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縮小搜尋範圍':

  • 吳汝鈞

排序依

商品清單共有31

印度佛學研究

印度佛學研究

本書為研究印度佛學之論文結集,收入專題論文九篇,探討之題材包括佛陀傳、原始佛教、《法華經》、《維摩經》、中觀學及佛教與邏輯之關係各項。所用之方法為文獻學與哲學雙軌並進之研究法,以原典文獻為依...more

佛教的邏輯、辯證法與知識論

佛教的邏輯、辯證法與知識論

在西方哲學,特別是康德哲學,我們對外界事物或現象的理解,對它們要構成知識,有以下幾種機能:感性、知性和睿智的直覺。感性在時空中接受外界事物的感覺與料,知性則以其本有的範疇整理這些與料,將之建...more

京都學派與佛學儒學

京都學派與佛學儒學

日本的京都學派哲學是當代極有分量及影響力的哲學體系。由西田幾多郎開始,下及同是第一代的田邊元,第二代的久松真一、西谷啟治,第三代的武內義範、阿部正雄、上田閑照以至於下來的第四代。其核心觀念是...more

唯識現象學(一)世親與護法

唯識現象學(一)世親與護法

本書以作者所倡導的文獻學與哲學分析雙軌並進的方法研究世親與護法的唯識學。直接透過《唯識三十頌》及《三性論》的梵文原偈,詮釋世親的唯識思想。在解讀護法思想方面,則擇取玄奘譯《成唯識論》的重要部...more

唯識現象學(二)安慧

唯識現象學(二)安慧

本書為作者以自身倡導的文獻學與哲學分析雙軌並進的方法研究唯識學的典範之作,其對象是安慧的唯識學。篇幅雖不算多,但內容涉及唯識學與現象學兩大哲學理論體系,跨越中、英、德、日、梵、藏六種語文,作...more

佛教的根本問題

佛教的根本問題

本書以對話詮釋方式探討印度佛學與中國佛學的根本問題,包括原始佛教、中觀學、唯識學、如來藏思想、天台學、華嚴學與禪宗各派。我們要以哲學義理為進路剖解中印佛學的基礎觀念所引發出來的種種重要的問題...more

早期印度佛教的知識論【POD】

早期印度佛教的知識論【POD】

此書研究初期印度佛教的知識論。研究的方式以解讀有關文獻敘述及知識論問題的文字為主。另外也包含一篇綜論性質的論文。此中的有關文獻包括《雜阿含經》、《放光般若經》、《解深密經》、《阿毘達磨大毘婆...more

唐君毅哲學的對話詮釋

唐君毅哲學的對話詮釋

唐君毅先生的哲學,博大精微,解讀不易。本書以對話的方式,擇述唐氏思想的要點,以一切文化活動都發自文化意識,而文化意識的根基在道德理性作為擇述的主脈。依著這個主脈,相繼闡揚其中重要的觀念,如道...more

分析的道德之語言之研究:以赫爾的《道德之語言》為對象

分析的道德之語言之研究:以赫爾的《道德之語言》為對象

本書是對英國哲學家赫爾的《道德之語言》之研究。分兩部分:一是對全書十二章逐章作提要與評論,看作者如何對於一般的道德的語詞如應該、善、責任、正當的等等在語句中展示甚麼意思,探討道德判斷或價值判...more

文化哲學與歷史哲學的對話詮釋

文化哲學與歷史哲學的對話詮釋

對於文化與歷史作哲學上的處理、解說,分別成立文化哲學與歷史哲學。文化與歷史在內容上有多方面的重疊,故文化哲學與歷史哲學也有多方面的重疊。本書通過師生的對話,展示出文化哲學與歷史哲學的內容與特...more

梵文入門與習題分析

梵文入門與習題分析

本書參考歐美及日本的現代流行的講習梵文文法方式,以三十課全面說明梵文之文法,每課均附有習題;又對於習題皆有詳盡之分析,目的是讓學者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梵文文法的重要規條,以閱讀印度哲學、宗教...more

禪的存在體驗與對話詮釋【POD】

禪的存在體驗與對話詮釋【POD】

本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作者在禪修方面的經驗與存在的體驗,最後帶出圓禪的實踐與思想形態。禪修方面包括讀經、參話頭公案、寺院掛單、作功課、跑香、唸佛、劃一圓相、讀禪畫、讀禪書法、坐禪。最後的...more

唯識學與精神分析:以阿賴耶識與潛意識為主(初版二刷)

唯識學與精神分析:以阿賴耶識與潛意識為主(初版二刷)

唯識學與精神分析分別是東方與西方的對心理問題有既廣且深的研究的學問。但在歷史上雙方都沒有交集之處,而把它們拉在一起作比較研究的也很少見,日本方面有一些比較的研究,但在中、港、臺的華文學界還未...more

從詮釋學與天台學說起

從詮釋學與天台學說起

本書透過比較哲學、比較宗教來看東西方的哲學與宗教的特色。例如從詮釋學與精神分析看天台學與唯識學,重點之一在強調天台宗的智顗大師透過從二諦發展到三諦,展示出他對佛性觀念的重視,以表明我們應從佛...more

新哲學概論:通俗性與當代性

新哲學概論:通俗性與當代性

這本書取名「新哲學概論:通俗性與當代性」。其中的「新」,是在表達方式和內容上不同於一般的哲學概論的意思。筆者盡量以通俗流暢的方式,和現代人所熟悉的語詞,淺出深入地述析哲學中的重要問題,俾能提...more

佛教知識論:陳那、法稱、脫作護

佛教知識論:陳那、法稱、脫作護

本書就文獻學與哲學分析的雙軌研究法,探討佛教中的嚴格意義的知識論,聚焦於陳那、法稱和脫作護。陳那的知識論重視排除(apoha)方法,強調我們的認識對象有兩種:自相與共相,因而認識能力也相應地有兩種...more

京都學派與禪

京都學派與禪

京都學派是東亞日本方面發展開來的極有分量的哲學學派。其中三人與禪有密切的關連,那便是久松真一、阿部正雄與上田閑照。本書敘說他們在與禪的關係方面的哲學,並略有評論。久松真一是一個興趣與造詣多元...more

佛性偏覺與佛性圓覺:佛教判教的對話詮釋二續

佛性偏覺與佛性圓覺:佛教判教的對話詮釋二續

本書為繼前此出版的《佛教的當代判釋的對話詮釋》與《空宗與有宗:佛教判教的對話詮釋初續》後的第三本著作,亦是判教系列的最後一本著作,主要是探討佛教中的核心觀念「佛性」的問題。作者以佛性偏覺與佛...more

空宗與有宗:佛教判教的對話詮釋初續

空宗與有宗:佛教判教的對話詮釋初續

這本《空宗與有宗:佛教判教的對話詮釋初續》是繼另一本書《佛教的當代判釋的對話詮釋》而寫的,是去年上學期我替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和哲學研究所開講「佛教的當代判釋」一門課的現場錄音記錄,是《佛教的...more

佛教的當代判釋的對話詮釋

佛教的當代判釋的對話詮釋

本書透過師生對話的方式,展示在判教的脈絡下佛教的主要學派的重要義理。嚴格來說,這不能算是學術研究,而是以通俗的方法,以現代人所熟習的詞彙,對精深博大的佛教義理,作深入淺出的探討。在闡述的過程...more

絕對無詮釋學:京都學派的批評性研究

絕對無詮釋學:京都學派的批評性研究

京都學派是當代東亞一支極強有力的哲學學派,它的影響早已由其發源地日本超越開來,遍及於整個西方世界。筆者前此所寫的《絕對無的哲學:京都學派哲學導論》、《京都學派哲學七講》、《京都學派哲學:久松...more

道家詮釋學與純粹力動現象學

道家詮釋學與純粹力動現象學

本書是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與哲學研究所所開設的課程的現場的錄音記錄,探討先秦道家哲學與作者近年提出的純粹力動現象學。全書著眼於四個主題:一是道家的終極觀念如道、無、無為、逍遙與純粹力動觀念...more

佛教的當代判釋

佛教的當代判釋

本書作者積四十餘年的佛學研究功力,以十一分判來判釋全體佛法。 其內容綱領如下:1.「拾邊中道」判釋釋迦牟尼與《阿含經》思想,是所謂原始佛教。2.「法有我無」判釋小乘的說一切有部、經量部的實在論...more

中道佛性詮釋學:天台與中觀

中道佛性詮釋學:天台與中觀

對於天台學,特別是智顗的那一套圓融的義理與實踐,日本和歐美學界通常都以三觀、三諦的三體結構(threefold-pattern)來說。作者另闢蹊徑,以佛性來說,而且追源到中道佛性觀念。其文獻學與哲學的依據是智...more

當代新儒學的深層反思與對話詮釋

當代新儒學的深層反思與對話詮釋

本書包括兩個部分:通論篇與專論篇,都是以當代新儒學作為研究的對象。通論篇是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宏觀的、深層的反思,著眼於這一套哲學作為當代東亞哲學的一個很有分量的理論體系的一些專門問題和現代意義...more

純粹力動現象學六講

純粹力動現象學六講

本書是作者所撰《純粹力動現象學》及《純粹力動現象學續篇》二書的撮要本及通俗本,以問答、對話的方式進行,展示作者近年用心於純粹力動的概念思考與理論建構。其內容是純粹力動作為一終極原理、真理,需...more

屈辱現象學【平】

屈辱現象學【平】

本書闡述人生的屈辱問題,對屈辱和它所帶來的在精神上的傷害進行深刻的、切身的反思,為屈辱建立一種哲學,特別是現象學。現象學是能夠使我們的生活具有理想、價值的學問。作者的觀點是,在我們的日常經驗...more

佛學研究方法論 (上下)

佛學研究方法論 (上下)

現代的西方與日本佛學研究,有飛躍的發展,成就驚人,特別以文獻學的研究為然。這些研究,是不同方法的運用的結果。本書是介紹與評論這些研究法的專著,分為文獻學方法、考據學方法、思想史方法、哲學方法...more

台灣學生書局

出版社訂閱

 

縮小搜尋範圍

依館別搜尋

依出版日期搜尋

依分級搜尋

依裝訂搜尋

依購買狀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