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7/7

很多人一提到創新, 就會想到「 跳出框架的思考」(out-of-box thinking)。而系統創新思維認為,創新恰恰源於對思想的制約,而非放任。限定一個框架,然後在框架內尋找答案,遠比漫無目的地發散思維或靜候靈感降臨更有效。
 
美國創新專家德魯.博依(Drew Boyd)把系統創新思維的理論寫成了一本書Inside the Box。這本書的簡體中文版翻譯為《微創新》,其實不太準確,也許叫「框架內創新」更傳神,因為「靈感就在盒子裡」,不用到外面去瞎找。
 
有一家叫Vitco 的洗衣精公司想研發創新產品,擴充自己的生產線。可是,創新的靈感從哪裡來呢? 等著蘋果砸到頭上嗎? 不,他們不打算把創新交給偶然,而是決定使用系統創新思維五大策略中的「減法策略」,來「生產」靈感。
 
第一步,列出產品的組成部分。洗衣精的組成部分有三樣:用來去汙的活性成分、香精和增加黏性的黏著液。
 
第二步,刪除其中一種成分,最好是基礎成分。還有什麼比用來去汙的活性成分更基礎的呢? 那就減去活性成分吧。
 
第三步,想像這樣做的結果。洗衣精中只剩香精和黏著液了,這樣的洗衣精能洗乾凈衣物嗎? 難道這就是減法策略生產出來的靈感?
 
第四步,明確這種產品的優勢和市場定位。員工們努力不讓「不可能」三個字脫口而出,開始集思廣益。有人想到,活性成分雖然能洗凈衣物,但也會損傷衣物,導致掉色,所以去掉活性成分後,衣服的使用壽命會延長!有的衣服其實並不髒,清洗的目的只是為了讓衣服看上去更新。有這種需求的人,可能會是新產品的目標受眾。可是,按照行業規定,洗衣精必須含有最少劑量的活性成分,怎麼辦?Vitco 的總裁靈機一動:那就不叫洗衣精,新產品叫「衣物清新劑」吧!
 
至此,Vitco 公司創造了一款就算最狂野的腦力激盪也未必能想出來的創新產品:沒有去汙成分的洗衣精—衣物清新劑。後來,僅寶僑一家公司,每年從衣物清新劑中的獲利就超過十億美元。
 
手機的創新靈感可以用減法策略嗎? 比如,手機的組成部分包括:螢幕、鍵盤、電路板和電池。如果把鍵盤減掉會如何? 摩托羅拉用減法策略,發明了沒有鍵盤的手機Mango,也就是兒童手機,只能接聽,不能撥打。Mango 成為當年最具創意的十二個行銷策略之一。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