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從「話語」視角論中國文學

從「話語」視角論中國文學

  • 定價:700
  • 優惠價:963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9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為什麼越來越多文學作品讓人讀不懂?因為這些話語本身就是「反懂」的!

  「話語」是一種透過一定術語、概念和範疇的言說,術語、概念和範疇是最重要的「話語成份」;話語是文化和思想的具體方式及形態。

  本書從「話語」範式研究中國文學,深入考察「現代性」、「翻譯」、「今譯」、「懂」、「個人」和「自由」、「民族」、「詩性」、「文學性」、「超越」、「精確」等文學理論話語,並包括「話語」本身。其中特別研究「懂」、「個人」和「自由」作為話語是如何形成的,這些話語一旦形成,它在言說上具有何種「權力」及其如何影響中國文學與文學理論。

作者簡介

高玉

  1964年生。從本科到博士後先後就讀於湖北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四川大學。獨立承擔中國國家級、省部級課題五項。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政府」獎共十五項。在《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一百多篇。歷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學會理事。榮獲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層次及全國優秀教師。

 

目錄

第一章 語言與話語
 第一節 現代語言本質觀研究路向及檢討
 第二節 語言的「工具性」和「思想本體性」及其關係
 第三節 語言的三個維度與文學語言學研究的三種路向
 第四節 「話語」及「話語研究」的學術範式意義

第二章 「現代性」作為話語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第一節 論「現代性」作為話語方式的言說性及其特點
 第二節 「現代性」作為話語方式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意義及其限度

第三章 古代漢語的「詩性」與中國古代文學的「文學性」
 第一節 〈關雎〉為什麼不能「今譯」
 第二節 古詩詞「今譯」作為「翻譯」的質疑

第四章 重審文學「翻譯」作為話語及其對文學研究的意義
 第一節 「忠實」作為文學翻譯範疇的倫理性
 第二節 論兩種外國文學
 第三節 翻譯文學在西方文學對中國現代文學影響關係中的仲介性
 第四節 論翻譯文學的「二重性」
 第五節 重審中國現代翻譯文學的性質和地位

第五章 超越與比較---中西文論話語比較研究意識論
 第一節 中西比較詩學的「超越」意識
 第二節 「精確」作為中西比較詩學批評話語的語義分析
 第三節 當代比較詩學話語困境及其解決路徑
 第四節 重建中國現代詩學話語體系

第六章 論「懂」作為文學欣賞理論話語
 第一節 論中國古代文學欣賞的非「懂」性
 第二節 現代文學欣賞方式及其理論基礎
 第三節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關於「反懂」的討論及其理論反思
 第四節 文學的「非理性」與欣賞的「反懂」性
 第五節 反「懂」的文學欣賞
 第六節 中國當代先鋒小說中的「反懂」寫作
 第七節 當代詩歌寫作及欣賞中的「反懂」性

第七章 「個人」與「自由」話語的形成及其對文學研究的意義
 第一節 中國古代的「個人」話語及其本質
 第二節 嚴復的自由主義思想及其近代意義
 第三節 從個體自由到群體自由─梁啟超自由主義思想的中國化
 第四節 選擇、吸取與衍變─論中國現代「自由」話語的建構
 第五節 中國近現代個人主義話語及其比較
 第六節 「個人」與「國家」的整合─中國現代文學「自由」話語的理論建構
 第七節 中國現代「自由」話語與文學的自由主題

第八章 中國現代文學的「民族」話語言說
 第一節 中國現代文學的民族性
 第二節 民族文學理論與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民族主義文學運動」
 第三節 全球化與民族文學生存境遇及其言說

參考文獻
本書文章發表目錄

後記
附錄 簡體字版後記

 

  高玉二○○一年到四川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學科做博士後,我是他的合作導師。《話語視角的文學問題研究》(編案:本書原名)就是在博士後出站報告的基礎上修改補充而成。

  高玉的博士是在華中師範大學讀的,師從黃曼君先生。博士論文《現代漢語與中國現代文學》主要從語言的角度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出版以後很有影響。他的博士後出站報告仍然是從語言的角度研究文學,主要是從話語的角度研究文學和文學理論問題,比較文學是一方面,但也涉及到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理論等。他博士後出站報告最初的題目叫《文學理論話語研究》,似乎也是切題的。博士後出站報告得到了老師們一致的肯定,認為具有開拓性,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觀點,比如關於「反懂」這個概念就是作者總結出來的,他把它提升成一個文學理論範疇,能夠很好地解決當代文學欣賞中的一些問題,也可以說是對文學中晦澀現象的一種新的言說。

  著作在結構和思路上都很有特色。從目錄來看,似乎很散,有點「四不像」,很難歸屬,既不屬於純粹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也不屬於現當代文學或者文學理論等。一會兒古代,一會兒現代,一會兒中國,一會兒外國,比如「個人」與「自由」的這一章,從中國古代講到中國近現代,從歷史、哲學講到文學,問題很集中,但時間和學科跨度很大。書中的章節絕大多數都已經發表,發表的雜誌和「欄目」更是五花八門,有的發表在文學欄,有的發表在哲學欄,有的發表在語言欄,有的發表在歷史欄,屬於文學的文章有時屬於外國文學,有時屬於文學理論,有時屬於比較文學,有時屬於現當代文學,有時還屬於古代文學。關於著作的「散」「問題」,記得當時出站座談時就有老師提出來過,當然表達得很委婉,說這種寫法在結構上過於開放。

  但這裡我要為高玉作些辯護。我覺得,按照傳統的學科標準和學術規範,這本書的確很散,但它有內在的統一性,這內在的統一性就是方法或者視角,具體地說就是「話語」的方法和視角,該書實際上就是「話語」研究,既探討「話語」本身,也探討文學和文學理論中的一些具體話語以及這些具體的話語對文學發展的制約和影響。有點近於「關鍵字」研究。我不知道這是否稱得上是一種新的學術方式,也許它能夠對我們當今的學術「範式」造成一些衝擊,至少提醒我們應該反思當代的學術範式。作者在第一章對於「話語」範式與傳統的「認識論」範式和「本體論」範式之間的區別有詳細的論述,按照這種區別,我的理解,本書具有明確的理論體系性,只是這種理論體系不同於「本體論」和「認識論」範式的理論體系。章與章之間的問題缺乏明顯的關聯,但具有內在的邏輯性。作者的目標似乎是顯示「話語」範式的特點及其意義。

  我多年來關注話語問題,我感覺高玉的著作有很多新的東西,既有方法和學術思路上的,也有觀念上的,和我們過去的學術在做法上有很大的不同。沒有學科界線,他自己稱之為「跨文學研究」。我不知道這種做法究竟有多大前景,但我知道,這種研究是非常艱難的,可能會吃力不討好,對於現代學術體制培養的學者來說,這種研究似乎很難讓人接受。所以這種學術方式能否被學術界認可,我真的不敢肯定。我想著作出版之後可能會有些爭議,我希望有討論。但我現在想說的是,我們應該鼓勵這種探索和嘗試。

  高玉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把學術看得非常重。這麼多年來,他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做學問,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我很為他感到高興。祝願他取得更大的成績。

曹順慶,二○○九年六月二十七日於四川大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219775
  • 叢書系列:文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544頁 / 16 x 23 x 2.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六章 第四節

【文學的「非理性」與欣賞的「反懂」性】

  中國古典文學欣賞是非「懂」的,因為思想基礎不屬於理性的範疇,雖然有「懂」的因素,也有非「懂」和「反懂」的因素,但因為範疇不同,我們很說它是「懂」的或「反懂」的。現代文學是「懂」的,其理論基礎是理性。而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則具有非理性和反理性,因此對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的欣賞也具有「反懂」性。

  所謂「反懂」的文學欣賞,即強調文學欣賞不再以分析和理解為指歸,而強調讀者的感受、體驗和創造。「反懂」的文學欣賞不再以一種形而上學的思維看視文學,不再把文本看作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不再把文本的意義看作是不變的,不再試圖從文本中尋找作者的意圖、尋找永恆不變的意義,不再把誤讀、誤解、誤釋看作是非法的,同時承認非理性、矛盾性作為文本的特性和解讀的特性的合法性。

  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欣賞的「反懂」性從根本上是由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寫作理念和相應的文學形態決定的。有些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本來就沒有明確的意義,對於這樣的作品,欣賞當然不能以「懂」為標準,可以是「反懂」的。而有些後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本來就是以「反懂」的方式寫作的,對其欣賞當然也應該是「反懂」的,至少可以是「反懂」的。本節即分別從這兩個方面對「反懂」的文學欣賞進行理論論證。

  要表達某種意圖和思想並通過作品有效地傳達出來,這是傳統主義文學的最高原則和終極目標,傳統的文學也有「讀不懂」的情況,但這種讀不懂不是作者有意識為之。而現代主義文學則不再以意義的明確作為標準,所以現代主義文學的「讀不懂」則是由文學理念和寫作方式造成的,也就是說,現代主義文學的「讀不懂」是作者的有意為之,這樣,沒有明確的或固有的意義,不能理解或者說不能有定解就成為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阿恩海姆說:「藝術已變得不可理解。也許沒有什麼比這一事實更能區別今天的藝術與過去任何地方、任何時代的藝術了。藝術歷來被認為是解釋世界的一種工具。

但今天,藝術顯然已置身於人類所創造的最為令人迷惑的產品之列。現在,需要解釋的正是藝術本身。」文學作為工具用來解釋世界,這是傳統主義文學的基本理念,這一文學理念就決定了文學必須有思想,有明確的意義,否則它就不能成為一種工具,就沒有解釋世界的效果。但現代主義文學不再堅持這樣一種文學理念,不再強調文學與現實的直接關聯,文學可以是人的一種純粹的創造物,可以是一種「物」而不是思想,這樣,文學就可以不再具有思想,就可以不必一定要表達某種思想,就可以不再是思考的產物。

文學的這種變化從根本上與現代思維方式的變化有密切的關係。在現代主義作家中,我認為米蘭‧昆德拉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他的文學理念明顯不同於傳統的文學理念,他的創作體會深刻地說明了現代主義小說的變化。

他認為,「在現代,笛卡爾的理性將從中世紀繼承下來的價值觀一個個全部腐蝕殆盡。但是,正當理性大獲全勝之際,純粹的非理性(也就是只想體現其意志的力量)佔據了世界的舞臺,因為再沒有任何被普遍接受的價值體系可以阻攔它。」(第十三頁)正是這種理論和思想基礎的不同,所以,現代文學與傳統主義文學在思想方式上有著根本的不同:「在荷馬那裏,在托爾斯泰那裏,戰爭具有一種完全可以理解的意義:打仗或是為了得到美麗的海倫,或是為了捍衛俄羅斯。

帥克與他的夥伴向前線挺進,卻不知道是為著什麼,而且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對此根本就不感興趣。」(第十二頁)米蘭‧昆德拉描述現代小說的誕生:「一直統治著宇宙,為其劃定各種價值的秩序,區分善與惡,為每件事物賦予意義的上帝,漸漸離開了他的位置。……在最高審判官缺席的情況下,世界突然顯得具有某種可怕的曖昧性;惟一的、神聖的真理被分解為由人類分享的成百上千個相對真理。就這樣,現代世界誕生了,作為它的映象和表現模式的小說,也隨之誕生。」(第七頁) 當然,現代小說並不是從賽凡提斯開始,但米蘭‧昆德拉的確道出了現代主義小說的很重要的特點。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台日合作,莫仁異想鉅作《噩盡島》動畫化啟動!莫仁經典小說展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自然生態展(止)
  • 運動瘦身展(止)
  • 考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