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2/5

白裡透紅的要素
 
假設我們最期待的皮膚是白裡透紅的水煮蛋肌(水煮蛋肌不是單一的美學標準,所以才說是「假設」,小麥肌也很好看啊),皮膚的結構應該要長成什麼樣子,才能看起來是白裡透紅呢?
 
我們趕快再來看清楚皮膚的結構。(書中另有附圖說明)
 
有了上面的概念,你就會知道皮膚看起來是什麼顏色共同取決於:
 
1.皮膚表面的光滑或粗糙程度(會影響光線在皮膚表面的散射程度)。
 
2.角質層的排列情形、含水程度(想像碎石子地板vs.排列很好的磨石子地板)。
 
3.皮膚厚度。
 
4.真皮層的厚度與含水程度。
 
5.角質層與表皮層的黑色素小體量。
 
6.胡蘿蔔素等外源性色素。
 
7.氧合血紅蛋白跟還原血紅蛋白的量。
 
根據上列條件,想要追求白裡透紅的肌膚,你可以朝底下這些目標去努力:
 
1.使皮膚表面盡量光滑。
 
2.使角質層的排列盡量整齊,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還要適當含水。
 
3.讓皮膚的厚度不能太厚,但皮膚分好幾層,如果角質層厚,顏色會偏黃;如果是顆粒層和透明層較厚,會比較偏向白色。所以黃種人通常是角質厚,白種人則是顆粒層跟透明層厚。這部分與基因有關,難以後天努力。
 
4.要盡量避免黑色素累積在表皮跟真皮,也就是避免黑色素生成與促進代謝。
 
5.避免過度攝取胡蘿蔔或木瓜造成胡蘿蔔素的累積。
 
6.皮膚薄,透光率會比較高,就會顯露下面組織的顏色。皮膚厚則透光率低,只能看到角質層沉積的黑色素或胡蘿蔔素,就會看起來比較黑或黃。
 
7.使氧合血紅蛋白含氧量高,皮膚就能比較紅亮一點。還原血紅蛋白則會導致皮膚比較暗黑一點,常見的血管性黑眼圈其實就是皮膚薄加上底下還原血紅蛋白多所造成的。另外,如果給予強烈的血管收縮素,血管縮起來,看起來自然也會變白。
 
接下來,再以圖片來比較黑黃皮膚與透白皮膚的差異,你應該就更容易理解「美白」是什麼回事了。(書中另有附圖說明)
 
看到這裡,你還覺得「美白」是簡單的事情嗎?要知道凡是「多因素」造成的問題,要解決一定不簡單。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找到相對容易的解決辦法,不要急,繼續看下去。
5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