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滇味到龍岡

滇味到龍岡

  • 作者:焦桐
  • 出版日期:2013/10/21
內容連載 頁數 2/4

二○一三年八月,忠貞市場開始首波的拆除,新的市場預定地已圍起來準備施工,各種魚、肉、服飾攤商,米干店,累積了三代的集體記憶,米干從一碗五毛錢到現在一碗六十五元。

韓良露追憶,大約八○年代,「臺北突然流行起吃越南菜,在臺大公館一帶,開了幾家越南餐館,店主都是越南華僑,之所以會突然開了那麼多越南店,原因還滿悲哀的,因為那時越南失守淪陷,許多在臺的越僑就只好滯留不歸了,而做飲食生意本小,成為不少越南難民的營生之道(149)」。「越南菜風靡了汀州路後,一時之間,汀州路成了東南亞菜的誕生地,『翠林』對面也開了印尼餐館、緬滇餐館、泰國餐館、寮國餐館等(150)」。

現在我們知道了,後來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東南亞料理,關鍵因素其實是二十幾年來急速增加的東南亞外籍配偶。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

(1)外籍配偶依性別區分,女性外籍或大陸配偶的比例為93%,男性外籍或大陸配偶的比例為7% ;

(2)依外籍配偶之原屬地區或國籍區分,人數最多為大陸地區佔52•96%,其次為越南籍25%,再其次為印尼籍7•97%。統計顯示台灣社會跨國婚姻的現狀以男性迎娶大陸地區或東南亞籍的女性為多。

移民署於九十八年十二月公佈了一份學者完成的調查報告,發現有六成以上的外籍配偶須扛起家計,成為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分析本會服務之外籍配偶的工作類別,比例多寡依次為:

(1)清潔工作佔31•9%

(2)小吃餐飲業佔 23•2%。

市場最能彰顯地方特色,龍岡忠貞市場是臺灣最大的滇緬軍眷聚落,自然就聚集了各種滇緬風味小吃,另一特殊景觀是當地青壯年人的大量流失,忠貞市場的商家多見中年人與老年人。有人接了雲南老鄉來依親或結婚,這些更新的移民也以賣米干營生;此外,隨著後期通婚、外勞引進、外籍配偶日益增加,又混雜了泰國、越南、印尼小吃。

外籍配偶改變了全臺灣的飲食風景。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