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5/7
政府之手與市場之手的博弈:中央集權制的治理模式是最富中國特色的制度架構,幾乎所有關於市場化的爭論均與此有關。清華大學錢穎一教授曾經一言以蔽之曰,四十年中國改革無非兩個主題:開放與放開。在二○一三年召開的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新一屆領導人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過其進程及成效卻比想像中的要艱難得多。在二○一七年十月的中共十九大上,決策者再次表達了市場化改革的決心。

製造能力與消費升級之間的衝突:中國的製造產業長期依賴於成本優勢,並形成「價廉物美」的固有模式。近十年間,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井噴是一個讓人措手不及的現象,它對供給方造成了巨大的錯配性壓迫,轉型升級的效率和代價決定了中國產業變革的未來。

中國崛起與世界經濟新秩序的調適: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國改變了堅持三十年的「韜光養晦」戰略,表現出參與國際事務的極大熱情。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經濟能力輸出上的雄心。而與此同時出現的是,反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列國對中國資本的羨慕與恐懼。

***

一個國家的成長高度,當然不是由摩天大樓決定的,它取決於全體國民的現代性。與高樓、高鐵和奢侈品相比,中國近十年的變化,更多體現在階級豐富化和價值觀的演變上。

出生於二十世紀五○年代到七○年代的中國人,無疑是過往四十年改革開放最大的獲益族群,他們經歷了野蠻生長的財富大爆炸,當今中國的幾乎所有商業場景和價值觀模型,都來自他們的創造。相映成趣的是,他們的子弟是另外一類「中國人」。

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中國的「八○後」一代比「七○後」少了五百萬人,「九○後」比「八○後」少了三千一百萬人,「○○後」又比「九○後」少了四千一百萬人。身為特殊時代的出生者,「八○後」和「九○後」既是獨生子女的一代,更是第一批中產階級家庭的子弟,以及在少年時期就上網的網際網路原住民。在本書所描述的十年中,正是「八○後」和「九○後」進入職場和開始創業,並試圖主導公共社會的微妙時期,世代衝突比人們想像的更富戲劇性和突變性。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