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中文書
心理勵志
79折$ 244
4.5 /5
5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3/12/20
劇透警告
會閱讀這本書也是透過朋友介紹的。它的書名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吸引到我,似乎不是平常會閱讀的類型。但朋友把以下書的簡介內容貼給我,卻引起我的興趣。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社群媒體具有煽動腦部獎勵中樞的機制,APP是採用能使腦部釋放快樂物質的「報酬機制」而開發的。
 •開發出臉書「讚」功能的人表示,網路成癮的危險性跟海洛因有得拚。
 •你花費了大把時光漫遊網際,也讓大企業厚實了營收。

    是啊!這時代,不論男女老少,在任何場合中、動態的、靜態的地方,無時無刻,每個人都被眼前的手機或平板給吸引,像是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讓自己必需盯著螢幕看,徬彿直視著眼前充滿藍光的小螢幕就可以躲去另一個世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快速、更無國界、無時差。但為什麼人們的心卻愈來愈不快樂、不幸福,甚至覺得鬱鬱寡歡,還有一群人得了嚴重的憂鬱症?這現象不是只有發生在台灣,是全世界高度依賴手機國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本書用一種從遠古祖先生活的方式為起頭,慢慢帶入現在生活3C科技的進步時,手機又是如何完全的改變了人類生活及社交的方式?內容從為何會被手機吸引,再佐以科學驗證、研究實驗的結果,並用腦部醫學-賀爾蒙等相關化學物質作用的原理,來說明過度使用手機、平板對人體的傷害。這個傷害不僅僅是個人,也是對家庭、親子、朋友間的傷害,廣泛的在整個教育、職場、人際關係中充滿的大大的危害卻不自知。
    手機、平板的3C產品本是創造出來做為更便利的工具,並不是作為控制人類大腦和行為的機器人。在書中的最後,作者有貼心的總整理,讓自覺有手機、平板過度依賴成癮症的人,如何透過有步驟的戒斷或有效減少使用時間,讓自己找回更健康的生活和快樂的自己。
展開
user-img
4.5
|
2023/10/29
最初購買此本書是因為覺得自己野花了太多時間在手機上
感覺自己也逐漸思考遲鈍、容易覺得哀怨、很不容易靜下來
看到本書從生理的角度大量說明為什麼手機對人的影響力如此大
手機作為一個多巴胺的大量提供者,容易慣壞大腦的獎賞系統
閱讀起來沒有過多生硬的理論,但有不少能夠反思的環節
重新審視手機對生理、心理、睡眠、生活習慣的影響

電子書版卷末也有提供一些簡單的數位排毒的建議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5/23
自大學畢業後,已經許久沒有把一本書看完了,不禁佩服作者及譯者。
本書以腦科學出發,探討使用手機、社群軟體對現代各年齡層的人的影響。作者並沒有直接寫出「不用手機」,而是以眾多研究去告訴你輕度、重度使用,甚至是不用手機但放在房間內都可能對專注力造成影響,此外也就我們該如何使用手機給出具體建議。
在本書的編排上並沒有出現註解,使得本書閱讀起來甚是順暢。推薦給想要找回快樂、擺脫數位束縛的讀者。
展開
user-img
4.5
|
2022/05/15
本書以人類作為一種生物的演化角度,來看待現代人面對手機這種電子移動裝置的想法和行為,並且提供現代人解方,避免無意義、無意識瀏覽手機訊息,而是有意識地掌控自己接受的內容,不透過滑手機逃避生活中面對的各種挑戰。
展開
user-img
4.5
|
2022/04/26
劇透警告
誠實面對自己使用手機的習慣吧!請去下載追蹤手機使用量的APP查看自己每天花幾個小時在手機上?或許我們會說自己是因為工作、聯絡客戶而需要隨時查看手機,但是,APP會忠實的記錄我們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常用的應用程式上面。若您和我一樣,也與本書作者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平均一天要花3小時在手機上,請趕快來看要如何拯救被手機綁架的大腦!其實,這也不能怪你和我,我讀了前幾章之後比較能釋懷,原來,這一切都是手機開發工程師的「誘餌」。

本書先介紹腦神經的運作原理,說明人類為什麼這麼難以抗拒手機?原來,手機開發者為了讓使用者對手機「高度黏著」,每項設計都是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而來,簡言之,讓人產生期待感。例如:我們一聽到提示鈴聲就想滑一下手機,一發文就期待有人按讚…等等機制,都是精心設計的「芋香黏鼠板」,讓人甘心上當。另外,多樣的手機功能也投人類所好,容易使人回到「分散注意力」的本能,但這對強調「專注力」的學習卻有很大的阻礙。

作者提出了五大拯救手機腦的解方(206頁),最後也整理了實用的建議(215-220頁),讀者們可以在生活中實證這些解方。我分享其中一點,作者提出「睡眠」有助於大腦建立長期記憶及過濾掉損壞的蛋白質,由於本書主軸的關係,他建議我們睡前不要使用手機,我個人提供一點其他的建議,若是經濟許可,買一張適合自己的床好好地睡覺。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若沒有的話,至少也有六分之一。人這麼長的時間躺著睡覺不只要恢復精神及體力,更是白天提升專注力學習新知後,固化學習的成效;而且適當的床也有放鬆肌肉和骨頭壓力的效果、增加好的睡眠品質…等等好處。像我為了一張床,花半天到處去專賣店試躺,更花了半個月的薪水,只為了一躺上去感受到壓力被釋放的感覺,能好好睡一覺。長期來看,我相信是值得的投資。

作者為了說明手機與精神狀況之間的關連,舉了不少實驗佐證手機引發了焦慮和不安,但是,這些實驗連作者本人都說「間接關係」、「不能百分之百確定」的情況下,就判斷是手機造成的,會不會太過寬鬆?而且不知是否本書從日文再翻譯成中文,書末並沒有註腳,當然也沒有附上各項實驗的來源。

或許可以這麼說,人的善妒、競爭、比較、危機感…等等性情,不論手機出現與否,其實一直都存在人的基因,與其說手機造成了焦慮及壓力,不如說人類對這些性情無抵抗能力,手機不過是集合了各種誘因的媒介,把人的這些性情激發出來了。人類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社群媒體上的各式比較也更頻繁地出現在人的眼前,況且,手機還便於隨時隨地攜帶的特性,也使人的心思與它綁在一起。

願各位想拯救手機腦的人們,一起來場「數位排毒」。

另外,本書每一章的圖畫設計真是一絕!設計者把經典名畫的人物配上了3C產品,真令人會心一笑,每章的主題與名畫搭配得極貼切,例如:從頭說人類一些本性的第一章,搭配了人類始祖被蛇引誘時,夏娃仍不忘拿手機自拍,還有梵谷累到頭趴在擺著筆電的桌上、聖母與聖子一同低頭滑手機、封底的耶穌在主理最後晚餐時,仍忙著用手機和平板工作…等等,都有不少想像空間。
展開