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這個宰相不簡單張居正:職場筆記

這個宰相不簡單張居正:職場筆記

  • 定價:260
  • 優惠價:923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林語堂先生曾經說,要了解一位古人,並不是一件難事。因為活著的人,他的生活還在繼續,所以人生總會變化,身上總有秘密。而想要去了解一個早已去世的古人,則不會有這麼多麻煩。但是我們又不得不說,在了解一些古人的時候,卻往往會被一些成見所左右。時光的洪流總是將瑣碎的真相像沙粒一樣淘去,所留下的種種評價就如同灘上的礁石,以各自不同的面貌頑固而且怪異地深入人心,於是越是複雜的人物,就越是充滿了矛盾。所以我們又必須承認,去了解一位古人,有時候並不比了解一個在世的人更容易,因為人性畢竟是複雜的。越是複雜的人物,歷史給出的評價往往就越是莫衷一是,秦皇漢武如此,曹劉瑜亮如此,本書所講的張居正恰巧也是如此。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習慣簡單地用「好」或者「壞」來評價一個人,久而久之,就會發現這種評價方法是非常片面的。但凡大人物,其自身必然存在為人所稱道的一面;而世人皆有私心,因而也必然存在為人所詬病的一面。有時候不是他人太複雜,而是我們太苛求,即使再出眾的人物,也僅僅是一個人,而並非一個高高在上的符號。

  對於張居正,褒揚者稱讚他是偉大的改革家,是肱股之臣,是社稷之才;而貶詆者則指責他專權獨斷,殘害異己,驕奢淫逸。這兩者當然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書中不會再對孰是孰非做一一的辨析。張居正的是非功過暫且不論,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聰明才智,因而聰明如張居正,所做的每件事必然都會有他自己的理由。本書正是從此入手,對他一生的各個方面加以逐一的剖析,力求找到他所作所為的動機和原因。想要真正地去認識一個人,不能僅僅熟悉他的生平,更應當去了解他的內心。然而對身邊的人尚且難以知心,又何況是四百多年前的古人呢。所幸的是正如林語堂所說,他的生活已經完結,他的秘密也大抵洩露無疑,而且在其身後又留下了為數不少的史料軼聞可供探尋,所以我們得以綜其一生,條分縷析地細細發散評說,以期能夠重溫他的心路歷程,並且去追尋他生命的軌跡。

  為了能夠更加接近這個人的原貌,這本書捨棄了小說的華麗演繹,也捨棄了電視劇的完美重塑,最終呈現在讀者面前的,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複雜而真實的人。他是一個滿懷理想的不世奇才;他是一個扶大廈於將傾的改革大家;他是一個追名逐利的權場高手;他也是一個逃不出歷史漩渦的命運的玩偶。

  意氣風發的人,讀到的是謙遜為人;身居高位的人,讀到的是勤勉進取;嚴於持身的人,讀到的是謹慎處世;飽經滄桑的人,讀到的是人生的真相。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完完整整但卻鮮為人知的──張居正。

 

目錄

第一章帝國暮靄中的天才

  如果我們的運氣不大好,身處一群超人之中,就會發現這實在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因為在目睹他們的光輝業績後,自己難免會心甘情願地生出一種挫敗感,超人可以做到你永遠做不到的事情。我們習慣把這種超人叫做天才,他們的生命往往燦若流星,在剎那閃耀之後,瞬間又歸於湮滅,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張居正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01耀眼的神童
  02怨恨的種子
  03羽翼未豐,不能高飛
  04從憤怒與痛苦中覺醒

第二章歸來後的成熟

  人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說這是高士的心態也好,說這是奸雄的權謀也罷,總之古往今來無數的人──無論有著什麼樣的經歷──都曾親身印證了這句話。張居正人生的第一次「歸隱」,正屬於這種情況。

  01徐階還是嚴嵩
  02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03恩師與知己的鬥爭
  04丹陽大俠的縱橫之術

第三章沒有永遠的朋友

  「高處不勝寒」,蘇東坡的這句千古名句現在常常拿來形容位高權重的人的悲苦心境:身邊的人虛情假意,缺少可以互訴衷腸的知心朋友。確實,政治鬥爭就是這樣,權力是個好東西,人人都想要,權力還有一個特點:只能獨享,不能共用,所以,「大權」一定是「獨攬」,而獨攬大權的人註定是孤獨的人。

  01史無前例的投票
  02內閣裡的車輪戰
  03太監是把刀子
  04首輔只能一人做
  05糊塗刺客王大臣

第四章張居正時代

  要想讓大明帝國重新煥發生機,就必須首先清理這些無所作為的官吏們。否則不論怎麼樣努力改革,都不會收到明顯的成效。改革應當先從改革吏治做起,必須要讓官員們明白,無論是誰,只要拿不出政績、達不到標準,就都得回老家。京城的某些官員似乎也感受到了這種氣勢,月光似乎也因此不再溫柔,這預示一場大的變革即將展開。

  01戰慄的官員們
  02誰也別說話
  03教育很重要
  04開源節流
  05可用之人方為才
  06難得無邊患

第五章越高越危險

  當一個王朝的命運被掌握在某個人手中的時候,那麼他就擁有了睥睨天下的權力,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成為眾矢之的,而且很少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從古至今,這種人一直都在不斷地出現,遠的有李斯、霍光、王莽、梁冀、董卓,到了明朝,嚴嵩、高拱,也是如此,而現在,似乎就要輪到張居正了。

  01被忽視的逆鱗
  02轟轟烈烈的「奪情」戲
  03第二個霍光
  04繁華總是一剎那
  05尾聲:此後大明滑向深淵
  張居正生平年表

 

讀者迴響

  在張居正的一生中,除了宰相這一角色,另一重要的角色就是帝師。

  從《周禮》記大宰掌教之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開始,為帝王師,就一直是中國知識份子的政治追求和人格理想。此理想長期給予知識份子自信與勇氣,激勵他們以經國事業為抱負,鼓舞他們在困窘之際積極進取,全力實現這一榮耀。然而,在「天地君親師」這個特殊的文化傳統裡,君是五者的中心。因為傳統的力量過於強大,才讓「君」對「師」的地位保一定的尊重。但是「師」自古就不能對「君」的地位有所僭越。「帝王師」這個三位一體的構架,是必須由「帝王」來最後確定「師」的身份和使命。這種爵位或者榮耀,與國家其他的爵位或者榮耀並無本質區別。這種對德高才大之臣的嘉勉、奪予對於帝王而言,都易如反掌。嘉靖帝太傅楊溥,曾以諫帝起居,受廷杖。

  張居正逝世前九天,萬曆加封他乙太師銜。這是自開國以來二百年未有之榮。萬曆十一年六月,即褫奪故太師三子官職,撤太師銜。十二年五月,抄沒其家,拷迫致死張之長子。九月,下詔總其罪。戲劇性的場面接踵而來,使我們對「帝王師」的地位不得不做重新的審視了。

  作為首輔,張居正是優秀的,作為「帝師」,張居正同樣是傑出的。

  作為老師,張居正全面負責小皇帝的學習。他親自總結自堯、舜以來歷代帝王治國的得失經驗,撰寫了《帝鑒圖說》作為教材。這本書以講故事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講授帝王行政之道。每個故事還配上精美的圖畫,圖文並茂,以引起小皇帝的學習興趣。書中取了歷代帝王為人為事、治家治國的故事共一百一十七則,定名曆史哲芳規;又取歷代昏君荒淫奢侈、任人唯親致國家喪辱的故事三十六則,收入下篇定名狂愚覆轍,在每則故事後評論解說配以精美插圖,言簡意賅耐人尋味。張居正編輯此書,可謂用心良苦,費勁心機。

  張居正講解的《四書》一樣是為小皇帝朱翊鈞而編寫的。從內容和語氣看來,成書的時間應該也很接近。張居正本人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對於孔孟的儒家學說,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創意,他不主張死讀書,而是要參透經書背後的語境,這從其講解中不難看出。

  張居正對小皇帝的要求非常嚴格,每天佈置功課,如果小皇帝沒有認真背誦或領會,就會遭到嚴厲的斥責。有一次,萬曆皇帝讀《論語 鄉黨》時,把「色勃如也」讀成了「色背如也」。張居正當著眾大臣的面,厲聲道:「應該讀作『勃』!」嚇得小皇帝忙低頭糾正。平時,如果小皇帝背著張居正做了越制出軌的事情,馮保就會嚇唬他:「讓張先生知道了,看你怎麼辦?」小皇帝聽了,很快就會收斂自己。雖然四書五經抽象深奧、枯燥無味,萬曆皇帝還是仔細聽、認真學。有一天,張居正詢問他的學習情況,他說:「昨天一位講官在講解《大學》時,講錯了字,我本想給他糾正,又擔心他害怕,就未敢當面指正。」張居正心中大悅,心想:「皇帝長大了,也知道體貼人了。」

  作為「帝王師」,張居正費盡心血希望他的學生通過學習優秀的經典而成為一位明君,能夠造福百姓。然而,張居正費盡心機,換來的卻是大明王朝的迅速衰落。

  張居正死後,改革被廢止,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沒落。朱翊鈞是一個盡情享樂的皇帝。他成年親政後,卻不常視朝,深居內宮。不僅在世時要享受,還想到死後的安樂,早早籌畫自己的陵寢,建造定陵耗時達6年之久。他還有一個不擇手段親自聚斂錢財的惡習,提倡官吏向他進奉,把進奉財物的多少作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標淮。為了在全國範圍內聚斂民財,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當礦監、稅使,肆意搜刮民脂民膏。這使得人心洶洶,民變紛起,社會越發動盪不安。統治階級內部更加矛盾重重。

  由於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諭旨,全靠內侍傳達。冊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決,導致官僚集團各派之間互相火拼,黨爭也愈演愈烈。東林黨人與邪黨的鬥爭水火不容,持續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潰的邊緣。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鈞在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中死去,終年58歲。葬於定陵,廟號為神宗。

  《明史》神宗的本紀結尾言: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這個明朝享國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實為寓貶於褒,是說他神龍見首不見尾,隱居深宮數十年,不見朝臣,不理朝政,致使到萬曆末年,國家的官吏已經缺了一半。他又是個死要錢的皇帝,放出太監四處擾民搜刮(如開礦事),民間連養只雞也要繳稅。對這樣一個皇帝,實在沒什麼好說的,說明朝亡在他手上,崇禎來背了黑鍋並不過分,且看神宗的本紀,到了萬曆30年之後,年年不是「日有食之」就是「京師地震」,或者乾旱或者水澇。其中萬曆31年農曆5月「鳳陽大雨雹,毀皇陵殿脊」,到32年「雷火焚長陵明樓」,「昌平大水,壞長、泰、康、昭四陵石梁」,即使不信天象示警這些的,看了也真是令人觸目驚心,彷彿明朝先靈不安,亡國之兆已現。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134820
  • 叢書系列:人物中國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前進未來職場,做個不被AI取代的人|2024新鮮人畢業求職展|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自然生態展(止)
  • 運動瘦身展(止)
  • 考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