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4/4

我們的房子 葉曄
每次出國回到台灣就覺得很痛苦,覺得台灣真醜。生活在毫無美感的水泥叢林裡,真令人痛苦。法國陽光劇場導演阿里安莫虛金來到台北,坐在來來飯店的咖啡廳裡豪不客氣地問台灣劇場界:「在這麼醜的都市從事創作,藝術工作者的美感從何而來?」他的問題讓在場每個人的臉上都掛不住。
我夢想著有一天可以自己親手蓋房子,完全不要用水泥和瓷磚。那麼,我到底應該用什麼材料來蓋房子呢?想來想去,覺得用傳統的黏土和木材應該是最廉價、最可以動手實踐、最節約能源、最具自然親和的材料。這個夢當然不可能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大都會區實現,而我也沒有這樣的技術。所以,我把這個夢存起來,希望有一天可以圓夢。

二○○三年一月,當我在網路看到以黏土和木材協力造屋的計劃時,不禁大叫: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
當我到潭南村報到的時候,看到男女老少為數不少的志工,其中也有和我一樣,因為懷有相同的不滿,覺得用行動來實踐自己夢想的時候到了。可是,在這些來自來灣各地的志工中,壯丁卻不太多,絕大部分是老弱婦孺。我不禁有點懷疑:要用一個月的時間純手工蓋好一棟房子,真有那麼容易嗎?這些人大部分看起來都像「勞心不勞力」的白領,行嗎?

很快的,這些夥伴以行動證明他們真行!德國志工的技術帶領、仁正、湘玲的組織,再加上一股高昂的工作熱誠,使得每個人都很快上手。整天的勞動也很快地打破彼此間陌生的疆界,一邊工作一邊玩笑著,這種氣氛是一般建築工地看不到的。很快的,一片荒蕪之地逐漸長出一棟房子,到第四週進行屋頂隔熱、接近完工時,大夥更是卯起來幹。赤裸的人力與黏滯沉重的黏土、木屑搏鬥的速度,居然可以與大型攪拌機相比,讓Dietrich開了眼界,直呼 incredible(不可思議)﹗

體驗過潭南的協力造屋,我覺得已經完成夢想的房子。雖然那不是我的房子,可是我們一起為她流汗過。也許我再也不會回去潭南村看那房子,可是她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裡,永遠是我們的房子。不管在哪裡碰到一同蓋房子的夥伴,我們都有一種莫名的熱悉,因為我們曾經一起為夢想流汗。






4上一頁 1 2 3 4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