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滇味到龍岡

滇味到龍岡

  • 作者:焦桐
  • 出版日期:2013/10/21
內容連載 頁數 3/4

豌豆粉

凌晨駕車去學校,先繞到忠貞市場。「不一樣小吃」的豌豆粉剛製好,老闆切一塊放在左手掌上,右手持刀輕輕劃成薄條,裝碗,舀入調料。綿柔,滑嫩,有清楚的新鮮感,和豆香,豆香中藏著彈勁。天空忽然明亮了起來。

我通常清晨六點半以前即進入店內。不一樣小吃店由雲南華僑馬自能夫婦掌廚經營,好像是此處唯一的清真館子。此店魚湯麵甚有意思,魚湯麵為緬甸傳統小吃,魚煮熟去骨、剝皮,用香茅燉魚肉二至三小時,起鍋前,加入大洋蔥、魚露調味,擱上半熟的水煮蛋,和豆脆餅。

龍岡一帶聚集了許多米干店,一般米干店多售有豌豆粉,和其它雲南風味小吃,我尤其偏愛「禧年」、「蔡記」的豌豆粉。這裡,堪稱臺灣的滇味重鎮,滇味隨著滇緬游擊隊來到臺灣。豌豆粉來臺,即述說著游擊隊員和孤軍後裔的故事。

在聯合國的壓力下,一九五三年,孤軍第一次撤臺,被安置於現在忠貞新村一帶,滇味同時到臺灣,雲南口音伴隨著米干、破酥包、過橋米線、汽鍋雞從此流傳。一九六一年,孤軍第二次撤臺,定居於清境農場,少部分安置在高屏溪畔。有些人開始販賣雲南小吃營生,如豌豆粉。

卡爾拉(Virinder S. Kalra)等人在他們的書中談到歸屬,離散主體是某種意識的承載者,這種意識提供了差異性警覺,乃是自我認同的基本面向。離散意識的認同生產與再製活動,是通過轉型與差異進行(30)。當年的滇緬游擊隊後裔會敏銳察覺到,他們幼時家裡的食物、交談的語言,不同於眷村外圍的孩童;這種差異認知,強化了離散意識,國家機器又進一步製造認同感和忠誠感。

豌豆粉是一種涼粉,乃華人尋常的小吃,各地皆有,如土豆粉、綠豆粉、蕎麥粉、酸粉子,無論什麼原料製成,均可以稱為涼粉。涼粉多是涼吃,唯豌豆粉冷熱皆宜,濃稀都可。唯須現磨現做,新鮮,才能表現風味──豌豆洗淨,曬乾,磨瓣去皮,泡發後摻水磨成漿,過濾,加鹽煮成糊,冷卻凝固而成。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