,要麼是自己放進去的,跟「雞湯」本身沒有關係。更何況,大多數人不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知識應用到其他領域中去。我們都學過生理學—「以毒攻毒」不就是常見的策略嗎?「種痘」不就是用一次病毒注射打造終生的免疫能力嗎?可見,有時候吸收一點「毒物」甚至有可能終生受益呢。

  又,為什麼「懂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種現象貌似普遍存在,但我們不能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而否定「道理」的價值。例如,學生們一樣天天去上學,坐在一樣的教室裡,讀一樣的課本,聽一樣的老師講課,結果不僅學習成績天差地別,還有相當數量的人根本就學不好甚至學不會—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嗎?有沒有簡單的解釋呢?解釋真的很簡單—大多數學生不好好做作業啊!絕大多數成績好的學生怎麼會完成不了作業呢?

  「知識傳遞」本身不是教育,它只不過是教育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中的第一個環節而已。若「傳遞」本身就能完成教育,那就用不著辦學校,只要有出版社就夠了,但事實並非如此。讓教育真正起作用,主要靠的是知識吸收者(學生,或者乾脆點,你自己),而不是知識傳遞者。這就好像為了增肌而吃東西一樣,吃得太少可能會因為血糖不足而暈倒,吃得太多會導致消化不良,吃得不夠多就不可能繼續增肌……可問題在於,若不進行大量的運動,不去跑步,不去推杠鈴、做深蹲,不去做各種各樣令人難以忍受的動作,那吃什麼都沒有用,不是嗎?

  所以,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懂了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因為他們「不運動」啊!他們不去運用那些道理,所以就沒有機會在運用中調整自己及自己對那些道理的理解和感悟,他們事實上並沒有完成那些道理的「內化」,那些道理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中小學課本上印著的字而已,早就還給別人了!或者,說得再乾脆一點,他們頂多是「識字」而已,根本談不上「有文化」。

  但是,為什麼還有很多人,的的確確「掙扎」過,卻和那些從未「掙扎」過的人下場一樣呢?解釋依然很簡單—「掙扎」得不夠。任何道理都和我們平日裡使用的任何「工具」一樣,要在大量使用之後才能進入「熟練」階段,而後才能「運用自如」。所謂「掙扎」,無非是把自己起初並不熟悉的「工具」(即,那些道理),通過反覆運用、反覆琢磨、反覆調整,變成自己能夠熟練運用的工具。你一定見過那些工具運用不熟練的人,他們看上去很笨拙,做每個動作都像在掙扎—若那人受不了自己的笨拙,中途放棄了,那「工具」也就瞬間淪為廢物了。

  所以,說來說去,怪誰呢?怪自己。

  從這個角度望過去,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你並沒有變成更好的自己,或者說,你並沒有變成到那時應該最好的你,怪誰呢?怪自己。怪不得別人。當然,也怪不得那些道理和那些心理學研究成果—或者說「雞湯」。若「雞湯」的定義是「心理學研究成果的通俗版」,那我的確非常樂意笑嘻嘻地承認:「我就是『雞湯』的作者啊!」

  我篤信「進步」這件事是有「方法論」的—任何領域的任何進步都有方法論。哪怕是一把螺絲刀,在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時候,手握的位置和姿勢都會影響工作效率。如果這麼簡單的事都可能有方法論,如果所謂「進步」只不過是「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話,那麼什麼樣的進步沒有方法論呢?再進一步,所有「很大的進步」不都是由類似「螺絲刀的手握方式改進」這種細微的進步積累而成的嗎?目前我看不出還有其他重要因素存在。

  不僅一切事情都有方法論,甚至連方法論也有方法論。事實上,這本書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草根』逆襲方法論」—誰在起初不是所謂的「草根」呢?當然,我不太願意使用「逆襲」這個詞,我寧願使用「所有普通人的成長方法論」這樣樸素的陳述。這裡的一個關鍵字是「成長」。對,是「成長」,而不是「成功」。成功只是一個里程碑,難道成功之後就不再成長了嗎?後面可還有很長的路呢!

  請所有讀者保持耐心,我雖然自稱「雞湯」作者,但讀到這裡的你早就應該明白,我所說的「雞湯」和別人所說的「雞湯」可能根本不是一回事。這本書的內容,肯定不是他們所說的那種「雞湯」。這本書是討論方法論的。無論什麼事,都有方法做得更好,就算是「燉雞湯」,也有人燉得不夠美味,有人卻燉得格外香,同時還很滋補。

  生活也好,人生也罷,都一樣,總是有方法活得更好。

  Let's go !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899210
  • 叢書系列:商智WIZ
  • 規格:平裝 / 472頁 / 14.8 x 21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精彩摘文:究竟什麼是「財富自由」?
 
有些目標(例如,眼前這閃著光芒的「財富自由」),我們明明感覺自己為之使出了渾身的氣力,但這麼多年過去,為什麼我們卻沒有以自己期望的速度向它靠近?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大都經歷過「非常清楚自己不想要什麼」的過程。例如,在剛剛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只知道自己不想被束縛,不想低人一等,但不知道自己應該要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於是,絕大多數年輕人在描述自己的理想時,翻來覆去只有一句話:「我要變得很牛!」至於怎樣才算是「牛」,再問下去,他們一定會卡殼。
 
這種尷尬反映出:絕大多數人在追求某個東西的時候,可能連那個東西的定義都不清楚。
 
回頭想想,你之所以無法離那些你非常想要也正在為之努力奮鬥的事物更近,是因為你還像「無頭蒼蠅」似的,是因為你連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都不知道。可我想告訴你的是,這只不過是「嫩」的一種表現: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語言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的大腦對一件事情沒有概念,那麼我們的大腦就傾向於不去想那件事情;如果一個民族的語言裡缺少某個概念,那麼這個民族就傾向於從未思考過那個概念。沒錯,語言對人類就是有如此強大的反向塑造能力(關於廣泛存在的反向塑造能力,我們會在之後詳細說明)。例如,絕大多數歐美國家的人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身體表現出某些症狀是因為「上火了」。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上火」這個概念,所以他們不僅不知道,而且完全想不到自己會「上火」(我們也頂多用他們已知的「發炎」這個概念去解釋這種現象)。
 
如果大腦裡的一個概念不準確,或者沒有準確、正確的定義,那麼我們必然沒辦法準確、正確地繼續思考,由此產生的連鎖反應是:因為定義不準確,所以思考範圍模糊,選擇依據缺失,行動方式錯誤……進而影響整個生活。
 
我們來看另外一個簡單的例子:「分享」這個概念究竟是指什麼?

會員評鑑

4
8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4
5.0
|
2025/03/12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作者李笑來認為,問題不是「知識」或「雞湯」本身不好,而在於「你自己」!

就像學生們天天去上學,坐在一樣的教室,讀一樣的課本,聽相同的老師講課,學習成果卻天差地別。根本的原因,當然是出在學生自己呀!

若經過一段努力後,仍然沒有成為最好的自己,那就是因為你「掙扎」得不夠!畢竟,知識和工具,都需要在大量使用後,才能進入熟練的階段,進而運用自如。

李笑來認為,進步是有方法論的。而這本書,就是教我們一套,如何有效成長、進步,值得終身學習的價值觀與方法論。本書的核心目的,在於協助讀者升級自己的「作業系統」,也就是擁有更具能量的「心智」。

以下與大家分享,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深的三個觀點:

❤️三種個人商業模式

作者認為,所謂「個人財富自由」,是指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須,出售自己的時間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得從三種個人商業模式說起。

1.第一種個人商業模式:一份時間出售一次

無論你是老師、醫生,或者是工人,任何有固定工作的人,就是把自己的時間「零售」或是「批發」出去。

用這種商業模式賺錢,優化的方法只有兩個,那就是想辦法提高單位時間售價及銷售數量。但由於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所以用這種方法能賺到的錢,是有上限的。

2.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

例如作者,就是耗費一份時間和精力創作出作品,然後他們就有機會,將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不過,不是所有的創作,都能出售很多次。創造出的作品,必須要符合眾人的「剛需」,才能發揮更大的複利效應!

想要啟用這種商業模式的人,需要訓練自己的創造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要不斷升級自己的作業系統。

3.第三種個人商業模式: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

創業和投資,屬於第三種個人商業模式。也就是你自己創業,然後花錢購買別人的時間或服務,然後再把它賣出去。

因為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透過購買他人的時間,就能夠突破時間總量的限制。此時,付費才是真正的撿到便宜!這觀念真是讓人腦洞大開呀!

簡言之,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使用第一種個人商業模式。只有少數的人,是在學習後,才能熟練運用後面兩種商業模式。

那麼,有解決方法嗎?

有的!就是「從即刻開始,在給別人打工的同時,為自己打工。」因為,「給自己打工」的人,會在每個選擇、行動時,有更高的標準。結果自然會有所差別。也就是,在替別人打工的同時,也讓自己得到成長。

❤️三種財富:注意力>時間>金錢

這個概念,真是跌破我的眼鏡!一般都會以為金錢>時間>注意力。然而,在作者精闢的解析之下,我發現,說得挺有道理的!

作者認為,在我們可能擁有的三種財富之中,在金錢上若沒有繼承,數量可能不會很多。在時間上,每個人都是一樣一天24小時,無論你如何使用它,時間完全不受自己的支配,它會自顧自的流逝。只有注意力,是不受他人控制,也不受遺產或繼承影響的財富。

然而,注意力時常不被人們重視,隨意的被別人消耗在世上的三個大坑之中,免費的被收割!若能把注意力放到好的地方,比如學習,就會讓自己有所進步。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我們的注意力呢?答案就是冥想(禪修)。它可以使大腦皮層表面積增大,大腦灰質變厚。一旦注意力集中,大腦就能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又價值觀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價值觀會影響你的選擇、行為,進而改變你的人生軌跡。而錘鍊自己的價值觀,就等同於提高選擇的品質。

❤️把「努力」和「堅持」這兩個概念,從作業系統中刪掉

為什麼「努力」和「堅持」這兩個概念,不存在於作者的世界中呢?

因為李笑來說:「若覺得某件事情需要努力和堅持才能完成,那這件事大底從一開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堅持的,說明骨子裡不願意做啊!」

那解法是什麼呢?他認為,無論在做什麼事之前,都要先想盡辦法,為這件事情「賦予極其重大的意義」。比如:透過寫文章賺錢,讓人提不起動力。於是,他就建立一個公益基金,透過寫文章所賺到的稅後收入,將會成為鼓勵大學學生,學習電腦知識的獎學金。

所以每當他在寫文章的時候,想到可以資助到多少學生,就令他的大腦極度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創意也源源不絕。在那一刻,寫作不是一件工作,不需要堅持,反而成了一件有趣,又完全停不下來的事!

這裡的敘述,讓我想到《最佳狀態》這本書,簡單說,只要你的情緒好,工作狀況就會跟著好,也就能更有生產力,完成更多優質工作!

💕寫在最後

總之,李笑來的觀點提醒我們,真正的財富自由,不僅僅是金錢的積累,而是心智的升級與能力的提升。

透過對個人商業模式的理解,和對注意力的有效管理,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具意義和價值的道路。而當我們學會把「努力」和「堅持」的概念,從思維中剔除時,反而能更靈活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標。讓每天的行動,更佳充滿動力與樂趣。

這些觀念挑戰了傳統思維,讓我們明白,唯有在內心賦予事情意義,才能激發真正的動力。因此,讓我們不斷升級自己的「作業系統」,珍惜每一刻的注意力,並以更高的標準去充實自己,才能在這條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上,走得更加從容而自信!



#塔妮雅閱讀
#2025年第17本
#漫遊者文化
展開
user-img
5.0
|
2025/02/13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書名乍看之下,以為要講投資理財,其實不然,大部分都在講作者李笑來對於專注力、學習等「個人的作業系統」的想法,全書有50個節,468頁,平均每章節約10頁,讀起來看似不會太多負擔,實則作者提到的很多觀點,可能都是自己以前沒想過的,可知作者的思考面向非常廣泛且深刻。

就連作者對於「個人財富自由」的定義,也完全沒提到財富,而是指「某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沒有時間管理,只有專注力管理

在作者的認知裡,專注力>時間>金錢,大家擁有的時間都一樣,一天24小時都以一樣的時間流逝,所以並沒有所謂的時間管理,我們能掌握的就是專注力。作者的原則是,如果可以用時間減少注意力的消耗,那他一定不會減少那個時間,因此很多人因工作忙不花時間陪家人,在他看來是不明智的。如果跟家人吵架,心情不好,再厲害的「番茄時鐘」也沒用,作者非常自豪,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跟老婆吵過架而超過一天以上心情不好,因為花非常多時間在老婆身上。

以時間為角度看個人商業模式

談到商業模式時,作者還是以時間的角度切入,區分成三種模式。

第一種個人商業模式:一份時間出售一次,這是多數人作為受僱者的工作狀況,此時要關注的是自己是否有持續成長,只要能不斷成長,終將被低估,那時就到了「自己闖出片天空」的時候。
第二種: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花ㄧ次時間努力的成果,可以重複帶來效益,比如寫書。在這個模式中,最重要的是,要滿足「消費者心理真正以為的剛需」。所以作者雖然不認同「背單字」就是「學英文」,仍出了一本字彙書,銷售量至今仍穩定成長。
第三種: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

因此,整個邏輯的概念是,財富自由的目標是「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那麼,採取的行動應該是「想辦法合理逐步減少出售自己的時間」,所以方法就是「在能用錢換時間時,盡量用錢換時間」,進而,將省下來的時間全部投資自己,持續進化下去。

正確的意義

作者在書中很多篇章提到對於「正確」的看法,否定了「跟大多數人一樣的正確」,並認為這樣的正確是沒有意義的。例如當你認為一件事很重要,投入去做,而與此同時,有很多人跟你有一樣的想法,這樣也只是跟大家一起陷入紅海。

只有當自己是正確的,別人是錯誤的,這樣的「特立獨行且正確」價值才大。要怎麼做到?作者分享一個原則:「聽大多數人的話,聽少數人的意見,最終自己做決定」,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自己也分享,雖然自己當初在研究比特幣後,認為有獲利機會,最後也投入獲得成功(很多人只是觀望),當後來也很多公司邀請他入股或參與被他拒絕後,結果這些公司反而發展好到超乎他預期,雖然不能每次都對,但要讓自己對的機率提升,長期下來才能獲得成功。

後記

在看《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時,一直聯想到《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兩本書的風格有點類似,沒有統合的章,只有零散50節或是演講內容,像是兩個很厲害的人物,在你耳邊分享他們的想法,在覺得有點像是「碎念」的同時,又驚覺這觀點自己怎從沒想過。

就如你以為這是一本講「財富自由」的書,看下去又疑惑怎麼沒什麼在講財富的事?原來,財富自由只是里程碑,而非終點,當自己的「作業系統」,觀念、概念、價值觀隨之升級,並隨之實踐,慢慢就能擺脫「花一次時間只能發揮一份力量」的境界,那時財富自由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僅僅是以為某些觀念與己無關,就可能讓一個人永遠生活在另一個自洽的世界」,也提醒著我們,不光只是閱讀,還要假設這些觀念都跟自己有巨大的關聯,並把這些想法內化並實踐,如此才有意義。
展開
user-img
4.0
|
2025/02/13
「活在當下」對於快步調的現代人來說,並不容易。

但我們很常就被綁架,做出當下最理性的選擇,躺平。躺平沒有不好,要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如果只活在當下,似乎就會「只覺得」躺平沒有不好。因為這是可以讓我們在當下活得最好,而且是最理性的選擇。很多時候在當下看似最理性的選擇,長遠來看,在未來可能會遇到許多挑戰。這個社會就是個生態系,有時候會贏不是我們夠強,是因為對手被環境淘汰。

裡頭我最喜歡這句話:現在是由過去累積而成,就算覺得自己不夠好,也不要想著馬上改變現狀,因為根本不切實際。

我們要做的,是把當下作為新的起點,開始積累,著眼未來,活在未來。

活在未來,不要被困在「永恆的當下」。
展開
user-img
3.5
|
2025/01/31
章節是談萬能鑰匙這裡就有點「聽君說1分鐘猶如60秒過去」

前提也寫得很明確,不要只想解決著‘’眼前的問題‘’,問題是解決不完的

只是整個章節只提到要往別的方向思考,這對讀者來說很模糊~~

這部份就像是〔第五項修練系統思考〕提到的症狀解與槓桿解的差異

症狀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問題癥結點沒解決永遠處理不完(直線性思路)

槓桿解=>從整體的流程去觀察與思考,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否某個施力點過大,造成反饋也爆開,將這個地方槓桿解除(環線性思路)

舉例來說:發現水桶的水滿出來了,

症狀解就是看到問題在水滿出水桶,認為水桶太小,又換了更大的水桶,但過陣子又會持續滿出來=>水桶永遠換不完

槓桿解,則是思考整個環線,水滿出來了,往回找到水龍頭關掉就好了

註:
1.上半部還是很推崇,像是書中提到

發財之後最想做的才是多數人的念頭

發財只是手段,花錢才是目的

=>而餵養給潛意識的是目的,然後潛意識到宇宙中為自己找來很多需要花錢的事回應給自己XD

這個細節好關鍵啊!

#難怪用吸引力法則想中樂透頭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都在想那個頭獎怎麼用

根本就吸錯了😂😂😂

(另一本把時間當朋友整本就很推)

註2:
其實我自己不太理解為何稱作“槓桿”解,就我自己看了系統思考與業務戰的說明,那個針對整個環節中堵塞的地方做調整,這種調整用「槓桿」這詞自己覺得很違和😅

這種「調整方式」比較像是回復平衡或置換節點方向,讓施力點錯誤的造成不當的反作用力消失

或許「槓桿解」不是名詞上利用槓桿的意思,而是槓桿這個「翹開的動作」的動詞,將堵塞的環節「翹開」

有點離題(抱歉)
展開
user-img
Lv.4
4.5
|
2025/01/08
我們應該不斷地為自己「升級」自己的「作業系統」
這是一本引導書
不直接告訴你怎麼暴富,而是告訴你怎麼通往自由的步驟
很值得細細閱讀

百貨商品推薦

上頁下頁

最近瀏覽商品

 
"上頁" "下頁"

相關活動

  • 教練,我好想學□□!!!2025數位學習祭,有聲書/線上課程/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運動健身展
  • 馬可孛羅(止)
  • 鏡文學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