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2/5

我們很少在備審資料或升學考試中,需要與外在世界分享「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或「我要往哪裡去?」這類需要思辨、覺察的過程,因為我們的社會看重的是結果,是你參加了哪一些營隊、你的英文檢定多少分、你的在校成績如何,以及你的學習計畫是什麼。
 
到後來,更變成栩栩如生的「軍備競賽」。
 
學生彼此明爭暗鬥,參加活動為的是最後拿到的證書,學英文是為了考多益,而非使用,又服務學習單純是為了時數要求。
 
不斷地讓學生應付我們的體制,是我們的教育最醜陋的一面。
 
青少年自殺人數逐年攀升
 
令人痛心的現況是,根據統計,從九十九年至一百零九年,在十五歲以上的所有年齡層自殺趨緩下降的背景下,只有十五至二十四歲的自殺率仍在攀升;而三十歲以下,服用抗憂鬱劑的人數,從一百零五年到一百零八年,也以每年一萬人的增幅,持續增加中。
 
在這些冰冷的數字下,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
 
這些生命歷經了折磨與挫折,最終選擇服用藥物或離開人世;之前有人呼籲不要以「輕生」來稱呼這些人的抉擇,因為他們或許沒有「輕忽生命」;反而他們在真實世界中,面對了我們難以想像的重擔,幾經折磨後不得不一躍而下。
 
至於二○二○年底台大發生的接連自殺事件,更讓社會看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報導者》做了一系列專題,談論頂大生因為肩負太多的期待,導致他們連喘息的空間也找不到;當然不只頂大的學生,如果我們不清楚自己的價值,沒有辦法調適生活的困境,沒有能力去處理人際關係的衝突,其實,我們都一樣脆弱,一樣痛苦。……(未完)
 
與內在小孩說話
 
我會給內在小孩一個深深的擁抱,並告訴他:「你辛苦了」。
 
有一次,心理師陪我討論原生家庭的議題。
 
當時我重述很多我在家庭中的經歷。我很想要解決眼前的問題,我期待可以知道如何更好地接受現況,以及如何更穩定自己的情緒。
 
沒想到後來經過心理師的導引,我反而對於自己的情緒有更多的認識。
 
我開始知道在家庭當中,我的內心裡,隱含著害怕、受挫、憤怒與失落,也是直到那時候,我才看見自己的脆弱,以及想被好好呵護的那份需求。
5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