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3/7
這份陳述談不上博愛世人,但也稱不上是要把所有穆斯林驅逐出境。登盛其實在昭告世人,穆斯林有資格成為公民,只有那些自一九四八年起非法入境者例外。緬甸部長私下坦承最多有兩成是非法的外來移民。登盛對古特瑞斯講的這段話,後來從他的網頁上移除,純粹是因為他比此前任何政府領導人激進:建議讓若開境內穆斯林擁有公民身分。這本有可能成為聯合國與這個新政府處理此已然一觸即發之問題的開端,但此後戛然而止。
 
同年,緬甸政府找諾埃琳.海澤(先前邀約瑟夫.史迪格里茲來緬的聯合國高階官員)協助擬出會令穆斯林、佛教徒都受惠的經濟發展策略。海澤將此請求轉達給紐約聯合國總部,卻沒有下文。
 
***
 
埃埃索安然回到其位於若開邦南部的家鄉,體認到晚近的暴力已改變了政局。「如果在二○一二年初問人是否對政治感興趣,對方會說不感興趣。如果問人是否對amyotha-ye(民族主義或民族主義目標)感興趣,他們也會說不感興趣。但經過這波暴亂,情況改變了。我們得問誰從此事得益。」不到三個月,暴力潮也蔓延到她家。
 
從十月二十三日夜開始,穆斯林、佛教徒的致命衝突再度爆發,這一次在皎漂(Kyaukpyu)鎮上和其周邊地區。該區域有些穆斯林類似北邊較靠近孟加拉處的穆斯林,講孟加拉語方言,自認羅興亞人。但皎漂境內有許多穆斯林,來歷大不相同,居住在此已有數百年。一六六○年,蒙兀兒皇子沙舒賈(Shah Shuja)輸掉皇位爭奪戰,帶著家人、女眷、侍衛、大批財物逃到位於若開的王廷,希望得到庇護,結果並不順利。
 
據當時(來自新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商人記述,沙舒賈想推翻收容他的若開王,反遭若開王殺害,他的許多隨從跟著被屠,但有些人保住性命:數百名跟著此皇子一起過來的軍人,併入若開王的軍隊,其中大多是阿富汗人,以弓箭手為主。他們的後裔被稱作卡曼人(Kaman),卡曼一詞源自波斯語的「弓」。就是這批穆斯林—卡曼人—住在皎漂。
 
與身分受到質疑的羅興亞人不同,卡曼人獲承認為原住民族(taing-yintha),其祖先在殖民時代許久之前就住在緬甸。在皎漂周邊的村子,他們與佛教徒比鄰而居,相安無事數百年,操著同樣的緬語方言。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