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中國氣質·大宅第

中國氣質·大宅第

  • 定價:1080
  • 優惠價:87940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國氣質·大宅第》收錄了10處觀今留存的傳統古宅,以及7位當代建築名家的訪談,是對中華住宅文化遺產的一次發掘,同時也是對中國氣質在當代建築實踐中的一次梳理。

本書特質有三:一、貫通古今的視野與聚焦未來的立足點;二、重視既有材料,更重視第一手資料(書中收錄近300張圖片均從實地拍攝的數千張照片中選取);三、從當代實踐和建築作品個案來檢視傳統、理解傳統。
 

目錄

上卷 天人合一——中國傳統大宅第
滄浪之水其清兮 蘇州滄浪亭
吳下千年成大觀 蘇州拙政軒
一生疾絕徽州夢 徽州程氏三宅
詩禮門坊筆架山 東陽盧宅
四合天下匯通意 祁縣喬家大院
三晉瑚璉端木軒 榆次常家庄園
竹林誰覺花源遠 邛崍花家大院
月明橋上看神仙 揚州何園
興衰勃忽迷樓影 杭州胡雪岩宅
從厝嶺南斗給讕 澄海陳慈黌宅
下卷 現代實踐——當代建築名家訪談錄
中國文化需要傳承與復興
創造意境,理象合一
用漢字做建築
有物質的東西歷久不衰
詩性的生活是前提
鑰匙就是開門的
常識與美學
附錄
中國傳統民居形態
中國傳統民居與文化
現存大宅第名錄選
已毀大宅第名錄選
 

住宅作為文化,本質就是要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依歸。現在很多住宅千篇一律,更要緊的是已經偏離了主旨護這個時候,「回歸本原,繼承傳統」,成為我所關注的一個話題。

從國內很多的城市來看,到處高樓林立,充斥著鋼筋水泥,人們以為這些就是西方現代文明的象征和高檔生活的再版,但是我發現巴黎、米蘭、倫敦等國際化大都市的生活並非是我們今天這樣。後來我去了周庄、西塘、麗江等古鎮,那里小橋流水,詩情畫意,古朴的民風,和睦的鄰里,時時處處彌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沉淀。我不禁想改變現在這種已經異化的生活,希望能夠滲透和融入一些古人留下的傳統文化和精神元素,從而給現代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夢想和甜蜜的回憶。

不僅如此,我還認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追尋和繼承的意旨也應該融入和滲透到當代的的實踐當中。證大在浦東和磯崎新、嚴迅奇等建築師共同建造的「九間堂別墅」,是希望在汲取中式宅院精華的基礎上還能有所創新,同時又不脫離中國傳統的社會民俗。文化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我看到國外的社區都有教堂、博物館,就像中國傳統生活中有祠堂、廟宇和會館一樣,它們是民眾精神的歸宿。「證大喜瑪拉雅中心」項目是我的一個夢想,我希望她成為一個能夠喚起傳統記憶的現代精神場所,能像藝術品一樣永久佇立在上海灘。

出版這樣一本《中國氣質:大宅第》,我們的意願,是想嘗試對中國傳統的住宅文化做一個綜合梳理,同時也使中國氣質在當代建築中的實踐有所呈現,但願能夠對建築界和各方人士有所啟發和幫助。

我相信中國文化的底蘊本身就是一筆無可比擬的財富,但是在當今的資本時代,中國文化的潛在價值還有待開掘。這個事業不僅是文化人的責任,我們商人也應視為己任。

戴志康
2006年10月
 

詳細資料

  • ISBN:7807411031
  • 規格:247頁 / 26 x 19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博客來|日文】春季日劇日影總整理,參展雜誌寫真任2刊9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