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料理.台灣 5.6月號/2024 第75期

料理.台灣 5.6月號/2024 第75期

  • 雜誌名稱:料理.台灣    新功能介紹
  • 刊別:雙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中華飲食文化
  • 封面標題:野採 自然共生共存的採集飲食
  • 出版日期:2024/05/03
  • 定價:180
  • 優惠價:9517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野採 自然共生共存的採集飲食

採集是人類最一開始與山林建立關係的方式,台灣山脈層巒疊嶂,野草山菜果物資源豐富,都是生活中唾手可得的資源。

本期專題企劃特約主編,植物科普作家胖胖樹王瑞閔,邀請馬來西亞的「香料譯述家」陳愛玲、越南餐廳小夏天負責人Josie Chang、《橫斷台灣》作者游旨价博士、金鼎獎作家黃一峯,以及米其林綠星餐廳EMBERS主廚郭庭瑋Wes,分享接觸野採的生命經驗。從雨林到後山,踏遍東南亞,回到台灣部落,介紹野外採集、山林野菜,以及較少接觸的食蟲文化。野採是對土地的信任,讓我們回歸原初,了解這種近在身邊的永續飲食方式。
 

編者的話

幼時在舅舅的田裡,摘取大大的紅色花朵,陶醉於甜美的花蜜。讀完本期專題企劃後,這段記憶猛然浮現,回想起那朵花的模樣「啊!原來是扶桑花!」。「野採」象徵對土地的信任,在沒有傷害土地的前提下,才敢直接採食。特約主編胖胖樹,提醒我們這種被逐漸遺忘,卻與自然緊密結合的本能。這期探討各地野採生活,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雲南到台灣,透過雨林、部落觀察,甚至食蟲,重新體會採集文化,以及野採與環境保護的關聯,探究永續價值。
善待土地得到好的回報,在〈文食影像〉中,沈芸可藉由法國酒莊例子說明,好的葡萄酒源於葡萄園的和諧平衡,與生態多樣性息息相關,生態共榮才能釀出美味葡萄酒。〈職人細語〉榮幸採訪到鮮少受訪的羅嶸主廚,從學徒開始一路到漢來美食中餐品牌總經理,至今仍對料理充滿熱情。另一位高世達老師憑藉精湛技藝摘下蔬果雕刻金牌,並以傳承為己任。兩人身上皆展現貴在堅持,成在勤勉的精神。
總編輯 陳怡伶

在每期〈地方滋味踏查〉的催化下,近期也規劃一趟台中小旅行,米其林一星「澀Sur-」的姊妹店「MINIMAL」是此次必訪的店,在老屋中品嘗零下40 度的冰淇淋甜點,彷彿生活中的所有辛勞都能獲得一絲慰藉。十幾年前曾接待一位來自香港的餐飲業前輩,那時她問我:「台灣冰淇淋店為什麼這麼少呢?」如今冰淇淋店在台灣遍地開花,不管是傳統在地小店或連鎖冰淇淋,及興起的盤飾甜點冰淇淋,每家冰淇淋店的口味及特色各有不同,很推薦讀者找幾家品嘗。日前「飲食書院」開幕,感謝各界給予圖書館的祝福,及蕭新煌老師在〈好吃社會學〉的建言,我們期許書院能成為軟硬體皆備的活化空間,歡迎撥空前來走走。
副主編 洪麗君

小時候不懂大人都喜歡喝咖啡,無法理解這種焦苦的飲品,直到年齡稍長才漸漸開始欣賞咖啡的韻味,隨意踏入咖啡廳時也開始會點一杯手沖咖啡,試著分辨入喉的滋味。本期〈舌尖設計學〉便介紹走入第20 個年頭的GABEE. 咖啡廳改裝後的新面貌,風格也由平易近人改頭換面,走向未來感與專業風,彷彿做出宣言,要在分眾的時代繼續提供愛好者極致的精品咖啡。同樣是轉型,〈地方滋味踏查〉介紹高雄在地茶行、粿舖、麻糬小食等交棒再出發,保有傳統美味核心,加入新一代的視角與傳承心意,繼續在街坊提供美味小點。炎炎夏日即將到來,揮汗的午後在屋簷下避暑分食,似乎也不失為消暑良方。
編輯 謝宥融
 

雜誌目錄

個人專欄
06 賀飲食書院|蕭新煌
08 From Local to Train 筑後廚房美食列車之解構|張玉欣
12 失誤即是轉機|鄧惠文
專題企劃
野採 
16 吃野菜野味 其實是對土地的信任|胖胖樹王瑞閔(特約主編)
20 馬來西亞香草饗宴 烏蘭飯|陳愛玲
24 越南山野 採集與食生活|張喬西
28 雲南山麓 春季野菜小宇宙|游旨价
32 泰國食蟲體驗 未來替代糧食|郭慧
36 踏尋台灣 深入部落的原生植物|郭庭瑋 
風土識食
40 鳳梨 常駐台灣餐桌的人間美物|游惠玲
44 天使花園休閒農場 鄉間美味的浪漫展演|番紅花
48 荖葉與檳榔心 延續部落植物的文化價值|古佳峻
職人細語
54 東方樓 以人文滋養而成的時髦粵菜|黃翔翎
舌尖設計學
60 GABEE. 未來咖啡館 咖啡師主導的複合空間|賴郁薇
打造餐飲人氣店
64 餐飲營業關鍵角色 店長的主要職責與任務|笠岡はじめ
餐飲市場動態
餐飲業的AI革新
66 AI佇立餐飲業轉型 預測消費者需求|陳念玲
68 用AI將披薩精準送到消費者面前
70 速食業者靠AI開出無人店 解放員工去做更有生產力的事
72 超市導入AI精準推播優惠資訊 讓消費者一買再買
地方滋味踏查
高雄地方小食
76 炎炎日頭底下的高雄小食 輕輕心意承載濃厚感情|盧思蓉
78 香茗茶行 老茶行的創新與守成|大雄誌
80 尤家赤山粿 鳳山傳統糕粿的情感凝聚|大雄誌
82 回春青草茶 走過半世紀的國術青草舖|潘寶拉、盧思蓉
84 阿綿麻糬 在舊城區裡遇見古老與時髦碰撞|郭銘哲
文食飲像
86 生態共榮 保有土地本質的葡萄酒莊|沈芸可
90 回不去的時空 吃得到的歷史|游惠玲
活動紀實
96 圖書館裡的美食家Liz|鄭惠文
100 高世達 切雕技藝的極致 2024德國奧林匹克藝術蔬果雕刻
米其林探味
104日本米其林一星 TROIS VISAGES|洪卉琳
餐飲情報
108 地方美食節
108 餐飲研討會與賽事
108 展覽資訊
109 餐飲消費
 

內容簡介

  《料理.台灣》雙月刊由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自2012年發行,每年1、3、5、7、9、11月出刊,一年共6期。是一本涵概餐飲趨勢、專業知識、教育文化的專業雜誌,為餐飲人士交流平台。
  主要讀者以餐飲業之經營者、廚師,以及大專院校之餐飲科系教師、學生等對飲食有興趣的相關人士為主,為國內餐飲界提供一份專業人士必看的前瞻性雜誌,並提供即時、深入、有價值的餐飲相關報導。創刊至今歷經餐飲業蓬勃發展、新興社群媒體崛起,飲食成為炙手可熱話題,也增加許多對飲食有興趣的大眾讀者。內容多元涵蓋廣闊,適合所有對台灣文化、餐飲新知有興趣的讀者翻閱。
    秉持基金會推廣飲食文化,《料理.台灣》持續紀錄飲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個人專欄」透過企業家、社會與人類學者、資深美食記者討論飲食議題。第二部份注入文化元素,〈風土識食〉、〈地方滋味踏查〉、〈飲食書寫〉專欄走入更深層食物文化、教育與永續,重新梳理台灣在地觀點的飲食敘事。第三部份〈職人細語〉、〈餐飲市場〉、〈舌尖設計學〉、〈打造餐飲人氣店〉、〈文食飲像〉,從廚師職涯到挑選食材、行銷活動或餐飲進修,與世界各地飲食文化等,精準拿捏未來市場動態。並同時利用出版品結合中華飲食文化圖書館,積極舉辦各類活動,以期讓更多大眾知道,達到飲食文化資源互動與整合目的。

各期珍藏

 

詳細資料

  • 條碼:977222433100005
  • ISSN:22243313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準時下班,去上課!2024夏季精選線上課程79折起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