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象徵與夢的詮釋:榮格心理學核心觀念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71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象徵與夢的詮釋:榮格心理學核心觀念 (電子書)

The Undiscovered Self with Symbol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定價:420特價:294
  • 特價再85折:249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30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榮格最後的作品~
大師最後歲月對同代以及下一代人的呼求
 
  《未知的自我》與《象徵與夢的詮釋》
  這兩篇論文是榮格晚年所寫,
  用以回應二戰時期破碎的經驗以及大眾社會的興起。
 
  《未知的自我》是他對同代以及下一代人的呼求──
  他請求人們繼續自我發現的個人工作,並對方便且短暫的大眾文化進行心理學的反思。
  榮格告訴我們,只有同時對個人心靈的意識與無意識面向進行覺察,
  才能使人類文化持續地繁榮發展。
  在本篇中,榮格對人類的心靈探索、時代的精神潮流、
  文學藝術與宗教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並對東西方的文化做出了許多精彩的論斷。
 
  榮格對自我瞭解的反思以及對無意識的探索帶來了第二篇論文。
  《象徵與夢的詮釋》完成於1961年他去世前不久。
  榮格認為夢是無意識的溝通,他在文中解釋,
  發生在夢裡的象徵是如何補償被壓抑的情緒與直覺。
  這篇論文包含了他關於解夢最成熟的思想、以及如何療癒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裂口。
 
  而這些觀念都是榮格心理學的核心,
  也因此使本書成為榮格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本書特色
 
  ◎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本人親著。
  ◎榮格最後的作品,闡述其解夢最成熟的思想,以及療癒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裂口。
  ◎收錄倫敦大學學院教授榮格史教授,索努‧山達薩尼序言。
 
專業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呂旭亞|榮格心理分析師
  洪素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鄧惠文|作家、精神科醫師
  詹美涓|IAAP榮格分析師
 
  榮格認為人比自己想像的要缺乏理性,尤其在群體之中,群眾會把個別的見解與反思碾誶。使得國家變得軟弱,成為獨裁與教條主義的溫床。而認識深層自我,是使個體得以從群體的催眠中脫身,並且幫助集體心靈進化的不二法門。——詹美涓|IAAP榮格分析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 Jung)
 
  瑞士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Analytische Psychologie)始祖。一八七五年生於瑞士凱斯韋爾(Kesswil),二十歲開始在巴塞爾大學(Universität Basel)學醫,並旁聽法律和哲學課程,一九○○至○九年,於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的附設醫院繼續其學業和研究工作,一九○五至一九一三年,擔任蘇黎世大學的講師,一九三三至一九四三年,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與巴塞爾大學授課,一九四八年,榮格於蘇黎世邦的庫斯納赫特(Küsnacht)創立榮格學院(C. G. Jung-Institut Zürich),作為分析心理學的人才培育與研究中心,一九六一年逝於當地。
 
  榮格和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與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同為現代深層心理學(Tiefenpsychologie)的三大先驅。一九一三年,他與亦師亦父且為工作伙伴的佛洛伊德決裂之後,開創了自己的學說「分析心理學」,其對意識、集體無意識等提出的深刻洞見,至今仍極具影響力與啟發。
 
譯者簡介
 
鐘穎(愛智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諮商碩士、諮商心理師。雙寶爸。困頓於生死,未脫於輪迴。沉浸在書本與思考裡,以追求真知與開悟為目標。對世上的學問都敞開心胸,在粉專「愛智者書窩」裡漸次介紹跟人類靈魂有關的所有學問。座右銘是「理解黑暗,心存光明」。著有《故事裡的心理學》、《傳說裡的心理學》,譯有《榮格心理學辭典》。
 

目錄

.譯者序 
.2010 年版英文序言 在《紅書》之後閱讀榮格

未知的自我(當下與未來)
.1.個人在當代社會的困境
.2.平衡群眾心理的宗教 
.3.西方在宗教問題的立場 
.4.個體對自身的理解 
.5.生命的哲學與心理學方法 
.6.自我瞭解 
.7.自我瞭解的意義 

象徵與夢的詮釋 
.1.夢的意義 
.2.無意識的功能
.3.夢的語言 
.4.釋夢時的問題類型 
.5.夢的象徵之原型 
.6.宗教象徵的功能 
.7.療癒分裂 

.附錄 榮格全集 
 

譯者序
 
  這本書蒐錄的是榮格晚年的兩篇短文:〈未知的自我〉,以及〈象徵與夢的詮釋〉,它們分別完成於1956年及1961年,而榮格本人就在1961年過世。
 
  幾乎可以這麼說,這是榮格對政治及夢境的最後觀點。
 
  首先談談〈未知的自我〉。我們知道,榮格並不是一位喜歡談論或參與政治的人,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他的內傾直覺性格使他對內在世界的關注遠遠高於外在世界。其次,是由於他與佛洛伊德及精神分析陣營的對立。1913年與佛洛伊德決裂後,他默默地忍受來自精神分析陣營的批評,直到1925年,他才在講座中披露他與佛洛伊德的矛盾,並做出反駁。第三,是因為他在二戰期間與納粹政府之間的關係。為了保護心理治療這門專業,他在1933年出任了「心理治療醫學總會」(Allgemeine Ärztliche Gesellschaft für Psychotherapie)的會長,這個決定後來使他飽受批評。
 
  儘管他努力地在這份工作上使心理學研究能夠保持獨立,不受政治傾向所干擾,儘管接任此工作從一開始就讓他感到很為難,也儘管他對當時德國的群眾運動多次提出尖銳的批評。但戰後西方世界在「清算」納粹政權時依舊把榮格視為納粹同路人的一分子。這種非友即敵的二分傾向同樣見於當代的臺灣。可以想見,這樣的生命經驗會讓他對政治保持冷淡的態度。
 
  也因此,榮格心理學常常被視為一種退縮的心理學,而學習榮格心理學的人則被視為只關注自己內心世界的邊緣分子。就此點而言,〈未知的自我〉具有重大的價值。
 
  因為榮格在這篇文章裡打破了這個印象,慧眼獨具地分析了冷戰雙方的集體心態,無論是獨裁政府還是民主政府都是如此。它們當中都存在著強大的從眾心理,足以使個人喪失獨立性。而獨裁政府更嚴重些。
 
  我們從此文可知,榮格關切的是一個真正能夠獨立的人,一個「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人,他理想中的公民社會,是由一個個具備思考獨立性、以及人格完整性的個體所組成的。而這一點,很難透過政治運動或威權的方式由上而下來完成。它必須仰賴個人的覺醒,仰賴社會教育的推廣。
 
  這篇論文過去在中文界至少已出現過三個譯本,很遺憾地,裡頭的內容均有程度不一的刪節,並非完整版。因此楓書坊版的譯本尤為重要,它是中文完整版的首度面市,希望讀者能夠認同和支持這樣的勇氣,同時也帶著雅量去看待那些觀點與我們不一樣的內容。
 
  接著談談〈象徵與夢的詮釋〉。醜話說在前頭,想要從文章中學習特定解夢步驟的朋友或許會有些失望,因為榮格在此文中強調,解夢並沒有規則,也沒有定律。唯有「補償」是解夢過程中最有可能性的假設。
 
  榮格之所以這麼說,是要讀者放棄尋求簡單的解夢公式,一如佛洛伊德所做的那樣。關於解夢公式的錯誤,榮格知之甚深,因此他在文中特別說明,詮釋夢境最容易淪為解夢者個人的「投射」。也就是把自己的情結、自己的世界觀與期待,不分青紅皂白地加諸於當事人身上。
 
  因此如果要正確地解夢,瞭解自己與他人的心理類型是很重要的。如果解夢者(也就是分析師)與作夢者(也就是個案),他們雙方的心理態度及類型不相同,恐怕連共事都沒有辦法。
 
  榮格也在此處強調夢境所具備的合理性。跟佛洛伊德的假設相反,雖然原因不明,但榮格認為夢總是合理的,它並沒有歪曲,也沒有隱瞞。而且它總會自發性地出現,換句話說,你無法控制它,也無法命令它。它就像我們內心的另一個自己,有它的脾氣跟愛好,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或許是保持耐心,試著理解它的語言。就像每個新手父母保持耐心地觀察著眼前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試著從他的聲音和表情中推敲他想對我們說什麼。
 
  但夢境和小寶寶畢竟不一樣,因為小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但集體無意識裡卻蘊藏著許多古老且原始的材料,而它們同樣會構成夢境的內容。因此,試著瞭解自己夢境的意義極有益處。因為它會使我們能跟心靈的本源產生連結。或者,換成榮格的話來說:「夢的詮釋豐富了意識,使它能重新學習已經遺忘的本能的語言。」
 
  如果我們能稍微瞭解這個本能的語言,我們常見的茫然與無意義感,就能在內心的無何有之鄉找到落腳之處,那棵莊子筆下的大樹。
 
  我們白天裡遍尋不著的解方出現在夜晚,意識裡苦思不得的答案躲藏在夢境。夢境裡的一切都是象徵,在學習象徵的多重意義時,我們也會同時豐富自己看似貧乏或無望的人生。
 
  各位讀者朋友,非常謝謝你們翻開這本小書,為了翻譯這本書,我推遲了自己的出版計畫。因為我知道比起我的個人作品,它將為您的生命帶來更多的影響。
 
  謝謝楓書坊出版社及編輯陳依萱小姐對本書的全力支持,謝謝我的太太林書勤心理師以及好友鄭采縈撥冗一起檢查初稿,也要謝謝所有願意掛名推薦的每位榮格心理學界的老師與前輩們。
 
  礙於我個人的學養,此書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疏漏。帶著拋磚引玉的心情,或許這能喚起更多喜歡榮格心理學的朋友,一起投身翻譯這份志業。這本書是榮格對世人最後的提醒,我相信所有讀者朋友們都能從這裡獲得益處。
 
鐘穎(愛智者)
 
前言
 
在《紅書》之後閱讀榮格
 
  在《紅書》(Liber Novus)出版後,對榮格著作的閱讀也跟著開展了新篇章。我們是第一次站在某個位置上掌握榮格自1914年起所建構的理論,追溯他的自我實驗,檢測他從治療工作中整理出的傳統特徵,並將其洞見翻譯成能讓醫學與科學公眾得以接受的語言。閱讀《紅書》因此帶來了重讀榮格全集(Collected Works)的任務,全新的角度出現了。
 
  1913年冬天,榮格展開了自我實驗的歷程。他奮力地解除了對幻想性思維的束縛,並小心記錄隨後發生的事。後來他把這個歷程稱為「積極想像」。他將這些幻想寫在《黑書》(Black Books)中。這不是私人日記,而是自我實驗的記錄。積極想像裡的對話可被視為一種戲劇形式的思考類型。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榮格認為他一連串的幻想其實是對戰爭的預告。這讓他編寫下《紅書》的第一章,這章包含了謄寫在《黑書》裡的主要幻想,以及對它的解評與文辭上的修飾。榮格試著從此處整理出普遍性的心理原則,並瞭解幻想能在多大程度上以象徵的形式來呈現事件的樣貌及發展。
 
  榮格以精美的歌德字母將抄本重謄到紅皮革的對開卷宗中,又親自繪製圖片在側。這部作品的主題是榮格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靈魂,並克服當代精神異化所帶來的不安,最終,藉由新的上帝意象在他靈魂中重生,以及發展出具心理學與神學特色的宇宙學形式的全新世界觀,他完成了這個目標。
 
  在1916年至1928年之間,榮格出版了一連串作品,試著把《紅書》的主題轉譯成當代心理學的語言。1928年,漢學家衛理賢(Richard Wilhelm)送他一卷道家的煉金文獻《太乙金華宗旨》(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並邀他為文作序。他被文本的想像力及他繪製的曼陀羅兩者間的相似性所震驚,榮格最終決定將《紅書》的工作放在一邊,並放棄出版。他轉而獻身於個體化歷程的跨文化研究,尤其專情於中世紀的煉金術,用他個人的材料做對比,以間接和譬喻的形式來呈現這個歷程。直到現在,這對榮格圈外的讀者來說都是難以應付的挑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冷戰接著到來,柏林圍牆建立,氫彈試爆,榮格發現自己再次面臨「一段充滿世界毀滅意象的天啟時期」,就如同他在一戰期間寫作《紅書》時遇見的那樣。他詳細論述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直接聯繫,榮格認為,阻止這場世界災難的唯一解方有賴於個人的轉身向內,及解決集體衝突中的個人層面:「在每個人類的天性中,深處的精神希望這個掙扎(世界大戰)被理解為一場衝突。」在他自身的對抗中,榮格努力去解決那反映在世界舞台上的個人衝突。他在1917年寫道:
 
  「這場戰爭無情地告訴了我們,所謂的文明人仍舊是個野蠻人…然而個體的心理學相當於國家的心理學。國家做的事就是每個個體所做的事,只要個體這麼做,國家也會這麼做。只有個體的態度有所改變,才會為國家的心理帶來改變。」
 
  在此後的數十年間,榮格試著發展個體化的心理學與心理治療來投身這項任務。在1950年代,個體所面對的處境遠比1917年艱困。於是榮格在1956年再次提起這些主題,以德文《當下與未來》(Present and Future)為書名寫了一本小書(後來的英文版標題為《未知的我》[The Undiscovered Self])。他在當代史的脈絡下清晰地描述這些主題,並認為只有自我知識與宗教體驗可以抵抗集權主義社會的產生。在這方面,個體已經被當代科學及組織化的宗教給削弱了。人們現在需要的是促進自我知識的心理學,重新將個人與夢境及自發性浮現的象徵給連結起來,而這也是榮格最後的作品:《象徵與夢的詮釋》(Symbol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它對一般大眾傳達了榮格的思想。
 
索努‧山達薩尼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778813
  • EISBN:978986377885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MB
 

書籍延伸內容

宜攝取‧忌蒙蔽【職場處方籤】參展電子書單書85折,雙書79折\還有限時99元/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