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找對醫師吃對藥

找對醫師吃對藥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劉大元醫師分析中、西醫的異同及優缺點,點出民眾對健康檢查、看病與用藥的迷思,並教導民眾如何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同時分享能量整合醫學的原理和成效,以及18個治癒案例的故事。期許讀者能建立正確的看病及用藥觀,中、西醫師也能開放心胸吸收本科以外的醫療知識與經驗,讓所有承受疾病之苦的人,都能「找對醫師」,得到「正確有效的醫療方法」,並「吃對藥物」,最終重獲身心健康。

本書特色

  -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為何看了醫師、吃了藥,還是久病不癒?
  可能是看對科別,醫師卻診斷錯誤;
  或是醫師診斷正確,卻沒有開對適合的藥物;
  或是醫師開對藥物,病患卻不遵醫囑服藥……
  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讓患者面臨疾病纏身的困境。

  -讓劉醫師告訴你
  ◎整合中醫的整體觀和西醫的各科專業,輔以另類醫學的物理與化學療法,就可以全面檢視疾病成因,做出正確診斷。
  ◎沒有哪一種藥是最好的,只有最適合你的。不適合你的,良藥也會變毒藥。

名人推薦

  林少琳(前高雄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及加護病房主任)
  許文志(環球科技大學創辦人)
  張永賢(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榮譽教授)
  崔玖(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秘書長)
  黃榮村(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羅錦興(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前瞻醫用系統中心主任)
  (以上依姓名筆劃數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大元


  ◎現職
  大元聯合診所院長
  環球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中華民國另類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螯合療法醫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常務理事

  ◎學歷
  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臺北榮民總醫院針灸班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分班第六屆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經歷
  署立臺南醫院家醫科醫師
  臺南縣下營鄉衛生所主任
  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主治醫師
  同安診所院長
  中華民國能量醫學學會中部分會會長
  友聯產物保險公司首席醫療顧問

  ◎著作
  《你不可不知的另類健康法》(書泉出版)
 

 

目錄

推薦序(依姓名筆劃排序)

自序 以病患為師
前言 從病患的角度看疾病問題

Chapter 1 生病時,該找中醫?還是西醫?
1 我需要量身訂做的診療
2 中醫好或西醫好?
3 中醫與西醫的差異
4 中藥與西藥可以同時服用嗎?
5 如何尋求醫療諮詢與看對醫師
6 健康檢查與看病的迷思

Chapter 2 想看病,我還有其他選擇嗎?
1 另類醫療選擇 — 能量醫學
2 傅爾醫師,您真是太神奇了
3 一次就能對症下藥的傅爾電針
4 我的藥物診斷學
5 預防醫學與抗老化

Chapter 3 不適合你的,良藥也會變毒藥
1 吃錯藥到底有多嚴重?
2 病患的服藥責任
3 吃對藥一定會看到療效
4 你一定要有的服藥常識
5 三高用藥不可不知的事
6 破解用藥的迷思
7 健康食品隱藏的危機

Chapter 4 健康要靠自己把關
1 傾聽身體發出的警訊
2 自癒力是健康的關鍵
3 過敏是現代人的通病
4 善用另類醫學輔助治療癌症

Chapter 5 另類整合醫療治癒病患經驗分享
1 誤用中藥導致重金屬中毒
2 我的抗癌路找到好幫手
3 治好我的心血管疾病
4 有毒物質造成的職業傷害
5 過動兒終於變成乖寶寶
6 躁鬱症傾向的病患
7 情緒失調造成的壓力症候群
8 從情緒障礙中走出來
9 疼痛不止的顳顎關節病變
10 胃痛、失眠與情緒困擾
11 失聲的父親發出聲音了
12 如華陀再世治癒我的疑難病症
13 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
14 手腳冰冷與情緒障礙
15 飽受黃、白帶困擾十五年
16 腎病症候群的療癒之路
17 樂觀面對類風濕性關節炎
18 另類整合醫療讓我重生

附錄 讓我們活得好又活得老—用心思考國人十大死因與預防醫學
參考書目

 

序言

到底是「醫匠」還是「醫師」?


  在成為一位完美的醫師之前,一定會遭遇不少誤診與誤治的過程。年輕時,曾聽過早期臺灣醫界還不會開胸腔手術時,曾派遣一位醫師到國外學習開胸腔手術,雖說這位醫師是「學成歸國」,但實際的狀況是,他在國外的學習過程中,只能站在旁邊看,連擔任助手拉鈎的機會都沒有。當時,國內有許多因嚴重肺結核而瀕死的病患,部分必須進行手術治療才有生機,而醫病之間的默契是:「不開刀一定死,開刀就算死了,也可以讓醫師多一次手術經驗。」一個個病患的過世,讓這位醫師在手術房裡一次次抱頭痛哭,最後終於讓他成為當時臺灣開胸腔手術的第一把交椅。也就是說,在成為真正優秀的醫師前,難免會有失誤發生,如何用心的把失誤減到最低,就相對是成功的醫師了。

  如果每位醫師都願意用心多學習一些不同的醫療方法,從不同的視角為病患找出病因,用對藥物,那絕對是病患之福。我在另類醫學臨床上訓練過許多醫師,常聽到他們說:「重新學習太辛苦了。」讓我感到很挫折,因此我轉換過來,開始寫書教育病患,希望病患主動要求醫師提供更好的醫療品質與更多元的醫療方法,讓病患有更多的醫療選擇權與真正優質的醫療服務。果真如此,才是百姓、國家與世界之福。

  一個觀念的轉化,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在我成為獨當一面的醫師後,每個月求診的病患高達六、七千人次,好像我的醫療名望與經營管理能力是深受肯定的,但我捫心自問,我只是在處理病患的症狀,並沒有解決病患真正的問題。在成就感的背後,我有很深的挫敗感,於是我「轉化」這份挫敗感為重新學習各種另類醫學的動力。

  憑著這樣的信念,我踏入了另類醫學的大門,窺見它無垠浩瀚的多元面貌,發現許多另類醫學的方法不只可以彌補主流醫學的不足,甚至可以做為治療疾病的另一個更好選擇。「方法越多,效果越好。」確實是我從事二十多年臨床整合醫學的真正心得。

  關於我學習另類醫學的歷程,以及我在臨床醫學上使用的十餘種治療方法,在我的前一本書《你不可不知的另類健康法》(書泉出版)中有詳述。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

  在臺灣,分科越來越細的醫療制度,的確讓專科醫師在其領域越來越專精,但這些專科醫師也容易有「見樹不見林」的問題。人體的五臟六腑都不是獨立的,它們之間始終是相互影響的。例如,一般人認為左上腹疼痛就是胃痛,但它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導致的結果,並不一定真是胃痛。如果無法找出疾病的源頭來對症下藥,只是一昧地「胃痛醫胃」,當然無法擺脫所謂「胃痛」的問題了。

  其實,「見林也要見樹」,中醫用整體性觀念來看人與疾病的關係,把「林」看清楚;西醫將人體器官分科系,把「樹」也看清楚;如果能夠整合中醫與西醫的觀念來診治疾病,就可以「見樹又見林」,對疾病的診治視野就會全然不同。

  謙虛地以病患為師

  我寫這本書的最大動機是出於「心疼與不捨」。這十幾年來,在我們診所進進出出的病患,幾乎都是看遍了臺灣各大醫療院所,花了許多錢,還看不好身上的疑難雜症;或是在醫學中心看了許久的病,醫療效果卻不彰,走投無路的病患。其實,只要精準診斷,瞭解病因,運用正確的醫療方法與藥物,甚至有時只要停用不需要吃的藥物,再補充病患真正需要的維他命,他們的疾病就可以得到完好的療效。然後,我看到眉頭緊皺的病患與關心他們的家人開始眉開眼笑,重新積極面對人生,我也得以分享他們的喜悅。這些美好的治療經驗,是促使我繼續在整合醫學道途上持續行醫的最大動力與成就感的來源。

  謙虛地以病患為師,從「心」學習,每個病患對我而言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我經常告訴我的病患:「醫療行為是非常個別化的,即使同樣的病情我已經醫治過許多次,我仍然把你當成是我的第一個病例,我會重新瞭解、診斷與治療你的疾病。」因為即使是兩個「看起來」一模一樣的病,也有可能因為先天基因的不同,加上造成疾病的原因不一樣,治療的方式就可能完全不同。

  靈活運用各種醫學方法突破困境

  在看診的過程中,我經常在病患還沒有「完整的」說明症狀之前,就能詳盡的說明與解釋他們的臨床病狀。病患常感到驚訝地說:「你怎麼知道?而且說得比我想要表達的還要仔細。」當然,我們診所並非神壇,我也不是什麼通靈者,我所知的一切,都是另類醫學的科學與專業告訴我的。透過傅爾電針(EAV)的幫忙、另類醫學的診斷,以及與病患的反覆溝通,就能夠精準的判斷疾病的原因與嚴重程度,並且正確的投藥,自然不必多走冤枉路,就能讓病患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處女座自我要求高、龜毛的個性,促使我每天都跟自己的昨天相比;我常反問自己:「今天的我在醫德、醫術與醫療方法上,是否都有更進一步?我有沒有從病患的問題與難以治療的疾病上,仔細思考真正的解決之道,並靈活運用我畢生所學的各種主流與另類醫學方法,來突破這些困境?」

  令人欣慰的是,我的前一本書《你不可不知的另類健康法》出版至今三年來,另類醫學已逐漸在主流醫學界獲得重視,如前衛生署長、現任榮民總醫院院長林芳郁先生,在任職臺大醫院院長期間,即致力於推動另類醫學;近來,部分醫院及醫學院也陸續表達「想朝另類醫學發展」的強烈意願,當這些事情都能實現時,不但是醫界的躍進,更是廣大病患的福音。

  找對醫師吃對藥

  在《你不可不知的另類健康法》中,為了讓讀者瞭解「什麼是另類醫學」,因此以另類醫學的種類做為編排順序,讓對另類醫學感興趣或有需求的人,能夠分門別類的直接切入該領域,性質較相近於「總論」的概念,其中有許多未盡詳實之處,日後將會再以專書闡述。

  本書則從病患的角度來看疾病的問題,也是本書出版的第一個目的。現代因為科技的進步、環境的污染,使得未曾聽聞的奇怪疾病變多了,特別是「自體免疫功能異常」部分。雖然相關疾病的研究與理論在近幾年蓬勃發展,有一些疾病仍然相當棘手,包括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情緒與人格的異常、異位性皮膚炎等,其中有大多數已經在新陳代謝科、精神科或是皮膚科中得到不錯的控制,可是針對某些「控制不良」的病例,在目前的主流醫學界或許還沒有那麼深切的瞭解與體認之前,我們用另類醫學的方式檢測,並且從自體免疫功能疾病的方向去思考和用藥時,往往能得到令人驚艷的效果。本書特別彙集「另類醫學療法治癒病患經驗分享」的個案,讓大家瞭解另類醫學的治療過程及效果,並且期許不論中醫或西醫,都能夠更廣泛地吸收一些本科以外的知識與經驗,做為精準診療的依據和參考,這是本書出版的第二個目的。

  我誠心祝福所有承受身心疾病之苦的人,都能遇到「對的醫師」,得到「正確且有效的醫療方法」,並且可以「吃對藥物」,重獲身心健康。

  最後,我要特別感激有這麼多前輩及老師一路上對我的照顧、提攜並寫序,也要感謝所有幫助本書出版的編輯與文字整理者,沒有他們的大力協助,本書不可能完整的呈現在大家面前。本書如有疏漏,都是自己不夠用心,還請各界予以指正。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218441
  • 叢書系列:康健生活系列
  • 規格:平裝 / 308頁 / 17 x 23 x 1.5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Chapter 1生病時,該找中醫?還是西醫?
 
1 我需要「量身訂做」的診療
 
到我們診所看病的患者,普遍都有相同的經驗,即是接受主流醫學治療效果不彰,遭遇過重大挫敗的求醫歷程,其中還包括不少我的同業。
 
我也是如此。我自小體弱多病,有先天過敏體質,有經常性的眨眼睛、過敏性鼻炎、咳嗽、扁桃腺發炎、拉肚子、蕁麻疹、慢性結膜炎等症狀,總是去了又來,無法徹底根治。
 
我的父親在四十一歲時中風,而遺傳基因果然對我造成不小的影響,我在三十歲就罹患高血壓,四十四歲得了心肌梗塞,還裝上一根原本或許不該裝在心臟的支架。
 
當時,我是主流醫學訓練出來的專業醫師,依照過往所學習的一切,竭盡心力來治療自己。但是,我只知道如何處理症狀,卻無法解決造成疾病的根本問題;就像治療我的患者一樣,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個症狀還未解決,另一個症狀又跑出來,有時連病症的根本問題出在哪裡都不知道。
 
為了戰勝疾病,中、西醫使盡諸多療法,包括動手術、西藥、中藥、推拿、拔罐、按摩......等,方法各有千秋,效果不盡相同,但目的全都一樣,無非是希望幫助患者早日消除病痛,恢復健康。
 
只是,現代文明過度依賴科學數據,講求實證的西醫遂成為主流,非西醫的診治方式就被歸類為非主流,被稱為「輔助與補充」或「另類」醫學。
 
所謂的科學數據是以統計學的指標為依據,往往因為使用指標的差異,而造成完全不同的結果。在醫學上,統計學應該應用在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上,而非使用在單一個案的疾病治療。因為有些個案可能是統計學常態分布的兩端,如果按照一般正常的醫療程序來處理,對這些個案是不會有幫助的,這些久治不癒的患者應以特例來看待,並另行思考治療方式。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中年之路》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50週年(止)
  • 飲食保健書展
  • 輕小說大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