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還原與給予︰胡塞爾、海德格爾與現象學研究

還原與給予︰胡塞爾、海德格爾與現象學研究

  • 定價:210
  • 優惠價:8718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馬里翁是當代法國最知名的哲學家之一,是法國現象學運動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也是現象學的神學轉向的主要推動者。

馬里翁以獨特而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了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早期思想,以及前者對後者在微觀意義上的影響。通過嚴格的文本學考察,馬里翁指出,胡塞爾在《邏輯研究》中所做出的突破,被海德格爾正確地理解為“被給予性”。然而在此基礎上,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所進行的還原的努力,卻以失敗而告終。

自笛卡兒以降的近代西方哲學,以意識哲學佔據主導地位。而海德格爾的橫空出世,則讓存在論幾乎成為現代哲學的代名詞。

與此同時,以德里達、勒維納斯、H‧亨利為代表的一批法國哲學家,不約而同地以現象學的方法踏上了超越存在論的道路。

馬里翁以獨特而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了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早期思想,以及前者對後者在微觀意義上的影響。通過嚴格的文本學考察,馬里翁指出,胡塞爾在《邏輯研究》中所做出的突破,被海德格爾正確地理解為“被給予性”。

然而在此基礎上,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所進行的還原的努力,卻以失敗而告終。這種失敗的原因,恰在于海德格爾沒有認識到“還原越多,給予越多”。
 

目錄

前言
注釋文獻
引論︰現象學本身
第一章 突破與拓展
第1節 兩種解釋與一項拓展
第2節 直觀的諸領域
第3節 在場的完成
第4節 對含義不了解?
第5節 無直觀的在場
第6節 被給予的明見性
第7節 作為問題的被給予性
第二章 存在者與現象
第1節 對存在論棄而不用
第2節 存在論的方法
第3節 “被還原”到當下客觀性的“現象”
第4節 從不顯現的現象到“存在的現象”
第5節 還原的兩種含義
第6節 雙重還原——“此在”
第7節 雙重還原——虛無
第三章 本我與此在
第1節 笛卡爾在海德格爾道路上的形象
第2節 原初交鋒的現象學主旨
第3節 第一個耽擱︰未經規定的“我在”
第4節 第二個耽擱︰世內存在者的持留性
第5節 “此在”作為對“本我”的“拆解”
第6節 “此在”作為對“本我”的確證
第7節 “本我”的重復性
第四章 存在的問題或存在論差異
第1節 突破與差異︰“存在與時間”
第2節 顯現與延遲
第3節 出現與按語
第4節 最根本的不可思議之處
第5節 “存在問題”無法還原到“存在論差異”
第6節 存在問題作為發問在存在者層次上的優先性
第7節 通過“存在論差異”無法認清存在論
差異
第五章 存在與區域
第1節 存在論的可能性
第2節 作為“普遍的和真正的存在論”的現象學
第3節 匿名的存在論概念
第4節 對象性的形式特征
第5節 第一個不足︰根據普遍性
第6節 第二個不足︰根據還原
第7節 在存在之外的“自我”
第六章 虛無與要求
第1節 通向“存在的現象”
第2節 “此在”之情緒
第3節 虛無作為存在之詮釋學
第4節 最後的呼聲——要求
第5節 深度無聊
第6節 第三個還原
第7節 在存在之外的“此”
結束語︰被給予的諸形象
 

意識哲學與存在論,誰為誰奠基?換言之,哪一個更為基本?在古希臘哲學中,尤其是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那里,存在論第一次登上哲學舞台並進而成為哲學的同義詞。但自笛卡爾以降直至19世紀末乃至20世紀初葉的整個近代哲學,都是意識哲學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時期。可是,歷史有時竟是如此的吊詭,就在意識哲學的體系大廈快要封頂之際,海德格爾橫空出世,用畢生的精力書寫存在的秘密,展現存在那無法顯露的現象,揭示意識和自我相對于存在的從屬性地位。一時間,“基礎存在論”、“存在論差異”幾乎成為哲學的代名詞。

可是,與此同時,一股反存在論的力量也在潛滋暗長。在法國,以德里達、勒維納斯和M‧亨利為代表的一批哲學家,他們既精通胡塞爾的現象學,又對海德格爾的存在論哲學諳熟于心,他們各自以獨特的視角似乎不約而同地應用現象學的方法踏上了超越存在論的道路。德里達的“幽靈現象學”、勒維納斯的“異于存在”思想、亨利的“質料現象學”等等都是這種努力的結果。實際上,這種超越存在論的傾向早在法國現象學的第一代代表人物薩特那里,就已初露端倪,其源頭甚至可以追溯至帕斯卡和盧梭。

然而,完全從現象學運動的內部出發,從胡塞爾和海德格爾自身的文本出發,通過一種互文性的援引和解釋,利用文本內部的思想張力和沖突以及由此所造成的斷裂和矛盾,並從中引出逃離存在論迷宮的線索,法國哲學家馬里翁(Jean-Luc Marion)當屬第一人。

馬里翁1946年生于法國默東(Meudon)地區,先後就學于巴黎第十大學、第四大學和巴黎高師,1980年獲博士學位。現在索邦大學(巴黎第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任職。

馬里翁是當今法國最知名的哲學家之一,是法國現象學運動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德里達語),是現象學的神學轉向的主要推動者。

笛卡爾、現象學和神學是馬里翁的主要研究領域。在馬里翁的研究文獻中,這些領域既相互獨立又彼此交織。我們看到,在20世紀70年代,他既關心《有還是沒有上帝?基督教價值的未來》(1970),也涉足《笛卡爾灰色本體論研究》(1976);在80年代,他既回頭討論《論笛卡爾的白色神學》(1981),也不忘《不在的上帝》(1982),甚至還第一次走向了《還原與給予︰胡塞爾、海德格爾與現象學研究》(1989);而在90年代,他還是討論著《可見的十字架》(1991),還是提出了《笛卡爾的問題》(1991),還是進行著《被給予︰饋贈現象學研究》(1997);進入21世紀,情況依舊如此︰《愛欲現象》(2003)是對愛欲的現象學的分析,《笛卡爾》(2007)是對笛卡爾的總結,《可見之物的開啟》(2005)所開啟的恰恰是不可見之物。

在這些研究中經常出現的三個關鍵詞是︰偶像崇拜、禮物和愛,而這三個概念的意義都植根于“飽和現象”(phGnomdnesatur6)之中。這一所謂的“飽和現象”恰恰是馬里翁在整理意識哲學與存在哲學的關系並試圖越過這種關系時發現的,它在現象學那里的“詞根”正是本書討論的核心概念︰給予性(donation)。本書在馬里翁思想建構中的奠基性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書《還原與給予︰胡塞爾、海德格爾與現象學研究》並不是一氣呵成之作,據作者自己交待,時間跨度至少有5年之久如果從1984年發表的第一章節“突破與拓殿”算起的話,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本書在表述和論證上的完整性。

……
 

詳細資料

  • ISBN:9787532748112
  • 規格:平裝 / 35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
  • 浪漫小說精選3本72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