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美

  • 定價:348
  • 優惠價:8730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圍繞着兩個同樣來自學術界卻秉持截然相反的價值觀的家庭展開,其主要場景被設置在新英格蘭,也有部分情節發生在倫敦。小說通過貝爾西家和基普斯家之間發生在大洋兩岸的一系列文化戰爭與情感糾葛,聯結起從家庭生活、政治立場到個人、學術與政治領域的諸多方面激烈的觀念碰撞,將低劣的道德行為置於崇高的理想主義之中,試圖闡釋愛與美的意義,以及生活可能對其產生的種種影響,隨着貝爾西一家的解體,折射出我們這個不安定的時代的惶惑,直指家庭的核心。

面對自由主義的廢墟和右翼保守主義的偽善,兩家的女主人琪琪•貝爾西和卡琳•基普斯之間的友情所體現的愛與美成為小說的又一重要主題。盡管她們的丈夫在學術領域互相爭斗,但她們的友誼卻超越了階層、政治和宗教觀念的差異,成為「唯一的聯結」。

小說大膽、喧鬧的情節鋪墊,完美設置的或詼諧或尖刻的對白,對學術界的荒誕現狀入木三分的刻畫,無一不體現出扎迪•史密斯對宏大的、福斯特式主題的絕妙把控:友誼、婚姻、社會沖突、藝術性論戰的表達。就某種程度而言,這是一次借由布魯姆斯伯里式的寫作媒介賦予現代生活尊嚴與意義的英雄般的嘗試。

扎迪•史密斯1975年生於英國倫敦西北,1994年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1998年獲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她迄今創作的三部長篇三次入圍布克獎,並分別斬獲諸多文學獎項:作為英國青年一代作家的代表,她被推舉為「種族、年輕、女性」的代言人。

1997年,扎迪的處女作《白牙》的創作構思引起英國文壇注意,出版后被譽為「新千年第一部偉大小說」。小說以其詼諧幽默的文風、錯綜復雜的故事、漫長的歷史跨度和對移民生活的全方位描述,堪稱「當代英國多元文化的代言書」。

2003年,她的第二部長篇《簽名收藏家》奪得《猶太季刊》頒發的溫蓋特獎,進入柑橘獎和《星期日時報》青年作家獎決選名單。同年,被權威文學雜志《格蘭塔》選為20位最佳青年作家之一。

完成第二部小說后,扎迪獲得出訪美國的機會,在哈佛進修一年。這一段經歷不僅提升了她的學術素養,也為下一部小說的美國背景埋下了伏筆。《美》當年一經推出便進入布克獎決選名單,2006年更為她贏得柑橘獎。小說延續了前兩部作品的成功模式,入選《紐約書評》、《時報》、《出版人周刊》、《洛杉磯時報》等書評版年度十佳圖書。
 

目錄

基普斯和貝爾西
解剖學課程
關於美和犯錯
作者后記
 

英國女作家扎迪•史密斯的第三部作品《美》(OnBeauty,2005)在《白牙》(WhiteTeeth,2000)之后為她贏得了持續的贊譽和更多的關注。她的血統——父親是英國白人,母親是牙買加移民——使她從骨髓里既懂得白人的微妙心理,又懂得黑人的處境、情感和靈魂需求;她的視角使她筆下的黑人形象比任何時候都離白人更近,也更加真實感人。她的學識和閱歷、她的智慧和幽默,讓她能輕松駕馭學院和知識分子這個領域,從學術論爭、政治主張、家庭生活、兩性關系、種族平等、藝術審美、詩歌及音樂等方面架構起一個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賦予人物以生動的趣味、鮮明的個性、細膩真實的情感,貢獻給讀者一幕幕驚人的戲劇沖突和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劇情節。連簡單的風景描寫都體現出作者非凡的審美品味和深厚的功力。作為譯者,能如此近距離地領略作者的才華與溫情、如此深刻地優先體驗作品的結構之精巧和文筆之細膩,在深感幸運的同時,迫切地想從作品主題、人物關系和藝術表現三個方面與讀者分享自己的感受。

首先是對書名的困惑:如此精彩好看的一部小說,作者竟然題名為《美》(或譯《關於美》/《論美》),這聽起來怎麼都像是一部美學論着。可是投入進去之后,發現「美」確實是這部小說遍布全身的神經,是貫穿全書的主題與靈魂,它無處不在,雖或隱或現。

一、美與罪過
「美」,有着表層的理由。扎迪•史密斯在「致謝」中說她是從伊萊恩•斯卡里的論着《關於美及審美公正》中借來了本小說的書名和最后一章的標題「關於美和犯錯」,小說中還引用了故事主人公之一克萊爾•馬爾科姆的一首同名小詩《美》。另外,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霍華德•貝爾西是一位美學教授,他研究倫勃朗的繪畫,給學生講授藝術理論和繪畫欣賞課;女教授克萊爾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詩人,給學生開設創造性詩歌課程。在這個虛構的惠靈頓大學的藝術圈子之外,還涉及古典音樂、現代說唱和嘻哈音樂等藝術形式。所以說「美」和審美幾乎無處不在。
「美」,又是一個深層的誘惑,它誘使人去探索,也誘使人犯錯。五十六歲的霍華德在倫勃朗研究方面是逆傳統的、自由主義的。他反對經典的傳統解讀和權威的定論,在課堂上給學生宣講他的自由主義藝術觀。他說「藝術是一種西方神話,我們用它來安慰和塑造自己」,認為「美就是權力所戴的面具」,倫勃朗並非歷史所傳聞的「反叛大師」,也不是什麼天才和獨創者,而是一個墨守成規的人,是一個對富有客戶有求必應的能干的手藝人而已。霍華德的選修課算不上熱門,但他卻有着少數的擁躉。他在學術上不算成功,手頭一直在寫的倫勃朗專着依然是一堆散落在地上的稿紙,而他的對手、持保守主義觀點的蒙塔古•基普斯同一研究議題的書卻已經出版並熱銷。

霍華德對自己的研究和授課有點兒心不在焉,畢竟連續多年一直都在教授這門課,講着同樣的內容,重復着同樣的第一節課。他覺得自己就跟課堂上用的老式幻燈機一樣不再時髦了。就是在這樣的心理和物理環境下,霍華德犯下了中年男人常犯的錯誤,使他三十年的婚姻陷入危機。他第一次出軌的對象是他們夫妻共同的老朋友——他的女同事克萊爾•馬爾科姆。出軌的原因對兩個人來說都顯得荒唐,與愛情無關。克萊爾之所以主動獻身於霍華德這個她無論如何都不抱有性欲望的男人,是受了心理驅使而施加給自己的感情折磨,她幼年時的心理創傷使她沉湎於自我破壞,因為她遇見了天使一樣的愛人沃倫之后個人生活太過完美了,完美得讓她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相比之下,受了誘惑的霍華德釋放出的則是一種傳統的男性沖動和性幻想的欲望——一種「遲到的他人的可能性,過他種生活、擁有新的肉體、變回年輕」。這是他自己身上「隱秘的、不穩定的、猥褻的部分」,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霍華德第二次犯錯的對象,是十九歲的女學生維多利亞。她是霍華德死對頭的女兒,也是使霍華德的長子傑爾姆墜入初戀的女孩。她后來跟隨父親從英國來到美國,並選修了霍華德的藝術史課程。維多利亞的美是有自我意識的、危險的、致命的,如果她伸出觸角,幾乎沒有人能夠逃出她的網。這個黑皮膚的女孩「像上帝的理念一樣美麗」,傑爾姆在給父母的電子郵件里說她「令人驚異,美艷絕倫,光彩照人」;克萊爾覺得維多利亞像公元前十四世紀的埃及王后奈費爾提蒂,又像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下面那些雕像中的一尊,她的臉具有一種遠古美韻。霍華德見到維多利亞的時候,首先想到「這姑娘是個危險品」。維多利亞自然知道自己的美所具有的威力,年輕的她還不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於是少不了一些濫用。維多利亞跟傑爾姆短暫的「戀情」,在她一方,只是好奇和探索的性質,或者是把自己當作一件禮物施與罷了。因此,不難理解當維多利亞在她母親的葬禮之后、在痛苦加酒精的作用下,狂亂地向霍華德發起性進攻時,霍華德除了乖乖就范幾乎沒有退路。

在第一次犯錯之后,霍華德面對妻子琪琪的責問,為自己辯解說:「不錯,男人——他們對美有反應……對他們來說那沒有止境,這……這種對美的關注在這個世界上作為一種肉體的現實存在——那顯然是禁錮性的和幼兒化的……然而它卻是真實的……我不知道還能怎麼來解釋那——」

「為什麼性要意味着一切呢?」這位美學教授面對妻子懲罰性的性拒絕百思不解,他不認為自己跟別的女人上床就意味着不愛自己的妻子,他覺得自己從來都沒有忘記過妻子的臉。而且,他的兩個錯誤都是短暫的,第一個持續了三個星期,第二個只有一次。然而,琪琪無法很快地原諒他和接納他,他的長子傑爾姆也怨恨他。女兒佐拉面對父親的第一次出軌時雖並不同情自己的媽媽,卻對他的第二次犯錯不能原諒,她充當起了道德法官的角色,對這位教授父親進行了「懲罰」。琪琪也選擇了離家獨居。文中所引克萊爾•馬爾科姆的一首四行詩頗有意味:「不,我們無法一一列舉/人們不能原諒我們的那些罪過。/美麗,總少不了傷口。/天,總在開始下雪。」

美與罪過,罪過與傷害,所有涉事人物都在「負傷而行」,無論是中心人物霍華德,還是琪琪、克萊爾和維多利亞,還有傑爾姆(他還沒有從對維多利亞的失戀中徹底解脫)、佐拉(維多利亞在受到霍華德冷落之后開始與美男子卡爾約會,而卡爾是佐拉一直暗戀的男孩)都因霍華德的「罪過」而受了傷害。克萊爾的那首小詩似是對此的回應:因此它們的悲傷是完美的。/美麗,總少不了傷口。
美——罪過——悲傷——完美,就是如此纏結在一起,形成小說的主題與情緒。

扎迪•史密斯塑造的人物形象立體、個性鮮明,個個活潑可見;眾多小說人物之間都以合理可信的方式產生聯系、發生各種關系——有的明朗,有的含糊微妙,以推動故事的發展,形成自然的情節流動。

二、幾組人物關系
霍華德•貝爾西和蒙塔古•基普斯是一對學術宿敵,一個是自由派,一個是保守派,兩人之間激烈、公開的學術論戰連兩家的孩子們都熟知,然而他們「拒絕成為彼此」,相互毫不妥協。而他們的妻子卻「一見鍾情」。卡琳•基普斯初見琪琪•貝爾西時吟詠了一句詩:「我們彼此互為庇護」,表達兩位女性「適時地遇見」了的美好心情。兩人的友誼使她們似乎回到了純真的少女時代,由衷的相互欣賞和毫不吝嗇的贊美,袒露內心的交流,發乎自然的喜愛,甚至是真誠的生氣。病重將死的卡琳在最后的日子里將自己最喜愛的一幅價值連城的畫作遺贈給了琪琪,並在畫的背面寫了贈言:「……它需要被像你這樣的人愛惜。我們彼此互為庇護。」琪琪在經歷過霍華德背叛的傷痛之后,還跟卡琳探討起「女人是否可以跟女人一起生活」的問題。這已經接近於「革命性」了。兩個女人友誼發展的高潮是琪琪決定跟病中的卡琳一起坐火車去阿默斯特的房子看畫,結果在火車站被趕回來的卡琳的家人撞見,琪琪只能望着卡琳被她的家人擁挾着越走越遠的背影。

小說中還寫到了男人之間微妙的「友誼」。通過卡琳之口,讀者知道,她的丈夫蒙塔古最為親密的朋友是詹姆斯•德拉菲爾德教士,一個著名的男同性戀者,他們喜歡在一起度過一個晚上抽雪茄。這是卡琳與琪琪分享的一個小秘密;而琪琪的丈夫霍華德也有自己親密的男性助手克里斯琴。我們不妨也分享一下琪琪從一個隱秘的視角觀察到的他們兩人一起在家庭聚會上的不完全畫面:「霍華德生氣勃勃的樣子,兩手插在頭發里,身體前傾。他在聽——不過是真的在聽。真令人驚異,琪琪想,他一旦用心竟然可以這樣專注。……琪琪領會它所帶來的融融暖意,那種取悅的喜樂。克里斯琴,受此影響,破天荒地看上去這樣年輕。你能看得出,他允許自己生硬的人格面具有部分的釋放……」而克里斯琴的名字先是被琪琪從邀請名單上刪掉,后又被霍華德悄悄加上了,可見兩人之間關系的微妙。

比起上述幾對微妙晦暗的同性關系,在社會政治領域中體現出來的關系就要明朗得多。霍華德與蒙塔古除了在倫勃朗的研究領域之爭,還有關於平權思想的不同政見。霍華德及家人都是平權行動的主張者和支持者,主張機會平等,尤其是黑人受教育和工作的機會。而蒙塔古則是平權行動的反對者,他公然在《惠靈頓先驅報》上發表文章強烈反對霍華德的平權行動委員會,挑戰它存在的權利。他認為機會是一種權利,而不是一件禮物,機會,或者說權利必須通過正當渠道來「掙得」,而不是等着別人贈送。他認為如果為黑人提供默許、特許權和支持,就是在鼓勵一種受害者文化。他對處於貧困地位的黑人絲毫沒有同情,這位已在英國獲封爵士的黑人曾經操着他優美的尼日利亞調子在英國廣播公司發表講話時鼓吹說:「有色人種必須依靠自己的家,有色人種必須承擔責任。」而琪琪則坦率地對蒙塔古說了她對此論調的反應:「我只覺得當我們黑人據理反對為黑人提供機會時,那散發出一種,喔,一種自我憎恨的味道。」蒙塔古道貌岸然的背后,卻是對海地黑人藝術品的廉價購買與獨占,還有對黑人的利用。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克萊爾在自己極為熱門的創造性詩歌課上、冒着來自校方的壓力和蒙塔古的批評,破例吸納了幾個社會地位低下卻有天賦的校外生;身為教授的女兒及在校大學生的佐拉為黑人天才少年卡爾的受教育機會在校園里奔走宣講;霍華德的另一個兒子利瓦伊為海地黑人的苦難遭遇哭腫了眼睛,並與他們並肩斗爭,爭取基本的生存權利。關心黑人的生活境況和社會地位這個並不時髦的話題,在作品中以真實而自然的現實性展現在讀者面前,作者本人的半牙買加血統使她能以同胞般的情懷細膩地關照到故事中主人公的內心渴望和精神需求,使黑人的平等權不再僅僅是個概念。卡爾的天賦、所處的社會階層和他的受教育渴望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的。而佐拉這位出身美國中產階級的「受教育的姐妹」在幫助卡爾的過程中,潛意識里居高臨下的姿態還是會不自覺地流露。所有這些關系,既充滿了感人的溫情,也充滿了斗爭和困惑。所以耐讀。

一部小說耐讀,還因為它有內在的生命力。對於《美》來說,其生命力就是它的戲劇性沖突和喜劇性情節。
三、戲劇性——小說的生命之所在
我一直都很喜歡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一句話:「你可以解剖一只青蛙,但是你卻沒法使它跳躍;不幸得很,還存在着一種叫做生命的東西。」接觸的文學理論越多,就越喜歡文本本身的鮮活生動。閱讀一本小說的樂趣在於感受小說本身的生命,而不是過多的理論分析。
小說翻譯到一半,就已經為其情節的設置嘆服。故事情節設計之巧妙自然,細節的埋伏和照應,沖突爆發時的勢不可擋,收束時的從容自如、得心應手,一切全在作者掌握之中。喜劇性場景的描寫又那麼令人忍俊不禁。霍華德收到傑爾姆從英國寫來的郵件,說他愛上了基普斯的女兒並要跟她結婚時,竟乘飛機十萬火急地趕到倫敦去拯救自己的兒子,絕不想跟自己的宿敵結成親家。結果他前腳剛走,兒子的郵件就來了,宣布一切都已經結束了。他此行幾乎將兒子置於挨揍的境地,多虧卡琳及時出手化解。
另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情節是,霍華德•貝爾西的對手蒙蒂•基普斯竟然攜家眷從英國臨時搬到了美國,住在惠靈頓,與貝爾西家為鄰,而且還參加了貝爾西夫婦舉辦的結婚三十周年紀念派對。基普斯一家的到來只是個戲劇化的因素,為后面的沖突埋下了伏筆;而聚會中最為戲劇性的畫面則是霍華德與克萊爾的見面。這對婚外情的男女主人公在相互回避了幾乎一年之后,覺得現在可以相互對視和說話了,結果就在克萊爾轉過身來的一瞬間,他們都明白了這一對視是致命的。兩人的身體語言把一切都泄露了,霍華德先前對琪琪說的謊言也不攻自破。當琪琪走近兩人時,克萊爾把手從霍華德身上拿開的動作過於快了,作者是這樣描寫琪琪的反應的:

琪琪並沒有看克萊爾;她在看着霍華德。你跟某個人結婚三十年了:你熟悉他的臉,就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樣。它來得如此之快,然而又是如此的確定無疑——欺騙結束了。霍華德即刻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克萊爾怎會注意到他妻子左側嘴角那一小塊緊綳的皮膚,又怎能明白它的含義呢?克萊爾全然無知,她把琪琪的兩只手攥在手里,還以為自己是在挽救局面呢。

這一幕很具有畫面感和鏡頭感。本來,霍華德對他妻子謊稱自己是在密歇根的一次學術會議期間跟一個不知道姓名的女人發生了一夜情,琪琪也已經在試着原諒他的「過失」。夫妻之間的堅冰正在一點點融化,如果不是這次聚會上發生了這樣的意外,他們甚至都可以恢復性生活了。那意味着一切都成為過去,生活又重新開始。但是克萊爾的出現使這一切更快地朝着毀壞的方向發展。發現了真相的琪琪外表的冷靜沉着與內心的痛苦狂暴情緒形成巨大的張力,霍華德看着妻子站在那里,像個僵屍,她的眼睛對於霍華德的任何懇求都毫無反應,她的笑容是釘在臉上的,霍華德倒寧願聽到她尖叫。這種震撼的效果不遜色於重磅炸彈爆炸。

而戲劇沖突最為顯象化和激烈的,當屬佐拉大鬧青年派對的一場。她聽傑爾姆說維多利亞正在衣帽間與她暗戀的卡爾做愛,於是這個強壯的黑人女孩像個復仇女神一樣,以颶風般的速度和狂暴力量將卡爾從衣帽間拖到了外面的門廊上,連她自己都不明白是怎麼做到的。戲劇性並沒有到此結束,接下來的情景和卡爾的話又解釋了更大的黑暗秘密——霍華德與維多利亞的不倫之性、道貌岸然的蒙蒂•基普斯對黑人女學生錢特爾•威廉斯長期的性侵犯和對妻子卡琳的隱秘背叛。於是傷害蔓延開來,毀壞在擴大,這效果有如引爆了連環炸彈。

在這些戲劇性沖突之外,小說中還有很多喜劇性的描寫,如霍華德對合唱團的生理性過敏使得他屢屢在庄重的場合失態和出丑(在卡琳的葬禮上和在維多利亞的校園社交晚宴上);人文學院院長傑克•弗倫奇說話的風格,有如口吃者的單口相聲。還有種種巧合,如佐拉與卡爾初次相識拿錯了隨身聽,后來卡爾又在泳池邊拿了佐拉的泳鏡,於是兩個來自不同階層的黑人男孩和女孩開始了交往,並走入更開闊的現實領域;佐拉、傑爾姆和利瓦伊同胞三人在寒風中的波士頓街頭不期而遇、利瓦伊劫富濟貧從基普斯辦公室偷來的畫恰恰是卡琳要贈給琪琪卻被蒙蒂和他的孩子們昧而不宣的,等等。

小說中體現的藝術之美和對話之精彩,無法一一舉出,只能細讀慢賞。本書值得反復閱讀,生動的畫面感和戲劇性又很適合以電影的形式表現。

姚翠麗

2016年3月於北京
 

詳細資料

  • ISBN:9787532770779
  • 規格:434頁 / 普通級 / 1-1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推理X恐怖X奇科幻X漫畫,獨步文化全書系展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
  • 浪漫小說精選3本72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