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3/8
完美
 
如果你認為好作品就是完美傑作,問題就大了。創作出自人類之手,人人都會犯錯,因此創作當然會出錯。這個三段論表示,你的作品一定有缺陷,無可避免。為什麼?因為你是人,也只有具備種種缺點的人類會創作。沒有這些缺陷的話,不曉得你會變成什麼樣子?但顯然非我族類。
 
儘管如此,許多創作者以及前創作者,依然相信創作就是要做出完美無暇的作品,卻沒有察覺這個條件讓許多既有的作品頓時也稱不上作品了。的確,提出與此條件完全相反的原則顯得合理多了:瑕疵不只是創作中常見的元素,很可能還是必要的組成要素。安塞爾‧亞當斯從來不會把要求精確變成要求完美,他時常想起一句古老的諺語:「至善者,善之敵。」意指一味追求完美的人,最後反而無法進步。亞當斯認為,如果他要等到畫面中所有細節都完美,才肯按下快門,最後可能一張相片也拍不出來。
 
要求完美只會癱瘓創作
 
亞當斯說得很對:要求完美只會癱瘓創作。這個模式不難想見:你在創作過程中發現錯誤,就改變作品發展方向,導向想像中完美的樣子,你愈是緊緊抓著自己能做的事不放,不願冒險與探索,最後卻可能和心中想做的作品愈來愈背道而馳。既然不做不錯,你就不斷找理由拖延。你認為作品一定要完美,於是慢慢說服自己,認為無法創作出完美的作品,而你也確實做不到。既然做不出自己要的作品,你遲早會放棄。人生中有許多不合理又諷刺的事,其中之一就是儘管事無完美,卻只有這個模式本身完美無瑕,這是個完美的死亡漩渦:你誤導了創作方向,停滯拖延,最後放棄。
 
要求完美等於是否認了正常的普世人性,好像沒有人性你會過得比較好似的。但是人性特質正是你創作的泉源,你需要它來幫助你完成作品,而完美主義反而讓你失去這股助力。若想持續創作,就必須意識到,完美本身就是一個有瑕疵的概念,很矛盾吧?對愛因斯坦來說,即使是看似完美的數學概念也擺脫不了他觀察到的現象:「只要是和現實有關的數學定理,就不準;只要數學定理準了,就和現實無關。」達爾文認為,在一個變動的世界中,如果一個世代完美的生存策略變成後代子孫的負擔,演化就開始了。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