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梳理了軍事共產主義時期、新經濟政策時期和史達林模式形成時期(1917—1937)蘇聯城市住房管理和住房狀況的歷史演變,在對各時期住房政策及相應管理機制進行整體解讀的同時,展示了不同群體的居住圖...more
這是一部詳細講述君士坦丁堡在2500年中被不同的王朝和軍隊反覆爭奪的歷史著作。 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偉大的城市,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在過去的2500年裡,它被圍困達四十次,被佔領三至四次。大西洋和歐亞大陸...more
《莎士比亞時代的英格蘭》是一本歷史、文化著作,聚焦莎士比亞的寫作背景和觀眾的觀劇背景,展示了莎士比亞同時代的人們是如何看待莎翁劇中的命運、復仇、愛情、政治、公正及他人,為當代讀者理解莎士比亞...more
1700年,德國大學已經處於瀕死狀態,但到1914年,其世界聲望和在學術領域的領導地位都毋庸置疑。麥克萊蘭在書中對這一過程做了全面系統的考察,細緻描繪了德國大學變革的複雜圖景,深刻揭示出其背後的動因...more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每一場權力的遊戲都有落敗者…… 當“征服者”威廉于1087年去世時,他把英格蘭王位傳給了次子威廉·魯弗斯,這令其長子羅貝爾甚為不滿,他認為王位應歸其所有,因此向魯弗斯宣戰,這場...more
本書回顧了從彼得大帝時代到“一戰”期間俄法兩國200多年的關係史,其中有戰爭、對抗、冷漠和排斥,也有緩和、結盟、仰慕和接納。在這200多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法國一直是歐洲實力和光芒的象徵,因此這段時期...more
本書為非虛構作品,作者使用史料和訪談材料,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葡萄種植者和葡萄酒商面對德國人的掠奪,想方設法保護法國最珍貴的商品——葡萄酒的故事。 本書用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這段不為人...more
1945年春,德軍戰敗,世人沉浸在大屠殺這一難以言喻的罪行中,很少有人預料到,僅僅半個世紀後,德國人搖身一變,以繁榮民族的姿態站在歐洲一體化的前沿。德國人是如何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毀滅性打擊中恢復...more
本書是著名非虛構暢銷書作家大衛·格雷恩的又一力作,講述了18世紀一場驚心動魄的真實海難及其後續在英國引發的軒然大波。 1742年,一艘用木頭和布料拼湊而成、眼看隨時都會散架的船被衝上巴西海岸。船里有...more
羅馬從台伯河畔的城邦成長為廣納地中海的帝國,擴張之路險象環生,尤其是與北非迦太基的三次布匿戰爭。其中第二次布匿戰爭給羅馬帶來的威脅最為嚴峻,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出色的指揮給羅馬留下了無法忘懷的戰...more
羅馬帝國曆經神話時代、帝國時代、西哥特統治、天主教會與世俗權力鬥爭、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拿破崙時代、意大利統一,這座城演繹了無數精彩的政治、軍事故事,創造了輝煌的文學、藝術、音樂傑作,湧現出...more
1522年,威尼斯。富有四海的奧斯曼蘇丹掌握了發動全面戰爭所需要的一切,而他將目光投向了羅馬。基督教世界已分裂,蘇萊曼大帝將手伸向了它的咽喉。 從伊斯坦布爾的宮殿到中歐血流成河的戰場,再到北非的...more
本書是英國著名文化史家彼得·伯克的最新作品,對流亡者與客居者在知識史上的貢獻做了廣泛的思考,充滿了逸聞趣事和引人入勝的發現;講述了流亡者與客居者即使在背井離鄉的陰影下,也能創造新的知識。伯克...more
啟蒙敘事:從伏爾泰到吉本的世界主義史學 是否存在共同的歐洲身份?如果存在,它有什麼樣的歷史?《啟蒙敘事》審視的是,在18世紀法國、蘇格蘭、英格蘭和美國的政治和民族爭議背景下,諸如伏爾泰、休謨、羅...more
從395年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建立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這座城市被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帝國經歷1000多年的歲月,是古代西方封建王朝中最長久的帝國。它的建築、藝術和文化堪稱人類的奇跡,基...more
18世紀至今,以麥考萊為代表的歷史學家大多用“非革命性的、不流血的、自上而下的”來形容1688年的英格蘭“光榮革命”。本書則希望推翻這一傳統觀點。 本書以“革命”為主軸,重新檢討了既有的革命理論,並將16...more
本書是著名學者孟鍾捷整合德國史研究和極簡史寫作的全新探索。德國歷史一波三折。一面是秩序、繁榮和理性,另一面是戰爭、暴政和混亂。歷代史家不斷爭論,德意志道路是德意志人獨特性的產物,還是世界歷史...more
公元561年,統一的法蘭克王國隨著克洛塔爾國王的逝世一分為四,彼時布隆希爾德還是一位無憂無慮的外國公主,尚未嫁與老國王第三子;弗蕾德貢德則是老國王第四子宮廷中的一位女奴。幾場婚禮之後,布隆希爾...more
在二戰後的法國,現代化、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的爆炸性增長摧毀了農村原本的經濟結構和環境,農村人口背井離鄉,學者、政客紛紛斷言“農村已死”“農民已死”。 然而,本書指出,在同一時期,不僅農民大多在積極...more
《二戰史詩三部曲》包括《最長的一天:1944諾曼底登陸的英勇與犧牲》《遙遠的橋:1944市場花園行動的雄心與遺恨》《最後一役:1945納粹帝國的末日與悲鳴》,是知名歷史作家、戰地記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親...more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榮休教授理查德·A.戈德思韋特,是研究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經濟史的權威學者,他的整個學術生涯一直致力於研究佛羅倫薩經濟。在這部權威著作中,戈德思韋特彙集了畢生研究成果和獨...more
從華盛頓特區的大屠殺紀念館,到柏林人行道上刻有銘文的銅片,納粹暴行受害者的紀念設施遍布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遊客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反思罪行的活動也在此舉行。“奧斯維辛”經常被用來指代納粹大屠...more
《泰晤士報》、《旁觀者》雜誌年度好書。 用淚水串聯起一部六個世紀的情感史,揭穿英國人“不苟言笑”的迷思。 英國人總是給人隱忍克制的印象,從不輕易哭泣。 然而,幾個世紀前,他們也曾情感充沛,在公共...more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皮埃爾·諾拉從20世紀80年代中葉開始,動員120位作者,窮十年之功,編纂出版了由135篇論文組成的三部七卷、超過5600頁的皇皇巨著——《記憶之場》。 與以往強調考索遺跡的歷史研究不同,與法...more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皮埃爾·諾拉從20世紀80年代中葉開始,動員120位作者,窮十年之功,編纂出版了由135篇論文組成的三部七卷、超過5600頁的皇皇巨著——《記憶之場》。 與以往強調考索遺跡的歷史研究不同,與法...more
這是一部年鑒派風格的中世紀文化史名著,作者採用結構主義、象徵主義和心態史的理論方法,力圖從總體上把握中世紀人是如何看待他們周圍的世界的。中世紀的社會、經濟、政治和宗教行為都受到當時世界觀的制...more
這是一部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社會風貌的全景式導覽圖,也是簡·奧斯丁愛好者的必讀書。 簡·奧斯丁的小說迷們將樂於跟隨歷史學家傑里米·布萊克,一同去參觀奧斯丁所生活和寫作的客廳、村莊,去一探教堂,貴...more
柏林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區的最後一場戰役,標志著納粹德國的最終垮台,也為之後幾十年間的一系列國際問題埋下了伏筆。 本書涉及1945年春天緊張的軍事和政治局勢,講述了一個極端殘酷、令人震驚...more
“市場-花園行動”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降作戰,極富創意但結局慘淡。 盟軍的此次行動,由蒙哥馬利提出,旨在奪取通往阿納姆的一系列橋樑,跨過萊茵河這一天然屏障,趁德軍立足未穩之際攻入德國境內。由此引...more
本書以親歷者口吻講述了人類歷史上驚心動魄的一天——1944年6月6日。在這一天,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近16萬士兵踏上諾曼底,和據守海灘的德軍展開了一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諾曼底登陸。這一天,...more
1914年那一代青年人在人們的記憶、情感和傳說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在這本觸動人心的書中,羅伯特·沃爾將這一代人從史書定論的遮蔽中拯救出來,令他們能夠被世人理解。他講述了這群青年人的故事:他們是法國...more
《一戰全史》全景插圖版共十七卷,全書記述了一戰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本次出版的是前三卷,主題分別是參戰國背景、戰前危機、戰爭初始,剩餘十四卷,將陸續推出。 加百利·阿諾托(1853-1944),法國政治家...more
倘將希臘視為一個生命體,這本書可以說是一部希臘的傳記。從她的源頭邁錫尼文明的發端直寫到希臘化時代,希臘城邦文明由興起到興盛,漸漸走向衰敗。在此過程中,希臘孕育出我們今天所熟悉的科學、民主、公...more
本書是著名軍事史專家和古典學學者維克托·戴維斯·漢森的代表著作之一,對古希臘時期的伯羅奔尼撒戰爭進行了全景式描述。伯羅奔尼撒戰爭對國家間關係、現代海洋戰爭以及當代大戰略研究都具有啟發意義,是世...more
《意識與社會》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H.斯圖爾特·休斯的代表作,奠定了作者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其副標題“1890-1930年間歐洲社會思想的新取向”,明確了本書的研究主題和時間範圍。這本書研究19世紀末期歐洲不斷...more
對於現代人來說,羅馬軍隊早已被簡化為家喻戶曉的傳說,本書則對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6世紀的羅馬史,即從羅馬崛起為世界強國到西羅馬帝國崩潰後的餘波,做出更公正的重述。 西蒙·詹姆斯將目光聚焦于羅馬士...more
唐納德·溫奇在本書中探索了一段貧富關係的思想史,這一關係現在已成為最廣泛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的基石。 亞當·斯密的立法者科學提供了一把鑰匙,其目的是解鎖商業社會那條聯結富人和窮人命運的“隱秘聯繫”...more
2015年的一天晚上,邁克爾·弗蘭克與92歲的斯特拉·萊維相識,當時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在接下來的6年裡,他們將會彼此陪伴,一起度過無數個星期六。 斯特拉·萊維的人生始於希臘羅得島的猶太社區,她在這裡度...more
《臆造南洋:馬來半島的神鬼人獸》是一本深入探索馬來半島多元文化與歷史的著作。這本書不僅講述了華人移民在馬來半島的奮鬥歷程和他們的文化認同,還深入挖掘了馬來半島豐富的神話傳說、宗教信仰以及不同...more
二戰前,“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已日趨暗淡,但一場“黑色黃金”——石油的革命在二戰的硝煙中悄然興起,鑄就了戰後英國工業發展的新篇章。 本書回顧了1940年以來石油塑造下的英國工業進程。二戰推動了英國從煤炭...more
本書講述了羅馬如何僅在其存在的前幾個世紀,便從台伯河上的一個小居民點發展成為意大利最強大的城邦。這是羅馬歷史的形成期。羅馬在政治領域、領土擴張、社會結構和宗教領域表現出來的大多數特點都是在這...more
公元七世紀初的東羅馬帝國,在內亂與外敵的雙重重壓下瀕臨崩潰。出身下層行伍的一介武夫福卡斯起兵作亂,虐殺了頗有武功的莫里斯一世后篡位自立。趁着帝國內亂,羅馬宿敵薩珊波斯以替莫里斯復仇為由興兵犯...more
這是一部歐洲歷史紀實作品。二戰期間,被俘虜並被判處死刑的納粹國防軍逃兵有3萬多人,大大超過了英美兩國。他們中的許多人並非在戰鬥過程中臨陣脫逃,而是因不願參與種族滅絕的罪行,冒着生命危險作出了...more
《封建社會》是享譽世界的史學大師馬克·布洛赫研究西歐中世紀社會的集大成之作,集中體現了他對中世紀西歐社會的思考、解釋和探索。 在書中,他分析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心態等方面的結構,...more
長久以來,啟蒙運動一直與法國、德意志甚或英國的蘇格蘭聯繫在一起,然而,著名歷史學家羅伊·波特這部引人入勝的著作卻想告訴人們:作為整體的英國啟蒙運動是存在的;不列顛,才是“現代性”的誕生地。 在...more
16世紀的宗教改革標記了一個複雜的轉型時代。德意志宗教改革運動在查理五世意圖建立統一大帝國以及大航海貿易的宏大敘事背景下展開。奧格斯堡作為帝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是這一動盪與變革的時代縮影...more
理查三世是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國王,也是歷史上頗受爭議的國王。他作為暴君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來自湯瑪斯·莫爾的《理查三世史》,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理查三世》即是以它為藍本。 本書主要敘述了理查登上王位...more
雖然歐洲一眾“帝國”在1945年以後走向衰落,這片大陸再也不像1914年以前那樣,充當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但是歐洲此後也進入了一個異常繁榮的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西部經歷了徹底的社會民...more
從1495~1500年的偉大改革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德意志與神聖羅馬帝國》書寫了德意志乃至歐洲歷史上的一個關鍵時代。在兩卷書中,喬基姆·惠利摒棄了這是一個漫長的衰落期的傳統觀點,展示了帝國機構...more
本卷是“貝克歐洲史”叢書的第四卷。自宗教改革到《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歐洲處於信仰紛爭的階段,這種緊張狀態蔓延到整片大陸,甚至演變成激烈的政治和軍事衝突。在此期間,隨著擴張的開始,歐洲在地理...more
本卷是“貝克歐洲史”叢書的第三卷。貝恩德·施耐德穆勒以精湛的寫作技藝,完成了一部思想性與文采兼備的歐洲史著作,其時間跨度為1200~1500年,從斯陶芬王朝統治講到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作者從蒙古入侵...more
1944年6月6日,盟軍以較低的傷亡率登陸諾曼第,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走向。參戰盟軍將士已然被視為英勇無畏的化身,而對於戰役的成功,另一個因素同樣不應忽視:在登陸作戰的背後,有一個雙面間諜團隊為...more
如今歐洲人的記憶中,幾乎沒有一個時代像1914~1945年一樣歷歷在目。在此期間,數百萬歐洲人在前線激戰、後方轟炸、饑荒、瘟疫、大屠殺、種族清洗和內戰中喪生。有關經濟動盪、物質匱乏和社會衝突的記憶亦...more
本卷是“貝克歐洲史”叢書的第七卷。19世紀下半葉,歐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速度之快,實屬罕見。化石燃料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人員、商品和理念在整個歐洲乃至全球範圍內流動,通信的發展更是讓...more
1989年,當柏林牆倒塌、東歐集團解體時,世界政治的座標隨之發生變化,其影響對歐洲來說最為顯著。歐洲各國迅速趨同,它們所享受的自由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大。但與此同時,歐洲越發依賴金融市場;過去的...more
本卷是“貝克歐洲史”叢書的第五卷。從1648年到1789年,這個“漫長的18世紀”裡,歐洲各國以及受它們影響的世界其他地區經歷了深刻的政治變遷。專制國家陸續興起,它們在國內戰勝競爭對手,也不斷向外擴張勢力...more
當我們談論歐洲的源起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其實,“古代歐洲”的說法並不符合史實。如今所說的“歐洲”起源於古代地中海地區,在現代地理概念中,這個地區本就一部分屬於亞洲,一部分屬於非洲,還有一部分屬於...more
1789~1850年,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這個時代從毀滅性的戰爭階段過渡到了漫長的和平階段。政治動盪和經濟活力達到了新的高度,歐洲卻從世界中急劇撤退:全球帝國在很大程度上解體了,美...more
英國埃及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約翰·羅默根據自己半個多世紀的學術研究和實地考察經歷,基於曾被棄之一旁的證據,以及近二十年來的全新考古發現成果,撰寫了一套三卷本古埃及史作品,重新構建了我們對...more
長期以來,“中世紀”是西方歷史敘事的一個符號,是現代之前愚昧、停滯的“黑暗時代”。《光明時代》則以新的視角回溯中世紀的千年歷史,從拉韋納的禮拜堂開始,以詩人但丁結束,重新審視了羅馬的陷落、拜占庭...more
英國埃及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約翰·羅默根據自己半個多世紀的學術研究和實地考察經歷,基於曾被棄之一旁的證據,以及近二十年來的全新考古發現成果,撰寫了一套三卷本古埃及史作品,重新構建了我們對...more
這是一本記錄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內戰全過程的史詩巨著。在這場戰爭中,以佛朗哥為中心的國家主義西班牙與以左翼聯盟為核心的共和主義西班牙之間發生了激烈的對抗與顛覆。海明威等大批知識分子和作家棄筆...more
盧浮宮三寶中,有兩件是古希臘遺產。西方戲劇史四大悲劇家中,有三位是古希臘人。羅馬詩人賀拉斯曾說:“羅馬人征服了希臘,希臘文化卻征服了羅馬。”古希臘文明更是西方文明的兩大源頭之一。為何古希臘擁有...more
寵物是許多人的救命稻草。從“人類衛士”到家庭一分子,本書追蹤了過去200年來寵物角色的變化。隨着寵物進入社會各階層家庭,它們發揮了強大的情感作用,創造了新的人際關係和家庭生活模式,甚至改變了人類...more
本書深入探討了威爾士從史前時代到21世紀初的歷史,不僅詳細描述了威爾士的地理、政治和文化變遷,還通過豐富的插圖和地圖,生動地展現了威爾士的歷史場景,揭示了威爾士歷史的豐富性和複雜性。書中特彆強調...more
19世紀的動物園是一個“不自然”的地方,動物們在狹窄的鐵籠子裡過著悲慘的生活,而在如今的動物園裡,動物們在“大自然”般的開闊環境裡閒庭信步,周圍沒有鐵欄杆,只有護城河和小山。是誰發明了現代動物園?...more
萬川“動物宇宙”系列新作。 18世紀,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在法國司空見慣。在巴黎街頭,人們可以目睹大象演出、北極熊搏鬥。喜愛馴養寵物的人們還可以買到鸚鵡、卷尾猴。凡爾賽宮的王家動物園裡面還有獅...more
古希臘,又稱希臘的“古典時代”在這個時期,希臘文明達到巔峰。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由古希臘文明所繁衍出來的子文明如此的繁榮而強盛至今仍令人嘆為觀止。 從希臘神話到荷馬史詩,從蘇格拉底到...more
本書以時間為主線,以碎片化的方式,記錄了國際工運歷史上的代表性事件、組織或個人,匯成工人階級歷史檔案,滿載着鮮為人知或廣為人知的歷史事件,有利於讀者快速了解各個時間國際工運史。通過講述工人們...more
《牛津西方藝術史》系列共五冊,涵蓋了從古典時期到當代兩千七百多年的視覺藝術演變歷程,是理解西方藝術發展史的權威之作。該系列採用獨特的模塊化結構,結合了前沿的學術研究和創新的設計,為讀者提供了...more
在澳大利亞明亮的風景背後,潛藏著大約十六萬流犯,他們“哐當哐當”地拖著腳鐐,在半明半暗中走動…… 1787年,國王喬治三世統治的第二十八個年頭,英國政府派遣了一支艦隊,前去殖民澳大利亞。對大多數英國...more
18世紀末,歐洲皇室開始衰落。年輕的哈布斯堡皇帝約瑟夫二世意識到改革是不可避免的,於是他急切地吸收啟蒙思想。他隱姓埋名,不像往常那樣華麗,不帶隨從,走遍了他遼闊的帝國。他想親眼看看他的臣民是如...more
為什麼上百萬的德國普通民眾會接受希特勒這樣一個人物,信奉他“大雜燴”般的思想,認為他是德國的“救星”?他們為什麼會投票支持納粹黨,讓其從一個小黨壯大成為德國第一大黨;他們又是如何把自己綁架上軍國...more
從文藝復興之初,歷史學家們就開始着手研究羅馬尼亞人的命運、在世界上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他們的特性及語言。最近一個世紀以來,有關羅馬尼亞人的前世今生、他們在歐洲以及世界上的地位等方面的專業且正...more
這是一本詼諧幽默又嚴肅正經的古希臘歷史讀物。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為什麼建議扇荷馬耳光?米諾斯的公主去埃及和親要帶什麼嫁妝?邁錫尼的公務員在無聊的時候如何打發時間? 《電梯里的古希臘》是一次激動人心又...more
本書稿為黑山語歷史著作Istorija diplomatije Crne Gore 1711-1918(Diplomatic History of Montenegro 1711-1918)的中譯本,記錄了自1711年第三次俄土戰爭黑山與俄......more
本書是一部非虛構文學力作,也是一部戰爭史書,瑞典作家、歷史學家皮特·恩格將目光投向那些被遮蔽的小人物——通過23個來自不同階級、國家、陣營的普通人的戰時經歷,再現了那些更接近歷史真相的“一戰”故事...more
用英語撰寫的研究玻利瓦爾的重要傳記作品之一。傳主西蒙·玻利瓦爾是拉丁美洲獨立戰爭時期的風雲人物。他首先是一個富有雄才偉略的革命者,因為他先後將六個拉美國家從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被拉丁...more
本書推進了有關歐洲民族主義研究的新範式。作者詳細梳理和敘述了19-20世紀歐洲各國歷史學家書寫民族歷史的方式方法,從理論和思想的維度進一步反思了有關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民族認同、記憶理論等問題的...more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對於這場百年前的大戰,加里·謝菲爾德教授為我們全面、精闢地再現了那段歷史,尤其在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上引入了自己的全新論述,諸如戰爭爆發的背景及起因...more
從19世紀前期到20世紀初,海洋霸主英國與陸上強國俄國進行了一場長達近百年的較量,即“維多利亞時代的冷戰”,也被叫作“大博弈”。 本書以“大博弈”中的兩個焦點——東方問題和中亞問題為脈絡,梳理了英俄雙方...more
西方是什麼?今天,我們能夠迅速勾勒出西方的輪廓,它以歐盟和美國為中心,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這是一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區域。然而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西方文明並非像今天的一些...more
《巴黎的重生》是史蒂芬·柯克蘭所著的一部引人入勝的歷史著作,講述了19世紀巴黎的華麗轉身。拿破崙三世和奧斯曼男爵聯手,通過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將巴黎從一個骯髒、擁擠的城市變成了現代化的都市。書中...more
《希臘小史》系作者在喜馬拉雅音頻課程“世界歷史大師課”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以30個章節串聯起古代希臘從新石器時代到希臘化時代末期的歷史,涉及從施里曼發掘特洛伊到“克利奧帕特拉的鼻子”,尾聲談到希臘在...more
《英國小史》在作者的喜馬拉雅音頻課程“世界歷史大師課”基礎之上整理修訂而成,以30個主題串聯起英國從史前直至當下的歷史。大到介紹英國史中重要的政治、經濟現象,如君主立憲制度的誕生與發展、政黨制度...more
馬拉松戰役是西方歷史上的重要戰役之一。“馬拉松”三個字本身就象徵著超人的勇氣、堅忍以及戰鬥精神。軍事史學家詹姆斯·萊西從全新角度解讀馬拉松戰役的發生原因、戰鬥經過,以及它如何拯救了古希臘文明。...more
本書共3冊,分別是《政治篇》《文化篇》《社會篇》,為我們提供了有關古希臘文明的文獻資料、評論以及解讀。本書的內容是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的,時間線從希臘文明早期一直延伸到了普魯塔克生活的年代。古希...more
本書共3冊,分別是《宙斯的後代:從兩個狼孩講起的羅馬往事》《地中海霸權之爭:三次布匿戰》《愷撒與龐培:帝制與共和的最後對決》,本書是愛爾蘭古典名家W.C.麥克德默特的代表作品,貫穿王政時代、共和...more
1660年,“太陽王”路易十四親政在即;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在這至關重要的百餘年中,舊制由盛轉衰,啟蒙熠熠生輝,公共領域興起,民族國家登場。在本書中,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蒂莫西·C.W...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