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5/5

土耳其人致命的打擊不是來自炮轟,而是來自地底下逐步進逼而防護周全的坑道。奧圖曼人挖掘坑道時,邊挖邊用粗大木樑蓋住坑道頂,再蓋上土,以免坑道兵遭守軍炮火傷害。有時他們會挖得較深——地下四.五或六公尺——如礦井般以扶壁加固坑道。在坑道裡,攻方安全無虞,除非守軍也開挖地道。攻城時,往往爆發激烈的地下戰鬥,奧圖曼與奧地利雙方的坑道兵,在漆黑的坑道裡相遇,就此打了起來。維也納天生不利於抵禦來自地下的攻擊。它不是建在堅不可穿的岩質露頭上,而是建在多石的河土上,坑道兵挖來費力,但不是嚴重阻礙。

一五二九年,土耳其人已表明他們能挖得多深、逼到多近。一六八三年這一役,他們逼近敵人城池的方法沒有改變。他們會挖進外圍防禦土牆(壕溝內岸),挖穿廢護城河的河壁,一路挖到三角堡和幕牆。這些舊防禦工事擋不住敵人地道挖掘,地道裡引爆火藥,就能使堅固的防禦工事瞬間化為一堆碎石鬆土。

屆時,奧圖曼地道肯定會穿過防禦土牆,但維也納最能依靠的防禦是,由駐守在突破口兩端的士兵,對衝進來的奧圖曼部隊兩側發出毀滅性的烈火。他的預想沒錯。最後,攻擊者必須花費很大工夫,夷平一大段外牆,才能暢行無阻進入後面的乾溝,才能使他們的突擊部隊免遭這時位在土耳其人背後,而仍駐守在壕溝外崖掩蔽廊道上之木堡裡的哈布斯堡王朝滑膛槍兵攻擊。

這些防禦工事粗糙而克難,但那並不要緊,因為它們頂多只需堅守幾個星期,然後結局就會底定——若非敵人退兵,就是維也納遭攻陷。這場攻防戰,將與最近記憶中其他大部分攻防戰都不一樣。在西方的大部分攻防戰,要塞是否固若金湯並不重要,只要能守到讓來犯部隊比守軍早放棄鬥志即可。爭取時間才是重點。在西歐,敵人光是完成挖掘第一波塹壕的準備工作,隔絕被圍城市與外界往來時,大部分城市就會在這時尋求不失顏面的投降。林普勒知道,奧圖曼的工兵絕對有能力突破維也納不夠周全的防禦,但除非維也納開城投降(這似乎不大可能),要拿下該城,將只有靠強攻。坎迪亞於一六六九年,敵人最後一波攻擊之前,終於接受有利條件而投降,但維也納似乎不可能有這條路可選。根據東西方的戰爭慣例,基督教維也納會被徹底擊潰、洗劫、大肆破壞。

維也納這方別出心裁、即興想出的防禦設施,全是以消耗敵人戰力、抵銷敵人兵力優勢為目的。他已計畫好,如果其他辦法都擋不住,他會把粗鐵鍊橫拉過街道,然後把每間屋子都化為小護城城堡。鐵鍊已備好在軍械庫,隨時可派上用場。鐵鍊封阻的街道,將使奧圖曼人無法將火炮運進城裡,迫使他們只能透過近身肉搏,取得每次幾公尺的挺進。後代的軍事作家將會把維也納稱作奧圖曼的史達林格勒,而且這樣的比擬再貼切不過。守城指揮官決定,維也納只會被一塊塊攻占,土耳其異教徒拿下的,將只是一大堆破磚碎石和還在燒的木頭。最後的據點將是聖司提反大教徒,維也納人民將憑恃大教堂牆壁戰鬥到底,至死方休。
5上一頁 1 2 3 4 5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