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排序依

商品清單共有306

許慎之經學(上、下冊)(再版)

許慎之經學(上、下冊)(再版)

本書以研究許慎之經學為主題。許慎為東漢之大儒,時人號為「五經無雙」,實為東漢儒林承先敨後之大師。後人以許鄭並稱,足見其在經學史中之地位。本書考許慎之經學,以鉤稽五經異義之殘文,及前人考論異義...more

玉谿生年譜會箋(再版)

玉谿生年譜會箋(再版)

此書據吳興劉氏《求恕齋叢書》整理,其後附刊的《李義山詩辨正》是從張爾田手批本輯錄而來,此為作者編著《會箋》後之另一作品,內容與《會箋》關係密切,兩者合讀,可以看出作者鑽研的歷程,以及各家品評...more

國學研讀法三種(再版)

國學研讀法三種(再版)

本書共分三部,亦即: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要籍解題及其讀法、讀書分月課程。皆為作者在清華大學講學之內容,時旨在培養青年學子國學常識,以及令其養成自動讀書的能力。作者選輯中國學術思想與文學之...more

古書真偽及其年代(再版)

古書真偽及其年代(再版)

全書分總論、分論二卷,總論有五大章,先談論偽書的考證方法,生成原因、背景,以及不同視角的評價;而分論是分別辯論古書的真偽和年代問題,按照該書年代依次講述易、書、詩、禮、春秋等十三經之辨偽。內...more

儒家哲學(再版)

儒家哲學(再版)

此書為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晚年力作,先生屆時整理國故,重新肯定並研究儒家倫理文化。本書對儒家哲學有詳細的解讀,除論述各代表人物思想內涵,與思潮的發展,更提出研究方法,對於研讀儒家或中國哲學者...more

孔子(再版)

孔子(再版)

作者綜合史書所載孔子資料,篩取出考證有據者,傳成此書。先談孔子學說及生長背景,再以易與春秋這兩部分別足以代表其思想的書,談論孔子哲學、政治理論,是研究孔學相當精到的一部著作。 本書特色 1.作...more

墨子學案(再版)

墨子學案(再版)

本書詳論墨學,並著重在全體大用,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兼愛」中心思想,墨家對於社會、經濟、科學、宗教也有一番理論,值得深究。作者以為,墨教雖於秦漢以後不見蹤跡,但其實已深入民族性中,成為今日之德...more

墨經校釋(再版)

墨經校釋(再版)

本書為梁啟超先生對於先秦哲學代表作《墨經》一書的校勘注釋。作者自云,其集結了二十年來對墨經的鑽研心得。其研究,將晉代魯勝之《墨辯》、清代畢沅《墨子注》、張惠言《墨子經說解》、孫詒讓《墨子閒話...more

子墨子學說(再版)

子墨子學說(再版)

本書概述墨子學說,主論為宗教思想、實利主義與兼愛主義,後敘其學說之影響與傳授。墨學入門者閱讀,能有一清楚且切中的認識。作者又有《墨子學案》一書,更詳論墨學,重於全體大用。 本書特色 1.本書概...more

老孔墨以後學派概觀(再版)

老孔墨以後學派概觀(再版)

中國學術以三家為基礎,一老子、二墨子、三孔子。自此以後,皆可視作此三家思想之延伸。本書將老孔墨以後重要學派或思想家,加以統整,讀者可由此處略窺中國主流學術思潮之大概與變化。 本書特色 1.中國...more

管子傳(再版)

管子傳(再版)

本書成於1909年,本書以西方國家的治國角度來重新詮釋管子思想。從政治、經濟、外交、教育等多個角度來闡述這位春秋時代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大政治家──管仲。是第一個以現代眼光和世界眼光評論管仲的人。...more

諸子考釋(再版)

諸子考釋(再版)

先秦諸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諸子考釋》也是啟超先生用力甚深的一部書。本書取各家品評諸子之文,錄莊子〈天下篇〉、荀子〈正名篇〉、韓非子〈顯學篇〉、呂氏春秋〈不二篇〉等,至史記、...more

陶淵明(再版)

陶淵明(再版)

陶詩出版品很多,但關於陶淵明此人,甚至是考證書籍,就寥寥無幾了。啟超先生著作的《陶淵明》,包含了生平、年譜、考證以及一篇私定本。此為梁氏自1920年退出政壇後,專注於學術研究成果之一,實是難得珍...more

戴東原(再版)

戴東原(再版)

啟超先生認為,稍微研究過中國近世學術的人,都應該認識戴東原(戴振)先生。戴先生是著名的清朝考證學大師,除此之外,其「研究法」及「哲學思想」更是他為學術界留下的兩大瑰寶,值得後世學人仔細探究之。...more

王荊公(再版)

王荊公(再版)

宋神宗宰相荊公(王安石),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政治家,也是一代文學家。然本書以發揮政術為第一要義,對於王安石在十一世紀時所創立的新法內容以及得失,述之甚詳。次為作者為荊公平反,對於誣衊之事,一...more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再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再版)

本書原為梁啟超在清華、南開大學等校講學時的講義,內容為中國十七至十九世紀的學術史,1926年始集結講稿成書出版。對清代學術各學派的源流、特點、變遷及其在文化上的貢獻和意義,做一全面性、系統性的詳...more

中國文化史(社會組織篇)(再版)

中國文化史(社會組織篇)(再版)

本書專研中國文化中之社會組織部分,共有世系探討、婚姻、宗法、姓氏、階級、鄉治、都市等八大章。內容考核經史子典籍,如:周禮、史記、漢書、唐會要、水經注、資治通鑑、說文等,引文並加以釋義,擘劃出...more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再版)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再版)

作者由思想家輩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春秋戰國時期談起,深度論述各家各派學說。比較特別的是,他將先秦學派與希臘、印度學派作比較,只可惜印度篇尚闕。接著,中國又回到統一的時代,思潮也自然趨向單...more

國史研究六篇(再版)

國史研究六篇(再版)

本書可謂為中國史之鴻篇鉅著,所談之深度與廣度,非其他史學或社會學論著所能及。全書共分六大篇章,首論中國民族的形成,續論歷史上融入中國的各個民族。接著,由中華民族源頭,太古及三代談起,然後春秋...more

清代學術概論(再版)

清代學術概論(再版)

作者以為,清代學術之起源於對宋明理學的反動,轉向考據學,法先秦漢唐學說,其復古運動可謂與歐洲文藝復興雷同。全書以二十八篇申論各時期學說特色、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清代學術大致可分三大時期:啟蒙、...more

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布(再版)

近代學風之地理的分布(再版)

古人有云:「山西出將,山東出相」因一地自然氣候影響人文,累世之人文可能造就基因遺傳。作者試圖以地理特色探究人文科學之發展面貌,畫出一中國古今學風地理分布概況,實為獨到之研究法與特殊成果。又本...more

中國歷史研究法(再版)

中國歷史研究法(再版)

本書為梁啓超在天津南開大學及北京清華大學任課之講稿,集結成書,於1922年出版。後再版多次,並有日文翻譯本。此書為作者研究史學多年的心得與方法,為有志研究歷史者統整出具體作法,指引方針。在西方史...more

先秦政治思想史(再版)

先秦政治思想史(再版)

本書在首章先說明研究主旨、分法與範圍,接著再論述時代背景與思想主流,此二章後才開始主論述。主文條列論述當代主要思想學派儒、道、墨、法四家與政治的交互作用與影響,使讀者兼以對中國哲學、史學有更...more

史記集評

史記集評

《史記》是史學之宗,也是歷代文人奉為圭臬的文學作品,如歐陽修的古文筆法及思想,就是出自《史記》,其重要性可見一班。《史記》的評論與研究始於宋朝,後明朝歸有光有「史記評點」之作,最重要的則是清...more

中國文學發達史

中國文學發達史

本書縱論上起殷商下迄清代之中國文學,並遴取各朝代特出文學家分論,客觀地詳述中國文學的發展歷程,力避囿於一家之言。歷年來選編為各大學府教學教材,廣為流傳,影響深遠,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與價值。 ...more

松陽方言攷(附:古音鱗爪)

松陽方言攷(附:古音鱗爪)

浙江葉夢麟就松陽之一地方言,考據其音韻源流,為古音佐證。世人多以為松陽方言為蠻夷之音,但據葉先生細考,實多唐虞三代以來遺音。《松陽方言攷》堪稱華語方言考據第一書。 本書特色 1. 華語方言考據...more

中國韵文通論

中國韵文通論

世界各國文學演進之歷程,默不始於謳謠進為詩歌,後有散文。中國古籍所傳葛天氏之〈八闕〉(《呂氏春秋》大樂篇),伊耆氏之〈蜡辭〉(《禮記》郊特牲),及古孝子〈斷竹之歌〉(《吳越春秋》),堯時〈擊壤之頌...more

國學治要(第一編):經傳治要

國學治要(第一編):經傳治要

本套書依經、史、子、集,彙整中華典集,「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編八冊,所選諸文皆四部名著或百世不朽之作。 經史諸子...more

國學治要(第二編):史書治要

國學治要(第二編):史書治要

本套書依經、史、子、集,彙整中華典集,「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編八冊,所選諸文皆四部名著或百世不朽之作。 經史諸子...more

國學治要(第三編):諸子治要

國學治要(第三編):諸子治要

本套書依經、史、子、集,彙整中華典集,「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編八冊,所選諸文皆四部名著或百世不朽之作。 經史諸子...more

國學治要(第四編):理學治要

國學治要(第四編):理學治要

本套書依經、史、子、集,彙整中華典集,「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編八冊,所選諸文皆四部名著或百世不朽之作。 經史諸子...more

國學治要(第五編):古文治要〈上下二冊〉

國學治要(第五編):古文治要〈上下二冊〉

本套書依經、史、子、集,彙整中華典集,「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編八冊,所選諸文皆四部名著或百世不朽之作。 經史諸子...more

國學治要(第六編):詩詞治要

國學治要(第六編):詩詞治要

本套書依經、史、子、集,彙整中華典集,「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編八冊,所選諸文皆四部名著或百世不朽之作。 經史諸子...more

國學治要(第七編):書目治要

國學治要(第七編):書目治要

本套書依經、史、子、集,彙整中華典集,「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編八冊,所選諸文皆四部名著或百世不朽之作。 經史諸子...more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

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

本書專論中國宗教史,從上古(夏、商、周)以迄近今,共分六章敘述,尤重周秦以後,漢代、魏晉南北朝、唐宋元、乃至明清之思想變遷。縱軸為朝代,橫軸為宗教內涵,除論述佛教與儒道思想交織而成的中國化佛教...more

道家與神仙

道家與神仙

本書屬於宗教哲學。為道家哲學之專著,而貫穿其他宗教義理。神仙為道教人格之最高境界,此書即說明何謂神仙,說明道教與道家之關係,及仙、佛、聖賢之異同,作者生平熟讀道家之書,並細研《道藏》五千四百...more

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

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

唐代窺基所撰《因明大疏》為漢傳因明的宏篇巨擘,是權衡因明義理的最高圭臬。陳大齊先生以其邏輯學家,學蘊深厚,傳作《因明大疏蠡測》,堪稱《大疏》研究的皇皇大著。在漢傳因明史上,近似於這樣分專題討...more

幻廬佛學著述三種

幻廬佛學著述三種

本書以大乘佛教經義為中心思想,論述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的方法,及淨土法門,得到解脫。 全書共分三部分:「心性悟修論」、「幻廬隨筆」、「修學精華錄」,皆為作者修佛解法所悟心得,或直解經義,...more

今傳西漢史籍考

今傳西漢史籍考

今傳者﹐謂今有存本或輯本傳世也。本書所考史籍分書名﹑撰人﹑著錄﹑傳本﹑類屬﹑考證六類。各項考證皆以綱領式行之﹐以裨攷索。 本書特色 1.西漢一代史籍考證專書 2. 本書附錄:今傳西漢史籍考參考及...more

廿四史傳目引得

廿四史傳目引得

以二十四史卷帙之浩繁,檢索不易,梁氏取諸撰著者姓名,依筆畫繁簡次第著述引得,於尋治學者裨助良多。 本書特色 1. 本書為梁啟超先生胞弟所編著,為統整二十四史之檢索專書。 2. 本書為治史者必備史...more

清代鼎甲錄

清代鼎甲錄

鼎甲指的是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本書為清代歷次會試三鼎甲名錄七卷,將一百一十二次殿試一甲及第者之姓名、行誼、經歷、著作等史...more

中國文學家列傳

中國文學家列傳

本書收錄自周代以至民國之文學家,唯民國後之新文學家暫且不入。著錄列傳根據正史記載,至於戲曲、小說家等少見於史書,作者均為之新立傳記。每傳先述其事,再評為人為文,另附錄生卒年表於後,以為察攷。...more

宋四家詞選箋注

宋四家詞選箋注

本書所選,全依清代周濟所編《宋四家詞選》,輯周邦彥、辛棄疾、王沂孫、吳文英四位宋代詞家,共238首。箋注則據《滂喜齋刊宋四家詞選》之句、讀、韻參訂詞律、詞譜;又若有誤句、訛字、誤韻等,均逐一加...more

宋詞三百首箋注

宋詞三百首箋注

《宋詞三百首》一書為清光緒進士朱孝臧先生於1924年所輯宋詞選,共收宋代詞人八十八家,計286首,所選作品以周邦彥、姜夔、吳文英的為多。朱氏精通詩詞,既能創作又能治文,其辭選相當精研。作者取法鄭玄...more

杜工部詩話集錦

杜工部詩話集錦

自古以來,學詩必先學唐詩,因唐詩章法完備。而唐詩又以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為代表詩人,一位詩仙、一位詩聖,本難分軒輊,但對於學子而言,杜詩似乎較有脈絡軌跡可以遵循,因此較容易入門。本書分以「李...more

杜詩句法舉隅

杜詩句法舉隅

唐詩人(詩聖)杜甫用韻,皆是常用字,卻能字字妙用,甚至創出新意,黃山谷曰:「杜詩韓文,無一字無來處。」使人讀來不感到生澀,即刻能心領神會,又覺得精切。較之漢魏多所瑰麗奇文,倍覺樸實珍貴。本書作...more

近體詩發凡

近體詩發凡

本書統整近體詩格律,分鍊意、含蓄、模擬與鎔成、裁對與用典、鍊字與造句、拗句與救法等筆法,舉諸唐詩人作品加以說明,並論述絕句、律詩之格法、章法。近體詩的理論與作法,完備其中,欲學詩者,不可不讀...more

姜白石詞編年箋校

姜白石詞編年箋校

本書以詞家朱古微(孝臧)先生所輯《彊村叢書》江炳炎手鈔本為主,又以張弈梳、陸鍾煇兩刊本校刊,並兼採擷宋明選本如:花庵詞選、草窗詞、花草粹編諸書,編選相當精嚴。其內容重要篇章有:白石詞編年目、姜...more

韋端己詩校注

韋端己詩校注

此書為出版可見對韋詩詮釋最完備的一本。作者專研唐詩,尤其對晚唐詩人韋莊作品特別喜愛且研究甚深。書中收錄廣為流傳的《浣花集》十卷242首,又從善本中得補遺70首,再加上〈秦婦吟〉一篇考證校釋,共計3...more

許渾詩校注

許渾詩校注

書中收錄晚唐詩人許渾詩集《丁卯集》二卷278首,補遺174首,計有雜詩、絕句、律詩、排律四種詩體。作者專研唐詩,特別鍾愛「風神俊爽、土屬高華、律度整密」的許詩,因而傾其力為其作注。此注本參校經史百...more

稼軒詞編年箋註

稼軒詞編年箋註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一生詞作繁多,流傳至今有六百餘首,書中將這些作品的年份加以考訂,各章依照寫作時間的先後排序呈現,以助於瞭解辛棄疾生平與詞作的關係。除此之外,本書以選出辛詞中重要作品,考其背...more

論李杜詩

論李杜詩

自古有云「文宗韓柳,詩學李杜」。中唐以來,以韓愈為首的古文復興運動大作,爾後又得北宋文人繼起。因此,盛唐時期近於古風的李杜詩,以其不拘泥格律,且每於詩中言志的風格,甚得古文家推崇而發揚至今。...more

詩經繹評

詩經繹評

胡先生的專業雖為政經學,不過他本人對於「詩」有特別的鑽研,在任雜誌社發行人期間,對於詩的研究與推廣尤為用力。本書為其對「詩經」的概念性的統整介紹,從詩的起源、民間詩歌的採集、刪定,到古詩流派...more

古文閒話

古文閒話

本書以「古文觀止」為基礎,擇其中精要文章四十八篇,敘述其文之由來,相關故事、佚事,並詳加解說和補充,使故事與主文融合貫通,增強讀者對於這些重要古文的理解與記憶。 本書特色 1.本書選「古文觀...more

唐詩選譯(中英對照)

唐詩選譯(中英對照)

本書為作者擔任故宮出版品主編期間的著作。古詩的翻譯工作實不容易,作者兼具深厚的文學根柢與英文能力,將唐詩譯得精準且動人。林語堂在本書序文中說到:「首先,要對詩的本原有所認識。其次。要在英譯的...more

詩學指南

詩學指南

本書將詩的淵源、詩體和詩法作了系統性的詳盡介紹,並對古體詩和律詩分別進行論述。詩在古代為最早的「平民文學」代表,本書與《詞學指南》、《駢文指南》併為研究中國文學不可或缺的三大入門參考書籍。 ...more

寧遠詩集

寧遠詩集

胡先生橫跨清朝與民國兩個朝代,以其一生對詩學的鑽研,淬煉了此一詩集的誕生。將生活所感、時代大紀事均以詩的創作紀錄,不但有詩人情思,更將當代歷史以詩的形式書寫了下來。 本書特色 1.胡鈍俞先生...more

詞學指南

詞學指南

本書內容包括宋詞的淵源及體制,還有詞的創作方法、古今詞家略評和詞韻、詞牌介紹,更論及詞、曲與戲劇之關系。本書與《詩學指南》、《駢文指南》為研究中國文學不可或缺的三大入門參考書籍。 本書特色 ...more

詞人詞事趣談

詞人詞事趣談

作者以自唐宋以來的「詞」中,擇其有趣味,與詞中某人某事有關連者加以縷述。本書既不是詞選,也不是詞話,僅屬於詞林瑣事趣聞的閒聊,旨在談「趣」,希望讀者能藉此引發研究詞章的興趣! 本書特色 1.作...more

歷代詞話敘錄

歷代詞話敘錄

本書敘錄自宋、元、明、清代至現代詞話,又各分專書、詩評及雜著或別錄等類別論述。有專論詞之法則,如李漁的「窺詞管見」;有專輯詞家故實,如「南州草堂詞話」;有專究平仄宮調,如「填詞淺說」;有歷評...more

宋詞選粹述評

宋詞選粹述評

本書精選宋代重要詞家及具代表性的作品,對文與人兩者均作深入研究。除敘述與評論作品,還將作者創作背景、思路詳加描述,是為研究詞學入門者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 本書特色 1.本書精選宋代重要詞家及...more

唐詩千首

唐詩千首

詩為中國最早的平民文學,歷經唐宋盛世的發展,更成為中國文學主流。本書為胡先生有鑒於清乾隆蘅塘退士所編「唐詩三百首」遺珠甚多,遂由清康熙年間所編五萬首「全唐詩」中逐人逐詩加以精選一百五十四位詩...more

阿拉伯產油國的真貌

阿拉伯產油國的真貌

本書詳載1980年代阿拉伯半島風貌,特別是經濟結構,兼敘回教國度之政治組織及特殊風土人情,為日本經濟學家竹內宏實地考察,親歷研究著作,是為一時一地珍貴史料。 本書特色 1. 本書為日本經濟學家竹內...more

西非農業地理

西非農業地理

本書詳述西非自然環境與農業特質,列舉包括喀麥隆、剛果、查德共和國等十九國農業地理,並收錄附圖二十二張及各項統計圖表,資料取得不易,彌足珍貴,是研究各領域史地學人之重要參酌史料。 本書特色 1....more

陸費伯鴻先生年譜

陸費伯鴻先生年譜

陸費伯鴻(陸費逵)先生為中華書局創辦人,是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本書詳介其生平事蹟、著作,特別載有「自述六篇」,為其他史冊所未見。先生關懷國事、生性勤勉,尤對文化貢獻良多,堪為青年後輩表...more

希臘羅馬名人傳(上)

希臘羅馬名人傳(上)

《希臘羅馬名人傳》原名「對比的傳記」(Parallel Lives),作者Plutarch普魯塔克為羅馬時代的希臘著名傳記作家、哲學家,其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至為重要。全書共五十個篇章,除四篇單人傳記,另四十六篇均各...more

希臘羅馬名人傳(下)

希臘羅馬名人傳(下)

《希臘羅馬名人傳》原名「對比的傳記」(Parallel Lives),作者Plutarch普魯塔克為羅馬時代的希臘著名傳記作家、哲學家,其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至為重要。全書共五十個篇章,除四篇單人傳記,另四十六篇均各...more

師道

師道

本書介紹中外足以爲人師表之人物五十篇,按其出生先後以定篇次。本書所述諸人,其有畫像、塑像及照像者,均廣爲搜集,冠於各篇之首。我國人物畫像,明代以前者,主要係採自國立中央圖書館珍藏明人王圻所編...more

勞生自述

勞生自述

本書為台灣教育家劉真先生生平自述傳記。記述其青年求學,獻身教育研究工作之種種經歷,先生被喻為「教師之父」、「臺灣師範教育之父」,其風範行誼足為後人表率。...more

成吉思汗新傳

成吉思汗新傳

元史是中外漢史學家最感興趣的一部斷代史,也是最難以考據整理的一代史,本書根據前人研究,援引中外元朝史料,重加考證正誤統整而成。雖名為《成吉思汗新傳》,實為「蒙古(元)史」,文末又收錄數十張地圖...more

三十三年落花夢

三十三年落花夢

《三十三年落花夢》日文版本原名「三十三年之夢」,是宮崎先生所作的一部紀實性作品,記敘了作者三十三年人生經歷。本書重點在其1891年進入中國,輾轉中、日、暹羅、新加坡,一直到1900年參與惠州革命,並...more

張伯苓先生傳

張伯苓先生傳

《張伯苓先生傳》為本局「近代中國教育史料叢刊」之一書,張伯苓先生(1876-1951年),清朝及中華民國教育家、體育活動家、政治家,南開大學創建人、校長。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本叢...more

楊業父子忠勇事蹟考:就史志談「楊家將」

楊業父子忠勇事蹟考:就史志談「楊家將」

本書敘述宋朝名將楊業父子為保家衛國,忠勇抵抗契丹遼國史實,並考察金沙灘、李陵碑、弘州城究竟何在。文末補述遼、西夏、金三朝史略。本書堪為珍貴之宋遼一代考據史。 本書特色 1. 本書敘述宋朝名將楊...more

張江陵新傳

張江陵新傳

《張江陵新傳》為明朝萬曆年間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傳記。時官至內閣首輔,任內推行一條鞭法與考成法,改革賦稅與官吏升遷制度,開創「萬曆新政」,是理想性極高的一位政治家。此傳記江陵立身行事、治國安...more

張之洞評傳

張之洞評傳

本書詳述晚清名臣、學者張之洞生平,全書共分家世、學術思想、為官興革、治績、建樹、貢獻、教育理想與實行、詩文篇、晚年及其對後世的影響九章。所著「勸學篇」中提倡中體西用之說,尤為著名。先生一生以...more

最早的中國大航海家:鄭和

最早的中國大航海家:鄭和

本書詳述明朝著名探險家鄭和八次航海,期喚起世人對這位最早的大航海家之注意,不讓晚其八十年的哥倫布專美於前;另一目的則是希望鄭和所到之處的遺跡能夠重現。作者對於此八次航海事件一一分析比較、去偽...more

李鴻章遊俄紀事

李鴻章遊俄紀事

此書乃譯自俄國帝政時代國務總理維特Witte伯爵之筆記,維氏自1907年起開始作此筆記,記中所載為為尼古拉第二執政時代至1912年止之俄國各種要政真相。 維氏於1915年去世,俄皇曾令人抄沒其稿件,急欲獲得...more

蒲留仙松齡先生年譜

蒲留仙松齡先生年譜

本書為清《聊齋誌異》作者蒲松齡先生年譜、世系表,並收錄手稿、圖稿,考其書稿真偽,彌足珍貴。全書分:圖書、家世兩大篇章撰述,為研究聊齋文學重要資料。...more

傅青主先生大傳年譜

傅青主先生大傳年譜

本書為明朝遺老傅青主傳記圖書。本傳主以分類敘述(如:時代、家世、學識、書法、繪畫、醫術、軼事等二十五篇),輔以年譜縱貫表列,足以相互參閱。先生在學問、書法、藝術等各方面皆有獨特造詣,極受後世推...more

胡元倓先生傳

胡元倓先生傳

《胡元倓先生傳》為中華書局「近代中國教育史料叢刊」之一書,胡元倓先生(1872-1940年),清朝及中華民國教育家,明德學堂、明德大學創辦人,著有《耐庵言志》詩集4卷。本叢刊由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編纂,旨...more

聲韻學通論

聲韻學通論

本書為近代最早、也最完整之文字學論著,作者就文字形體之生成、音韻之發展及字義演進三大部分詳述,以為小學入門重要書籍。 本書特色 1. 本書為近代最早、也最完整之文字學論著。 2. 作者就文字形體...more

經學通志

經學通志

本書為錢基博先生代表作,特點有二,(一)體例上有獨到之處,不是按朝代寫經學史,而是按經書寫。(二)在構架上有獨到之處,不是寫十三經,而是只選擇了幾部真正的儒家經典。(三)在風格上有獨到之處,其書語...more

字學及書法

字學及書法

本書為便利字學初學者,就文字的形態加以扼要的敘述,以便學者對於字的起源、構成和變遷有一個真確的認識。...more

中華文化史論集

中華文化史論集

本書彙整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精髓,分以語言文學、哲學思想、藝術、宗教、科學、政治、經濟、社會、民族學等,作系統性論述,使欲了解中華文化之中西方人士或究學者,有一全面性且深入的認識。 本書特色 ...more

毛詩訓詁新銓

毛詩訓詁新銓

本書以毛傳鄭箋為本,佐以段玉裁、王引之、馬端臨及王先謙、錢大昕、惠棟等人詩說,綜得訓詁條例共七十三條,而以字形、字聲及字義三者繫之,同時著重以名物之訓例,凡三十餘萬言。 本書特色 1.本書以毛...more

中國文學簡述

中國文學簡述

中國文學歷史繁長,欲從事探究實非易事,作者為便利學習,遂以最扼要、淺顯、通俗的敘述方式,編成《中國文學簡述》一書,內容以詩歌、辭賦、樂府、散文、詞曲、小說、戲曲、唱詞等各成獨立單元,作一有系...more

中國大文學史

中國大文學史

本書是謝无量先生重要文學史著作,1918年由中華書局初版。該書分十卷五編,其五編分別為緒論、上古文學史、中古文學史、近古文學史、近世文學史。該書涉及廣泛,不僅局限於純文學,每節先陳述前人的評論,...more

孔孟要義

孔孟要義

本書收錄周紹賢教授於大學系所講授孔孟學,將「孔學要義」與「孟子要義」合編一書,名曰《孔孟要義》。內容據經典講說,無深遂理論,講求平鋪直敘、簡明扼要,使讀者能夠輕易通曉儒門學說。 本書特色 1....more

孟子大義

孟子大義

作者期以弘揚孔孟之道、闡發我國固有倫理道德,以挽救世道人心,因而傾力撰著本書。內容以政治、教育、道德論、涵養論、天命論等主題,精微地闡述孟子思想,論理分明、深入淺出,不論初學入門或研究孟子思...more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

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為劉叔申先生晚年講稿,由羅常培先生筆記。此書析論精微,每發一義,啟示無窮。內容除總論外,重要的篇章有:論各家文章與經史子之關係、漢魏六朝之寫實文學等。 本書特色 1.本書為...more

尚書異文集證

尚書異文集證

本書以唐石經為藍本,擇二十八篇之真經,校以漢魏石經傳記百家所引之異文,復博采自漢迄今經師之解說,加以客觀合理之論斷。正字形之譌誤,辨文字之通叚、考缺字、定衍文,探今古文之異,以復廬山面目之真...more

國學發凡

國學發凡

本書分經學、史學、子學、文學四大類述之。作者將我浩繁之國學典籍廣徵博采、且統其類,又提要鈎玄、力求其簡,欲使今究學者不至望洋興嘆,能夠由簡入繁鳥瞰國學之梗概,是為研究國學之津梁。 本書特色 ...more

理學六家詩鈔

理學六家詩鈔

錢穆先生選輯宋、明、清三代理學家:邵康、朱熹、陳白沙、王陽明、高景逸、陸桴亭六家,每家均有別傳一篇,詩鈔百首以上。先生認為,理學家詩作足顯現其思想、學問、生活才性,可為後進學者窺探理學之新門...more

古籍叢考

古籍叢考

金德建先生為經學家,畢生從事古籍、先秦諸子學考證,集成二十一篇重要研究論文,如「兩漢論語今古文源流考」、「荀子賦篇作於秦地考」、「漢文帝使博士諸生作王制考」、「李育公羊義四十一事輯證」等篇。...more

五朝詩評

五朝詩評

本書作者蒐羅唐、宋、元、明、清五代具代表性詩作,加以詩評,並敘述各朝特有詩風、詩格之漸變及其形成之時代背景與原因,也對於前人箋註加以評論。是為深入研究詩文者必備重要書籍。 本書特色 1.本書作...more

六藝通論

六藝通論

六藝與六經同出於儒家思想,六經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傳統,而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為中國文化教育淵源,六藝之內含與價值均在本書。知六藝,可以了解中國社會之本質、民族之文化、生活之方式、思想之傳統等。 ...more

行為科學

行為科學

行為科學為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本書以科學方法對人類行為作系統的研究,從而瞭解行為的本質,藉以預測行為的發生,輔導行為的方向,並預備和改善激發行為的情境,使行為在人類活動的各方面,得以建設性的...more

國文教材教法(全二冊)

國文教材教法(全二冊)

作者從事國文教材教法之教學多年,歸納統整而成本書,撰著時孔子為師,本其教育精神,進而使教材設計科學化、教法的運用藝術化,如此才能收到良好教學效果。 第一章先就國文教材教法之相關問題一一分...more

中國法家概論

中國法家概論

本書為綜合整理法家思想及歷史的入門書,是依法家系統理論。欲了解法家思想綱要,宜先讀此書;欲了解法家與中國政治歷史的關係,亦宜讀此書。 本書特色 1.欲了解法家思想綱要,宜先讀此書。 2.欲了解...more

唐律通論

唐律通論

「唐律」在中國法制中居最高之地位,實以其上集秦漢魏晉之大成,下立宋元明清之軌範,故而,較之歷朝法典,「唐律」可謂無與倫比。作者為我國法學權威第一人,以其深厚法學底韻,集結古今中外法學觀點釋義...more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

出版社訂閱

 

縮小搜尋範圍

依館別搜尋

依分級搜尋

依裝訂搜尋

依購買狀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