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雙月刊 6月號/2022 第9期

物理雙月刊 6月號/2022 第9期

  • 雜誌名稱:物理雙月刊    新功能介紹
  • 刊別:雙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社團法人台灣物理學會
  • 出版日期:2022/06/05
  • 定價:199
  • 優惠價:9518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編者的話

電腦科技之發展一日千里,隨著算力與相關輔助設備的進步,從早期僅具簡單計算、擬合功能的「計算機」,到後來演變成可以從事文書處理,跟複雜運算功能的「電腦」,甚至到了今日還發展出具備人類思維模式的「智慧電腦」。每一階段的成長,都會帶動人類生活模式的改變。例如過去繁瑣的實體紙類文書傳遞工作,現在只要在家使用電腦,動動手指就可以簡單上網一鍵完成;今日大量使用人力判斷的車輛駕駛工作,未來也可能被具有人工智慧的自駕車所取代。而在科學的發展上,自電腦被發明後,科學與電腦一直都是互相刺激成長的好夥伴。例如利用電腦計算材料的模型與功能,可以促進新材料的發展;而新材料的發展又將增強電腦的算力與功能等…。因此繼上一期物理雙月刊報導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在科學上的應用」後,本期將接著針對電腦科技在地球物理與材料物理兩大領域上的使用,做接續的報導。
2004年,蘇門答臘島的強震引發南亞大海嘯,造成附近國家約22萬人死亡;2011年,日本311強震引發的海嘯,造成東日本地區2萬多人死亡與城市損害。當年來自全球各大新聞媒體的直播畫面,想必讓許多讀者想起來是餘悸猶存。因此對於地震後的海嘯預測,一直是世界沿海各國的重要國安問題。在2022年1月15日,東加洪阿東加-洪阿哈阿帕伊島的海底火山爆發,可能是本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火山噴發,不但在東加首都努瓜婁發引發了5.8級地震,也造成了浪高約1.2米的海嘯。隨後在海嘯發生的7個小時後,日本也發布了預估1到3米的海嘯預報。由台灣與東加的距離與海嘯的傳播速度計算,在當時只剩下2小時的時間可以做出海嘯襲擊的估算與預防。本期的專文作者-中央大學吳祚任教授,在當下是如何做出緊急應變,並透過電腦模擬來預測火山爆發型的海嘯,襲台之可能性呢?詳情請看「東加海嘯為何那樣?」一文。
找尋新穎材料的方法,一直是材料科學中的重點發展項目。早期材料科學家是透過人工與經驗合成,逐步累積材料資料庫,這種以實驗為主的研發方式稱之為第一代典範(the First Paradigm);後來人類透過科學理論,計算與預測可能的新材料,運用這種方式的研究方法則稱為第二代典範(the Second Paradigm);近年來基於電腦科技的進步,使用第一原理的方法可以在現有的知識架構下,產生一批具有應用潛力的材料資料庫,這樣的過程稱之為第三代典範(the Third Paradigm)。而最新的研究方式,則是使用更進步的機器學習,透過已經累積的大量資料庫知識來更加精準地產生材料,甚至達到虛擬合成、模擬材料的處理流程、並預測處理後所可能呈現的各種物理、機械、與熱力學性質。而這樣流程,便屬於第四代典範(the Fourth Paradigm)的範疇。本期專文「材料科學在第四代典範科學的發展」,將介紹目前在最新的電腦輔助科技下,材料科學的未來發展與展望。
在本期的阿文開講,包含了慣性溯源(上)、(中)、(下)三篇,這是阿文嘔心瀝血的傑作。內文把「慣性」這個現在看似「普通常識」的觀念,是如何困擾著歷代的先賢大哲,以及承先啟後的發展脈絡,詳實地描繪出來。同時也讓讀者們了解,在科學發展的歷程中,任何新的理論、概念、與發展會受限於當代的知識水準,也與歷代的知識累積有因果關係。所以當大家以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研究時,不要以今非古,也不應認為科學理論可以由單一個人橫空出世而獨立完成。
皮皮老師的物理心得,談論到了「新」「舊」物理之間的關係。當我們討論「新物理」出現時,到底是「舊物理」被推翻了,還是兩者可以視為不同情境下的應用工具。作者以牛頓力學與相對論、牛頓力學與量子力學、光的粒子與波動性、與光在材料中的傳播為例,討論「新」「舊」物理之間的關係適用範圍,提供給讀者做一個參考。 
蔡坤憲老師在「紐西蘭的科學與物理教育點滴」專欄中,透過字義解釋與演示實驗,包含彈簧-質點系統、沙漏單擺、與圓周運動的投影,培養學生對簡諧運動的「物理感」,並進而衍生出向量(vector)跟相量(phasor)的概念。說明清晰簡單,值得一看。
本期物理雙月刊內容尚有1967與1968年的諾貝爾得獎介紹;新知方面有「水在GPS訊號上留下它的記號」和「海洋飛沫氣溶膠的快速酸化」等精采文章,可以細細品味。
最後,2022年6月號是個人擔任物理雙月刊總編輯的結束之作。自2020年1月迄今的兩年半期間,感謝雙月刊的顧問、副主編、作者、編輯、美編、小寫手、與助理群協助。才能讓每次的雙月刊順利出刊,也希望讀者們能夠滿意這段期間內雙月刊的品質與內容。下一期開始,總編輯的位置將交棒給師範大學物理系的高賢忠教授。未來在高總編輯帶領下,一定能夠創造出另一番新的氣象。
發揚科學精神,傳啟文明火炬。物理雙月刊總編輯楊仲準謝謝您對雙月刊的閱讀,也希望未來大家一起繼續支持物理雙月刊。
 

雜誌目錄

總編輯的話

物理新知–水在GPS訊號上留下它的記號------作者:Clara Chew   譯者:張鳳吟
物理新知–海洋飛沫氣溶膠的快速酸化------作者:Kyle Angle、Vicki Grassian、Andrew Ault   譯者:林祉均

物理專文–材料科學在第四代典範科學的發展----作者:李玟頡、芮嘉勇、楊安正、陳冠朋、陳南佑
物理專文–東加海嘯為何那樣?------作者:吳祚任

物理專欄–慣性溯源(上):一個科學概念的誕生------作者:高崇文
物理專欄–慣性溯源(中):衝破亞理斯多德的網羅------作者:高崇文
物理專欄–慣性溯源(下):天上人間,俱為一體------作者:高崇文
物理專欄–粒皮皮老師的物理心得-牛頓力學被推翻了嗎?談談物理定律的適用範圍---作者:欒丕綱
物理專欄–Play-Create-Learn紐西蘭的科學與物理教育點滴–從「物理感」來理解簡諧運動的數學公式------作者:蔡坤憲
物理專欄–發現自然之美 諾貝爾物理獎1967年:漢斯· 阿爾布雷希特· 貝特------作者:爾諾
物理專欄–發現自然之美 諾貝爾物理獎1968年:路易茨· 阿爾瓦雷茨------作者:爾諾

好文推薦–風是如何產生波浪的?------作者:Nick Pizzo、Luc Deike、Alex Ayet  譯者:宋育徵
好文推薦–科學發表的最後一哩路—期刊發表與同儕評審紀實:紀念《Nanotechnology》總編輯與量子點發明及命名人Mark A. Reed教授------作者:林志忠
 

內容簡介

「物理雙月刊」定位為物理的科普雜誌,希望可以透過國內物理各領域專家學者為我們的讀者帶來許多有趣、重要以及貼近生活的物理知識,並帶領讀者一探這些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

內頁簡介

上頁下頁
  • P.1

  • P.2

  • P.3

  • P.4

  • P.5

  • P.6

  • P.7

  • P.8

  • P.9

  • P.10

  • P.11

  • P.12

  • P.13

各期珍藏

 

詳細資料

  • 條碼:R030090481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